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臧宁:试析徐庶丨【小说新话】

试析徐庶

文/臧宁

徐庶在《三国志》里无传,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记载:

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使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

我们首先在这里铺垫好,徐庶是习武之人。

徐庶在三国里的形象是这样的,我们先理一下他的事迹:跟着刘备为他献计献策——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帮刘备将樊城收入囊中。这件事让曹操很妒忌,他用徐母把徐庶逼到了自己的阵营。徐庶与刘备临别时,推荐了比自己厉害的诸葛亮,并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计。徐母愤恨儿归曹,自刎于梁。时隔一年的赤壁之战,徐庶看破连环计,请教庞统,然后请缨去抵挡西凉兵马,以脱身赤壁战败的责任。

其中徐庶归曹那一段最为精彩。徐母的这段故事和项羽捉陵母使王陵背汉向楚有异曲同工之妙。《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中记载项羽捉王陵母以招王陵: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

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如此相似,然而其他的版本里记载的徐庶和徐母的故事和三国里描述的有极大出入——在《三国志平话》说的是徐庶想到家母现在许昌,担心曹操将魔爪伸向徐母,就当机立断,主动要求离开刘备,刘备当然不高兴了,徐庶为了安抚他就向他推荐了诸葛亮:

曹兵大败,烧死不知其数。……皇叔设宴待徐庶,筵宴毕,当日徐庶自思,我今老母现在许昌,曹公知我在此杀曹兵,与我为冤,母亲家小性命不保!即辞先主,先主不喜。徐庶曰:“我若不还,老小不保。”先主、关、张三人与徐庶送路,离城十里酌别,不肯相舍;又送十里,长亭酌别。先主犹有顾恋之心,问曰: “先生何日再回?”徐庶曰:“小生微末之人,何所念哉!今有二人……”先主问谁人。徐庶曰:“南有卧龙,北有凤雏……” 

《三国志》里又说徐母随叛军败逃被曹军所获,徐庶不得已归曹。既然有了这两个版本,为什么作者又塑造了三国里的徐母和徐庶这样的形象呢?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作者要引出诸葛亮,为刘备的阵营顺理成章地提供最顶级的谋士,所以没有选择《三国志》版本;二、徐庶是从刘备阵营里出来的谋士,作者很支持刘备,怎么可能给他安排不忠不义很简单的辅臣角色呢?徐庶是一个比较厚重的谋士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一定要有可以流传百世,人人称道或者扼腕惋惜的故事。所以,徐庶归曹不献一言,徐母自缢的情节安排是很合适的。

忠孝不能两全,徐庶选择了先孝后忠。其实徐庶这样选择是有社会历史因素的。在汉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反过来说,不孝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徐庶本来出身就一般,如果再没有个孝顺的好名声,谋士这个职业可能就经营不下去了。试想,谁会信任一个平民出身的不孝之人会尽忠尽责为君主出谋划策啊?三国中不乏与孝相关的情节。比如毕谌的母亲被张邈和吕布所俘,为此他向曹操提出要前往吕布之处,曹操很大度地放毕谌走了。然而毕谌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把曹操哄得热泪盈眶,转眼就跑了,最后当他又落回到曹操手里,曹操因为他孝不但没杀他,还赐了他官做。反面例子也有,朱灵不顾公孙瓒对其母亲、弟弟生命的要挟,全身心投入到战争中。最后虽然成了曹操手下的名将,但是始终不被信任。可以说孝是三国通篇不变的歌颂对象之一。

有关徐庶的记载,《胡氏世说》中有云:

灵山东北海中有鼓子洋。岛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驾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问:“小子何往?”以实对。叱曰:“此非世俗间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云:“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为吾通一问讯。”言已不见。其人惊疑,遂反登筏。大风忽起,弃其所获乃已。后访胡峄阳,具道其事。胡怃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

这很类似《桃花源记》的神奇古怪的事情,皆为不可追溯的仙人之感,类比来看,就知道是在赞誉徐庶的隐居之高尚品格,即非俗人。

《三国志》记载徐庶的志向是“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后来他跟随刘备,马上就受到了刘备的重视。徐庶归曹营后,诸葛亮听说徐庶在魏国只当了个御史中丞,叹道:“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当官只到了这种程度,和他之前的远大志向是很矛盾的。

在《资治通鉴》里也有一段描写徐庶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

这里又把在曹魏当官的徐庶当做楷模,要求大家向他学习,可见诸葛亮绝对没有小看徐庶。

北齐时人尹义尚曾有言:

彼若才如廉乐,犹恐不习禁兵,苟非其人,留之何益。然三战三败,卒成强伯之功;七纵七擒,终仗天威之力。由此言之,彼此如耳。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将,须归即遣,知叛弗追,今之与古,何其异趣?且地画叶和,长江共有,如首如尾,可以同规,或贰或猜,岂名唇齿?是以隔河分歃,君子知其不终;衷甲寻盟,春秋贬其行诈。伏承圣上钦明,英贤佐辅,方知解网之气,用表无偏之化。若彼之俘虏,犹且蒙归;此之南冠,何辞不遣?如其苟相猜贰,信不由衷,虽笃亲邻,义尚何罪?

这又把徐庶同关云长类比,并肩,一文一武,可以说关云长有多伟大,多被歌颂,徐庶就也配的上同等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曾评价过徐庶:

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温弟秘亦有才气,素与凿齿相亲善。凿齿既罢郡归,与秘书曰:

吾以去五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极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曾写道: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明代剧作家、学者冯梦龙曾经类比陈徐二母:

陵母预识天下必属长者,而唯恐陵失之,且伏剑以绝其念,死生之际,能断决如此,女子中伟丈夫哉!徐庶之不终于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剑,陵亦庶也。

清朝康熙年间状元李蟠曾说:

陵归楚则徐庶不得为完臣,陵不归楚则赵苞不得为孝子矣。

可见徐庶的伟大和人格魅力

因为历史的复杂性而变得多维度,不简单。

有人说徐庶一定离开刘备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徐庶心里过不去孝顺的坎儿,刘备不可以违背封建社会的歌颂主题;其二是徐庶也不是顶级人才,顶多是小诸葛,在诸葛亮出场之后,徐庶就看不见了,不如给他个表现的机会;其三是徐庶如果不离开刘备,也不会帮刘备多大忙。母亲在别人手里攥着,随时有生命危险,作为儿子的徐庶当然会整日心慌慌,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做事情也会一塌糊涂,不如走人。这些都是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的。如果不考虑任何因素,就只说人才,我认为当一个天才能人有血有肉,就变得有弱点,就不那么聪慧了,因为俗世道德束缚了他的天赋。曹操无情无义、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恶行,虽然不被作者看好但还是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平衡,称霸北方;刘备优柔寡断。虽然看起来仁慈心软,但这是作者有意塑造给读者看的,如果不是仗着作者所宣扬的仁德光环,恐怕曹操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就把他也给顺便煮了——这样充满人性的刘备在故事里看起来一点也不聪明,全靠姓氏和他人的怜悯,加上关张和孔明和运气,可以分得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诸葛亮,他的聪明很明显,在马谡失街亭之后更加让人们佩服称道。如果诸葛亮没有挥泪斩马谡,那么卧龙恐怕会成一条卧虫。

母亲没了,徐庶就一直待在曹营里一言不发,有意思吗?为什么不报仇?前面我说过,记住徐庶是习武之人。我觉得这是三国和水浒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三国里大家都是争夺权利地位发动的很大的战争,名义上是报仇,实际上是巩固自己的权利地位。而水浒通篇讲的就是起义英雄们“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的故事,其中小仇也跟着大仇报了。在三国这种很多国之间混战的大背景下,如果写一个小谋士为母报仇把前半段故事三分之一的主角曹操杀了,成功了也不对,不成功也不对:如果徐庶把曹操干掉了,那不符合三国的战斗风格,这是一个谋士的逆袭记?曹操身边的武士都是吃白饭的?还拦不住一个习过武的白脸书生?但如果徐庶没有杀死曹操,那就显得徐庶自不量力,和他聪明的人物设定冲突,也不配让刘备如此器重和让曹时的不舍。

最后,通过徐庶的遭遇,我分析,曹操不是爱材,是爱用材。曹操让人把徐母骗到府上以此要挟徐庶离开刘备。曹操肯定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再加上曹操这个举动也算是对其家人不尊敬,换谁也不能不计前嫌地原谅他,更别提献计献策。那么曹操的目的其实是,让刘备丧失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徐庶就成了牺牲品,进了曹营有一言不发,作为谋士,相当于失业了被公家白养着还不让干活。这样徐庶肯定痛苦极了,郁郁不得志,在世上还无牵挂,没得个什么抑郁症上吊自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总的来说,我很心疼徐庶。有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为了保全母亲归了曹却反而因此害了母亲,在曹营的角落里蜷缩着,无依无靠,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如果是我的话,在这个乱世,宏伟壮志实现无能,我会选择躬耕于一个安静的村庄,做简单的事,享受简单的快乐。

- 全  文  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庶进曹营真的一言不发吗?四个字揭开真相
徐庶简介 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为他母亲被挟持,而是发现刘备一个秘密
徐庶母亲既然自杀而死,为何他不直接回刘备身边?原来是因为这!
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何还要供养着他?徐庶最终结局如何
三国不得志谋士之徐庶: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