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百零一首《赠项斯》(杨敬之)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赠项斯

【中唐·杨敬之·七言绝句】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拼音版

jǐ dù jiàn shī shī jìn hǎo ,jí guān biāo gé guò yú shī 。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píng shēng bú jiě cáng rén shàn ,dào chù féng rén shuō xiàng sī 。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作品介绍]

《赠项斯》是唐代诗人杨敬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写作者赏识项斯之诗,更惊叹项斯“标格过于诗”。接着写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反映了诗人“不藏人善”“奖掖后进”的宽广胸怀和美好品性。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难得的、可贵的诗情,使之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

[注释]


⑴项斯:字子迁,晚唐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⑵度:次。
⑶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晋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竞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
⑷不解:不会。善: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的优点。

  [译文] 


多次读到了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看见你后觉得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我一生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项斯。

  [作者介绍]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大和九年(835)贬连州刺史,转同州刺史。开成末,为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其《赠项斯》诗以奖掖推举后进流传不衰。《华山赋》为韩愈、李德裕激赏,最为驰名。《全唐诗》存录其诗二首。
赏析


这是一首诗人之间的赠答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项斯进士及第之前。据《唐诗纪事》载,项斯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枕石饮泉,读书吟诗,长达三十年。项斯听说杨敬之最喜提携后辈,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谒这位前辈。杨敬之读了他的诗后大加赞赏,写下了这首诗。《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

文学赏析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逢人说项”这个典故。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善”,且又“到处”“逢人”为之揄扬,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首句“几度见诗诗总好”,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不直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美与内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应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分。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缄口不言,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诗人于此则都“不解”,即不会那样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怀忌心的小人。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互相标榜”;怎么做便又怎么说,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自我标榜”。其古道热肠,令人钦敬。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得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为这种难得的、可贵的诗情,它才能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

名家点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刘禹锡《嘉话录》载杨祭酒《赠项斯》诗,······斯集中绝少佳句。如《晚春花》云:“疏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别张籍》云:“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拙恶有余,宜祭酒公谓“标格胜于诗”也。祭酒乃敬之也。其赠斯诗鄙俗如此,与斯亦奚远哉!
佚名

赏析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成为人们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未见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有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的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处”“逢人”为之赞扬,完美的表现出一种高尚品德。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多次读到你的诗又总是觉得很好,等到看见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首句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所知道的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之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人不直接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物应该重视才德,古今皆然。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我平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长处,无论到哪里见人就会推荐你。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份。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的,缄口不言,唯恐人家优秀了会成为自己仕途的障碍的;诗人于此明确表示“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即不会这样做,他的胸襟度量是超过常人。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并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压制人才,对人才怀着嫉妒之心的小人。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个人的得失,是否会被人讥笑为“自我标榜”。他的古道热肠,令人钦佩。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这种难得的、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佚名

赏析


     杨敬之,一个陌生的名字。

但若把时光回溯到唐文宗时期,在京城长安,杨敬之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因为在大和九年(835年),杨敬之由户部郎中升为了国子祭酒、太常少卿。
这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在唐代官场上,这可是仅次于宰相的角色,在以文取仕的社会大背景下,其说话的力度可想而知。
能登上如此高位,没有一定的文学实力,那可不是容易办到的。杨敬之因之前有一篇《华山赋》为韩愈所称道,所以他在当时士林中很受追捧。
杨敬之乐于与喜欢写诗作文的人结交,也不管对方有名,还是无名。
会昌三年(843年),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书生,带着自己的诗卷,从南方来到了长安。他叫项斯。
项斯是浙江台州人,二十多年前,在他二十来岁就曾到长安参加过进士考试,可是连考几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项斯也曾主动去结交京城名士,以期得到荐引。在所结交的人中,水部员外部张籍对他最为赞赏,但对他的仕进却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连续落榜,让项斯很是沮丧。像很多失意文人一样,他也有了隐居的念头。
那年,离开京城,来到杭州,登上径山的朝阳峰,在峰顶修筑了一间草舍,他真的隐居下来了。
隐居期间,他不修边幅,任性放达,就像一个野人一样。
很多的时候,他会头戴一顶野草和苔藓做成的花冠,身披一件用鹤鸟羽毛做成的蓑衣,走到松树林中,头枕着白色的山石,或念念有词,或高声吟诗。
有时,他也会在清幽的路上漫步,听溪水淙淙和缲丝声声,看峰影移动和鹿群飞奔:
                      山   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有时,他也会和元瑞、道阳等僧人交流谈心,以消内心烦忧,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会常常思念着那些熟悉的寺僧——“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宿胡氏溪亭》)
他在隐居处待一段时间,就会下得山来,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诗和远方。
他去绍兴、衢州、永嘉、天台……
他去江苏淮阴、安徽当涂、江西彭蠡湖、湖北襄阳、湖南苍梧山……
他去云南宁州、四川平武、广西边州、甘肃泾州、山西舜城……
他去咸阳、临潼、渭南……
在异乡的路途中,有时,那声声蝉鸣,也能勾起他心中的思乡之情:
               闻     蝉
动叶复惊神,声声断续匀。
坐来同听者,俱是未归人。
一棹三湘浪,单车二蜀尘。
伤秋各有日,千可念因循。
累了,他就再回到隐居处,用清心寡欲的方式慢慢调理自己的内心。
春天里,山洞旁一朵迟开的野花,让他禁不住想到自己的处境:
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
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
疏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
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
项斯有意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但他却并不想因此被埋没下去,内心里,他还是憧憬着能有春风得意的那一天,能有一片可以施展个人才能的天地,“此怀难自遣,期在振儒衣”(《归家山行》)。
终于,已到奔五之年的项斯再一次出山了,他来到了长安。
因此,杨敬之和项斯两个人有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面。
在国子祭酒杨大人面前,项斯恭敬地呈上自己的诗稿。
杨敬之一首首读下心,他读到了作者的孤独,也读到了作者的志向,更读到了他所中意的那种才气。
自然,杨敬之读完诗后,给项斯的反馈应是:好,是可造之才,我给你点赞!
此后,杨敬之见人就夸项斯,说项的诗如何如何好,人品如何如何优秀。他这样一下定论,别人便都以为项斯是个了不得的诗人,项斯在京城也就一下子红了起来。
项斯再见到杨敬之时,杨敬之还专门写了首《赠项斯》给他: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有了杨祭酒的赞赏,第二年(844年),项斯再去参加进士考试,岂有不中不理?
中了,刹那间有春暖花开之感。趁着得意时刻,项斯与一同上榜的几位进士,来到樊川竹亭摆宴庆贺:
相知皆是旧,每恨独游频。
幸此同芳夕,宁辞倒醉身。
灯光遥映烛,萼粉暗飘茵。
明月分归骑,重来更几春。
得意之后,项斯就被授予润州丹徒县尉,若干年后,卒于任所。
纵观项斯一生,如果没有杨敬之的“逢人说项”之举,他的名字可能真的会消失在历史云烟中,不再被人记取。而如果没有项斯,谁又会记取杨敬之这个名字呢?
佚名

赏析


     项斯字子迁,号纯一,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项斯,字子迁,号纯一,江东人。初隐朝阳峰,枕石饮泉,长哦细酌,凡三十余年。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籍所赏。杨敬之曾赠以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成语逢人说项即从此而来。)其名益彰。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获一第。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项斯终日读书吟诗,研讨格律,胸怀壮志却不得志,杨敬之对项诗甚为赞赏,欣喜之余,逢人便说,四处推荐,项斯“由是显名”
从《唐诗纪事》及项斯诗作等零星史料看,我们推测项斯生活于唐宝历至会昌年间,属唐朝中晚期。项期年轻时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终日读书吟诗,研讨格律,与寺僧再阳私交甚好(在其《忆朝阳峰前居》、《落第后归鄞喜逢僧再阳》中均有提及)。“献赋才何拙”、“期在振儒衣”,项斯胸怀壮志却不得志。《落第后寄江南亲家》、《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两首诗写出了他科举落第,功名不就的愁闷之情。会昌三年(843),项斯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性爱士类”,最喜提携后辈,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谒见。杨敬之阅后,果然大加赞赏,赠诗云: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从杨敬之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项诗及人品道德都甚为赞赏,欣喜之余,逢人便说,四处推荐。项斯“由是显名”,“诗达长安”,并于第二年登进士第,授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尉。“说项”成为文坛千古流的一段佳话。近人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首联“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项斯的名气虽不及李白、杜甫等唐代名家,但他也是在当时诗坛十分活跃的人物。项斯“诗达长安”,作为台州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他在浙江仙居县历史上更有着不容置疑的历史地位。是仙居人的骄傲。
佚名

赏析


     虢州弘农人杨敬之,字茂孝,是著名诗人杨凌的儿子。他曾任国子祭酒这一教职;就在自己身兼太常少卿之职的那天,杨敬之的两位儿子杨戎、杨戴也在同日登科,这事当时便被人们称为“杨家三喜”。而杨敬之曾把他自己写得比较得意的《华山赋》拿给了大文豪 韩愈看,韩文公读罢就极为叹赏,并当即向他人推荐杨;一时间,杨的大名便传遍了士林。另外,宰相李德裕也颇为欣赏杨的文才,经常对人夸奖他。只是颇为有趣的,关于这识贤荐贤之事,相比之下,此两位在中国历史上都将永垂不朽的人物却没有留下更值得后人缅怀的故事,倒是被韩、李二公所称赞过的这杨敬之先生,却留下了一个令后人为之叫好不迭的 熟语:“ 说项”。

也许正是由于自身特别幸运之故吧,经常得到许多名流奖许的杨敬之,对于热心提拔后进文人也可谓不遗余力。一旦见到写有好诗文的青年人,他就一个劲儿地把玩,欣赏,然后便向他人极力称许,推荐。要知道,在唐代的名利之途上,“ 知名度”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使人在官场甚至一生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文人就是凭借它作为晋身之阶而垂名后世的。青年诗人 项斯正是以他横溢的才华得到了杨的赏识和推荐,并很快脱颖而出。
江东人项斯,字子迁,开始时在朝阳峰隐居。在此期间他用功读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好为国家多作贡献。然而,他居然孤独地度过了30来年而未能如愿。但他就是能耐得住寂寞,依然在山泽间从容啸咏不辍。文宗开成年间(836年~840年),项斯的声名已是不小了,而且他也很受著名诗人张籍的称赏。唐代诗人爱写送宫人入道诗,尽管汗牛充栋,却都不怎么出色;只有项斯的该类诗作是属 拔尖儿的。其诗有云:
愿从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初戴王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日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一天,国子祭酒杨敬之一见到项斯包括上诗在内的诗文作品,当即便大为赞赏;同时,他还 按捺不住兴奋地写了一首诗赠给项斯——
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
如此一来,项斯的名声就更大了。不久,他便考取了进士,而且他的排名还在许多人之前;应该说,这跟杨的大力推荐是分不开的。然而,令人遗憾得很,项斯后来的官运并不怎么亨通,仅仅做到润州丹阳县尉而已;而且,他在任上时便去世了。只是令人庆幸的,后世却因杨敬之这赠诗中的语词概括出一个熟语“说项”来让人们长期使用着;亦即“说项”是向人说好话, 讲情的意思。如此一来,这被人们一再说着的项斯的 在天之灵,或许也能 聊以自慰吧。诚然,我们真的好希望世界上多一些像杨敬之这样的人,那就是广大文人乃至所有相关人士的幸运了,因为这将使那些负有才华而未能得到很好待遇的读书人,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样做的人,却是需要有很好的眼光和很大的度量的。你能说这不是吗!?
佚名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赠项斯》杨敬之——到处逢人说项斯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绝句·赠项斯·杨敬之
“逢人说项”是个什么“梗”
晚唐最经典的一首夸人诗:诗好人好,就要到处夸他好
一天一首古诗词——赠项斯
晚唐著名诗人项斯的十首古诗,其诗质朴自然,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