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良武备 | (四) 战国中山国青铜器——武备

武器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国时代,由于战事频繁,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武器发生了显著的进步。这一时期,武器的主要种类有戈、矛、铍、戟、铖、戚、剑、镞、刀、等。春秋时期武器用青铜制作,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不仅有青铜武器,而且出现了更为锋利的铁制武器。兵器的式样也发生了变化,杀伤力增强,使用起来也更加顺手。不仅如此,还广泛使用了有远射能力的弩,使得两军作战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阵地肉搏,而且可以相距对垒,远距离交战。中山国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千乘之国,跻身战国十二雄之列,其武器装备相当的精良。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这些武器大部分青铜制造的,也有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其中有中山国的特制武器。下面介绍按种类介绍中山国的武器。

1、中山侯铜钺

中山侯铜钺及帽、鐏

中山侯钺铭文

钺是古代兵器,也是象征王权的礼器。钺上刻有铭文两行16字,内容为:天子建邦,中山侯㥯。作兹军钺,以敬(警)氒(厥)众。意为:中山侯受命于周天子,其威严不可侵犯。铜钺古朴端庄,气势威严,铭文记录了中山国自称为侯的事实,对研究中山国史极为重要。长29.4、宽25.5、中厚0.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2、青铜剑

蟠虺纠结纹铜剑

蟠虺纹纠结,中空扁圆茎,无首,窄格,剑身似柳叶形,中脊两侧各有一条凹槽。茎与身同铸,柄部两侧小圆孔内原嵌有绿松石,但已掉落不少。长30.7、宽4厘米。平山县访驾庄战国初期墓出土。

蟠虺纠结纹铜剑

剑身与剑茎交接处有一侧向外斜出与茎接。剑身似柳叶形,中起脊,茎部略呈长方形,通体镂雕成蟠虺纠结纹。长31.7、剑身宽由下至上3.5~2.5厘米。平山县访驾庄战国初期墓出土。

铜剑

剑的圆茎中空,圆首窄格,中脊起棱两侧各有凹槽的双刃剑。剑身尖端稍残。长43.5厘米。战国中山国中晚期墓葬出土。

3、铍

铜铍

铍身似柳叶形,中脊两侧各有一条凹槽。扁茎,茎部有一长方形小孔,铍身与茎分界明显,呈直角。长26.5、宽3.4厘米。平山县访驾庄战国初期墓出土。

4、铜戟

铜戟

戟结构示意图

由矛和戈组成,尖端为矛,下为戈,由戟柄将矛和戈捆绑串联成戟。矛菱形,两侧有翼,翼边铸成两个弧凹形,边有刃,銎口呈扁圆形,銎体中部有一钉孔。戈边为援上扬,胡上与援间呈钝角。阑二穿,胡边铸成两个弧凹形,边有刃。内横扁平长条形,端部上翘呈尖钩形,上下两边有刃,内横上有一穿。戟通高25.2、最宽处为30厘米。其中矛长10.5厘米。中山王族三号墓出土。

5、矛

铜矛

三棱形,棱刃间凹为钝角,矛尖锋内斜,后端亦内折,长銎中空,銎断面呈圆形,銎体中部上下有两个小钉孔。矛通长16.5、矛身最大径2.4、銎口径2.2厘米。中山王族三号墓出土。

6、戈

带铭文铜戈

援长而狭,稍向上扬,上下刃呈平滑美观的弧线。长胡,阑侧有狭长的三穿。内狭长,三面有刃,上有一个三角形穿。铭文记录了其制作年份、部门、监制官吏及工匠。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根据器形和铭文鉴定为战国中山国遗物,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刻有铭文的实用兵器。通长29、阑宽13.5、内长18.6厘米。民间征集。

铜戈

上,短胡,援较长且上翘,援中隆脊,阑侧三穿,内上一横穿,内上后部两侧饰有卷云纹。援长13.7、内长7.2厘米。下,短胡,援较短,援中隆脊,内较长而平直。栏侧四穿,内上有一横。援长12.5、内长8.8厘米。战国早期鲜虞族墓出土。

7、鐏

金鐏 

是中山王铜戈所用之鐏,用纯金制成。上端为筒状圆銎,用以插柲,下端为八棱形,便于手握。近口处和中腰处镶有银箍。鐏上装饰两条方向相反的龙,一条龙向下爬,用白银镶成一对树枝状龙角,身上刻划羽翼纹,面和腹部为鳞纹,耳部为毛纹,背部为斜格纹;另一条龙向上攀,以银镶嵌双翼,刻划出双角和附有毛纹的额、耳部,龙身刺鳞纹。两龙外表均有无数针刺花纹,工艺十分精巧。通长21.2、长径4.4厘米,重902克。中山王厝墓出土。

8、铜弩机

铜弩机

弩和弩机结构图

古代远射兵器弩上的发射部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普遍使用,提高了军队的远程杀伤力。这件弩机用前后二键连接钩心、牙及望山和悬刀。望山是瞄准器,牙用来钩住弓弦,悬刀就是扳机。拉弓弦时向后扳动望山使牙上升,将弦挂住。再向后扳动悬刀,可使钩心带动双牙下降将箭射出。通长13、宽11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9、镞

铜箭镞

三棱铜镞,镞身较短,前小后大,锋刃锐利,是最具杀伤力的铜镞。刃间内凹成槽。圆铤较长,以增加向前的冲击力。出土时尚存藤槀朽痕,原长不详。镞长2、铤长10~31、径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铜箭镞

三棱铜镞,带铤。镞头细小而锐利,最大径在中部。圆铤前部呈粗圆柱状,后部渐细。铤上有缠麻线痕迹,出土时有藤槀朽灰。镞长2.3、铤长18.6、径0.3~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各式箭镞

10、泡饰,革甲上的饰物。

泡饰

中,圆形凸鼓面,背面有一周平边沿,中间为圆形槽,上部有连接两端边缘的一横梁,可穿革条固定于皮饰件上。素面无饰。泡直径2.7、鼓面高0.5厘米。四周,大小不一,圆形凸鼓面,顶面中心有一菱形孔,也有无孔的,凸鼓面包金,背面为圆凹槽。其中一件直径4、凸鼓面高0.8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银制镶金泡饰 

保存完好,圆形,凸面。外缘针刺锯齿纹,凸面装饰两只缠绕扭结的夔龙,中心铸接一朵柿蒂形金花。金花花瓣上有针刺细脉和点蚊。背面为四个短柱体承托一方环形,铸有铭文一周“十三祀,私库,嗇夫煮正,工孟鲜”12字。直径5.3厘米,重86克。中山王厝墓出土。

包金镶银铜泡饰

整体呈圆形,外圈鼓棱,包金片,中心镶嵌一朵用银片打成的梅花,精巧秀丽。背面环沟处铸有铭文。左,背面有四柱托一方环。径5.8厘米,重60克。右,背面立四个方形鼻。径5.8厘米,重80克。中山王厝墓出土。

三银兽面环形饰

在一宽边铜环上有等距离三个短柱,柱上托有银制兽面。兽面上的眉、鼻部和嘴部又构成一个小兽面。未具兽面的三处环面上,各有系带痕,可知此环形饰三向系带,是一个中心环饰。直径5.2厘米,重128克。中山王厝墓出土。

11、流星石球

流星石球

用灰地红色条斑石料制成,圆球形,中间贯穿系孔,可系绳掷击较远的目标。系孔两端较粗,中段较细,有横向磨痕,这是使用时绳在孔中转动的结果。直径5.9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银弹丸

银制,实心球形,表面经火焚烧已氧化,推测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投掷武器。直径4.7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12、殳

殳(木皮铁杖)

《吕氏春秋·贵卒篇》记载中山人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在中山王厝墓出土了一件木皮铁杖。杖身为八棱型,铁心外包以木皮,木皮外密缠丝线并涂上绛红色的漆。杖两端装有饰以错金银云纹的铜帽和铜鐏,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从磨损严重的杖鐏来看,它应是中山王厝开疆辟土、久经沙场时用的最多的兵器。其长159、直径2.1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山王国铜器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欣赏
战国雄风系列——古中山国之征战
非常考古发现:战国中山王《三器》
试论南越王墓出土的铁质武备
战国.青铜器瑰宝---中山王陵宝器之一,圆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