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水稻所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稻雄性不育基因,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雄性生殖发育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精确的转录调控对这一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目前,一些转录因子已被报道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发育,而乌氏体和花粉壁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仍不太清楚。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程式华研究员、曹立勇研究员等在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TDR INTERACTING PROTEIN 3 encoding a PHD‐finger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s Ubisch bodies and pollen wall format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新的水稻雄性不育基因,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该研究鉴定了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R INTERACTION PROTEIN 3 (TIP3)。tip3突变体花药较小,淡黄色,无成熟花粉粒,乌氏体异常,无花粉壁形成,并且绒毡层降解延迟。进一步研究发现,TIP3编码一种保守的PHD‐finger 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花药发育过程中,TIP3主要在绒毡层和小孢子中表达。TIP3可与调控绒毡层发育和花粉壁形成的转录因子TDR (Tapetum Degeneration Retardation) 发生互作。此外,TIP3的突变影响了一些参与绒毡层发育和降解、孢粉素脂质单体生物合成和转运基因的表达。综上,该研究揭示了TIP3在调控乌氏体和花粉外壁形成中的作用,同时也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工具。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43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植物所2018年度重要科研进展之八——揭示三萜代谢物形成机制及调控水稻湿敏雄性不育的机理
项目文章Plant Physiology (IF 8.005) | 四川农业大学利用植物脂质组学等技术研究水稻雄性生殖发育机制
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小RNA分析与比较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基因缺陷成优势,能吃上米竟是它的功劳!
超级稻:物种进化与人类生存环境| 郭晓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