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实现独立,必须感谢这十个愚蠢的英国人

240年前,还处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中国,乾隆皇帝刚刚平定大小金川叛乱,一切都在王朝旧轨上有序运行。同年,大洋彼岸的大不列颠王国也在镇压一场叛乱,北美的造反者们在这一年通过《独立宣言》。清廷成功镇压了叛乱,没能给历史发展带来任何变化,而英国的失败,则成就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金其意义之重大,无需多言。

时至今日,讨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书早已称得上汗牛充栋,但这些书大都是站在美国立场阐释历史,如约瑟夫埃利斯的名作《革命之夏:美国独立战争起源》和《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从战争另一方英国出发,审视镇压失败原因的书,则是凤毛麟角,其中美国历史学家、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安德鲁杰克逊奥肖内西所著《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的命运》,是一本有100页注释的非虚构作品,尤其值得一读。

北美独立:反抗并不存在的“暴政”

为探寻英国“丢掉美国”的原因,作者考察了10位“责任人”在战争中的功过,他们是力主镇压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内阁中主持战事的首相诺思、主管北美事务的国务秘书乔治杰曼子爵、负责协调海军资源的海务大臣桑威奇伯爵;在战争前期指挥北美英军的威廉豪和理查德豪兄弟、战争后期接过陆军指挥权的亨利克林顿爵士、在中美地区统领海军支援北美英军的乔治罗德尼爵士;以及分别在萨拉托加、约克镇两场关键战役中战败投降的指挥官约翰伯戈因和康华里伯爵。

以上这些人中,乔治三世是北美反叛者眼中的“暴君”,反抗其“暴政”是脱离英国统治的最大理由。说来有些可笑,这里所谓“暴政”,指的不过是英国国会直接向北美征税金在北美精英看来,殖民地有自己的议会和自治传统,母国无权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虽然英国开征的印花税、茶税对富裕的北美人来说,实属九牛一毛,谈不上任何压迫,但北美精英还是将此视为英国剥夺其自由权利的开端,并在1775年发起革命。

华盛顿横渡德拉瓦河的情景

反抗之初,北美人“反议会,不反国王”,呼吁国王出面调解争端。乔治三世原本也不赞同对北美强制征税,然而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让他开始思考,政府是不是对北美太过宽容,才让他们得寸进尺?如《谁丢了美国》一书中说的那样,“国王日益坚持动武是唯一出路”,在他看来“丢失北美十三州将导致帝国崩溃,因为其他殖民地将随后效法谋求独立”。此外,国王以及杰曼、伯戈因支持战争,因为他们都相信一点金在北美,参与叛乱的只是少数人,主流民意心向母国。一直到1779年,杰曼依旧毫不怀疑北美亲英派领袖的证词金“逾4/5的北美殖民地居民倾向和大不列颠联合,而非独立”。其实,从人口比例来看的话,北美亲英派只占到北美总人口的约16%。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乔治三世登基时,已经是光荣革命后40年,《权利法案》早已将英王的权力严格限制,他的想法并不代表国家意识,没有成为“暴君”的条件。事实上,国王信任的首相诺思,即希望同北美和解,战争爆发后,更一再请辞。更加激烈的是国会中的反对派,这些人拒绝同国王合作,认为“北美的胜利等同于乔治三世个人的权力斗争胜利”,持续反对国王及诺思内阁的战争政策。

华盛顿在约克镇接受康瓦利斯率领英军投降的情景

英军的巨大优势和艰难处境

乔治三世自恃英国有着举世无匹的国力及军事实力,对出兵平叛表现得底气十足。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理查德豪率领的跨洋舰队,要到“一战”时期,其规模才被美国远征军超越。北美防务一直仰赖英国,甚至没有常备军,华盛顿麾下的早期大陆军由各州征召的民兵组成,缺少起码的训练。

实力如此悬殊,以至很少有北美人相信自己能成为胜利的一方。让北美人同仇敌忾、破釜沉舟的决定因素,依旧是英国的错误决策。在登陆北美的英国大军中,先后有3万名来自德意志的黑森雇佣兵金北美人向来自居为“英国臣民”,当看到母国竟利用外国军队镇压自己时,离心倾向大大加强。中国清末之际,梁启超曾说,“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厂也”,似亦可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写照。

如此庞大的英军,让在伦敦负责后勤的杰曼头痛不已,因为仅仅是北美的陆军,一天即要消耗33吨粮食,这还不包括大量的随军家属、亲英人士,以及4000匹马。杰曼原本希望在占领的北美土地上解决供给问题,结果整个战争期间,英军都不得不从本土筹措粮草、肉类等各种物资金那时,船只横跨大西洋,航行3000英里,所能依靠的还只有风力。物资供应如此困难,导致英军时常因补给不足而改变计划。

虽然英军面临种种困难,但凭借其压倒性的优势,相继攻占纽约、费城等重要城市,横行北美大陆。随着占领区的增多,英军不断被分散,以至在萨拉托加和约克镇,兵力上都处于劣势。正如富兰克林说的那样,“如果敌人被打败了,那也许对他们而言是决定性的,因为他们几乎难以再组织起另一支武装力量来发动下一轮进攻。但是我们新生的国家有能力承受重大的损失,并且有能力弥补这样的损失,所以我们的一次失败绝不会让我们放弃我们的事业”。这恰恰是乔治三世和杰曼等英国主战派所不懂的。

乔治三世功亏一篑

英军诚然无法占领广阔的北美大陆,也不能击败北美所有爱好自由的居民,但以华盛顿为首的大陆军单凭自身力量,同样很难将英军赶出国门。加快战争进程的决定因素,是英国的三大宿敌金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站在北美一方参战。

英国海军纵然庞大,毕竟不及法国、西班牙两国之和,当后两者通过加勒比,为北美大陆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战争物资时,罗德尼没有能力抽出足够的战舰,对北美海岸实施封锁。《谁丢了美国》中最后写到的桑威奇,他任海务大臣期间,一直制定有扩舰计划,首相诺思则一直压缩海军财政,以至英国海军在北美战争前,处于不断缩编的状态。即使是战争爆发后,桑威奇在国会的质疑下,还是不能如愿扩充海军。舰只不足,成为英国在北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显而易见,美国建国国父们之能创造神话,很大程度上确实缘于缘于英国的无力。作为一缘于宪王国,国王、内阁、国会、将领间的分歧,让英国的镇压行动备受掣肘。约克镇战败时,英国在北美依旧占有纽约等重要城市,并保有3/4的陆军兵力,但乔治三世继续作战的要求,已不被议会和内阁所同情,战争在1782年宣告结束。国王在被迫承认北美独立的演说中,“包含了一段恳求或者祈祷,国王借此恳请上天介入,阻止前殖民地由于选择独立和推翻君主权力,可能面临的灾难”,颇为讽刺。

乔治三世

奥肖内西教授的这本《谁丢了美国》体例新颖,很像一幅关于北美战争的拼图,分开看是10个人的传记,各自独立;合起来读的话,则相互关联,从各个方面诠释了英国在北美战争的举措。只是这幅拼图并没有给读者带来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些传主个个都是同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没有谁在战争中犯下过致命的错误,但他们的努力受制于各种外部因素,无力改变北美独立的结局。更加戏剧性的是,战后“英国和美国的贸易没有出现重大损失,不仅恢复,而且总量超过革命之前。英国的影响依旧无处不在,以至杰斐逊和共和党担心美国沦为英国的仆从国堂英国的镇压或许真是没有必要的。

作者在详细记叙10位传主参与北美战争的主要事迹外,还介绍了他们战争的履历及战后的归宿。同样是输掉关键战役的指挥官,伯戈因被迫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利用自己另外的天赋,成为一名剧作家;而康华里因在约克镇表现勇敢,虽败犹荣,战后平步青云,出任孟买总督和英属印度军队司令。至于那位乔治三世国王,由于他在位的最后十年长期抱病,以致英国王权急剧缩水,终于成为一个象征。

原刊于《凤凰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美立国史(4)
读书随笔:英语民族史(7)
美国建国史话 (12):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的意义与时间经过 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背景
三百年西方百将传:第十七集
北美」美国独立战争中为什么最受伤的竟然是法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