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业——读《讲述中国历史》
 
书的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读魏婓德的历史书《讲述中国历史》,立即倾倒,这些年零零星星读了他不少书,除了那些没兴趣的话题,比如戴笠,差不多也就那么看下来了,《洪业》是他很重要的一本著作,副标题《清朝开国史》把主题全然说明白了,也就是明清之交的那段历史。

书的封面,片来自网络
 
满清是最后一股进入中原统治的北方力量,从历史看,他们是最顺利的一股,顺利到令人迷惑,然而满清入主中原的这场洪业,却是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契机里,断送了中国。

1644年,与历史上任何一年一样,普普通通,这是一个大航海时代,即使对于海洋没有兴趣的中国,其实也部分卷入其中,日后彪炳史册的郑成功,其家族本就是海盗背景,国姓爷的老爸郑芝龙通晓多国语言,在日本生活过,娶了日本女人,与荷兰人与东印度公司也多有交道,郑成功最终选择台湾,可以说也是家族本身的积累才得以做出选择。可以说虽然有闭关锁国的现象,中国实际与世界的沟通还是相当密切的,只不过后续的官方历史没有这样的认知水平罢了。那一年,满清入关,接盘破产的大明王朝,之后就是漫长的整合过程渐渐疏离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进程,直到1840被英吉利的迎头一击,才恍然。

书中内容,来自作者拍摄
 
经营了差不多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没有逃过中国历史的循环律,新王朝的勃兴,巅峰后的颓败,然后变革后的中兴,然后改革废除,然后一落千丈,然后王朝覆灭。只是与历代不同的是这个末代皇帝,始终令人扼腕,不是因为昏聩,而是无力回天。崇祯算不得好皇帝,但是也不是那种该亡国的昏君,上台伊始,除掉魏忠贤,也算是一派中兴的样子,结果却迎来大厦倾,煤山上吊的惨淡结局。
 
中国历代历史总结王朝更替的原因总是政治军事因素居多,很少谈及经济原因,但是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相关的。经济上的压榨,最终导致乱民起来,明清之交,直接灭掉明朝的不是满清,反而是李自成的大顺,至于后来的南明覆灭,与清兵有关,也只是满清政权打扫卫生而已了。


然而大明天下的覆灭与崇祯偏偏有着莫大的关系,崇祯个人的道德癖好,使得他自己的管理团队分崩离析,这个政府的管理班子几乎原封不动被大顺接收,又转交给满清,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异的一幕。崇祯一朝虽然清楚了所谓的“阉党”,魏忠贤一伙,然后接下来的日子一点也不消停,内阁大学士走马灯一样更替,崇祯倒是勤于朝政,勤到最后却是一个光杆,李自成到来,直接开了城门。
 
用魏斐德的素材来说,满清从努尔哈赤的后金开始崛起,到皇太极女真变满族,后金变为清,辽东之地已然立足,曾经阻挡满清的袁崇焕也被除掉,祖大寿洪承畴都成为满清的骨干,各方面实力已经足以对抗明朝。等到吴三桂冲冠一怒的时候,满清的实际掌权人多尔衮面临一个巨大的选择:入关还是不入关?历来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要么本土化,不再是自己,要么维持现状,很快退出中原,比如蒙元。多尔衮是政治家,不担心军事上的征伐,而是胜利之后的统治,考虑的是百年大计。多尔衮想得远,作为北方民族的传统特色是劫掠,而不是进入城市,虽然满清军事占优,有吴三桂引路,入主中原却真的不是百分百欢呼雀跃的,从来就有反对声音,特别对于满族来说,他们数百年前的先辈女真族的大金,进入中原最后颓化,被蒙古人轻松灭掉,这可是血的教训。


不过最终还是入关的声音占据了主导,士人对于大顺政权的恐惧,使得满清在北方的接管非常顺利,李自成迅速溃败,真正的挑战是因为崇祯之死,南京拥立的福王代表的南明,以中国传统来说,有一定的正统性,不过读书人的坏毛病,葬送了好机会。对于多尔衮来说,兄弟多锋在军事上的成功,并没有收获南方的人心,特别是扬州一役,城破之后的杀戮,虽然使得南京堿迅速选择投降,凶暴的名声也是无法洗掉了,至于大屠杀的实际操作者反而是那些汉将则更加不是重点,剃头令这个形式上的统一举措,也是引发反抗的因素。
 

 图片来自作者拍摄



北方民族真正进入中原,一直都是两难选择,人数不占优势,传统习惯的诸多调适都是问题,孝文帝改制,中原文化是称赞,鲜卑本族总归是不大赞同,可以说从古至今,从未有支民族可以在中原站稳脚跟,实现千秋万代。多尔衮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人,也深谋远虑,除了接管的明朝管理团队,也做出一些制度安排。不过多尔衮没法预见到的整个清朝都是努力调整,一起适应对中原的统治,对于外部的变化根本无暇顾及,包括台湾,收复台湾只是为了剿灭前明余孽,如果不是施琅坚持,台湾早就放弃。可以说,从进入关内开始,满清统治者的焦点就是如何确保统治的有效运作,无论康熙还是雍正,都逃不出这个安排。康熙帝后来的日子,已经不在这本书里,不过以平三藩为标志,满清真正实现了“天下归心”,而《桂林霜》那样的主旋律作品,满清烈士榜样的树立,也确定了大清王朝的主流价值观,整个王朝历史就是一个维稳机制,文治武功,都是绕这一切。
 
如果对于王朝来说,多尔衮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没有问题,只是他们错过了世界的变化,即使在1793年英使入觐的时刻,依然还有机会,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洪流之中,即使乾隆这样的好船长,也只能稳稳驾驶,而不是冲破风浪。英使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大炮,被放在圆明园,从未用过,大约七十年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些大炮又被当作战利品带回了欧洲,历史就那么荒谬。
 
始皇帝以来,哪一个都是信心满满,最终都没有实现千秋万代,兵强盛的蒙古人九十多年就远遁大漠,中土之地,挺不好打理的。

 
 作者简介:伊云,自由撰稿人,佛系平常心,人生天地间,如云舒云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借兵关外的历史教训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普通人学历史》第36章  李卫,清朝兴盛(上篇)
导致《见字如面》停播的导火索,颠覆了吴三桂奸臣形象的诀别书,你怎么看?
一文概述:明朝灭亡,到底冤不冤?
明朝灭亡后,为何吴三桂宁愿引清军入关,也不愿归降李自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