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农技】2024年全省水稻播栽及一栽就管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夏粮成熟收获期较往年略迟,茬口缩紧给水稻适期高质量栽插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全省水稻陆续进入栽插期,各地要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协调做好农田用水和耕种机具调度,保障水稻播栽工作有序推进。要组织发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全力助推高质量整地、高质量栽插、高质量田管等关键措施落实,促进秧苗早发快长,为建立高质量群体起点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质量整地,做到田平、泥软、肥匀

        按照“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原则,抢茬口抓时节,做到前茬收获一块耕整一块。秸秆全量还田地块,留低茬(高度≤15厘米)机收,秸秆切碎长度≤5 cm,均匀抛撒匀铺于田无成堆,深耕深旋(深度15~20 cm,有条件的深耕20~25 cm效果更好)、精整平地。灌浅水泡田后起浆耱平,做到田面平整(高低落差≤3厘米),秸秆均匀掩埋(埋没率≥90%),表土上烂下实,田表洁净、土肥相融。水田整平后需沉实,沙质土沉实1天,壤土沉实1~2天,粘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薄水机插。结合耕整地,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基肥8~10kg纯氮、纯钾4~5kg,提倡施用缓混肥、配方肥,麦秸秆全量还田地块要适当增加速效氮肥,满足秸秆腐解耗氮需求。栽插前还需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技术意见做好杂草封闭化除处理。

二、高质量移栽,做到适期、适龄、栽足

        今年夏粮小麦成熟收获较去年晚2~3天左右,各地要指导农户抢抓农时,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积极协调供水时间、耕整地机具、插秧机具、作业机手,防止出现“秧等田、田等水、秧等人”等现象,争取6月底前移栽结束。适宜移栽时间苏南地区宜在6月20日前,苏中、苏北地区在6月25日前,力争不栽少栽7月秧。

        “适龄”是机插标准壮秧的重要指标,不同种植方式要根据适宜移栽秧龄大小,科学安排移栽期,确保适龄适期移栽。毯苗机插一般3~4叶(秧龄20天左右)、钵苗机插一般4.5~5叶(秧龄25~30天)、手栽稻一般5~6叶(秧龄30~35天)、抛秧一般4~5叶(秧龄20~25天)。毯苗机插秧苗秧龄弹性较小,对于茬口衔接较紧、可能出现超秧龄的秧苗,要提前采用控水旱管、适量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加以调控,尽可能减少超秧龄移栽。坚持薄水(花斑水)栽插,精确控制栽插深度(2cm左右),促进快活棵、早分蘖。移栽前2~3天,使用内吸性药剂开展秧田用药,做到带药移栽。带肥机插须提前调试施肥装置,密切关注下肥情况,保持平稳匀速前进,确保施肥均匀不漏施。

        根据种植方式和品种类型,综合考量秧苗素质、栽插时期等因素,选择确定适宜移栽密度,栽足基本苗数。毯苗机插,分蘖能力强的常规粳稻品种,行株距选择30厘米× 13厘米,亩插1.7万穴,每穴3~5苗,基本苗6.0~8.0万/亩;分蘖能力弱的常规粳稻品种,行株距选择30厘米×11厘米或25厘米×13厘米,亩插1.8~2.0万穴,每穴4~5苗,基本苗8.0~10.0万/亩;杂交粳稻行株距一般30厘米×14~16厘米,亩插1.4~1.6万穴,每穴3苗左右,基本苗4.5万/亩左右。钵苗机插,采用新型宽窄行(23厘米+33厘米,平均行距28厘米)水稻钵苗插秧机的,常规粳稻品种株距选择12.4厘米或13.2厘米,亩插1.9万穴或1.8万穴,每穴4苗,基本苗7.0~8.0万/亩。手栽稻,常规粳稻行距7.5~8.0寸,株距4.5~5.0寸,基本苗9.5万/亩左右;杂交稻行距8.5~9.0寸,株距4.5~5.0寸,基本苗8.0万/亩左右。抛栽稻,一般亩抛1.8~2.0万穴,基本苗7.0万/亩左右;适期抛栽且分蘖性较强的品种基本苗可适当减少,抛栽期延迟且分蘖性弱的品种基本苗要相应增加。

三、高质量田管,做到早管、早发、快长

        移栽后,密切关注田间苗情,及早查缺补漏,统筹肥水管理,做好大田化除,切实抓好一栽就管工作。查缺补漏尽早尽快。及时关注田间秧苗情况,尽早开展查缺补漏,如大田断垄或缺棵5%以上(高产田3%以上)时,应在栽后一周时间内全田匀苗补缺,确保足量基本苗数。选择代表性秧苗落实叶龄标记,定点追踪苗情长势,记载苗情数据,掌握群体生长动态。肥水调控科学合理。水稻移(抛)栽后,坚持薄水活棵、适时露田、湿干交替,促根系下扎、分蘖早发。活棵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一次施用。直播稻,播后保持田间湿润,确保一播全苗匀苗壮苗;2叶1心建立薄水层,早施断奶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4~5叶期施促蘖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对于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分蘖肥施用后1周可据苗情补施平衡肥,一般亩用尿素3~5公斤。对于麦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要多次脱水露田通气,增加土壤含氧量,加快秸秆腐熟,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僵苗。大田化除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运用物化结合的防治手段与精准施药配套的飞防技术,用药时间、用药种类、用药数量要严格按照植保部门的配方和技术要求操作。对移栽期迟、秧苗素质弱或僵苗田块,可通过肥水调控或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苗情转化。

        此外,各地要认真落实直播稻控减工作,宣传直播稻的生产风险,加大育插秧政策引导,大力倡导机插秧。对于确因水源不足等原因而种植的直播稻,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选用当地熟期早、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常规粳稻品种,采用机械(条、穴等)精量直播,播量控制在4~5公斤/亩,基本苗7.0~9.0万/亩,提高直播质量。


相关问题可咨询农技耘 农业专家-水稻”-江苏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绿色增效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洪建推广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移栽及分蘖期培管技术意见 --先锋镇
水稻移栽及一栽就管技术
水稻移栽期管理技术意见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旱,水稻不能移栽怎么办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稻移植,全是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