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已不能对付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高考作文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各地作文题目在网络上被疯传、被仿写、被吐槽……形成一种惊叹与讽刺同在、沉重与调侃齐飞的全民谈语文的有趣现象。其实这是一种值得珍视的文化现象,我们将之命名为“全民作文”热象。

全民作文”热象是一面文化多棱镜,它不但映照出高考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的重要性,而且折射出中国人对自身母语的挚爱。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共用符号。一篇优秀的文章,更是对自身母语的最高赞赏。而高考中一道好的开放性的作文题目,不仅可以显现出出题老师对母语的理解,还大抵可以呈现出未来汉语的走向。

三十多年来,高考作文大多与现实严重脱节,所出题目不是被政治正确的标准答案所占据,便是被假大空的心灵鸡汤所攻陷。智性、思辨、批判性题目,在高考作文中实在难得一见。

为了迎合应试教育,考生们从老师和教材那里,学会了书写一种丧失了思维能力的政治正确的抒情文章。汉语的灵韵在现行教育体制的挤压下,片羽不留,芳魂渺茫。汉语就此沦陷为一堆歌功颂德、毫无逻辑、软塌塌、湿乎乎近乎软体动物才使用的语言垃圾与泡沫。

可喜的是,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有改变这一畸形文化现状的良好愿望。我想,这得力于十余年来,略显自由的网络舆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积极干预。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近年高考作文题大趋势。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便可看出,网络热点对出题老师有着较大的影响:重庆卷的《租房》,显然是受了香港影星舒淇的一则微博的启发。前段时间,舒淇在微博上号召大家丢弃玻璃碎片等垃圾时要有公德心,要顾及环卫工人的切身感受。网络题材改头换面后进入高考作文,这不但要求考生关注日常新闻,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考与价值判读能力,因它无法依靠日常生活中的死记硬背来完成。

回顾前几年的作文题,我们便会看出,今年各省的出题老师颇有进步。上海卷的《穿越沙漠与自由》,是我最为赞赏的一道作文题。这是一道思辨型题目,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指涉的则是人与影像以及时代的关系。这是一道多元选择题,它无需标准答案,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四川卷的《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是一道价值判断题,它在召唤独立人格的形成。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则是一道想象与论述并存的作文题。它的难度在于,想象力丰富与逻辑性强的考生会写得非常出彩,想象力弱、逻辑性差的学生可能写得一团糟。这四道作文题,在几十个省份的作文题中,虽然属于少数派,但闪现出一丝罕见的光亮,烛照出关于汉语未来的渺茫希望。

江苏卷的《什么是不朽》,出题老师似乎深受昆德拉的小说《不朽》的影响,却因自身的文化素质,言不及义,胡乱绕圈,极易将考生带入审题的误区。湖北、福建、山东等地作文题目,皆在心灵鸡汤与小哲思的道路上徘徊不前,无法越界。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出题者有些剑走偏锋。编剧与演员的争执,原本是影视一个行业的事,却要求整个省份的考生对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行业发表看法。北京卷与湖南卷,是全国考题中最为耀眼的两首主旋律。它们南北呼应,彼此合唱。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猛地一看,让人怀疑出自于丹老师的手笔。北京卷的《规矩》,一眼望去,便是央视前段时间所倡导的家教主题的又一繁衍物。由此可见,地理空间决定了北京卷与湖南卷的作文空间,首都与领袖的故乡,再次在作文空间里进行了亲密无间的会面。

那种想都不用考生想,或者根本不给考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只要求考生顺着给定的观点,填充具体材料与空话套话——出卷者给出的观点不容考生批驳,否则就会被判离题——那种作文题目无疑是最差劲的。它本质上就是新形式的八股文,考查的只是考生揣摩出题人想法的能力,而与自由思考和自由表达无关,也将被“请出”高考作文的舞台。

  有人说,我国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教育里,从来没有思辨课。语文课沉迷于归纳“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非但不是思辨,反而是“反思辨”。

  具体到高考语文试卷,除去作文题,全有标准答案,就算是阅读题,也有固定的套路,答题方向被完全限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文题再要求考生写不容批驳的“高大上”观点,学生怎么可能学会多维思考?充斥着正确废话和违心假话的新型八股文,又能考出什么?

  “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接受群体的价值观,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避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鼓励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这些是美国“高考”的作文题;“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是法国“高考”的作文题。显然,这些题目的思想性都很强,侧重考查思辨能力。通过某一社会、人生问题,直接考查认识水平和分析论述能力。为了“应付”这样的作文题,考生必然会去看很多有价值的名著,而不是抱着“知识点大全”、“满分作文选”之类的东西死啃。

  胡适先生早就说过,标示一个人是大学生的标志,就是“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地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高考作文应该承担起那样的引导功能,让学生从高中甚至更早开始,就不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学会思辨学会判断,去更早涉猎那些人类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成为“更好的公民”“更聪明的选民”“更有智识的报纸读者”“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更为胜任的评论者”,而不是“无意识的两脚机器”。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因此是十分正确的方向。它透露出一条最有价值的讯息:从现在开始,学生们要想写好高考作文,就应该多读几本枯燥的名著,多关注身边的时事,多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多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早该翻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考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2016高考作文综述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中国教育报》评2014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
专家点评2012年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
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命题走向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应该怎样写?(附华师下水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