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词柳絮与黛钗合一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涵竹,90后,四川媒体人,红迷一枚,四川红学原点阅读管理成员,曾任川大学生社团红学会首任会长。

作者

涵竹

前些日子又读到《红楼梦》第70回重建诗社填写柳絮词的部分,太喜欢林黛玉和薛宝钗所作的柳絮词,一时感慨,想从这两首词中,谈谈黛钗二人词作比较及女子何立于世的一些思考。

要说到《红楼梦》当中最富有才情的女子当属黛钗二人,在文中她俩也有不少诗词篇章令人念念不忘。先来说说她们二人几次诗词“battle”,看看谁在曹公笔下更胜一筹?

第一回合:平分秋色

元春省亲时,让众姊妹应新修建的大观园之景,各题一匾一诗。这里没有细写众人对二人作品的反应,但由贾元春带出了评价:“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二人的PK有一个总体概括式的印象,那就是不相上下,各具特色。

第二回合:宝钗险胜

海棠诗社建成后,大家开始咏白海棠,这也算是二人第一次正儿八经的PK。这一回合,要说诗作,二人本也不分伯仲,黛玉的是哀而不伤的风流别致,宝钗的是清新淡雅的含蓄浑厚。主要因为评委李纨就其平时言谈举止来看更是宝钗一类的,更在乎女儿家品行端庄,言辞稳重,因此她评价“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最终让宝钗险胜黛玉得了头名。

第三回合:黛玉包揽前三

秋天到,诗社又起一社,作菊花诗。最终,“林潇湘魁夺菊花诗”,黛玉一人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诗包揽了前三名,大放异彩。而宝钗在这一回合的诗作只在第七名和第八名。不过这一局有一场正赛之外的加试题——“螃蟹诗”,这加试倒是宝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令人不禁叫绝,算是挽回一点菊花诗的颓势。总体而言,本回合黛玉以明显优势获胜。

第四回合:宝钗头名

海棠诗社停了一年多后,由林黛玉《桃花诗》引发而来的重建诗社,大家又填了一次“柳絮词”。这一次柳絮词中,黛玉作品缠绵悲戚,宝钗作品则出其不意,用大家都未曾涉及的角度来咏诵柳絮,立意新颖,获得头名。

从曹公笔下精心编排的几个回合“battle”综合看来,黛钗二人诗作成绩不相上下,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诗词审美。从数量上来说,《红楼梦》书中黛玉诗作更多也更精彩,《秋窗风雨夕》《葬花吟》《桃花诗》《五美吟》等等自不在话下。而宝钗仅仅在诗社中有作品出现。从风格来说,黛玉的作品更“仙”、更重“情”、更“出世”,宝钗的作品更“雅”更重“品”,更“入世”。

要说最能同一题材体现二人的截然不同当属柳絮词了,也是我特别钟爱的两首作品。《红楼梦》第七十回,正值暮春之时,诗社众人决定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黛玉、宝钗、宝玉、探春、湘云、宝琴都有作品呈现。

先来看看黛玉的这首《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对这首词的评价“缠绵悲戚”恰如其分,也极具个人辨识度,这种由柳絮引申到个人的漂泊无定、孤苦无依,使人不读上下文,就知是黛玉作品。

柳絮无根漂泊,不知去往何处,对命运的掌控无能为力,只得无奈随去。

词中人与柳絮浑然一体,叹的是柳絮,也是黛玉自己,或者包括在那个飘摇不定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位女子吧。

而这首词为什么辨识度高呢?除了风格太突出之外,也因为和黛玉最著名“代表作”《葬花吟》有不少相似之处:如《葬花吟》中“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再来看看宝钗的作品《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这首词让人眼前一亮,出其不意转换了概念。众人都将柳絮讲述为无根无绊,无法自主之物,宝钗反其道行之。

宝钗笔下的柳絮和黛玉笔下的完全是两回事,柳絮无根在这里被换成了更自由更易改变的生存状态。

黛玉词中的漂泊无定,在这里用“几曾”“岂必”“任他”来一一否决了,换而言之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奋力一搏。

在这次柳絮词的“命题作文”中,宝湘琴探的作品属于有人也有柳絮,而唯独宝钗和黛玉一样,是人与柳絮合二为一,全篇讲柳絮,没有一字讲人,却处处在讲人。

在这里,宝钗借柳絮来陈述自己一种价值观,面对命运跌宕时,借助一切外力为我所用,奋力一搏。

在我看来相较两首词孰高孰低已经意义不大,关键在于如何从两首词看出黛钗二人不同的生活态度。

首先有一点很关键,柳絮词出现在第七十回,这时贾府已经逐渐出现衰败迹象,接下来就是抄检大观园、夜宴悲音、晴雯早逝等内容。

而在这时曹公安排柳絮词,以及让黛钗二人都写出关于柳絮命运探讨的作品,似乎有一点让二人展示在这风雨飘摇的命运中如何自处。

有些书友可能会说,黛玉这首《唐多令》哪有什么如何自处,不过是悲天悯人的感怀罢了。

我倒觉得《唐多令》除了她对目前状态的自我感知,也能体现黛玉最重要的一大特色——“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跃然纸上。

黛玉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子,在面对命运飘忽的情况下,愁绪骤起,可也觉不放弃本心。

如何自处在宝钗这里就更为明显,若将《临江仙》看做是宝钗的生活态度,则是奋力入世,借助一切外力为我所用,以求世俗社会的接纳。

而从宝钗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多是自己对时事的一种态度,重品行,没有情感的延伸,将自我隐藏起来,只着眼于自己于社会中的立场。

除了二人通过柳絮词输出不同价值观,还有一点非常有趣,正如前文所言,二人作品都是人絮融合,对照看来,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

比如黛玉的“叹今生,谁舍谁收”与宝钗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黛玉的“凭尔去,忍淹留”与宝钗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等等。

柳絮词中,黛钗二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以及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哲学,如果将二人观点合在一起,是否是更辩证更全面呢?

这不禁使人想到“黛钗合一”的理论来,“脂砚斋”评语中关于“黛钗合一”的说法:“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曾有句俗话说:“年少爱黛玉,中年爱宝钗,老年爱黛玉”,大抵是想表明年少时,都有过如黛玉般任性率真的阶段,对感情的纯粹与执着;人到中年,角色开始增多,工作社交也好,管家理事也罢,会更偏爱宝钗的敦厚稳重及处事圆滑;而到了老年,经历世事沧桑,开始审视自己的一生,又想起黛玉的“真”来,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中。

黛玉的“飞燕清瘦”和宝钗的“杨妃丰满”,黛玉的“真”与宝钗的“假”,黛玉的多愁善感与宝钗的冷淡无求,黛玉的孤高自许与宝钗的面面俱到,黛玉的“出世”与宝钗的“入世”……关于黛玉和宝钗的个人特质有不少相互对应的角度。

结合“黛钗合一”的理论,曹雪芹确是把女子身上的特质分写在两人身上。

不少红学家认为,“黛钗合一”是曹雪芹心目中最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即有黛玉的风流袅娜,又有宝钗的鲜艳妩媚,想必也是众多男性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

我觉得不妨将“黛钗合一”看做是我们女子立世之道的方法论。

黛玉率真纯粹,待人真诚却尖酸刻薄,融不进世俗那一套,免不得老和自己内心较劲,郁郁寡欢。

而宝钗博学多闻,处事周到,却冷淡虚伪,不亲不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免不得无一可心之人。

但若将二人正向特质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可以免除悲剧结果呢?

这世界让人们无法绝对隔绝独处,我们立世处事当学宝钗,掌握社会规律,认清事态变化,有应对世俗的人生智慧,在充满着复杂和矛盾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身之地。而同时不可失了本心,像黛玉一样,满怀感情与热爱,真诚待人,追求自我价值,面对世俗而不世故,成为一个脱俗的人。

雅物 ·红楼梦研究

热/卖/推/荐

喜鹊梅花·春喜上眉梢

双鱼戏莲·年年有鱼

黛玉原是草胎木质

宝玉也只是一块顽石

长按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五首经典柳絮词,新颖独特,是黛玉好,还是宝钗胜?
国学资讯 - 三春过后群芳尽,小议《红楼梦》中的柳絮词 -
《红楼梦》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诗社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的诗词世界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