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涉职场的HR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文系授权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任何疑义,可联系首席招聘官,侵权立删。



对于职业规划而言,不应限制于某一个人群,无论是什么职位,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鉴于今天的主题和我自己的经验,我想谈谈针对HR特殊群体尤其是对年轻朋友,要做的职业规划,期望能给大家起到参考作用,那就达到今天分享的目的了。


职业规划第一步
深入了解自己


首先,说到HR的职业规划,我们要了解职业规划应该做什么东西。在这之前,有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是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那职业规划无从谈起。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当初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进行专业选择的?有多少朋友是非常清楚自己喜欢学什么,知道自己特别喜欢哪个专业,知道未来自己能在哪个专业做得特别好,有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之后才选的专业?我相信这个数量可能不会特别多,比例不会特别高。因为切身经历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专业时是比较盲目的,多是听从父母,朋友,学哥学姐的意见,很少有人真正评估自己适合做什么,我自己喜欢做什么,据此而选出专业。

实际上,这是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职业规划时也往往存在这么一个误区: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可能应该做什么;或是听了别人意见,认为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大家认为我们从事哪个方向,我们怎么做,职业发展能更成功,但是更多是听取别人意见,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自己是谁,我们究竟喜欢什么,我们自己职业兴趣点是什么,这恰恰是我们通常忽视的一点。但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长短板都不同,有一些东西是天生而没有办法改变的。例如我们可以举一些有天赋的科学家、艺术家的例子,梵高、贝多芬、莫扎特等,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在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有特别的天赋,这些天赋我们是回避不了的。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东西,那么后天即便再努力,可能会有所建树,但很难做到非常好。



>>>>

全面评估自我


因此我认为职业规划的第一点,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针对这点我可以提供一个案例,这是目前海尔的一个案例,更多倾向于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因为据我掌握的信息,今天的听众很多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不久的年轻朋友,我相信这个案例对大家而言,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目前在海尔推行了一个主要面向在校学生称为“未来规划局”的项目。大家可能会认为,我们这个计划是不是类似其他公司,如BAT、华为等企业做的校园俱乐部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了每年企业校招做服务的机构呢?当然还有一些品牌宣传职能。其实“未来规划局”有大不同。


大家所知的校园招聘,基本是集中在9、10、11月份、一年去一次,利用校园俱乐部来吸纳人才,相对而言目的比较功利,而且很难帮助到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发现自己适合喜欢的行业或在哪种行业会做得比较成功,很难让学生获得这样的信息。


校园招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速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或者是自认为可以做得比较好的工作。海尔的“未来规划局”并非如此,我们设想对学生一进校园、从大一开始,就做一个全面评估,这个评估会分成多个方面:


第一点,会对学生的性格做一个测评,学生自己要了解自己真正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就像很多朋友大概知道自己是内向或外向的性格,但其实在更深层次并不是特别了解自己,我们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第二点,我们会对职业倾向性做一些评测,了解学生真正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第三点,我们会对在校学习成绩进行评测,这点我们会和学校合作,在征求同学们同意的情况下拿到相关数据;


第四点,我们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通过对实习机会的观察,我们会做出反馈,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有什么特长、在某种职业上有倾向性,这项也可以和其他方面的测评综合使用;


最后一项我们还会使用学生在校内、校外参与的实践经历作为我们综合分析的部分资料。


这个测试和评估不是在大一做一次就完了,我们的做法是至少每半年做一次,也就是进行四年的持续跟踪。大学四年对于人的塑造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会发生变化,只是做一次的话数据会不准确。所以我们计划从大一开始,持续每半年做一次。


关于学习成绩方面,假设某一些同学在某些课程如运算数理方面会特别好,而在另外一些科目表现不是特别好,这是不是反应出这个同学就适合从事理工类专业呢,其实这是不一定的,我们通过搜集四年的数据去做评估,可以帮助在校学生更精确地去规划未来毕业去从事哪个职业,或比较容易收获成功的职业。

据我的了解,80%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三、五年之后,从事的工作和本专业几乎没有关系。大家可以问一下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第一份工作,可能由于校招的原因,企业一般会选择专业比较对口的,但是三、五年之后,有多少人的工作和他在大学所有专业有关系?


所以我们的“未来规划局”,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在于,我们能尽可能地让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有些学校在大一、大二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以及将来选择职业方向时能更精确,减少个人时间浪费和教育资源浪费。因为大学四年所学内容与从事的工作没关系,这样投入的教育资源是有很大浪费的。


我们认为海尔“未来规划局”对于年轻朋友是有借鉴意义的,大家思考应该从哪个方向规划自己的专业时可以参考我刚才提及的几点。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要了解自己。



职业规划第二步
确定职业出发点


第二点要讲的是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在我们了解自己之后,应该看一下,我们适合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我们的职业兴趣点在哪里,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大概有三点:


>>>>

专业研究路线


第一,专业和研究类的路线,这个容易理解,例如高校的教授、学者、专家。比如心理学专家,他们在某一个领域做得非常好。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这些人适合做研究专业的路线,把一件事挖的非常深。


>>>>

行政通道路线


第二是还有更多朋友可能会选择行政通道路线,这可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发展模式。我们从HR角度来讲,最开始是HR专员,然后是主管,经理,做到HRD,甚至是VP,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路线,这个就不多说了。


>>>>

跨界路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个人称为跨界路线。


大家知道,企业管理涵盖多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HR高管走向了CEO、GM的岗位——大家可能多少都能听到身边有这样的故事。而且有一位大师说,HR是最有希望做到CEO岗位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听到这种话,但也不应该过于乐观。事实上大多数HR还是从事本专业工作,做CEO是很多创业朋友自己去做,今天我们不多讨论。


如果是跨界,我们如果要转型去做CEO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回到我们刚才所讲的,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只有人力管理一块,还有很多诸如财务、市场、战略、研发等等。如果我们选择跨界,未来要做到CEO、GM之类的职位,我们应该在职业发展规划当中规划好花多少时间去学习企业管理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个我们应该思考得特别清楚。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是要做专业研究路线,还是行政通道路线,还是跨界路线,基于第一点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再去定这个方向,确定好这个方向后,我们来看第三和第四部分。


职业规划第三步
做好知识储备


第三部分,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职业规划的准备。这里要提三个点,都是有关知识储备的一些问题。知识储备的方式特别多,我们探讨几个途径的问题,这个比较重要,因为我们往往知道自己需要补充一些知识,但是并不一定清楚我们怎么样去学习。


>>>>

精读书,忌贪多


第一点是读书,我们要做大量的阅读。对于我们比较年轻的HR,尤其是从别的行业转行做HR而非HR专业的,这是不可或缺的。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出到第三版了。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书非常系统化地讲述了人力资源框架,虽然没有对人力资源特定模块讲述的特别深入,但把人力资源的整个框架给大家搭起来了。看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按图索骥,如果发现对某个知识点不懂时,可以再去找些针对这个知识点的资料去阅读。这是个填肉的过程,这本书给你的就是个骨架,让你去了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因此特意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另外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读书不要贪多,要读精。对此我和某些朋友的观点是不大一样的。


中国有句谚语:开卷有益,就是只要我把书本打开以后就一定会得到好处的。在当今时代,个人认为这是一句胡扯的话。为什么呢?我本人读书读的就比较多、比较杂,有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会和感悟。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包括一些有名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很多人力资源类书籍的观点及做法是有待商榷的。现在确实有一些“写书匠”,靠写书为自己经历贴金;甚至还有组织“写书匠”批量生产系列书籍的“书商”。他们往往关心的是出了多少本书,卖出去多少本,挣了多少钱,而对书的质量以及观点的正确与否不太关心。如果你读了太多这样的书,容易误入歧途。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议大家读书不要读太多太杂,应该多读大师的经典之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比较经典的书籍;如果从出版社角度让我推荐,重点推荐的是人大出版社的——毕竟人大劳人院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泰斗级地位的,他们出书的质量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因而比较推荐大家去看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书。从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师来说,像人大的彭剑锋、孙健敏等几位大牌教授的书,国外如戴维·尤里奇等大师的书都可以看看,一定要研读、读透而不要贪多。



>>>>

结益友,多交流


第二点,个人认为比较受益的途径是和同行的交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有时读完书收获特别少、知识点能记住的也特别少。但如果我们去和别人交流,特别是带着问题去跟一些资深甚至是年轻的HR交流,他们所提出的一些观点能让我们突然灵光一现,找到解决事情的一些办法。


与人交流主要是在经验和实操上的,这些内容在书本中很难找到,书本主要讲述一些理论和方法论的东西,实操的内容则较少。和同行交流的方式比较多,像今天我们这种微信课程的方式。另外像一线城市北上广深HR论坛、峰会特别多,大家可以多去参加。


当然,我们通过一个讲座或一个峰会的几十分钟很难能把某个点听透研究透,但它能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在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或者你处于完全不知道的领域时,让这些大咖们给你开一扇窗。


另外一个就是重新再回学校专业深造,在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要想往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时比较吃力,明显感觉储备不够,欠缺某个领域的知识。遇到这种情况时,正是重新回炉到学校深造的一个好时机。


>>>>

先工作,慎读研


第三点是关于是否读研后工作的问题。有很多大学生咨询我,现在就业压力大,毕业之后要不要去读个研究生,因为很多企业要求学历是研究生,研究生以下不要,读研可以增加个人的竞争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建议毕业以后马上去读研究生。

有几点原因:

第一、读研究生和刚开始报考本科时选择专业的判断力没有多大变化。尤其是在大学的四年中,没有对自己有个彻底的认识时,实际上读研究生选择专业还是两眼一抹黑。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生三年时间和本科的四年一样浪费掉了;

第二、从起点来说,研究生的竞争优势真的比本科强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之前我在清华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在清华学生中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清华最好的学生是本科生毕业以后马上拿到一堆offer直接工作的;第二类学生是毕业后直接出国的,因为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学校继续深造;第三类的学生去考研。

第三点、有些学生认为本科毕业后不好就业,考研究生后就业优势会明显。很直接地跟大家说,这实际上是在躲避,并不是读了研究生以后竞争优势就会很大,尤其对于女生来说。大家都知道女生的年龄对于女生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大家想想,三年之后,社会的就业状况、就业机会、你本身学历的研究水平会提高很多吗?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下,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没有太大变化的。而且当你研究生毕业后,你同级直接工作的同学都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作为一个HR,你会选择一个有三年经验的还是会选择一个刚研究生毕业的?


职业规划第四步
制定分期规划


从三个方面说:

第一、初期规划,毕业后三到五年,我们怎么做?

第二、中期规划,工作七到十年左右,应该怎么做?

第三、后期规划,工作近二十年,我们应该怎样规划以后的职业?


>>>>

初期规划


首先,初期规划。第一、公司的选择,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企呢?先就此跟大家简单探讨。想知道如何选择,就先要了解大公司、小公司的区别尤其是管理和运营的区别。

大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除非在企业发展发生重大的变革或人员调整等情况下,会进行一些调整,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尤其是外企,基本是比较严格规范的,你的职责范围是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太大变化,就是换人也没关系,你的职责范围已经确定好了。因为我在央企、民企和外企都待过,这个区别我了解得比较透彻;小的企业相反,职责划分没有那么清楚,甚至有的小企业HR只有一两个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HR 的内容你都要去做,这是小企业的情况。

那对于我们做选择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适合我们的发展呢?我们要回头看下刚谈到的第二点,职业出发点的问题,我们是要走专业研究路线、行政通道路线还是跨界路线?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就要弄清楚,我适合哪个路线?


个人认为,选择大公司比较适合做专业路线,一部分也可以从事行政的路线,但不太适合做跨界的路线。如果你将来想做GM,想快速地做GM,那就不要去大公司,因为大公司给你的框框太死板,只能了解到一方面,这方面你可以了解德非常透、特别深,你可以做非常专的研究路线,也有机会发展你的行政通道。


但是如果要选择跨界路线,最好是小公司。虽然小公司管理不是特别规范,所有的东西都不是那么的清楚,但是你可以接触的东西特别多。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清楚,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非常明白,你非常善于去学习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小公司。这个小公司非常类似我给大家推荐的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书籍。它会告诉你一个框架,虽然它没办法告诉你某项非常深入的东西,我要做成什么样,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会告诉你整个企业管理的骨架是怎么样,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学习把骨架里缺失的肉填补进去,当你把这些知识模块都填补完成后,你就有机会去快速地跨界,比如本身是做HR的有可能去做Marketing,切入到业务层。因为这些东西在你从事自己的工作时就已经接触过了。

第二个跟大家探讨下直线上级/经理的区别。在同一个公司,相同的时间内,一个有能力的直线经理和一个没有能力的直线经理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我曾经在一家工作了5年,我的领导是个专业能力非常厉害的人,但是情商比较差。他做了十几年副科,都没能升级成为一个正科,而且还是在老丈人是集团某公司副总经理背景下。如果跟着这样的领导,而你想从事行政路线,要成长起来就非常难了。 另外一点,就是放权,他的管理方法,以及他在公司的地位,大家对他的评价等等,可能都会对你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研究下你的直线上级,是否值得你跟。

总之,大家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回过头来看下,我们到底希望走什么样的路线,喜欢什么或者适合什么路线。



>>>>

中期规划


职业中期的规划,跟大家谈两点。


第一点:老板的选择。这和直线上级的选择是类似的,也就是你要选择的老板胸怀有多大、用人的风格、对你是否信任、是否放权等等,这些都决定着你会在这家公司呆多久。如果当你想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这家公司却对你却有很多限制时,我认为这就是你该跳槽的时候了。


第二点:行业的选择。之所以放在中期,是因为在初期我们应该更多地储备知识,是大量学习的时候。在中期的时候,这些知识储备就可以帮我们来定向了。虽然作为HR,很多知识是相通的,但是到中期的时候,行业的专业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行业大咖。举个例子,假如你从一家传统行业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招聘,你需要找一些大数据工程师、首席架构师等等,那么你从哪找,能找到门道么?或者你怎样找到这些人,怎样跟这些人沟通?如果你不能用专业的语言跟专业的人去沟通,对你来讲就是一个非常的障碍,甚至会被嗤之以鼻。所以当大家已经工作七八年的时候,就一定要思考下你适合在哪个行业发展了。


>>>>

后期规划


最后一点,就是后期的规划。共两点:


一个是跨界。这个时候要考虑下是否要跨界,以及跨界的领域,是跨界到财务、市场、还是战略等。如果要转型了,那就快速地增加某个领域的知识积累。


另外一个,创业如果有想创业的朋友,可以考虑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积累:如投资、资本运作、商业模式设计、以及团队管理的一些问题。

总   结

第一是了解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你的职业倾向是什么;


第二是出发点。是想要做专业研究,还是走行政通道,还是要做跨界的准备;


第三点是职业规划的准备。简单说就是知识的储备,有三点:读书、同行交流、专业深造。记住一点:书不要乱读,一定要读大师的书,读经典的书;


 第四点就是职业规划的方式。从初期、中期、后期跟大家分享了职业规划的选择方式,对公司的选择、对直线经理的选择、工作性质的选择、老板、行业、以及转型、创业的选择,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应该学习什么、准备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欢迎你入群交流

1、加小编(微信号:cro0807)为好友,备注”加群“;

2、小编审核通过后,拉你进入”首席招聘官学习交流群“。

快来参加,一起学习招聘课程,交流招聘心得,共享招聘资源,解决招聘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HR人事专员如何为自已做职业规划
HR如何做职业规划?如何考证?专访见
千万不要去做hr
金融专业学生该如何做自我规划?该怎样提升自己?
职业规划当不当
研究生更需职业规划,但规划不是瞎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