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篆刻家】郭刚举 | 修绠长持汲古泉


文 / 汪钧

本文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郭刚举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2级美术学研究生,专业方向〈书法篆刻〉获硕士学位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聘教师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篆刻委员会委员

省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安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常务理事

安徽美术出版社《书画世界》特邀编辑

合肥市蜀山区书协理事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讯泛滥的社会。人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甚至出行时也会时时被路边的广告侵扰。从事艺术的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因讯息闭塞而落伍。相反地,太多的信息——各种展览、活动往往使人们茫然而无所适从。因此,立场的选择变得比资讯的获取更为重要。态度的坚守往往比一时的得失更为重要。

        刚举近期所作的篆刻作品,使我感觉到他在面对纷繁而又变化的现状时所应有的那份从容与镇定。在此之前,刚举曾有过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尤其是写意一路的印风,他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经常创作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好作品。但是,他并未沿着这一路径直走下去,而是重新回到他曾经熟悉的秦、汉、魏晋印章的丛林中,再次进行深入的探索。当然,同样是面对经典,这一次的回归与曾经的模仿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目的是学习,后者则是有意识的探索与发现。

        因此,刚举在其作品中,有意识地将秦、汉、魏晋印风的主要风格元素加以强化。如满白文印,线条的饱满、浑厚,布局的合理、和谐,处处都显示出汉印的气派。但这又不同于单纯的模仿,而是将汉印中本质性的元素加以调配、组合,从而为我所用。最能体现其用心之深的是几方魏晋印风与古玺印风的作品,如置于古印之中,则难以分辨。这说明刚举对于经典的理解与表达,已经超越了形似,而渐得其神髓。能够准确把握并能生动表达出汉将军印的纵横散逸,魏晋官印的秀骨清相,古玺小印的质朴自然,对于一个从事篆刻并尊重传统的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当然,学习传统或进一步地在其中探索与发现,最终目的还是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近些年来,篆刻艺术发展较快,当今一些优秀的篆刻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开拓,篆刻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与面貌。要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非易事。大体而言,创新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在形式上进行拓展,如刀法、字法、构图等等方面;一是以古为新,对古代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产生新的面貌。这两种途径各有利弊,且并非截然可分,因此可以并行不悖。在我看来,刚举在经历这一时期的回归之后,可以再次放开手脚,大胆追求突破。因为以他的才情,不应当为工稳一路所束缚。而且,从上述两种创新的途径来看,刚举都已经有所准备。

        熟悉刚举的朋友都知道他对待艺术的持久热情与勤奋,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的豪爽——他经常受人请托而治印,且都能及时完成。最近常常看到他为朋友所刻的姓名或斋号印,数量众多,但很少有“应酬之作”,可见其对朋友与艺术的真诚。这一类作品并非为展览或其他目的专门而作,最能体现创作者的真正的功力与才情,当然有时也会产生得意之作。从这些作品来看,刚举的印风正逐步变得沉静。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含蓄深沉,这本是人生之道的自然趋势,艺术之道常常亦随之而行。但真正的艺术毕竟是对于人生的超越,因此我们期待刚举运用手中的刀于石,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变化来。



welcome friend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雪鸿:融皖浙风格于一体
篆刻艺术 现当代著名篆刻家
这几枚印,说尽了黄牧甫的一生轨迹
篆刻家韩天衡篆刻技法示范
清代篆刻家 书法家 画家吴让之1852年 隶书 临《礼器碑》四屏
艺至巅峰青未了 苍茫恣肆古今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