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季稻区镉污染稻田水稻改制玉米轮作对镉吸收的影响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3期

作者:吴家梅1,2,3,谢运河1,2,田发祥1,2,官迪1,2,朱坚1,2,陈锦1,2,纪雄辉1,2,3*

单位:1.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2.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阅读论文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摘  要

为研究低镉(Cd)污染(Cd为0.35 mg·kg-1)稻田改制的农产品安全利用技术,通过双季稻区早-晚稻轮作,玉米-玉米轮作、水稻-玉米轮作和玉米-水稻轮作试验,研究不同轮作制度下土壤有效Cd、作物不同器官Cd含量,Cd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和土壤养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制度下,水稻根、茎叶和稻米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6、1.30 mg·kg-1和0.36 mg·kg-1;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的含量分别为0.50、0.12 mg·kg-1和0.03 mg·kg-1;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的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4.27和1.19,玉米的分别为1.73、0.50和0.13;水稻的根系向茎叶和茎叶向籽粒转运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6和0.28,玉米的为0.24和0.20;晚稻籽粒Cd含量高于早稻,秋玉米Cd含量高于春玉米;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不影响作物对Cd的吸收;种植玉米比同季水稻略有增产。研究表明,在Cd轻度污染地区,晚稻改种玉米能保障粮食作物安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种植制度。

结  论

水稻和玉米不同器官对Cd的累积规律为根系>茎叶>籽粒。水稻根、茎叶和籽粒吸收的Cd含量分别是玉米相同器官的7.3、10.8倍和12.0倍。水稻根系的富集系数明显高于玉米。

水稻和玉米各器官的富集系数均为BCFroot>BCFstem>BCFgrain水稻各器官的富集系数高于玉米。同一处理各器官的转移系数均为TFstem>TFgrain

水旱轮作土壤中的稻田和玉米土壤有效Cd与作物籽粒呈显著相关关系。农田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影响作物对Cd的吸收。

早、晚稻季节种植玉米分别比种植水稻增产4.2%和6.4%。稻田改种玉米不同轮作制中,为保持一定的水稻面积和粮食作物产量,在双季稻区晚稻改种玉米,早稻采用措施降低稻米Cd的吸收,有利于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种粮大户100亩以上补贴政策:每亩具体补贴多少钱?
稻田的耕作制度
游埠粮食作物
古代的粮食作物
袁隆平团队再创纪录!双季稻亩产超3000斤
粮食文化 | 水稻之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