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落英篇】彭卫锋||忙碌的麦地
彭卫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紧张的麦收结束后,麦地里并没有完全安静下来,有许多的活没有干完,一些动物还在麦地里忙碌着。

麦秆,麦秆上残留的麦粒,四处散落。几株或一行没有收割的麦子,还静静地立在麦地里。

我想,那几株或者一行麦子,可能就是割麦人故意留下来的。毕竟,麦收后,孩子们要来拾麦穗。再说,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虫子,田鼠,都要活。

土埂上,有些干枯的草。

这草以前应该长在麦地里。农人到地里,看着草比麦苗还长得高,长得茂盛,随手拔掉,扔在了土埂上。

土埂上的草枯了,麦地里的草依然绿着。阳光照在绿草上,也照在枯草上。

一阵大风来,一坡坡的草,像海水一样起伏着,涌动着。

地里的麦秆,枯枝败叶,随风而起,在空中飞翔一阵,又飘飘扬扬落了下来。风过后,地东的,到了地西,地西的,又跑到了地北。

如果风再大一些,持续再久一点,风把地里的东西,会全都刮跑。跑到哪里去了,谁也答不上来。

只是,草丛间,树杈上,石头边,村人的门前,院坝里,屋檐下,忽然之间就多了零散的麦秆,纸片,布条,头发,毛,树叶。

每年,都会有几场大风,几场大雨袭击彭家湾。大风大雨中,会有许多的东西从天而降。

一条小鲫鱼,“啪”地掉在屋檐的水沟里。扭动的身子,证明鱼还是鲜活的。我眼前便有了遥远的渔村,狂风暴雨中,风把鱼还有鱼腥味,都送了过来。

村庄,麦地,在风雨中,多了许多新的气味。

大风,可以刮走很多东西。母亲担心我瘦弱的身体也会被风刮跑。彭家十七岁的闺女,就是在夜晚的一阵大风中,不见的。

是什么风,把她刮跑了,母亲并没有告诉我。母亲只是警告我,少和陌生人说话。

彭家湾,亲戚都很少来,陌生人,就更少了,我和谁说话呢?

一些野草野花,在麦地里疯长着。如果要我给每一朵花娶个名字,我会叫她们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等。给草取名为狗子,铁蛋,余三,他们是我的小伙伴们。

我曾经满怀欢喜地把一大束野花抱回家,插在陶罐里。没几天,花都死掉了。

野花的死,让我难过,却学会了忏悔。

野花野草在麦地里,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规矩地开着。

无规矩也是规矩的一种。

花上有许多蝴蝶、蜻蜓,四处翻飞。奇怪的是,那么多的蝴蝶和蜻蜓,,却没有一点声音。

是只有我听不到吗?如果我失去了听力,也许就看见声音了。

阳光下,麦地里的花高兴地相互打着招呼,说着知心的话,说到兴奋处,咯咯咯地笑开了。

笑声,把一朵花上的“花姑娘”都逗笑了。

“花姑娘”又叫“七姑娘”,我的语文课本里叫瓢虫。

“花姑娘”在一朵花上,爬过来,又爬过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道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走到花的边沿时,她看到什么?

危险?悬崖?

如果继续向前,“花姑娘”很快就会掉下花朵。

“花姑娘”没有读过书,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这些词,“花姑娘”并不知道。

可是“花姑娘”很小心地爬到了花的背面。花的背面,是“花姑娘”躲避正午阳光的最好场所。

不懂的其实是我。

黄蚂蚁,黑蚂蚁,白蚂蚁,来来回回,在麦地里奔跑着。

一只黄蚂蚁,发现了一具干枯的白蝴蝶尸体。蚂蚁兴奋地围着尸体转来转去,最后咬住蝴蝶的头部朝窝里拖。

一块石头挡住了回窝的路。黄蚂蚁用尽浑身解数,用嘴咬,用脚蹬,用手推,都没翻过这块石头。

蚂蚁为什么不绕开石头走呢?

另外一只黄蚂蚁过来,触角一碰,却瞬间打了起来。新来的一只很快就逃离了现场。

如果是蝴蝶的身体太重,黄蚂蚁为什么不回窝搬救兵呢?

我决定当蚂蚁的救兵。我把蚂蚁和蝴蝶一起搬到了石头的这边。我想,蚂蚁一定会为“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而惊喜。

可是蚂蚁很茫然,还有些着急。黄蚂蚁试着把蝴蝶又拖回原来的地方。

也许蚂蚁的家,原来就在石头下面。一场风或者孩子的一脚,这块石头正好把蚂蚁洞口堵住了。

老鼠的洞大都修建在田野较高的位置,还有的直接就挖在草垛的下面。如果老鼠真是鼠目寸光,它又是如何判断位置的高低,麦粒多少的呢?

丰收后的麦地里,只要不遭到猎杀和饥饿,老鼠整天都笑嘻嘻的。

几只鸟儿,鸣叫着,从远处飞来,停在桐梓树上。刚一停下,就叽叽喳喳闹开了。一句接一句,像在和周围的朋友打着招呼,又似乎在告诉我什么故事。

我不懂鸟语,只能望着鸟儿发呆。

十几分钟后,鸟儿们追逐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最后落在麦地里,麦秆上,花丛中。

我以为鸟儿的头顶上只有天空,翅膀上只有气流,却不知,他们的眼里,还有麦地。

麦子的丰收,欢喜的不仅仅有人类,还有麦地里的所有生物。只是,我们体味不到它们的喜悦,更听不到它们的笑声。

村人和它们曾经一起为麦子的成熟和丰收欢呼着。

如今,麦地里一年没有麦子,二年没有麦子。曾经熟悉的麦地,面目全非。

风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把稻草人的衣服撕成了布条。

麦地旁边的土屋,草从墙壁的缝隙里往房顶上爬。蛀虫,用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终于把大梁蛀空。

房子倒塌了。

曾经从麦地上站起来的房子,很多年后,又从新变成了麦地。


作者简介

彭卫锋,四川荣县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文化,成都图书馆工作。2014年开始写散文。2016、2017年分获“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2018年获得“四川散文奖”,同年有散文入选四川省作协主编的《2018年四川散文精选》一书。2020年,在“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
1、【读书篇】丽川||那些我从未告诉你的事——《无声告白》中的爱与羁绊
2、【新版 嘉宾有约】陆先武||米青青和西部故人来——我在群里的日子之四
3、【落英篇】若心||雨的声音等三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田里的童年
夏收的场景
谭喜爱:麦子情缘
父亲的夏收
【湖南】赵李玮《小咕咕历险记》
麦田里的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