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辨解之九

    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二章)后人对这段经文的误解,严重至断送《道德经》,因此必须仔细辨明。

    文字注释:

    【辞】《说文》曰:辞,说也。说者,释也

    【恃】《说文》曰:恃,赖也,负也。

    章句辨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相对照;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相对照。关于这一节经文,我们需要辨明几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老子讨论的一系列相对观念,都是处于相对世界的人,对事物的相对现象所产生的“相对认知”,而不是事物的本质有相对的分别。因为事物的本质是统一于大道本源,而无所分别的。

    其次,这些相对的观念,都是语言表达的“相对知识”,因此,它只能对后天太极阴阳世界的现象进行描述,而不能对先天太极世界进行描述,更不能对大道本体世界进行描述。

    其次,老子提出并论述这些相对的观念,并非要建立“二元对立”的“辩证法”,而是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醒人类不要陷入这个相对的现象世界,并受困于这些相对的观念而不能自拔。对这一点,史上所有注释家,无一人能够揭示出来。相反,无不将老子的这些论述认定为朴素的“辩证法”。《道德经》如果只是朴素的“辩证法”,那就毫无价值可言。今日,我要奉老子的名,向世人揭示,老子的哲学绝非“二元对立”的“辩证法”,乃是一元三界,一体二用,“三生万物”的自然真理,或者说是超越哲学的神圣宗教,《道德经》是普天之下全人类的救世宝典。认为老子哲学是“辩证法”,乃是以“易”解道,犯了原则性错误。老子不言“易”,他说“万物负阴抱阳”明确指出了后天世界乃是太极(物体)阴阳三者的构造,而不是一阴一阳二者的构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经文,承接上句进一步补充提出一系列相对观念,来说明凡是有限世界的相对观念,都是,而且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老子不惜笔墨做这样的罗列,是要对人提出严肃的忠告,不要被普遍而永远存在的相对观念所困。这就为下一句经文做了预备。如果认定老子提出这些相对观念,是为了建立“二元对立”的“辩证法”,那么,下一句经文就不能成立。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经文是对上两句经文的应承,意思是说:圣人不会被现象所迷惑,更不会随那些相对的观念左右忙碌,而是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无为”之事,也就是“行不言之教”这件事。圣人“处无为之事”与“行不言之教”是一码事,因为后文指出,具体“有为”的事不用圣人去做。关于“处无为之事”,都解释为按自然规律办事而不乱作为。这样解释虽不全错,但有不对之处。自然规律在有限世界的主要表现是“有为”,而不是“无为”,因此,说按自然规律办事,没有包含大道本体的事,即“道”家的事,也就是“无”相对的、统一的事,就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道德经》四十九章),“为天下浑其心”(《道德经》四十九章)这件事。再者,按自然规律办事,普通人也得遵行,晚上能耕田吗?不能。所以说,“圣人处无为之事”一定是普通人难于做到,而需要圣人带领才能做到的事。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这句经文对照上句“无为之事”提出了不需要圣人去做的、天地间的“有为之事”,意思是说:(你看)万物生长收藏而不言语,生也不为自己所有,做也不自恃,做成了也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生生不息,不会失去。可见,大道为人类准备了一切所需,圣人不用苦心操劳,所要做的,就是教导好人民知“道”、遵“道”、向“道”,最终归“道”,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行不言之教”。圣人“行不言之教”,就为下一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做了预备。

    经文意译:

    本章经文的意思是: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相对照;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相对照。又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总是这样的。圣人则不会被上述这些现象所迷惑,更不会随那些相对的观念所左右,而是只做一件事,即“无为”之事,就是“行不言之教”。(你看)万物生长收藏而不言语,生也不为自己所有,做也不自恃,做成了也不居功。正因为万物不居功,所以能够世代相传,不会失去。

    感动联想:

    这段经文被误解最为严重,主要有两点:一是将老子的哲学误解为“二元对立”的“辩证法”,彻底毁灭了《道德经》的价值。今日必须拔乱反正,还老子道教一元三界,一体二用,“三生万物”的本来面目。

    二是“不言之教”被误解忽视。对于“不言之教”,有的解释是说要顺应人心而不进行言语教化,有的不做解释,是说“不言”的教导,有的解释为“身教”。不进行言语教化的理解是对的,因为言语的教化,都是相对知识的教化,这不是圣人要做的事。但是,何为“不言”的教导,必须说清楚。所谓“不言”的教导,就是绝对知识的教导,即关于“大道”的教导,按现代的话说,就是称之为“道教”的宗教。当然,真正的“道教”是老子的大道之教,而不是别人的“法术”之教。对于道教,必须始终坚持唯有老子,唯有《道德经》。

    这一章的意思也可以和基督教《圣经·创世纪》对照理解。上帝所造的人,在未吃“智慧果”而不能分别善恶之前,秉承上帝的气息(圣灵)具有纯洁浑一的神性,只是在吃了智慧果之后,能够分别善恶美丑了,便遗失了纯洁浑一的神性,堕落为有相对观念的人,苦难就随之而来。这样的人需要圣人的教导和挽救。以色列人的《旧约》一直误以为“神”是选边站的,直到耶稣道成肉身降世,现身说法,告诫以色列人悔改,认识到神不选边,而是既让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而且教导以色列人要“爱你的仇敌”。耶稣的这些教导与老子的教导完全吻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译注|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67)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老子道家辩证法
《道德经》第二章:无为,老子的方法论
道德经圣解(七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