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省农民增收典型案例推介之融合发展促增收(四)

本文字数:2289字

阅读时间:7分钟

202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产业富民、改革富民。各地紧扣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实践路径,涌现了不少发展模式新、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典型。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了60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民增收典型案例,包括融合发展促增收、特色产业促增收、农村改革促增收、联农带农促增收、创业创新促增收等五种模式,近期将陆续宣传推介,供各地学习借鉴。

融合发展促增收

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

生态富民 结出硕果

陡山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从亩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传统农业村发展成为亩均收入1.5万元特色产业村,带动了近千名村民就近就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到172万元。先后获评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

一、党员带头创业,带动乡亲致富

利用陡山村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大力推广以桃子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通过“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农户参与”的形式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全村黄桃、碧根果种植面积分别从80亩、500亩逐步提高至2780亩、3500亩,形成了规模化采摘园,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二、围绕特色产业,放大品牌效应

组织村民赴浙江、泰州等地学习经验,邀请淮安乡村振兴学院定期到村开展农产品营销、创新创业、林果种植等技能培训。陡山村成立农产品协会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陡山村”地理标志商标,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统一管控品质、销售,带动就业200余人。积极打造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投入2000余万元集中打造“桃李天泉”新型社区,邀请专家和乡村规划师,在保留村落原生态的同时,打造休闲旅游景观,扮靓乡村焕“新颜”。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约10万人次,近1000名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村民们积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泰州市高港区刁铺街道环溪社区

聚焦产业兴旺

按下农民增收“加速键”

近年来,环溪社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标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创新物业管理服务等,社区“造血”能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0多万元。

一、打造骨干力量,凝聚发展合力

突出“头雁”引领作用,推行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贯穿“选、育、管、用、督”五大环节。开设“社区书记工作讲坛”,通过党总支书记讲给社区干部听,做给社区干部看,着力提升社区干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归雁”带动,大力推动“人才回乡、青年回村、能手回归”,发挥人才带动效应。按照农业技术、能工巧匠、文化传承等不同类别,培育选拔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发挥“群雁”示范,开展党员创业“扬帆行动”,通过“党员+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党员创业示范项目1个、示范基地2个。

二、组建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农业

2020年以来,社区与文旅公司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四百余亩玫瑰花海为基础,集农旅观光、产业发展、康养度假为一体,重点打造玫瑰种植、玫瑰深加工、产品研发、销售展示、婚庆服务、农旅观光、健康养生服务全产业链。2021年10月,田园综合体开园营业,吸引了大量游客。该项目现已全部建成,2022年实现营业总额500万元左右,年均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

三、发展服务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社区依托前期成立的物业公司,围绕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创新服务种类,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组织开展后勤保障,为经营主体提供安保、保洁等优质服务。社区将集体所有的闲置仓库等对外出租,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四、加强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

社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对沟塘漂浮物、杂草、白色垃圾、家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家禽粪便等进行清理,通过集中整治,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不断加大对“农田连片”及闲置地的整治力度,通过土地平整、配套设施等方式,整合零散土地,实现农田集中成片,改善田地容貌,提升农田质量。

宜兴市湖㳇镇洑西村“篱笆园”

深耕农旅融合

携手共同富裕

“篱笆园农家乐”起步于原村办企业的5间厂房,从单一的农家乐逐步发展为包含中高端酒店和民宿的乡村旅游品牌。联合上百户农家,整合乡村资源,探索抱团经营、联动发展、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集乡村文化旅游、乡村农事劳动、乡村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探索联农带农、共同富裕新路径。

一是打造联合体,开拓合作化之路

“篱笆园”依托丘陵山区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了以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卖点”的农家乐。按照“一户一品、一户一特色”的思路,带领洑西村村民加入精品民宿建设,组建民宿产业联合体,引导村民把家里多余的房间进行装修,由“篱笆园”统一营销,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洑西村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累计建成精品民宿近60户,加盟农户平均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

二是创立品牌,提升经营化水平

借鉴连锁酒店的经营模式,动员村民自愿加盟,打造“篱笆驿站”乡村连锁品牌。加盟的农家乐统一使用“篱笆驿站”品牌标识,统一装修、统一经营、依次编号,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连锁企业运营模式。依托地处宜南山区,盛产茶叶、板栗、笋干等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农庄溢价收购的方法,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注册商标、商品包装、组织销售等“五统一”的要求,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年累计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约200万元,提供百余个就近就业岗位。

三是推动三产融合,拉长拉粗产业链

按照试点示范、村企互动、农户自愿的方法,积极开发民宿旅游业。在政府的指导下,村民利用自有承包地、宅基地、农房等资产资源,不断探索“三权分置”改革,采取“裸租、合伙、代管”等多种形式,不断唤醒“沉睡”闲置资产,促进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篱笆园”主动融入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年收入达1200多万元。

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1中国农业走向何方?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强村富民促增收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欢迎访问厦门市旅游政务网!
立足柑橘产业,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如何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山东文登这三步 “登”出乡村振兴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