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繁玉米常见植保问题原因分析与防治(一)

我国90%的玉米育种专家冬季都在海南进行南繁工作,南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植保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南繁经验作出总结,为玉米南繁的科技工作者在繁育过程中预防各种植保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每年10月份至次年5月份是海南省玉米南繁季节,主要是在海南的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进行玉米的育种、加代、制种等。每年玉米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都会开展南繁工作,由于玉米材料主要来自海南省以外的地区,一些在海南省常发的病虫害在其他地区可能不属于主要病虫害,所以育种材料自身一般缺乏在病虫害压力下的定向选择。因此,在玉米南繁季中,在特定的环境下,田间容易出现各种植保问题。为了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生产中的玉米病虫害等问题,并响应国家实现“十三五”期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号召,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将玉米南繁过程中常见的植保问题汇总归类,重点提出其形成原因,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提出预防措施,为玉米南繁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南繁植保问题类型

(1)病害:常见的有玉米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苗期根腐病、苗期心叶腐烂病、细菌性茎腐病、真菌性茎腐病、穗腐病、根结线虫病,不常见的有玉米大斑病、细菌性条纹病、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

(2)虫害:常见的有根蛆、蚜虫、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和玉米螟;

(3)鼠害;

(4)药害;

(6)遗传性斑点;

(7)自然灾害:低温冷害、台风和降雨等。

除此之外,由于南繁自身的特性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季节性气候变化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如各种遗传性斑点,10月份玉米苗期常会遭受台风和涝灾,1月份易发生低温冷害。

01
玉米小斑病

典型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形成不受叶脉限制的、大小为(10~15)×(3~4) mm的黄褐色梭形病斑。

原因分析

海南一年四季种植玉米,小斑病病菌能在不同时期的玉米上交叉侵染发病,形成较多的田间菌源。加之南繁材料多为玉米自交系,自身抗性低,病害发生早(玉米V3期可见病斑),病情重时经常出现死苗现象。

防治措施

(1)南繁地块与其他不同世代的玉米进行空间隔离。

(2)玉米3叶期出现初侵染斑点时应及时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1500倍液或25%吡唑嘧菌酯EC 1000倍液或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SC 500倍液喷雾防治[1]

02

弯孢叶斑病

典型症状

在叶片上出现不受叶脉限制、大小为2~4 mm的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或退绿的晕圈,病斑可相连形成坏死区。

原因分析

海南南繁地区冬季气温较高,2—3月份平均气温22℃~30℃,由于白天气温高,当天灌溉后,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次日玉米叶片上容易结露,导致田间相对湿度大,田间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流行。

防治措施

与玉米小斑病相同。

03
南方锈病

典型症状

在叶片、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上形成圆形的、直径1.0~1.5 mm的橘黄色夏孢子堆,当大量孢子堆覆盖叶片绿色组织时,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发病严重时导致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玉米植株早衰。

南方锈病在玉米不同播期材料上交叉发生

原因分析

南方锈病在我国热带地区当有玉米种植时可以周年发生,在不同播期的玉米上交叉侵染发病。同时,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的台风以及偏南气流都可能为南繁地区带来南方锈病菌源。南繁地区较大的昼夜温差易导致南方锈病发生,而发病高峰期多在2月至3月初,呈现爆发情况,该时期玉米种植面积大,科研育种中多不进行药剂防治,加之北方的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选择,容易引起南方锈病的流行[2]

防治措施

(1) 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2) 适时追肥,防止后期因脱肥降低叶片抗病性。

(3) 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保护与治疗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如用20%三唑酮EC稀释1000倍、25%丙环唑EC用量100mL/hm2、25%吡唑嘧菌酯EC用量300mL/hm2等进行喷雾,能够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04

苗期根腐病

典型症状

|高磊 供图

玉米近地面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萎蔫;挖出苗后,中胚轴褐色坏死,根系变为褐色或黑色,缢缩,根毛少,根系不发达;病菌也可从叶鞘直接侵染造成玉米苗猝倒。

根腐病造成死苗

芦宝琳 供图

原因分析

(1) 种子带菌:与大田生产用种不同,南繁材料多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因此对种子内外所带病菌缺乏控制,易引起根腐病,死苗率高;

(2) 土壤带菌:南繁用地上茬多为菜地或水稻田,土壤中腐霉菌、丝核菌、镰孢菌等致病菌基数大,易引发根腐病;

(3) 玉米种植后采用的微喷灌溉方式使土壤维持较高的湿度,易发生苗期根腐病。

防治措施

(1) 选用健康程度高的种子,减少因种子带菌引起的根腐病。

(2) 播种量增加10%,同时采取晚定苗措施,在玉米V5期定苗,定苗同时拔除病株。

(3) 用3.5%满适金SC 1:1000或10%福美双SC 1:50进行包衣,控制来自土壤中病菌的侵染。

(4) 玉米苗期应及时排涝并适量减少灌溉次数,提高土壤通透性。

(5) 玉米V3期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微肥进行壮苗管理。

05
苗期心叶腐烂病
典型症状|张二朋 供图

玉米在苗期心叶发生软腐,可轻易拔出,常伴有臭味。

原因分析

心叶腐烂病在南繁中特有并常见,主要与南繁气候和独特的灌溉方式有关。南繁灌溉玉米主要采用管道喷灌,当地人俗称“打水”。三亚地区在12月迅速进入季节性干旱状态[3],并且土质沙性,每7天左右需要打水一次,玉米心叶内经常处于高湿状态,沙性土壤地表升温快,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各种病原细菌或半寄生性细菌的侵染。灌溉所用的水源多为露天井水、池塘水或沟渠水,水质不洁净也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防治措施

(1) 灌溉选用洁净的地下水。

(2) 在玉米苗期生长阶段灌溉前可用20%龙克菌SC 800倍液,或3%中生菌素WP 1000倍液,或20%叶枯净WP,或25%叶枯灵WP,或58%甲霜灵锰锌WP,或58%瑞毒霉锰锌WP 600倍液喷雾防治。

06
细菌性茎腐病
典型症状

中部茎秆及叶鞘发生褐变,逐渐溃烂,引起茎节腐烂,导致茎秆折断,在发病部位常有菌脓溢出并伴有臭味。病害多发生在玉米V12(大喇叭口期)—VT(抽雄期),严重时田间发病率达到10%以上。此时,玉米植株茎叶组织柔嫩多汁,易被病原细菌侵入而染病,发病部位一般在离植株基部40㎝以上的茎秆处。

细菌性茎腐病引起的上部叶片枯萎

原因分析

该病与玉米打水灌溉方式有关,灌溉后白天水分蒸发大,晚上结露重,玉米心叶或叶鞘内长期处于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和侵染,尤其热天灌水或雨后潮湿闷热均会造成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流行。

防治措施

同苗期心叶腐烂病。

参考文献

[1]王晓鸣, 巩双印, 柳家友, 等.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 作物杂志, 2015(3): 150–154.

[2]李祖莅, 陈川峰, 袁伟方, 等. 玉米锈病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的发生现状及原因分析.南方农业, 2017(9): 13.

[3]李伟光, 易雪, 车秀芬, 等. 海南岛干湿概况与干旱发生特征.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12):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你一套图谱,玉米病害不求人,再也不怕误判了!
看图识病(四)
实拍25张玉米症状图,太实用了!
玉米26种常见病、虫、药害图谱
玉米生长不良图谱汇总(实拍)
小麦返青拔节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