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洪:为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我国西南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敏感度高、景观完整性较好、区域小气候特征突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变动必然引起生态过程的变化,扰动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稳定。脆弱山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过程受人类扰动的敏感性高,对这类地区来说,生态保护是国土空间开发的首要任务。随着西南地区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在相对狭小的平原和山间盆地,粮食生产与住房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对山地资源的适度、有限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合理、适度地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实现国土功能优化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集约利用水平,避免山地开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是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科学实践问题。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张洪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一书是对2013年科技部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和示范成果的总结。


项目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上述现实需求,从国土规划角度,深化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着力解决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开发面临的哪些山地可以适度开发、如何在生态安全约束下适度开发等科学问题,构建“数据获取—综合评价—立体规划—产业(工业)布局—监测监管—配套政策—应用示范”研究体系,研制了技术装备一套,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研制了技术导则5项、政策建议3项,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4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3部,培养青年技术骨干21人、研究生25人、地方业务部门技术骨干30人,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研究任务,为我国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 该项目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创新。

 

☀ 第一,提出了多维度生态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应对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的需求,实现了山地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理论的创新。针对山地开发面临的复杂地质与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甄别山地地质及生态风险发生的主导因素和关键环节,分析各项地质环境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关系,构建基于GRNN和邻域算法等多宜性评价模型体系,综合山地开发建设的生态结构、功能及适应阻力,从生态风险越小、生态干扰越弱、生态成本越低、生态适宜性越高角度,分析评价西南地区哪些山地或山体部位适宜开发,必须对哪些山地或山体部位进行生态保护。同时,基于景观生态学“结构—功能—动态”基本结构和生态系统健康思路,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功能重要性、动态适应性与人类干扰方面,建立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模型,从区域生态健康角度识别脆弱山地生态系统的可开发空间,综合评估山地开发生态适宜性。该技术可为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保护该区域的绿水青山是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理论的重要补充。

 

▲ 大理市山地开发生态适宜性分级与分区

以大理市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生态要素评价、生态重要性评价及生态恢复力评价,分别定量 刻画了山地开发的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适应阻力,并根据山地开发综合生态阻力的大小划分研究区开发建设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分别分析了单项阻力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类型阻力的空间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潜在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 5 个类型区;研究结果为低丘缓坡山地综合开发、城镇上山整体布局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科学依据。

 

☀ 第二,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山地开发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拟与土地规划理论与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了西南山地开发土地规划的现实需求,实现了山地开发土地规划技术方法的创新。该技术针对山地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和山地开发生态约束条件的差异性,耦合改进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与生态过程模型,理清立地条件、地质环境、生态要素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关系,构建了基于生态优先、融合城乡建设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部分规划理念与技术的山地开发土地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依据山体不同位置和坡度,构建了多维、竖向的土地规划模式,并从土地使用、土地开发强度、建筑建造、用地竖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用地等多个方面设置规划控制指标与参数,确保山地国土空间开发生态可持续性和地质与生态安全。在规划实现技术上,采用三维GIS为基础分析的多项信息技术融合,耦合生境分析、场地选优、三维建模、要素综合和虚拟仿真等功能。该理论与方法更加符合山地立体特征,是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重要补充。

该项目是由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7个单位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完成,于20177月通过评审验收,获得了优秀评价。

 

▋ 该项目成果在我国山地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第一,可以服务于我国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基层国土开发利用规划,为科学合理选择确定拟建设开发项目区和开发地块,依山就势进行用地规划布局,降低国土开发的生态风险,确保生态可持续的适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为这些地区构建生态屏障,协调生态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矛盾提供技术保障。

 

☀ 第二,该项目形成的技术体系对我国西南山地区域及全国类似的山地区域转变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方式、保护优质耕地、优化山区城乡用地布局、建设山地生态城镇、提高山地城镇开发建设规划管理水平、缓解该类地区国土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起到了十分有力的支撑作用。该项目技术体系可以推广应用于全国山地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示范区集成技术平台

通过各研究单项示范技术的集成,集成示范最终建立了低丘缓坡山地开发项目区集 “监测—评价—规划—产业优选—预警—监管”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实现了项目各研究研发的相关技术装备、评价方法与标准规范、软件和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与整合,达到了各研究之间的相互支撑、反馈和验证。

 

☀ 第三,该项目形成的技术装备、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可以提升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水平,丰富和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内容,为实现山地区域国土资源监管、调控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 第四,该项目技术的实施应用可以使建设选址尽可能避开生态脆弱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减少开发建设可能因地质与生态灾害承受的经济损失;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地区单位建设用地经济产出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山地城镇工业建设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只是一个初步探索,还需要通过长期监测和大量实践示范,使该类研究进一步深化、技术方法更加科学实用。

 

张洪

2018年6月于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康园

 

本文摘编自《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张洪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一书“前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59520-1

责任编辑:朱海燕 丁传标

 

本书针对我国西南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敏感度高、景观完整性较好的特点,面向我国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对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从国土规划角度,着力解决西南山地生态脆弱地区国土开发面临的哪些山地可以适度开发、如何在生态安全约束下适度开发等科学问题,为有效降低山地开发的潜在地质灾害与生态风险,构建了一整套“数据获取—综合评价—立体规划—产业(工业)布局—监测监管—配套政策—应用示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深化与完善了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山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师生,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人员,自然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和作为参考书。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三区三线”的政策要求
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方法
开创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