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胡适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洪盈婕  

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今中国,愚昧与聪明交织,黑暗与光明缠绕,既是朝气蓬勃的新世界,又是悖论满身的旧王国。如何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这个国家真正拥抱尊严与和平?根本之策在于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视与提高。而提高人文素养,关键在对青年人的教育。

就高中教育而言,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的建设确实在增长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方面有不可否认的成就。但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知识不完全等同于素养。知识是理论,素养是实践能力,唯有具备将理论投入实践的能力,才能称为素养。例如历史课,我们颂扬尧舜禅让是多么道德高尚的事情,但尧舜“王天下”之时他们以茅屋为居,粗布为衣,禹当国王时,劳苦与“臣虏之劳”不相上下,他们享受的待遇和平民百姓差别不大,因此很容易禅让。而“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终身俸、住房优惠、医疗保险使如今的“县令”饱尝权力带来的巨大利益,又怎会轻易舍弃?由此可见,任何现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问题、社会发展、体制结构的不同才是造成不同现象的深层原因。主动挖掘历史事件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千丝万缕的关系来整体的看待历史,才是拥有人文素养的而非人文知识的体现。

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的,绝不应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眼界主动探求现实背后的情景、原理、动机;去追问这一历史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在哪里、与现今社会上的哪些事件有相似之处;在培养学生洞察全局的敏锐的同时,鼓励他们对未来的形势做出大胆的合理预测。这也许才是我们真正呼唤的有生命力、有前瞻力的人文素养教育。

然而,发达国家的中学人文课程教学要求更严格:不仅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经典,从《荷马史诗》到《理想国》,尤其对学生独立观察、批判思维、归纳、检索、分析信息能力有较高要求,并常以演讲、辩论等方式作最终结果呈现,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积累在公共场合讲话的经验。中国中学生的最大缺陷便在于此——即便能下笔滔滔不绝,却胆怯于开口表达,既缺乏敢于发声的勇气,又疏于人际沟通的技巧。这是因为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吗?还是由于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表达的机会?或者从教育体制看,是大环境下应试机制强调纸面结果而忽视言语表达所产生的恶果?对纸面成绩的强调,不恰恰反映出现今功利盛行、欲望熏心的世风吗?

于是,我们发问:如何改变?

熊培云《思想国》中有句话很是合适:“我们的终极问题不是这个国家要到哪里去,而是我们自己要到哪里去;我们热衷于改造世界,而最需要改造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人文素养的培养,归根溯源便是教人们从自我修行开始,以人的尺度,人性的关怀、智慧与决断去改变旧秩序,创造更加自由、平等、博爱,社会成员间相互尊重扶持与担当的新世界。人文素养的达成,必是场漫长的征途,我们将始终在路上,矢志不渝,真诚恻怛。




我看人文素养

高三 杨添翼

人文素养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人文素养是一条远离尘世、悠远惬意的路: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这条路将我们引进幻境,使我们久久坐在黑夜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透过这条若有若无的路,我们仿佛看到了与我们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在那里充斥着愚昧、粗鄙、痛苦,我们认出了自己,深深的悲悯在心灵涌动。

两千多年前,屈原站在他绿色的迷宫里,仰望满天星斗,脱口而出:“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而处在今日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一切价值都必须重估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就如同米诺斯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唯一可以指引方向的,便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率。

漫步于这条路上,我们发现并疑惑着,质疑那些半真半假的知识。如我们总称赞尧舜禅让的高尚品质,但韩非子在《五蠹篇》中有言:“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究其禅让的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而是“薄厚之实异也”。尧舜时期生产力低下,他们的待遇与百姓差别不大,而今天的体制内,仅只是一个县令,跟百姓比起来,享受的权力就非常大,这是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了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由此观之,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背后,是一点一滴的线索和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而正是这条路引导我们站在坐标轴里,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判断未来。

诚如龙应台所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是社会的脉络,千千万万条宁静的小路支撑着人文精神,成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联系。反观当下,传统文化的失落、文化遗产与古迹被破坏、道德底线的丧失……我们失去了与文化的联系,成为无根的生物。社会的空洞与喧闹加剧,我们就像海上的浮木,无法找到意义的底面,既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古往今来 ,凡成大事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性引向这条光辉的道路。

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伯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在这个地理死角和社会死角,只有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平等,永恒的和谐。

漫漫千年,大众觉醒,迷失的羔羊能否找到回家的路?花开花落,日月轮回,岩上石衣怎知日有昼夜,蝼蚁如何了解年分春秋?人们庸庸碌碌,相互倾轧杀戮,又如何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我看人文素养

高一 陈恒
人文,人文是什么,我觉得人文就是以人为本,并积极的反观自我,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审视。那么,又何为人文素养?在我的观念中,人文素养即是人们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人文主义的价值在于根植于一个人内心的素养,它能使人公平正义地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一切生活中检点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更是依赖于此。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依赖于人文,人文素养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客观、科学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的两个价值取向。其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事,而“人文“重点在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发展的硬件,而“人文”提供却的是发展的软件,若单强调其中一个,就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科学技术例如网络,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不可估预估的潜在危机,但在一些具有良好价值观的人的操作下,这些危机就能被较好地避免。相反,如果科学技术背离了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样会产生消极力量。事实证明,只有依靠人文素养与精神,才能最好地驾驭科学技术,使它们为人类和社会进步服务。
回到我们自身,纵观我国的中学教育,明显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学生们花在数理化上的时间远远大于其他的人文课程。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钱学森之问”曾问及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中国对知识技能的片面追求以及对人文素养的忽视应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缺乏人文阅读,这必然会影响到视野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体现在狭隘的知识面、低能的文字理解能力、浅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露出的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等方面,校园的各种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风范,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是提升我们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让自己拥有或是提高人文素养呢?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将回归自我。用人的尺度,以人性的关怀,去改变旧有的秩序,创造更加自由、平等、互尊互爱的社会。
写到此处,我想到了那句名言:文化是立国之本,是名族之根。我们现今最为缺失的就是人文,为了我们今后的发展,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最应优先学习的是人文。
人文素养的培养必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为了人性之美能照耀这个世界,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王开来
假想有一个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水里有一排白杨树的倒影。
人文素养是什么?人文素养就是水里白杨树的倒影,一个或许更真实存在的世界。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今中国,学生回家后每周还要在数学上花4小时,而其他国家孩子在家学数学的时间每周不到1小时。显然,我国教育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数理教育就好比湖岸上的白杨树,一个理性平常的世界,现实但呆板,而人文素养是白杨树的倒影,虚幻无常,若有若无,神秘而丰富。我们往往忽略了水里头这个空的,这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人一生最应该做的伟大事业就是人文事业,但人文事业是一条虚幻的荆棘路,一条着火的荆棘路,那为什么还要踏上这条路?
一个拥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人,便会拥有独特眼光与敏锐的判断力。作家龙应台有一个处事准则: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件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龙应台不是理学研究者,但她能够用数学的坐标观念来放眼全局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现实背后的情景、原理、动机,去追问这个事情与其他事情的关联在哪,动态发展的看待问题。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人学,就是是开发人全息潜能的学术体系,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人文情怀的系统工程。提高人文素养,即可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的重要关系。
诚然,重视人文素养并不代表忽视数理思维。有多项成就的法拉第对于菲薄的收入曾说:“我不在乎什么金钱,工作自身就是一种报酬”,我想这种淡薄名利,乐于为工作献身的伟大的人文素养,是他在科技领域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培养人文素养比数理思维更基础,有了人文情怀做压舱石,方可在科技领域有更深的造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夜之间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但三代不一定培养出一位绅士。当我们带着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这漫长的荆棘路便会变得宁静致远: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回归童心,回归本质,回归人性。人文素养需要用最朴素的方法去沉淀,去积累,它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我看人文素养

高一 戚怀瑜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人类面前应有尽有,人类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落地狱。
人文素养,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那么,尧舜禹禅让的行为是不是人文素养呢?
不是。韩非子在《五蠹》中说过:“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而其禅让的原因,不是因为道德与文化或民族性的约束,而是“薄厚之实异也”。尧舜时期生产力低下,君王的待遇和平头老百姓差异不大,而今天的体制内,仅仅是一个县令,就享有各种优待、福利、保险,乃至特权。由此观之,没有一个现象是单独存在的。它的背后,是一点一滴的线索和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人文素养,不是这种行为能够说了算的
那么,素养和知识有没有差别呢?
当然有,而且有着及其关键的差别,我们先来理一下思路:知识是外在的,是被人所使用的材料,是手中的工具,是可以量化的产品。如同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些很有“人文素养”的人一度逼着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坦”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那么,高智商就有人文素养吗?
众所周知,爱迪生曾与他的对手特斯拉展开一场电流大战,爱迪生为了中伤和诋毁特斯拉的交流电,就用交流电去电击流浪猫和流浪狗,在这个试验中,发明了电椅。由此可见,高智商并不能显得有对万物的关爱之情。甚至有可能是残忍的。这只有也只能由人文素养来对自身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人文素养,首先就要有对“人”的关怀来打底子。
人文素养就是人文与素养。人文的养成需要社会经验与交际经验,而素养取决于好的习惯,正确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精神明亮的精神风貌。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也就是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黑夜不论多长,白昼总会到来。人文素养,不正是人们在精神的黑暗中唯一的曙光么?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陈策
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在他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我所追求的东西非常简单,我要以我微薄的力量冒着不讨好任何人的危险,服务于真理。”这便是一位巨人的人文素养,他代表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先锋,一个主流。因此,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对自我和社会都什么重要。
人文素养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缺失人文素养,必然会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失落的人文素养会造成一个社会的浮躁,不稳定因素增加。当代世界,经济日趋一体,文化多元,观念多元,价值多元,只有拥有了人文素养,才能在这个时代坚持自我。
如果人们缺乏人文素养,那社会的功德心,自觉自律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也会非常淡薄,会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这个时代余需要真诚测怛的政治人,在拥有人文知识后,进一步拥有对人的关怀的人文素养,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应对一个价值需要重估的时代。
社会中有人文素养的人多了,社会自然而然幸福快乐指数便会提高,正如北欧国家一样。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迷失在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中华。有了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用一颗善良美好的心去观察体会这个世界的魅力,就能更好的悦纳自己,更好的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生活高压力的,在这个时代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一定会脱离时代的潮流,在滚滚时间浪潮中被淹死。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人文素养应该先行于科学技术,指引我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否则,社会便会一团糟,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再好的科学技术,也应该由拥有人文素养的人来掌握。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爱迪生、李四光、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的品格。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人文素养同样十分重要,拥有了人文素养才能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形成一个健全美好的人格。拥有了人文素养,就能在学习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在生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文素养高了我才会有发现没得能力,举起美得旗帜,将假恶丑的东西赶出我们心灵的阵地。龙应台的朋友曾带给他一朵沙玫瑰,将他泡在水里,见证着它从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一天天焕发生机,绿意越来越浓,,当第八天看到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的时候他们一家都高兴的交了起来。但此时一个邻居在傍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她的邻居正是不知道这一团“杂草”的起点才会这样说,我们想要拥有人文素养,也要找到我们的起点,清晰这个时代人文素养的起点,找到其中的不足,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人文素养的提升。
重视人文素养的发展,社会才能越来越稳定,国家越来越强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刘天宇
我们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我们正处于智慧的时代,也处于愚蠢的时代。人们面前有各种事物,但也可能一无所有。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
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这些怎是只靠数理化积累就能得到和理解的呢?历史也终归是人的历史,无论思想还是在现实中,以人为本都是一个重要的思想理念。鲁迅的《药》,让我们看到愚昧,映射出人的本性。《祝福》里我们得知的不仅是穷困粗鄙,更有贫穷下的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但是,人文知识并非人文素养。在未来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基础教育体系,一昧强调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独特性、灵活性、内化性和人性将被抑制,前途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进入社会后就业模式相对固定,有些职业竞争压力大而又有些职业无人问津。国家竞争力下降,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计算而且有更高的效率,这时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不少科研方向很多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跑,很难开拓新的领域。這樣一步步的恶化会导致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不再拥有大国的权威与权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仅要从学校、社会出发。最根源的是自我的修行。我们需要开发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发一个自主判断的能力。而学校方面,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需要长时间的改变。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周奕涵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我们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但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他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条路宁静悠远,给人带来心灵的享受。这是一条开阔的人文之路。
显然,发展人文素养是必须的。从秦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贞观之治,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淡,再到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认识过去,不理解现在,不能判断未来,又有什么资格来做中领导人呢?韩非子的五蠹篇中青瓷古之天难去,今之县令者也我们中国人赞美尧舜禅让是一个多么道德高尚的事情,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东西也很差,所以他们的苦老苦根陈汝之劳也差不多。而当今体制里仅是一个县里,跟老百姓比起来,他享受的权力非常大因为权力大了所以相比之下,尧舜更容易禅让。时代在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事情。
“巍巍中华,泱泱大国。”中国自古而来,就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老庄思想讲究博爱,孔孟思想讲究仁礼。过去,我国是一个博学儒雅的国家。
时代,脚步越走越快,人们却跟着越走越远,远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抛弃他们精神家园——为了追赶时代,他们丢掉了灵魂。是的,我国的人文素养变得越发的浅薄,中国文化丢失,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以及金钱至上利己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忽略人文教育所暴露出的弊端。
夫以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了明天陈寅恪洗尽凡尘,放下包袱,做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学者,为了誓言高渐离重演击筑悲剧,却获得了近乎高于荆轲的人格精神。为了真正的中国文化,鲁迅弃医从文,拿起如橼大笔为沉沦的精神世界配上一剂清醒的药。为了真理,苏格拉底义无反顾的接过酒杯,践行为法制而献身诺言。古人因为拥有人文素养才有了如此崇高的精神品质。
我国人文素养浅薄,中学生是中国的新一代。当今,培养人文素养应先从培养中学生的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的好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开始。只有中国新一代的真正崛起,才能使中国更好的发展,使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 。
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必须是一个真诚恻怛的人,一个以人为本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将成为真正拥有人文素养的国家。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吴佳洋
从何时开始,人文素养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成了奢侈品,中国素质教育缺乏的报道随处可见。
我们是否想过,人文素养于我们来说,意义何在?
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上古三代开始,在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中华大地上,人文素养就一直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推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向前发展。沧海桑田后的两千年,我们在渴求推动自身不断发展时却发现人文素养的缺失,文化的沦亡,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也许有人会说,这靠的是科技。
错!
人文素养对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我们与机器区别开来。
21世纪早期,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这个名词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围棋,象棋,以及科研开发等领域都有人工智能的涉足。甚至有人预言:人类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我们客观的来说,人工智能目前的确具备完全取代人类的恐怖能力,因为人类目前拥有的一切它们都可以完全复制;甚至可以进一步加强。包括人类的知识,行为,认知,甚至是思想。我们都知道,经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可以完全融入社会。唯一能使人类区别与人工智能的也许只有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的素质和对于文化的积累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机器所无法达到的。一台人工智能或许有它独特的算法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并融入社会。也许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台人工智能和一个正常人类同时面对一场精妙绝伦的音乐会时,他们会同时发出感叹:“哇哦,真是太精彩了!”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深究其因,不难发现,这个人类是基于自己的性格以及文化底蕴二由此发出的赞美,而这台人工智能则是通过对人类精神的分析而得出这一应有的语句。也就是说,人文素养所体现的价值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内心。这是将一个人和一台机器所区分开来的关键所在。
人文素养,并不能给你带来华丽的外表,亦或腰缠万贯,它所带来的,仅仅是心灵上的高度与深度。也许,它会带给你与世隔绝般的孤独与沉默,你也许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着与你有心灵共鸣的人,那是因为,他人无法到达你所在的深度!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它似乎没有重量,却让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它似乎没有体积,却让有的人心胸宽广,有的人芥蒂难容。而我们,愿以人文素养为帆,驾着生命小舟,乘风破浪,驶向彼岸,来实现我们的发展,我们的价值。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胡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物质的繁荣与灯红酒绿的靡靡之音充斥着这片大陆;人们面前又一无所有,精神的空虚吞噬着延续几千年的灵魂。 为什么物质繁荣的尽头却是精神的沦丧?为什么人们苦苦追求的繁华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这是精神与物质的失衡导致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国民人文素养的缺失。
人文素养所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一种从人性的角度来体察这个世界的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价值需要重估的社会,我们需要人文素养来引路。
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司马迁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瞥,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面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于是他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史记》也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和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譬如,在鲁迅的《药》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愚昧,还有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贫穷粗鄙,还有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人文素养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使你在文学中与自己素面相对,回归自我,学会从人性的角度来体察这个世界。
但是,在艺术或文学上有所造诣,有一些人文知识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有人文素养的人吗?我想不然,素养跟知识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而不能有人文素养。譬如,在集中营里,纳粹要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而真诚恻怛的人,是不会忘却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的。
人为什么根本区别于动物与机器?因为人有其独特性和内化性,有人性的体贴,而这些特性的达成,都需要人文素养的培育。 诚如龙应台所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是社会的脉络,是人文素养的依托。反观当下,传统文化的失落、文化遗产古迹被破坏、城市化的扩张,连书店——某种程度上文化的象征,都只能在商业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我们失去了与文化的联系,成为无根的生物。社会的空洞与喧闹加剧,我们就像海上的浮木,无法找到意义的地面。文化的细丝断裂,珠子散落一地,我们迷茫地望着世界,既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这就是人文素养的缺失所导致的。当一个人养成人文素养,才能体会并拥有更为深沉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国家与民族才能发展。
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条漫长的光荣的荆棘路,它的功用往往在急功近利下没有结果,而在永恒的未来静候。从自我修行开始,从人性的角度、以人的尺度体察世界,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判断未来。戮力不渝地改变,沉郁顿挫地躬行。我们始终在路上。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闵轲
伦敦机场在通往以色列的登机通道前,一名身着西装的文职彬彬的男士拥吻着他的女友,“请照顾好肚子里的孩子。”然而,随后以色列部署在伦敦机场的安检人员在他的女友的行李中发现了一枚炸弹。
为了从犹太人手中夺回自己的国土,这个阿拉伯青年决定牺牲自己的女友和孩子,完成“恐怖”救国的目的。经调查这位青年有着极高的学位,文化学科学习优异,但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缺乏人文素养的人。
习得足够的人文知识,对文史哲精通,不过是拥有了人文素养的底料,能否熬出一锅鲜美的浓汤在于是否意识到了人的存在。没有认识到人的重要,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始终视对方为不世仇敌,愿意残忍的杀害襁褓中的婴儿并以此为傲。正是因为没有理解人文素养的根源在于对人性的呵护,纳粹分子会让犹太音乐家拉着小提琴目送自己的同胞进入毒气室。“这是很有情调的。”许多刽子手如是想着。
诚然,学习人文知识是我们所要努力的第一步,一切理论的基础给了我们开启人文之门的钥匙,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告诉我们如何打开这扇门。自莎士比亚歌颂人是万物之灵长起,自笛卡尔呢喃出我思故我在的人性之觉醒起,人就作为一个单独骄傲的存在,不因为所谓民族主义而捆绑于暴戾,不因为所谓爱国主义而屈服于专制。可国内的教育却始终背道而驰,学生们可以一边流利的背诵中学生法则,一边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可以一字不差的默写政治书上的大道教条,一边却在国外做出有辱国门的不齿之事。王阳明有四个字很好的诠释了人文素养的精魄内涵:真诚恻怛。真正既有人文知识又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真正拥有人文素养的人,是不会忘却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的。
因此,一个人如果有拥有更加丰富广阔的生命,人一生的丰富性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事情决定的,当然,这也是增加丰富性的一个途径;但更多的,是你能够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人性的存在。探究自我,能够从内心汲取力量、汲取乐趣、有自我的思考认知和评价标准,不简单依附于社会。
非洲有句谚语,“有时,好的心情比好的味道更重要。”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贫瘠的生活在枯槁的精神世界中,活似猛兽与强盗。面对灰暗的世界,浩渺的沧海变化,我追求的始终是内心的平和宁静,在肃穆中情感的风浪欲求的波涛化为一种爱的关怀,以敬畏的态度看待自然,以安然的态度看待人生,追求那一份人性之美。
若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贯彻人的存在的理念,世界的局势将始终如一汪蹚不开的浑水,每个人拼命向前挣扎,最终却越陷越深,整个社会将丧失人文素养的概念,丧失美与丑的界定,进而整个民族丧失精魄,没有国际问题可以和平解决——任何争端,当我们考虑到难民的眼泪、婴儿的哭泣时,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尽握手中的钢枪?



我看人文素养

初二 吴玥
有很多人都说我们应当要有人文素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有人文素养?我们又为什么没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为了使个体拥有良知?是为了使社会变得安分?还是为了使国家成为强国?没有人文素养到底要不要紧?
我们知道人文素养它的起点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但却无法知道它的终点。也许,有人猜它会让我们中国衰退,有人猜它会改变,会将中国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一个新的巅峰。是好是坏,那都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谁又能去断定这一切呢?
无论好坏,我们现在都应当去维护人文素养,不再去忽视它。有句话说得好:“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就是因为如此,如果没有了人文素养,中国的后代就会在一个重要的地方出问题。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有的是另一种病: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这就是“三大缺乏症”。
为什么在我们的后代里会产生“三大缺乏症” ?是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明显有着重理轻文的倾向。这不仅仅使我们中国的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低于国外的孩子,还让他们的知识面变得狭窄,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逐渐下降,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开始浅薄。如果往更深的层面去想,其结果是,使国外在阅读、写作等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其次在判断、组织等能力上的优势也会更大。
重理轻文这一现象在国外是少有的。由此,将我国与他国作比。就以世界大国美国为例,哪怕是在数学资优班上,课后的作业也很少有过多的数学作业,而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却相当多。所以,学生必然需要在课后查阅大量的书籍,为的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还有一方面是填饱自己的“肚子”。对比是鲜明的,重理轻文这样的人文使我们中国一直跟不上国外一些国家的脚步。
其实,患有这三大缺乏症的岂止是我们的后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高扬,却只是陷入了物质主义、实利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的泥坑,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这危机便是这“三大缺乏症”。
就是因为如此,我国的人文素养下降。从而,使我国对作为个体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都有所动摇。
由此观之,维护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又怎样才能维护它呢?很多人觉得应该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社会,又常常说这不好,那不好,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恰恰是我们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以人的尺度,人性的智慧、关怀去改变旧自己旧秩序。培养人文素养,我们更需要去创造,创造自由;创造平等;创造博爱。
人文素养的维护是场慢慢征途,我们终究在路上,一同行走。



我看人文素养

高一 马启畅
人文,辞海上说: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泛指文化,专指哲学美学范畴。素养:所谓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看历史长河,人文这个词的出现,要追溯我国到春秋时期,在这个乱世中,思想家辈出的时代中,不得不提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仁”代表人文。苛政猛于虎也,孔子主张仁政爱民。有教无类,在教育上,孔子主张人人平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心字人。那素养这个词怎么体现呢?就是思想“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不正是道德修养的体现吗?由此看来,我国很早就开始了“文艺复兴”,但是人文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真正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文学。而像现在的高中,并没有特别注重的是人文素养,培养的只是考试的机器,脱离了分数还有些什么? 恐怕以后只是成为 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只想找一个体面的工作,为了面子,不会思考。
这就又不得不提及又一个词叫素养,有些时候还真不是人文的问题,而是素养改变不了。在公园散步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小男孩问自己的妈妈垃圾丢在哪里,妈妈说就放在地上会有人来收的,小男孩坚定地说不我要扔进垃圾桶里。小男孩大概只有小学,我不觉得他母亲的人文知识会不如小男孩,但在素养上男孩给母亲上了一课。环境使然,如果身边人都这么做父母也这么教育那当然孩子也会那么做。国外却是相反。有着很严的规定,让孩子懂规矩。当然,我们无须着急像美国这样的强国过了一百年的建设和人文还是这样的,可见人文素养急不得,他需要时间的考验与磨砺,等到我国100年后,精神与物质这对翅膀的羽毛将更加丰满。
如何不在这个日异月新的迷失?阅读很重要,需要适当的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多读些书,小说、散文、杂志、诗词歌赋 ......你是否有过看到窗外舒然灭掉的路灯,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于隐藏在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你是否看到现实背后空的存在?除勒理性的深刻以外,你是否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文学将启迪我们,去读好书吧 ,他会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平常我们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多年以后,我希望人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也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身边的人都说不出什么结果。所以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吧,别成为一个空有人文知识,却没有人性和素养的人。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唐若涵
人文素养,是指在涉猎了文、史、哲等各门学科之后,所获得的内化后的认识。它指向的是一种终极的关怀,一种对“人”的关怀。
纵观古今,人文素养很早就播种在了中国人的心里。李白对酒当歌,月色如水一般在天地间缓缓流淌,一颗孤傲的心被照得透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脱口而出。苏轼心怀天下,西湖湖畔,一道用关怀与爱凝筑成的堤坝静静地造福这百姓。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穿着朴素的衣着,尽管78岁高龄,仍然在坐火车的途中笔耕不辍。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吃饱饭。
不过,虽然中国的文脉一路传承,现代也不缺乏人文素养很高的个体,但是社会性的人文素养的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人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2年,浙江省社科院就做了一次浙江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结果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
人文素养的匮乏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社会性的浮躁以及缺乏创新能力。最能凸显这个问题的现象就是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却排在末位。而且,缺乏人文素养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私,以及人在看待问题时的目光短浅。种种因素综合,将很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现在的家长、老师们都偏重学生理科的发展,这必然会导致群体性的偏科现象。还有,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捧着一部手机,看动态,看网络小说,而图书馆和书店却沦落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所以,提高全体公民的人文素养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政府、社会与公民的观念的共同转变。闲时,抛却日常的琐碎,坐下品一杯清茶,品一本好书;周末,不再顶着烈日骄阳冲向数学补习班,而是理一理一周的心绪,面对素颜的自我……
如果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那么它就如同天上的星辰,能够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拥有人文素养,就能在人生的迷惘和彷徨中看到一条由星光照亮的路。一个充满着人文素养的社会,就如同是一根纤细但却坚韧的丝线,将我们每个人都串联在一起,将过去与未来串联在一起。它能让一个个事件都发生在时空的坐标轴上,让我们发现每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回首过去,我们能让历史的魂灵飞临我们的天空,与我们共舞,展望未来,我们能以清澈的眼神,分辨出路在何方。
愿越来越多的人能注意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提升人文素养之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我看人文素养

高二 周奕沁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也是失望之冬。
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人们却跟着越走越远,远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抛弃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了追赶时代,他们丢掉了灵魂。
这个世界慢慢酿造着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而我们在一个人文科学素养极度匮乏的时代,不得不吞咽下这难以下咽的苦酒,经受着人文素养与物质发展失衡而带来的折磨。
而这种折磨,不可避免的将会导致违法乱纪、早熟早恋、拜金主义、好逸恶劳的现象产生,更会导致外来的文化入侵,真善美的不能辨别的现象,甚至将来的中国将会陷入一片死寂,发展将会停滞不前,鼾声又起,没有了创新创造能力,我们民族的价值将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延伸,灵魂不再升华,而是堕入物质利欲的世界,更多的苦难也将会亘在我们面前。
因此,提高人文素养是必须的。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心引向那条光辉的道路。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柏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而精神家园的前提就是拥有人文素养。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人文素养?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但其实,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条路 远离了世俗的喧嚣,清新脱俗,充满活力又不失灵气,这条路是一条人文的路。
人文素养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回归自我,以人的尺度,对人的关怀,拥有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与自我素面相对,再次回到原点。
但是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人文知识,并非人文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譬如,在集中营里,纳粹要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博士学位的人 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而真诚恻怛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缺乏人文素养,如猛兽与强盗一样地活着,但这一切亦不为过,英国人不是说过,:“一夜间可以出个暴发户,三代人也不一定培养出一个绅士。”文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我希望,我们都能够用文学素养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精神家园中,听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我看人文素养

高三 范佳意
当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似乎连教育都偏向了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
这样真的对吗?
恐怕是小看了人文素养的价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生没享过什么福,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还有些坎坷。情境改变,心境不变。他内心坚强豁达,不随波逐流,不为政绩而站队,他是澄明的人。他与明月为伴,与清风为友,怡然自得。他的“气”,都通过他的文字呈现并留存下来了。即使是今人捧读他的作品,仍能感受到那大开大阖的气势,细腻动人的情感,清新豪健的笔调。他是苏轼。他的名字,他的经历,他的作品,就足够解释人文素养的价值了。
在当时,朝廷重文轻武,社会文学艺术逐渐普及和发展。民族文化在那一阶段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传播,每一个有意识重视人文素养的社会人功不可没。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上的人文素养意识缺日渐薄弱,浮夸风悄然盛行。
曾看到两份采访,第一份采访对象是上海的一家潮牌店店长。记者问他为何商品全线提价。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时看到什么贵就买什么,看到明星穿什么就抢购什么,我们并不想流失客户,提价是无奈之举。第二份就采访到了一个衣着紧随潮流的小姑娘,问她喜欢自己的一身衣服吗?小姑娘摇摇头,表示因为朋友在穿自己才买的。
这样的采访结果让人无不震惊。人们把自己的喜好放在一边,给自己都不一定理解的潮流“让位”。实际上,他们是想用外在的潮流光鲜亮丽来遮掩内心的空虚。精神的空洞,他们妄图用物质来填塞。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没有人沉淀的下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盲目跟风,追捧潮流的同时,将自己的内心修养搁在一边。这会不会一步步构成社会的畸形呢?
我们不妨再往下想一步,倘若社会对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无动于衷,这便是全人类的惨剧了。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就从现在开始,停一停,静一静,厘清自己的优劣与方向,叩开人文素养之门,走向思维高度。每个人的重视与提高人文素养,使自己成为主宰,广泛吸收文明成果,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是通向美好明天的道路。接受人文素养洗礼后,容光焕发,目光炯炯,心灵开放的我们,都是可期盼的。



我与人文素养

高一 赵矢初  

随着我国在国界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国家也加大对科教扶持的资金的力度,可是,就在我们为此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我国的现行教育却忽视了一个严重问题:对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的教育。

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汉语词典上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那人文素养则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子思曾说过“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说的便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要想培养当今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因此,理解以及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对于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学生来说,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的本质的现实。这种现实,更能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

造成当今现状的不仅仅是国情,更多的是父母的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以及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积极亦或是制约的效果。“把‘德性’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贝多芬。贝多芬所强调的德性也是人文素养重要组成。 同时,老师对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也有密切联系。如今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偏低,但有些教师会归咎于学生自身的不自律或是一些负面消极习惯所造成的而忽视了自身的某些错误的引导。李桂林夫妇,在峡谷绝壁上的甘洛县彝寨,扎根18年,教育了6届学生共149人,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当地孩子心中,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有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人文素养离我们还会远吗?

那怎样提高人文素养?在我看来,首先要做好自己。所谓做好自己,就是说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次,要培养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一个人的审美很能体现这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第三是应对环境的能力,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还有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文素养落实到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的认定中。

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间就可以形成的,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无德无才,废品;无德有才,危险品;既有德又有才才是上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三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容
让历史课堂荡漾人性之美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
论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