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字文释义

很多人对书法或传统的兴趣是从千字文开始的,这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于教育意义的文章据传由南北朝时的周兴嗣一夜之间编成,须发尽白,传播至今约1500年了,历代书家大都曾写过,版本绝多。虽然文字不难,但还是有不少文字现代人看起来似懂非懂,且常常有误解,因此找到这篇《千字文释义》,供大家观摩学习。



各朝各代由于避讳的原因,文字互有出入。



千字文诵读 来自宋徽宗赵佶研究 12:37



千字文释义


汪啸尹先生纂辑   孙谦益先生参注

(江都叶敬义方氏书本文、歙西徐士业建勋氏校刊)


梁勅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梁,郡名,即今归德府。武帝初封梁公,进爵为王,后篡齐位,因以为国号。勅者,君令臣之辞。员外者,官有常员,于常员之外,又设是官,比于正员,故云员外也。散骑侍郎,官名,隶门下省。其官始于秦时,在乘舆左右,骑而散从,无常职。汉因之,以为加官,有常侍、侍郎等号。至魏时,始插貂珰、掌规谏。又置员外焉。梁初自为散骑省,后仍隶门下,乃文学侍从之臣也。周姓,兴嗣名。次,比也。韵,声之谐者。盖以此千字,编制集成文,而比之于韵,使读者谐于口也。

○按:《梁史》: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次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太平广记》云:“梁武帝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赏赐甚厚。”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易·乾卦》云:“天玄而地黄。”《淮南子》云:“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洪,大也。荒,草昧也。扬子云:“洪荒之世。”言开辟之初,其时则草昧也。○此一节,为下十二节之纲领。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天地既开辟,则有日月星辰垂象于上矣。日,阳精。月,阴精。盈者,月光满也。昃者,日西斜也。月至望则盈,日过午则昃。辰者,日月所会之次,分周天为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宿者,日所躔之星也。盖日行于天,其所当度之星,取而识之,名之曰宿,凡二十有八焉。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昂、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也。列,陈也。张,布也。谓辰宿陈布于天也。《淮南子》云:“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日月运行于天,而辰宿纪其次舍度数。于是日行一周天,而为一日。月行二十九日有奇,与日相会,而为一月。积三月而成时,积四时而成岁焉。冬之气寒,夏之气暑。《易》云:“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言四时相代也。万物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言秋冬而春夏在其中矣。四时既定,又以其余日,置而为闰。盖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是每岁有三百六十日也。然而天气一周,则不止于此。自今岁立春之日,至来岁立春之日,共三百六十五日有奇,是每岁余五日有奇。此谓之气盈,又谓之大余,至于三十日为一月,则又不足。自今月合朔之时,至来月合朔之时,约二十九日有半,故有小尽之月。积至终岁,则少五日有奇,此谓之朔虚,又谓之小余。合二者计之,则每岁余十日有奇。三岁约余一月,五岁约余二月,八岁约余三月,而春入于夏矣。积至十七岁,约余六月,而夏反为冬,冬反为夏,寒暑变易,而岁不成矣。于是唐尧置为闰月,以归其余。《书·尧典》云“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也。岁时既成,而春夏得阳气,秋冬得阴气。又恐其有差错,于是用律管以候之。《汉书·律历志》云“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卑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律而候之。气至者灰去。”若此,则节令不爽,而阴阳之气和矣。是律吕者,所以调和阴阳。言阳而不言阴者,省文以就韵也。律吕始于黄帝。命其臣伶伦,取嶰谷之竹,截以为筒,阴阳各六。六阳管为律,黄锺、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是也。六阴管为吕,大吕、夹锺、仲吕、林锺、南昌、应锺是也。黄锺长九寸,应十一月。大吕长八寸三分有奇,应十二月。太簇长八寸,应正月。夹锺长七寸四分有奇,应二月。姑洗长七寸一分,应三月。仲吕长六寸五分有奇,应四月。蕤宾长六寸二分有奇,应五月。林锺长六寸,应六月。夷则长五寸五分有奇,应七月。南吕长五寸三分,应八月。无射长寸八分有奇,应九月。应锺长四寸六分有奇,应十月。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阴阳之气既调,于是阳气则蒸而为云雨,阴气则凝而为霜露。《说文》云,“云,山川气也。”腾,升也。致者,使之至也。《释名》云,“雨,水从云下也。”盖云升于天,所以致雨。《礼记》云“天阵时雨,山川出云”是也。蔡邕《月令》云:“露者,阴之液也。”结,凝也。《易·坤》卦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盖霜露本一物,其润泽则为露,其凝结则为霜。《诗·秦风》云“白露为霜”是也。此言四时之中,有阳气为云雨,以生万物,有阴气为霜露,以成万物,而后岁功乃成。上句言阳,下旬言阴也。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上文言天时备矣,然后地利兴焉。地生万物,而莫贵于宝,故先言之。金,黄金也。丽水,在今云南丽江府,一名金沙江。金生水底沙中,土人淘而出之。昆,昆仑山也,在今西番。《尔雅》云:“山脊曰冈。”又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仑之墟,璆琳琅玕焉。”则此山出玉者也。剑,兵器。巨阙,宝剑之名。越王允常,令欧冶子铸宝剑五:巨阙,次纯钩、湛卢、莫邪、鱼肠。珠者,蚌之精,珠之美者,入夜有光。《搜神记》云:隋侯见大蛇伤,救之。后蛇衔珠以报,夜光可以烛堂。故历世称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至于草木之美者,则有李柰芥姜之属,举一二以该其余也。木实之可食者曰果。珍,重也。《本草》云:“李味酸甘,去痼热,调中”、“柰味苦,补中焦,和脾”,皆果之美者。草之可食者曰菜。《本草》云:“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皆菜之美者也。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至于水之大者,则有河海,而虫鱼鸟兽不可胜举,总以见地之广生也。海者,众水所归之壑。《博物志》云:“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总而言之,谓之四海”。海水味咸,故曰海咸。河,水名,出今西番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名星宿海,此其源也。东北流至积石山,始入中国。又东北出塞外,又转而南入中国,至今河间府界,分为九河,而入于海,此古道也。今则南徒,与淮合流,至淮安府界入海。河水味淡,故曰河淡。鳞,鱼甲也。潜,藏也。羽,鸟毛也。翔,飞也。言鱼藏于渊,鸟飞于天也。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上言天地变化,无不具备。于是人生其间,备三才之位,自洪荒之世,三皇五帝,传至三代,而后为极盛也。师,官也。太昊伏羲氏时,龙马负图出于河,因以龙纪官。《尔淮》云:“帝,君也。”上古之世,燧人氏为君,始钻木取火,教民烹饪焉。少昊氏时,有凤鸟至,因以鸟纪官。《春秋左传》云:大昊氏以龙纪官,为龙师而龙名。少昊氏以鸟纪官,为鸟师而鸟名。按史,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又命其臣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沌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此大昊之官也。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分司也;伯赵氏,司至也;青鸟氏,司启也;丹鸟氏,司闭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雉为五工正,九扈为九农正。此少昊之官也。皇,大也,言其为天下之大君也。上古之世,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是谓三皇。言人皇而不及天、地,举一以该其二也。始,初也。制,造也。上古结绳而治,伏羲始造文字,其制有六: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谐声是也。乃者,继事之辞。服,身之饰也。上曰衣,下曰裳。《白虎通》曰:“衣,隐也。裳,障也。所以隐形,自障蔽也。”上古之民,衣鸟兽之皮,至黄帝命其臣胡曹,始作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嗣是而尧舜,则以禅让而有天下。推,使之去已也。让,以之与人也。位,君位也。国,土地也。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尧初封陶,后封唐,故称陶唐氏。陶,今兖州府定陶县。唐,今平阳府。尧在位七十载而禅于舜,舜在位五十载而禅于禹。此言尧、舜以天子之位、土地之富,推让以与人也。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嗣是而汤武,则以征诛而得天下。吊,慰也。伐,正其罪而讨之也。周,武王有天下之号。发,武王名。殷,亳都也。契封于商,其后成汤灭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至盘庚迁于殷,则兼称殷。此言殷汤,据其后而言也。禹受舜禅而有天下,传四百余年。其后王夏桀无道,成汤放之南巢,而代其位,传六百余年。其后王殷纣无道,武王诛之,而代其位。此言汤、武慰安夏、商无罪之民,而诛伐有罪之桀、纣也。○坊本作“商”,今从古本作“殷”。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承上三节而言。朝,朝廷也。道,理也。自上至下曰垂。拱,敛手也。《书·武成》云:“垂拱而天下治。”言垂衣拱手而治也。平者,正之使不倾。章者,明之使不昧。《尧典》云,“平章百姓。”此总言上文。诸君皆坐于朝廷,访问治道,垂衣拱手,平正章明,以治天下。言其有道之形容也。○按古之人君,皆立朝以听政,至秦尊君抑臣,始有坐朝之礼。此云“坐朝”,亦据后世而言之耳。○“朝”,平声。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此言其德泽之及于人者。育,养也。黎,黑也,首,头也。人首皆黑,故称民曰黎首。臣,事之也。伏,屈服也。戎者,四裔之一。羌者,西戎之一种。言上文有道之君,皆爱养中国之民。至于外裔,亦能屈服而臣事之,使不叛也。上句言中国,下句言外裔。遐,远也,承上文“戎羌”而言。迩,近也,承上文“黎民”而言。体,身体也。率,偕也。宾,服也。归,往也。王,君也。《说文》云,“天下所归往也。”言远而外裔,近而中国,有道之君,视之如一身然。无远无近,皆被其泽,故民相率服从,而归往于我王也。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此言其德泽之及于物者。鸟出声曰鸣。凤,灵禽也,有道则见。《孔演图》云:“凤非竹实不食。”驹,马之小者。白,言其色。场,治谷之地。《诗·小雅》云:“皎皎白驹,食我场苗。”仁风动物曰化。被,及也。赖,利也。《春秋左传》云:“万,盈数也。”方,谓东西南北。万方,则尽乎天下矣。极言有道之君,仁德及物,如凤如驹,尽得其所。至于草木,亦皆被化,而利赖万方,无一物不蒙其泽也。○古本作“在树”,今作“在竹”,从之。

右第一章。


此章言天地人之道,为千字文之发端。首节从天地初辟之时说起,见自有天地之由来。第二节至第四节,承首节天道而言。天有日月星辰、云雨霜露,以成四时二气,见天道之大也。第五节至第七节,承首节地道而言。地之生物,有金玉珠宝之异、山川草木之盛、鸟兽虫鱼之繁,见地道之广也。第八节至第十三节,承首节宇宙而言。洪荒以来,三皇、五帝、三王,开物成务,以前民用,仁民爱物,以广德泽,见人事之盛也。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此以下,言学者修身之事。盖,发语辞。四大,地、水、火、风也。《圆觉经》云:“此身四大和合:毛发爪齿、皮肉筋骨、脑髓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涎沫津液、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是也。五常,仁、义、礼、智、信也。恭,敬也。惟者,专辞。鞠,即养也。岂敢,犹云不敢。毁,坏也。伤,损也。《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言此身发乃父母所鞠养,而不敢损坏也。此将言修身之事,故先言身之至重,以见其不可不修。外而形体,则有四大;内而心性,则有五常。修身者惟修其五常之德,而后能不亏四大之体。盖不敢毁伤者,在四大:而所以不毁伤者,在修其五常也。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虽男女有异,而五常之修一也。慕,爱也。贞潔,正而静也。效,法也。才,有能者。良,有德者。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此与下节,皆言修五常之事。改,更也。得,求而获之也。能,有诸己者也。忘,失也。言于五常而有过失,则必改之;于五常而有所能,必守而勿失也。罔者,戒之之辞。谈,言也。彼者,对己而言。短,即过也。靡,无也。恃者,矜夸之意。长,即能也。言人于五常而有过,则不诋之;己于五常而有所能,则不矜之也。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信,实也。覆,复验也。言与人约信,务为诚实,使可以复验,则言不妄矣。器,量也。量,度也。言人之器量,欲其广大,使人难以度量。恃已之长,则人得而测之矣。○“量”,平声。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此言修五常者,欲其纯一而不杂也。墨,姓,名翟。悲,痛而泣之也。丝,蚕所吐也。以色加素曰染。墨翟见染丝者而泣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诗·召南·羔羊》之篇。赞,美之也。羔,羊之小者。羊,畜名。《诗》云:“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按《诗》本义,美大夫之节俭正直。此引《诗》,则但取羔羊素丝,其色之纯一耳。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景,仰也。行者,事之迹也。《诗·小雅》云:“景行行止。”“维”与惟同。贤者,能修五常之善人也。言此善人,当景仰而效法其行事也。克,能也。念,思也。作,为也。圣者,不思不勉,自合于五常之人也。《书·多方》篇云:“惟狂克念作圣。”言人能以五常之道,思之于心,而力行之,则可以造于圣人之域也。德,即五常之德。建,即立也。名,贤人、圣人之名也。形,体也。端,即正也。立木以示为表。形端则影亦端,表正则影亦正。言此贤圣之人,惟能建立五常之德,因以有圣贤之名,如形表之端正,则影自随之而不爽。盖修德者,必有名誉,而人不可以不效法之也。○“行”,去声。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空,即虚也。谷,两山中之相夹处。传,续也。堂,屋之高大者。习,重也。听者,耳所闻也。言声在空谷之中,则相传续而不已;在虚堂之中,则声发于此,响应于彼,使听者重复也。祸,灾殃也。恶,悖于五常之事也。积,累也。言恶非一端也。缘,即因也。善者,修五常之事也。庆者,善之著也。言天之降祸于人,必因其悖于五常,为恶多端而然。天之降福于人,必因其能修五常,善著于身而然也。○上节言人事之不爽,修德必获令名,如影之随形表。此节言天道之不爽,为恶得祸,为善得福,如响之赴声也。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天道人事,不爽如此,而人当力行其五常矣。尺,度名,十寸为尺。壁,玉之圆者。宝,贵之也。寸,亦度名。阴,日影也。竞,争也。昔禹惜寸阴。《淮南子》云:“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此言尺壁至重,而不以为宝,惟以寸阴当争。而孜孜然修其五常,惟日不足也。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上言五常之当修,而所谓五常者,在于人伦之内。盖仁为父子之德,义为君臣之德。长幼之有序,即礼之德;夫妇之有别,即智之德,而信又为朋友之德也。此下十四节,皆言人伦。而人伦之中,莫大于父子君臣,故又别而言之。资,藉也。事,奉也。严者,畏惮之意。敬,心无所慢也。《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又云:“孝莫大于严父。”言用事父之道,即可以事君,其严惮恭敬之心则同,盖移孝以作忠也。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善事父母为孝。当,合也,谓理合如是也。竭,亦尽也。《论语》云:“事父母能竭其力。”尽己之心为忠。《论语》云:“臣事君以忠。”言忠臣之事君,有死无二,尽己之命而不惜也。“孝”,承上“资父”而言;“忠”,承上“事君”而言。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上言忠孝之道,而事君即资于父,故此又专言孝也。临,莅也。深,深渊也。履,践也。薄,薄冰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夙,早也。兴,起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温者,使之暖也。凊者,使之凉也。《曲礼》云:“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此言“严敬”之实。子之事亲,谨畏小心,如临深渊,而践薄冰。夙兴夜寐,冬温夏凊,而后为孝也。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孝为百行之原。能孝于亲,则为有德之人矣。故设喻以赞美之。似、如,皆比也。兰,香草也。《易·系辞》云,“其臭如兰。”斯,语辞。馨,香也。松,木名。盛,茂也。松至冬而不凋,故云盛。川,水之流者。流,行也。息,止也。渊,水之止者。澄,清也。映,照也。水清而可以照物也。言其德之馨香则如兰,其德之茂盛则如松。其德纯常而不间断,则如川之流而不止;其德洁清而无污染,则如渊之清而可照也。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容,貌也。止者,对作而言,一身之举动也。心所运曰思。人有思者,貌必沉静。“若思”者,喻其容之肃也。言,语也。辞,说也,言之成文者也。安定,亦沉静之意。《曲礼》云。“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言有德之人,其貌、言如是也。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笃,厚也。初,始也。诚,信也。美、令,皆善也。慎,谨也。终者,事之成也。宜,当也。言人有德者,能厚之于始,信为善矣。又当谨之于终,而后为德之成也。盖人少则慕父母,诚厚于始也。及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善于终者鲜矣。惟终身慕父母者,乃为大孝。故勉人修德,当终如其始也。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上言孝成而德备,事父之道尽矣,然后可资之以事君焉。此以下,言事君之事。荣,显荣也。业,事业也,即下“摄职从政”,仕者之事也。基,本也。籍者,有声誉也。甚,太过也。《汉书·陆贾传》云:“名声籍甚。”竟,已也。学,讲习讨论也。优,有余也。登,升也。仕,为官也。摄,治也。职,官所掌之事也。从,就也。政,国政也。言能孝而有德,则异日事君,显荣之业,皆本于此。盖孝德之人,必有名誉以闻于上,籍甚而不已焉。又必俟学古有获之后,知所以致君,知所以泽民,然后可升于朝,而为官、而治理政事也。《论语》云:“学而优则仕。”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存,留也。甘棠,木名,《草木疏》云:“今棠梨也。”去,离也。而,转语辞。益,增也。咏,歌也。昔召公循行南国,尝止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爱其树,而不忍伐。其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言人臣之事君,必当体君心以爱民。亦如召公之去南国,而人思慕之,留所止之树而不伐,愈歌咏于无穷也。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言父子君臣之伦,至此又推其类而尽言之,因以此二语为发端,言五伦之中,有贵有贱,有尊有卑,而先王制礼作乐,所以殊异而分别之也。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上,即尊贵者。下,即卑贱者。和,谐也。睦,亲也。言五伦虽有贵贱、尊卑、上下之不同,而皆以和谐亲睦为善也。五伦之中,始于夫妇。夫者,男子之称。《尔雅》曰:“女子已嫁日妇。”妇之言服也,服事于夫也。唱,导也。随,从也。夫理外事,导之于前;妇为内助,从之于后也。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此推父子之伦而广言之。外者,出而在乡党之间。受,承也。傅,师也。训,教也。入,进也,进于家内也。奉,亦承也。仪,范也。言外而在乡党,则承师之教训。入于其家,则奉母之仪范也。诸,众也。父之姊妹曰姑。父之兄曰伯,父之弟曰叔。犹,同也。比,并也。《礼·檀弓》篇云:“兄弟之子,犹子也。”言兄弟所生之子,与己子同,而得比并于儿也。上文止言“资父”,而父子之伦有所未尽。与父同尊者,有师焉;与父同亲者,有母焉。以及诸姑伯叔,皆从父以推者也。至于兄弟之子,则从予以推者也。而父子之伦全矣。○古者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是也。《礼·檀弓》篇云:“事亲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服勤至死,心丧三年。”盖师与父并重。后世师道不讲,唐韩愈作《师说》,举世皆非之。风之不古也久矣。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此言兄弟之伦。孔,大也。怀,爱也。《尔雅》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同,共也。气,父母之气也。连,合也。木生条曰枝。言兄弟当大相友爱。盖形虽分,而同受父母之气,犹木有歧枝,本合于一本也。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此言朋友之伦。交,相合也。友,朋友也。投,托也。分,情分也。切,割也。磨,砺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诗·卫凤》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喻为学者,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有所讽谕,以救其失者为箴。规,戒也。言朋友之合,以情相托。平日为学,则切磋琢磨,相勉以求其精。至于有过,则讽谕规戒,相救以正其失也。○“分”,去声。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上言五伦备矣,而五常之德,犹未明指之也,故于此详言之。此言仁之德也。仁者,心之德,爱之理。慈,爱也。隐,痛之深也,恻,伤之切也。《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造次,急遽苟且之时。弗者,禁止之辞。离,去也。言仁主于爱,而遇不忍之事,则伤之切而痛之深。此乃人之本心,虽当急遽苟且之时,而不可舍去也。按: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之德,而仁、义为大,故明指之。犹上文五伦,亦以君臣父子为大也。然仁、义二者,而仁包四德,尤大于义,故又别而言之。犹上文君父并重,而事君之道,资于事父,又以孝为本也。虽其文有详略,而理实贯通,先后差次,截然不紊。读者宜熟玩之。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此言义、礼、智、信之德。有所守而不变,谓之节,信之德也。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廉,有分辨,智之德也。退,谦让也,礼之德也。颠沛,倾覆流离之际。匪,非也,亦禁止之辞。亏,缺也。言义、礼、智、信之德,皆人所不能无。虽当倾覆流离之际,而不可亏缺也。《论语》云:“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此总上文五常之德而言。盖天以仁、义、礼、智、信之德,赋之于人为性。情者,性之发也。心,载性者也。神者,心之灵也。静者,止于五常而不动也。逸,安也。反于静者为动。疲,劳之极也。言人之修五常者,其性止于仁、义、礼、智、信,而所发之情皆安。其不修五常者反是,心为外物所动,而劳敝其神也。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守,操守也。真者,性之正也。言仁、义、礼、智、信,乃人之真性也。心之所之谓之志。满,足也。逐,引之而去也。物,外物。声色嗜欲之类,所以动其心者。意者,心之所发也。移,即动也。此申上节而言。性静情逸者,守其仁、义、礼、智、信之真性,为能充满其志,而无所亏欠。心动神疲者,盖为声色嗜欲外物所动,引之而去。而意以移,因不能守其五常也。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此又总承上文而结言之。坚,固也。持,即守也。谓之坚持,必性静情逸,守其真而志满,不逐于外物,而心动神疲也。雅,常也。操者,所守之德,即五常也。好,美也。爵,位也,糜,系也。言人能固守五常,则为有德之人。王者必举而用之,而美位自系于其身矣。《易·中孚》卦云:“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此言“自縻”,谓己之修德所致,即自求多福之意。所以深勉乎人也。○“操”,去声。

右第二章。


此章言君子修身之道。惟修其五常,则不毁伤其身,因推类而举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为五常所属,终则指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而勉人固守之也。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此以下,言王者之事。此言王者京都之大也。《帝王世纪》云:“天子所宫曰都。”邑,县也,又王都亦称邑。《诗·商颂》云:“商邑翼翼。”此所谓邑,乃王都之邑也。华,文明之象。夏,大也。中国谓之华夏,言其文明而大也。京,亦大也。王者所居之国也。周之成王,营洛邑为王城,及乎平王东迁,居焉。东汉光武亦都之,谓之东京,即今河南府是也。周之武王都于镐京,秦都于咸阳,西汉都于长安,谓之西京,即今西安府是也。背,后也,在国之北。面,前也,在国之南。邙,山名。北邙,山也,在今河南府城之北。洛,水名,源出今商州洛南县家岭山,东流经河南府城之南,又东至巩县入河。此句承上东京而言,邙山在东京城北,洛水在东京城南也。浮,泛也。据,依也。渭,水名,出今临洮府渭源县鸟鼠山,东流至西安府华阴县入河。泾,水名,出今平凉府岍头山,东南流至西安府高陵县入渭。此句承上西京而言,西京左泛渭流而右依泾水也。盖言王者之都,以二京为最,而二京之山川形胜如此也。


宫殿盘鬰,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此言王者宫室之壮。《尔雅》云:“宫谓之室。”古者以宫为室之通称,后世专以称天子之室焉。殿,堂之高大者,秦始皇始作之。盘,屈曲之貌。郁,茂盛之貌。楼,《说文》云:“重屋也。”《尔雅》云:“观谓之阙。”《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皆屋之最高者也。飞,鸟飞也。《诗·小雅》云:“如翚斯飞。”惊,骇也。言楼观之高,势若飞然,而骇人之目也。图、写,皆画也。飞曰禽,走日兽。以五色状物之形曰画。彩,色也。《释名》云:“长生不死曰仙。”灵,神也。言此宫殿楼观之中,皆以彩色图画飞禽走兽及神仙之形于内也。丙,干名。舍,屋也。《天官书》云“亥为天门,巳为地户。”丙舍于巳,故凡地户俱称“丙舍”。魏锺繇帖云:“墓田丙舍。”傍,侧也。启,开也。言丙舍之门,开于其侧也。甲者,干之首。帐,《释名》云:“张也。”张施床上也。《汉武故事》云:“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对,当也。楹,柱也。肆,陈也。设,置也。重曰筵,单曰席。古人籍地而坐,筵、席皆坐之具也。鼓,动之也。瑟,乐器,状如琴,有二十五弦。以口嘘气曰吹。笙,亦乐器,以匏为之,列管于匏之中,又施簧于管端,以出其声也。升,登也。阶,级也。纳,入也。陛,即阶也。堂之高者去地远,故设阶陛,所以升堂者也。弁,冠名。《白虎通》云:“弁之为言攀,持发也。”有爵弁、韦弁、皮弁等制。转,动也。疑,似也。《诗·卫风》云:“会弁如星。”此句承上“阶”、“陛”而言。登阶入陛者,其弁动移如星之多,则阶陛之广可知,甚言以形容之也。言舍之以丙为次者,其门开于侧,当柱则施甲帐。又陈设筵席,而作乐于其间。其阶陛之广,登纳者弁若星然,不可胜数也。东为左,西为右。通,即达也。“广内”、“承明”,皆殿名。《三辅黄图》云:“建章宫中,西则广内殿。”又云:“未央宫有承明殿。”此二句,总上文而言宫室之大。其右则直通于广内,其左则直达于承明也。○“观”,去声。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言此宫殿楼观之中,《坟》《典》藏焉,群英会焉。既者,已事之辞。集,即聚也。《坟》,《三坟》也。《典》,《五典》也。《三坟》,载三皇之事者也。《五典》,载五帝之事者也。《春秋左传》云:“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书莫古于《坟》、《典》,故举此以该群书也。亦,又也。群,众也。才德出众之人谓之英。

○此节为下六节纲领。

○按:古《三坟》已不可考。至宋元丰中,张商英得于唐州北阳氏家。其书为《山坟》、《气坟》、《形坟》三篇,言多诞妄,盖伪书也。《五典》,即《书经》“《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五篇。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此节承上文《坟》、《典》而言,见书籍之多也。杜,杜度也。锤,锺繇也。稿,草稿也,凡作文稿,多用草书,故谓草书为稿。汉章帝时,杜度善作草书。隶,贱者之称。秦始皇时,程邈始变古文篆书为隶。以其简捷,便于徒隶,故谓之隶。魏锺繇善作此书。漆,木液可饰器者。古人无墨,以漆书字于竹简之上。书者,载籍之通称。壁,墙也。经,《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是也。此所谓经,乃《书经》也。始皇焚书时,孔子八世孙腾,藏《书经》于壁中。至汉时,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得之,谓之《古文尚书》。言书籍之多,有草书者,有隶书者,有漆书者,有若壁中之古文者。盖篆书不可胜数也。○按:隶书即今真书。《书苑》云:“割程邈隶,取二分,割李斯篆,取八分,为八分书。”则今之称隶者,八分书也。古之称隶者,乃真书也。又《唐六典》“校书郎正字”,“体有五”,“四曰八分书,石经碑碣所用;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则隶之为真书无疑矣。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自此以下五节,俱承上文“群英”而言。此节言“群英”禄位之尊富也。府,《风俗通》云:“聚也。”公卿牧守之所聚也。罗,列也。将相,文武臣也。路,道路也。侠,与“夹”同。《周礼》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也。汉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也。《周礼》建外朝之法,面三槐,三公位焉;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言槐而不言棘,言卿而不言公孤大夫,省文也。户,民家也。封者,使食其所入也。县,《释名》云:“悬也。悬于郡也。”家,将相公卿之家也。给,予也。兵,士卒也。陪,侍也。辇,天子之车也。驱,驰之也。毂,车轮也。振,动也。缨,冠系也。“驱毂”,承上“陪辇”而言。“振缨”,承上“高冠”而言。父子相继为世。禄,俸也。言此将相公卿之子孙,皆得食祖父之禄,而世世相承也。侈,奢也。富者,饶于财也。驾,《说文》云:“马在轭中也。”肥,《说文》云:“多肉也。”轻,疾也。肥言其马,轻言其车也。言此群英,在将相公卿之位者,其所封之户,有八县之广,而给其家者,有千兵之多。出则驱其车轮,以侍天子之辇而行,而所戴之高冠,以车驰而振动其缨。其冠服之美盛如此。至于子孙,亦得世食其禄,奢侈富足,驾肥马而乘轻车也。○按:自秦罢封建,汉初复分王子弟,后惩七国之祸,膺封爵者,止食其邑之户。然东汉吴邓之功,所封不过四县。晋惟羊祜,得封五县。兹云八县,未知何所指也。又重臣之有勋德者,给兵以为从卫,其数多寡不同。如晋卫瓘、陆玩等,皆给千兵。恩礼之盛,无逾此矣。○“将”、“相”,并去声。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多士寔宁

此下四节,亦承上“群英”,而杂举其人以实之。策,谋画也。《说文》云:“以劳定国曰功。”茂,盛也。实者,对名而言,谓实有其功也。勒,即刻也。碑,《说文》云:“竖石以纪功德也。”铭,纪也,《释名》云:“纪名其功也。”此所谓铭,即碑铭也。盖叙述其功,而为文以刻于碑。于文之末,又为韵语以赞美之,是谓之铭。言此“群英”,不但禄位尊富,其所谋画,实有定国之功。勒于碑而刻于铭,如下文“诸人”是也。磻溪,太公望所钓之处。在今凤翔府宝鸡县东南,旁有太公石室存焉。伊,姓。尹,字也:成汤之相。佐,辅也。时,世也。阿衡,商之官名,伊尹为之。阿,倚也。衡,平也。言天下倚赖以平治者也。《诗·商颂》云:“实惟阿衡,实左右商王。”奄,取也。宅,居也。曲阜,地名。周公之所封,即鲁国也。今兖州府曲阜县。微,无也。旦,周公名。孰,谁也。营,造也。言取曲阜而居之,非周公旦之功,谁能造此鲁国之封也。桓公,齐君,名小白。《谥法》:“辟土服远曰桓。”匡,正也。正天下之乱也。合,会诸候也。《论语》云:“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济,救也。弱,兵力少也。扶,持也。倾,危也。诸侯之弱者救之,危者持之也。绮,四皓之一。回,还也。秦时有四皓,避乱于商山。汉高祖招之不至。后高祖欲易太子,张良乃聘四皓,与太子游。高租见之曰:“羽翼已成,难以动矣!”由是得不易。及高祖崩,太子立,是为汉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四皓者,绮里季、东园公、夏黄公、甪里先生。举一以该其三也。言汉惠将废,以四皓而得还太子之位也。说,傅说也,感,格也。武丁,商之贤君,梦上帝予以良弼,觉而图其形,以旁求天下,于傅岩之野得说,貌与梦符。乃举为相,商道中兴。言傅说之贤,感武丁于梦中也。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书·皋陶谟》云:“俊乂在官。”密勿,黾勉之意。《诗·小雅》云:“黾勉从事。”《汉书·刘向传》引之云:“密勿从事。”多,众也。《汉志》云:“学以居位曰士。”寔,《韵会》云:“是也。”与实不同。宁,安也。《诗·大雅》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群英之策功者,亦如太公、伊尹,有辅世平治之功;周公,有佐周肇封之功;齐恒,有济弱扶倾之功;四皓,有定储之功;傅说,有中兴之功。此皆千人之俊,百人之乂,黾勉辅治。而君赖是多士以宁也。○“阿”,平声。“说”,音悦。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此亦承上“群英”而言。五霸不独齐桓,又有晋文与楚庄焉。晋、楚,皆国名。晋,今山西。楚,今湖广皆其地。更,代也。霸者,诸侯之长。言晋、楚继齐桓之后,相代而为诸侯之长也。五霸有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言晋、楚而不言秦、宋,省文也。赵、魏,皆国名,赵都邯郸,今赵州。魏都大梁,今开封府。困,病甚也。横,汪横也。战国时,苏秦说六国诸侯,合从以拒秦。后张仪又说六国诸侯,连横以事秦。言六国诸侯,为合从连横所困也。言横而不言从,省文也。六国有赵、魏、韩、齐、楚、燕,举二以该其余也。假,借也。途,路也。灭,亡也。虢,国名,今陕州。晋献公欲伐虢,道经于虞,用谋臣荀息计,以垂棘之璧、屈产之马遗虞君,假道于虞以灭虢。师还,并袭虞,灭之。践土,地名,在今开封府荥泽县西北,有践土台。会者,合诸候也。盟,誓约也。歃血以结信也。《曲礼》云:“诸侯相见于郤地曰会,莅牲曰盟。”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会诸侯,盟于践土。此举晋事,以该五霸六国,言皆用诈谋以胜人也。此节言五霸有谋臣,七雄有策士,亦群英之可概见者也。○“更”,平声。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此言群英之任名法者。何,萧何也。遵,奉也。约,要约也。法,即刑也。汉高祖初入关,定秦。与父老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秦苛法。后以为不足御奸,又令萧何摭秦法,作律九章。言萧何之制汉律,奉高祖之约法而为之也。韩,姓,名非。弊,困也。烦,苛也。韩非为刑名之学,李斯谮之,死于秦狱。言以烦刑而自困也。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此言群英之建武功者。起,白起也。翦,王剪也。皆秦良将。颇,廉颇也。牧,李收也。皆赵良将。军,兵也,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最,极也。精,善也。宣,布也。威,兵威也。沙,《说文》云:“水散石也。”漠,广大也。北方之地皆沙,不生草木,一望广大,故谓之沙漠。驰,马疾行也。《左传》杜注云:“马曰驰,步曰走。”誉,声名也。丹、青,皆采色,图画之所用也。言其声名驰于图画之间,如汉宣画功臣于麒麟阁,汉明画功臣于云台之类。言此四人,极善用兵,而布威于北方沙漠之地。其名誉之远驰,至于图画其像而不忘也。○以上四节,皆言群英之盛,如殷之有伊、傅,周之有旦、望,汉之有四皓。而又广而言之,如五霸七雄之有谋臣策士,任名法者如萧何、韩非,建武功者如起、翦、颇,牧,亦不可胜数也。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此节言王者土地之广。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禹,夏王。迹,足迹也。《书·立政》云:“以陟禹之迹。”自黄帝始分天下为九州,至虞舜又分为十二州。及禹平水土,复为九州,而三代因之。言九州为夏禹所立,皆其足迹之所至也。百郡: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弘农、河东、河内、河南、颖川、汝南、沛、梁、鲁、魏、巨鹿、常山、清河、赵、广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间、东、陈留、山阳、济阴、太山、城阳、淮阳、东平、琅琊、东海、临淮、楚、泗水、广陵、六安、平原、千乘、济南、齐、北海,东莱、淄川、胶东、高密、南阳、南、江夏、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庐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汉中、广汉、蜀、犍为、越隽、益州,牂牁、巴、武都、陇西、金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燉煌、安定、北地、太原、上党、上、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涿、渤海、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广阳、南海、郁林、苍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凡百有三。言百郡者,举大数也。秦,国名。今陕西皆其地。并者,合为一也。上古至三代,皆封建诸侯,以分治天下。至秦始皇时,灭六国,并天下为一。于是罢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至汉时,又分为百郡。言汉之百郡,乃秦所并也。岳,五岳。东岳太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宗,尊也。泰岱即太山,在今泰安州北。五岳太山为尊。《书·舜典》云:“至于岱宗。”禅,封禅也。于太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谓之封。又于太山之下小山上除地为墠,以祭地,谓之禅。主,依也。云、亭,皆山名。云云山,在今泰安州东南。亭亭山,在今泰安州南。皆太山之下小山也。言封太山者,其墠,则依于云、亭两山也。《史记·封禅书》云:“昔无怀氏封太山,禅云云。伏羲氏封太山,禅云云。神农氏封太山,禅云云。炎帝封太山,禅云云。黄帝封太山,禅亭亭。颛顼封太山,禅云云。帝喾封太山,禅云云。尧封太山,禅云云。舜封太山,禅云云。汤封太山,禅云云。”雁门,关名,在今大同府马邑县东南。紫塞,即长城也。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朝鲜,其长万里,土色皆紫,故称紫塞。鸡田,驿名,在今冀州。赤城,古蚩尤所居之处,在今宣府。昆池,即滇池,在今云南府城南。一名昆明池。碣石,山名,在今永平府昌黎县西北。巨野,泽名,在今兖州府巨野县东,今已涸。洞庭,湖名,在今岳州府城西南。旷,阔也。绵邈,远貌。石窟曰岩,山穴曰岫。杳,深也。冥,昏暗也。言王者土地广大,九州百郡,皆其所有。而于其中,又举土地之显著者,以言其盛。如封禅之有太山、云、亭,关有雁门,城有紫塞、赤城,驿有鸡田,池有昆明,山有碣石,泽有巨野,湖有

洞庭,皆旷阔遥远,绵邈而无穷极。其山之岩岫,亦深杳昏冥,而不可测也。○“并”,平声。“禅”,音善。

右第三章。


此章言王天下者,其京都之大、宫阙之壮、典籍之盛、英才之众、土地之广如此。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此以下,言君子治家处身之道。此节言治家者以本富为重也。治,治生也。本,根本也。于,语辞。农,治田也。《汉志》云:“辟土植谷曰农。”务,致力也。兹,此也。种五谷曰稼,敛五谷曰穑。俶,始也。载,事也。南,方名。《司马法》云:“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今因之。我,自己也。艺,种植也。黍、稷,皆谷名。谷有五:稻、黍、稷、麦、菽也。此二句皆《诗》词,而作者引之也。自上取下曰税。自下献上曰贡。熟者,谷之成也。、《孟子》云:“五谷熟而民人育。”初成曰新。《论语》云:“新谷既升。”劝,勉也,盖劝农也。赏,褒而赐之也。黜,退之也。陟,进之也。言治生者必以力田为根本,而专务于稼穑。其始也,有事南亩,而种植黍稷。及其成熟,以之输纳贡税。劝农而赏劳之。因以计其岁功,而退其惰者,进其勤者,使之各勉于农事也。“俶载”二句,主稼而言,“税熟”二句,主穑而言。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勅。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此节言处身者,以敬慎为要也。孟子,名轲。敦,尚也。素,精纯也。史,官名。鱼,卫大夫,名鰌,字子鱼。秉,执也。《论语》云:“直哉史鱼。”庶几,近辞。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劳,勤也。谦,恭逊也。《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谨,慎也。勅,戒也。聆,听也。音者,人声,谓言也。察,审之也。鉴,观也。貌,容貌也。辨,别也。色,颜色也。贻,遗也。嘉,善也。猷,谋也。祗,敬也。植,立也。言处身者,当如孟子之精纯,史鱼之正直,庶几近乎中庸。而勤劳谦逊,谨慎戒敕,听言则审其是非,观人则辨其邪正,皆以致其慎也。如是则可以无过,而所遗者皆善谋,勉于敬畏,而此身植立于不倾矣。此与上节,为一章之主。以下十七节,或言处身,或言治家,皆推广此意。○元本斥书孟子之名,后学读之未安。今僭改曰“某”,而于分注中著之。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此节言见几之哲,亦处身之道也。省,即察也。躬,身也。讥,讪诮也。诫,儆戒也。宠,尊荣也。增,益也。抗者,并于上也。极,至也。殆,即近也。辱,即耻也,皆羞愧之意。《尔雅》云:“野外谓之林。”皋,《汉书·贾山传》注云:“水边地也。”幸,侥幸也。即,就也。疏,姓也。两疏,疏广、疏受也。汉太子太傅疏广、太子少傅疏受,以年老辞位而归,人皆高之。目有所睹曰见。“机”、“几”古通用,微也。《易·系辞》云:“几者动之微,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解,脱之也。组,绶类,印绂也。谁,何也。逼,迫之也。言人当以讪诮儆戒之事,以自省察其身。而可诮可戒者,莫甚于尊荣之过,以上抗于至极。盖位高者身危,必至贬斥削逐,而耻辱之事将及矣。及此时而退就林皋,则可以幸免于祸。如汉之两疏,见几而作,解脱组绶,辞位而去。何人迫之而使然哉?良由其自甘恬退故耳。则君子当鉴于止足之分,以远耻辱也。此亦“无道则隐”之意。


索居闲处,沈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索,萧索,独处也。居,即处也。《礼记·檀弓》云:“离群而索居。”闲,有余暇也。沈,晦也。默,静也。寂寥,空虚之貌。皆所以形容其闲索也。求,觅也。古,往世也。寻,即求也。论,辨议也。散,解也。虑,思也。逍遥,游息也。《诗·小雅》云:“于焉逍遥。”欣,喜也。奏,进也。累,挂系也。遣,驱之使去也。戚,忧也。谢,绝之也。欢,亦喜也。招,召之使来也。承上节而言。甘恬退而即林皋者,处于萧索闲散之地,沉静晦默,虚空无人,盖远于朝市之暄杂也。乃以其暇日,考求往世典籍,搜寻辨论,以解散其思虑,而逍遥自适其心,则日进于欣喜。而凡可欢者,皆召之而使来。至于可忧之事,一无挂系于中,皆驱之使去而谢绝之。盖辞位,则无忧国岩层民之衷,而但有林皋可悦之趣也。○此一节,又为下二节之纲领。○“闲”,音娴。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飖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此承上“索居闲处”而言,乃林皋之景物也。渠,沟也。荷,芙蕖也。《尔雅》云:“其茎茄,其叶荷,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的历,光彩烂灼之貌。吴苏彦《芙蕖赋》云:“映的历于朱霞。”《说文》云:“树果曰园。”莽,茂草也。抽,拔也。条,枝也。枇杷,果名。其叶四时不调。晚,岁暮也。翠,鸟名。其羽青,故以青色为翠。梧桐,木名。凋,叶落也。梧桐应秋之候,立秋节至,一叶先坠,故云早凋。陈,故也。根,草木之本也。委,弃也。翳,自毙者也。《诗·大雅》云:“其菑其翳。”落,衰谢也。飘飖,风动物也。《尔雅》云:“回风为飘。”鹍,鸟名。运,转动也。凌,出其上也。摩,迫也。绛,赤色。霄,《尔雅》云:“近天气也。”言林皋之中,渠有的历之荷,园有抽条之莽。枇杷则岁暮而犹茂,梧桐则当秋而先零。根之陈腐者,委弃而自毙;叶之衰谢者,随风而飘飖。至于鹍鸟之游,独运转于天际,凌虚摩空,而在绛霄之上。其草木禽鸟之美如此,见“索居闲处”之乐也。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此承上“求古寻论”而言。耽,溺也。读,习其文也。玩者,熟观之也。市,《说文》云:“买卖之所也。”汉王充家贫无书,尝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记忆。寓,寄托也。囊,《说文》云:“櫜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箱,竹器。皆所以贮书者也。言求古寻论者,其志之所好,如王充之耽于读书,至适市以玩其文,而目所寄托,惟囊箱中所贮之书籍也。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此言言语之谨,亦处身之道也。易,忽也。輶,轻也。《诗·大雅》云:“德輶如毛。”攸,所也。畏,惧也。属,进也。垣,即墙也。《诗·小雅》云,“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言勿以言语为轻忽,此正所当畏者。虽隔垣墙,而听者连属其间矣。出我之口,即入人之耳,可不畏哉!○“易”,去声。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此下十节,皆言治家之道,盖推其类而广言之。此言饮食之节也。具,办也。膳,食也。餐,吞也。熟谷而荐之为饭。适,便也。充,满也。饱,食多也。饫,即厌也。烹,煮也,以物调和食味也。宰,屠杀也。饥,饿也。厌,足也。糟者,酒之滓。糠者,米之皮。《汉书·食货志》云:“贫者食糟糠。”亲戚,姻眷也。故旧,昔所知识之人也。老,年长者。少,年幼者。异,分别之也。粮,食也。言办膳以为食者,惟欲适于口,以满其腹而已。故饱则虽有肥甘,亦厌饫而不能食;饥则虽糟糠之粗,亦自以为足。然则亲戚故旧之老者少者,当分别其食。盖老者非肉不饱,少者粗粝可充,不可无节也。○“少”,去声。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此言寝处之安。妾,次于妻者。《礼记·内则》篇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六书正譌》云:“从立从女,侍侧之义。”御,即待也。绩,缉麻也。纺,《说文》云:“网丝也。”巾者,蒙首之衣。《释名》云:“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春秋左传》:嬴氏对晋太子曰:“寡君使婢子待执巾栉。”帷,《释名》云:“围也。以自障围也。”《说文》云:“在旁曰帷,在上曰幕。”房,室也。齐地之绢曰纨。扇者,招风之物。《方言》曰:“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纨扇,以纨为扇也。圆,言其形。絜,与“洁”同。又约束之义。《尔雅》云:“白金谓之银。”烛,蜡炬也。《穆天子传》云:“天子之宝,璿珠烛银。”郭璞云:“银有精光如烛也。”炜煌,火光炫耀之貌。昼,日中也。眠,卧也。夕,暮也。寐,昧也,目闭而神藏也。《庄子》云:“其寐也魂交。”蓝,染青之草。笋,竹萌也。《书·顾命》云:“敷重笋席。”盖以蒻竹为席也。象,兽名,其牙可以饰器。床,《说文》云,身之安也。”《释名》云;“人所坐卧曰床。”言妾御之职,以绩麻纺丝为事,而执侍中栉于帷幕房室之内。以纨为扇,而团圆约束;有烛如银,而光焰炜煌。昼之所卧,夕之所寝,有蓝色之笋席,与象牙所饰之床,其美如此。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此言宴会之乐。弦,丝乐也,琴瑟之属。歌,唱也。《论语》云:“闻弦歌之声。”《战国策》云:“帝女仪狄作酒。”宴,置酒以会客也。接,受也。杯、觞,皆酒器。举,动也。矫,高举之貌。以足著地曰顿。悦、豫,皆喜也。且,语辞。康,安乐也。言作乐置酒,以宴宾客。而捧杯觞者,则高举其手;闻弦歌者,则以足顿地而为之节,其心喜乐而安康也。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此言祭祀之礼。嫡,妻所生之子也。后,承祖父之宗者也。嗣,继也。续,接也。《诗·小雅》云,“似续妣祖。”以饮食享其先人,曰祭祀。烝、尝,皆祭祀之名。《礼记·王制》云:“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言“烝尝”而不言的禘,省文以就韵也。颡,额也。稽颡,以额至地也。再,重也。拜,以手伏地也。《礼记·檀弓》云:“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悚、惧、恐、惶,皆畏怖之意,甚言其敬之至也。言嫡子而为后者,以继续其祖父,而修四时祭祀之礼。其祭必敬,以首即地,重之以拜。所以深致其敬畏也。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此言应酬之方。笺,《说文》云:“表识书也。”书版曰牒,《说文》云:“札也。”简,略也。要,约也。顾,叵视也。答,对也。审,熟察也。详,备也。言与人酬接者,以笔札对人,则撮其要略,使览者不烦。以言语对人,则熟察其理而备言之,使听者周知也。虽详略不同,而各有其方如此。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此言人情之宜。骸,身体也,《庄子》云:“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垢,污秽也。想,思也。浴,澡身也。执,持也。热,《释名》云:“爇也。如火所烧爇也。”愿,欲也。凉,寒气也。《诗·大雅》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言身之污秽者,则思澡洗以洁之;执持热物者,则欲寒气以解之。皆人情之所同然者也。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此言畜产之蕃。《曲礼》云:“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即此意也。驴,《说文》云,“似马,长耳。”骡,《说文》云:“驴父马母也。”犊,《说文》云:“牛子也。”特,牛父也。骇,惊也。跃,跳也。超,跃而过也。骧,腾跃也。言此四畜,惊骇跳跃,其材可用,居家者所不可无也。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此言御患之术。诛,戮也。斩,杀也。《春秋左传》云:“杀人不忌日贼。”又云:“窃贿为盗。”捕,擒也。获,得也。叛,背也。亡,逃也。言御患者,于攻劫窃盗,则必诛戮斩杀之。有背叛而逃亡者,则必追擒而得之,然后可无患也。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並皆佳妙

此言器用之利,伎艺之精,处家者皆不可不备也。布,吕布也。射,发矢也。刘备与袁木相攻。吕布曰:“布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令树戟于营门,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即举弓射戟,正中小支。僚,熊宜僚也。丸,弹也。宜僚善弄丸,八者常在空中,一者在手。嵇,姓,名康。本姓奚,以避怨,移家于谯国铚县嵇山之侧,因以为姓。琴,乐器。嵇康善弹琴,尝游洛西,遇异人授以《广陵散》,声调绝伦。阮,姓,名籍。啸,蹙口出声也。阮籍善啸,陈留有阮公啸台。恬,蒙恬也。笔,《释名》云,“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伦,蔡伦也。纸,《释名》云:“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汉和帝时,常侍蔡伦作纸。钧,马钧也。扶风马钧,性巧,造指南车。又作木人,能跳舞,与人无异。任,姓。以饵取鱼曰钓。《庄子》曰:“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为饵,投于东海,得大鱼而腊之,自淛河而东,莫不厌若鱼者。”释,解也。纷,烦乱也。利,便也。俗,世俗也。並,并也。皆,俱也。佳,善也。妙,好也。言此数者,皆可以解烦理乱,而便于世用,佳善而好妙也。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此言美色之宜远,亦处身之道也。毛,毛嫱也。施,西施也。皆古之美人。慎子云:“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淑,美也。姿,容也。工,善也。颦,蹙眉也。《庄子》云:“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妍,好也。笑,喜而解颜也。《诗·卫风》云:“巧笑倩兮。”言妇容之美,如古毛嫱、西施。而又善自修饰,工于颦而巧于笑,足以迷惑人也。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此言为善之宜勤,亦处身之道也。年,岁也。矢,漏矢也。《汉书》云:“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每,频也。催,促也。曦、晖,皆日之光。朗,明也。曜,即照也。璇,美珠也。玑,机也。《书·舜典》云:“在璿玑玉衡。”悬,系于空处也。斡,转也。盖以美珠缀于玑上,以象列宿次舍,而悬空转动,以应天之运行。晦,月尽也。魄,月体之黑者。环,还也。言月至晦,则无光而但有体魄。至于来月,又复生明,循环相照也。于“年矢”,则言日晖;于“璇玑”,则言月魄。亦互文也。指,示也。薪,柴也。《庄子》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修,治也,自治其身也。祜,福也。永,长也。绥,安也。吉,祥也。劭,劝勉也。言人当力于为善,惟日不足。年岁之去,有漏矢以频催。璿玑之运动者,昼夜相迫。昼则日光朗照,夜则月魄循环。日月逝而老将至,不可以不修也。因举《庄子》“指薪”之喻,言薪虽尽而火则传,惟勤修以获福,则其身长安,不与年而俱尽。其以吉祥之事自为劝勉可也。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此言威仪之宜慎,亦处身之道也。矩,为方之器。步,足蹈也。《礼记·玉藻》篇云,“折旋中矩。”引,延也。领,颈也。《孟子》云:“引领而望。”垂首为俯。举首为仰。廊,庑也。庙者,栖神之处。束,系也。带,《说文》云:“绅也。”矜者,持守之严。庄者,容貌之端。徘徊,傍徨不进之貌。瞻,仰视也。眺,望也。言慎其威仪者,其行步必合于矩,而举首延颈,一俯一仰之间,如在廊庙之中,有束带端严之象。而徘徊瞻眺,无不中礼也。盖入庙则思敬,而束带乃盛服,举此以见动容之恭,犹《论语》“如承大祭,如见大宾”之意。“俯”承上“矩步”而言,“仰”承上“引领”而言。“徘徊”亦承上“矩步”,“瞻眺”亦承上“引领”也。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此节总承上文而结言之,以致其儆戒之意。孤,独也。陋,鄙也。寡,《说文》云:“少也。”闻,知识也。愚者,无知之人。蒙,昧也。等,类也。诮,讥也。言处身治家,其道多端,所当博考而详识之。若孤独鄙陋,少所闻识,则与愚昧无知之人,同类而共讥矣。可不戒哉!

右第四章。


此章言君子穷而在下,惟尽其处身治家之道。盖与上章对待言之。处身者,以小心为要。因推其类,而言见几之哲、美色之远、为善之勤,以及言语之谨、威仪之慎,无之可忽。治家者,以本富为重。因推其类,以及饮食之节、寝处之安、宴会之乐、祭祀之礼、应酬之方、人情之宜、御患之术、畜产之蕃、器用之利、伎艺之精,亦无之可忽也。末则总言,以深戒之。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谓,称也。语,言也。助,辅益之也。凡语意已全而辞未足,则以通用之字益之,谓之语助。哉乎,疑辞。焉、也,决辞。言“焉”、“哉”、“乎”、“也”四字,乃助语之辞也。此与通篇文不相蒙,盖作者为文既终,而犹存数字,乃复为韵语以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御览卷581-卷590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蒙求、五字鉴、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大学合集
水山蹇
两汉博闻 卷十一
示儿长语 清·潘德舆
读书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