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人请明朝人撰写族谱序言

宋朝人请明朝人撰写族谱序言

                                     ——试评林概等人的族谱序

                                                     林野

林高、林概、林希祖孙是福清人。林概是林高之子,林希、林旦为林概之子。他们祖孙多人都是进士出身的朝廷命官。林希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同知枢密院。林辩为林棐之子,林棐为林高之弟林向的儿子。

据说北宋庆历年间太常博士林概创立了自己的家谱,还请郡友连江陈子晟撰写谱序;林辩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续修庆历族谱,也撰写了《林氏谱序》;林概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也写了《林氏宗谱序》。这三篇谱序是姐妹篇,或同时收入族谱,或其中一篇收入族谱。明清后人以这三篇谱序为根据,写了大量的伪谱序。林概的谱序被各族谱收录的最多,还被当代许多专家收入大族谱和谱序文集。这三篇谱序真的是这三个名人撰写的吗?

一、谱序内容

宋庆历六年(1046年),陈子晟的谱序载:“九牧雷州刺史迈之子愈在唐时迁福清。愈生简言,唐太和四年登进士第。九牧刑部侍郎之子曰高、曰邕,宋景德初,亦迁福清或永西、西溪、麻阳、割锦、梅林,散处靡定,林氏之族远且忘矣。自唐玄泰公至今日阅有六七代,簪缨之美,功业之大,声誉之隆,世世相绳。于以冠八闽文献之大族,猗歟,盛哉!庆历丙戌(1046年)之春,予在京,适遇郡友太常博士林概示予谱牒,请记姓氏。”陈子晟写序时间是林概逝世前一年。

宋元祐六年(1091年),林辩的《林氏谱序》载:“我林氏之谱,创自叔父太常博士……林氏之居晋安自禄始也。由禄以下,今见于谱。眉州府君,禄十七世孙也,兄弟尤显奕于唐。眉州孝烈载唐史,长子高为尚书令,景德二年与弟邕迁福清,为开基之祖,则居福清自高始也。此谱之得于上世学录所传者……学录又言,藻蕴兄弟坟墓皆莆。莆,福清实其邻县;福清府君,景德间徙居宜若不诬,故用而续之,以藏于家云。”这是林辩续修庆历谱的谱序。

宋政和三年(1113年),林概的《林氏宗谱序》说:“予于庆历间创立家谱,以本始请记于郡友陈公子晟。”“九牧雷州刺史迈公,余叔祖也。生子愈,唐时迁福清。愈生简言,唐太和四年登进士第。所藏晋安旧谱,第以居官莅政,不遑修治。予于景德初与父高、叔邕亦迁福清。父高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科登进士第。予景祐元年甲戌科登进士第。叔邕亦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登第。

“予生五子:长子希,与第四子旦、叔棐、从弟开同登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进士。次子颜、三子邵同登嘉祐五年(1060年)庚子科进士。五子贵,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棐之子辩、希之子虡,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棐之次子贽、旦之子虙,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颜之子摅亦以赐进士、翰林学士升礼部尚书。”林概自己创立族谱六十七年后,才姗姗来迟地撰写了这篇谱序。

以上三篇谱序对福清影响深远。叶培荃于1942年撰写的采访稿就被三篇谱序误导。采访稿说:“十七世孙迈,官雷州刺史,兄弟九人,俱为州牧,时号九牧。迈子愈,唐时迁福清。孙简言,登太和四年(830年)进士,九牧林氏始盛于本邑。宋景德初,林高与其子概、弟邕,自莆田县同时迁融”。1994年的《福清市志》的“部分姓氏渊源”也采用了叶氏的说法。由于《福清市志》的权威性,从此以后,市内外编写的福清各姓氏源流都采用了叶氏的说法,现在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

陈子晟和林辩的谱序都提到林禄的十七世孙、载入唐史的刑部侍郎和眉州刺史。在九牧兄弟中,没有既是眉州刺史,又是刑部侍郎的人。只有林蕴是刑部侍郎,但不是眉州刺史,而是邵州刺史。陈子晟的谱序说林高和林邕是刑部侍郎之子,除了是林蕴之子外,不可能是其他人的儿子。陈子晟和林辩的谱序都说,林概的叔祖林迈之子林愈,在唐时迁居福清,生林简言。林高、林邕和林概于宋景德二年(1005年)始迁福清。这个家族在唐时“所藏晋安旧谱,第以居官莅政,不遑修治”。他们说,林概于宋庆历间创立家谱。

二、试评谱序

(一)世系

以上三篇谱序,和林高家族后人的族谱的内容不符,和这个家族的墓志铭的内容更不符。

林高后人的族谱声称林高是九牧林苇的六世孙,即林禄的二十二世孙。但林辩的谱序却说林高是林蕴之子。如果林高是林蕴之子,那么林高就是林禄的十八世孙。这样林高的辈分就提高了四代。据明弘治《重刊兴化府志》载,林蕴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明经及第。据清乾隆《福清县志》载,林高是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林概是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一般父子、祖孙取得功名的时间只相差几十年,但林蕴和林高父子两人取得功名的时间却相差227年,林蕴和林概祖孙两人取得功名的时间却相差246年,可见林高不是林蕴之子,林概不是林蕴之孙。在方志中,没有查到大中祥符进士林邕其人。林希的谱序和其祖母黄氏的墓志铭以及其他墓志铭基本吻合,可信度较高。林希的谱序载,仲雅生高、向、乔、商(啇)、扄、尚等六子,林高没有胞弟林邕。

林概在谱序中说:“九牧雷州刺史迈公,余叔祖也。生子愈,唐时迁福清。愈生简言,唐太和四年登进士第。”这种说法说明林概之父林高和林愈同辈,那么林概就和林简言就是同辈。他们共同的曾祖是林披。林简言是唐大和四年(830年)进士,林概是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这两个同一曾祖的堂兄弟中进士的时间相差204年。同一曾祖只有三个代距,每代按30年计算,204年是六七个代距之差啊!可见他们不是同一曾祖的堂兄弟。

林概的谱序说,林概生五子贵,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据方志载,林希是林概长子,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进士。同胞兄弟两人中进士的时间会相差55年?各方志没有记载林贵是宋政和进士。据黄氏墓志铭和林希的谱序记载,林高有孙八人:希、旦、邵、颜、稽、旨(雄),还有二人早亡,没有林贵这个进士孙子。

以上说明,林高不是林蕴之子,林高没有林邕这个弟弟,林概也没有林贵这个儿子。

(二)迁居福清

古代史料缺乏,谱序杜撰者可能无法看到各方志关于林简言、林高、林概等人的籍贯是福清的记载,就信口杜撰了林愈在唐时迁福清,生简言,简言是唐太和四年(830年)进士;林高、林邕、林概于宋景德二年(1005年)始迁福清,后来都高中进士。古人以祖籍为籍,三代才出籍。如果林高、林邕、林概这三人都是当代从莆田始迁福清成为开基之祖,林简言是第二代从莆田迁居福清,他们就都没有出籍莆田,也都没有入籍福清,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莆田人。各方志怎么敢记载林简言、林高、林概是福清人呢?既然各方志肯定林简言、林高、林概是福清人,这就是承认他们世代是福清人,特别是父和祖两代肯定是福清人。据林高后人的族谱记载,林高的父亲林仲雅、祖父林仁倜、曾祖林遹都是福清人。

林概的谱序说:“予于景德初与父高、叔邕亦迁福清”。据族谱记载,林概出生时间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这就是说林概还没有出生,就已经“与父高、叔邕亦迁福清”?林概本人迁居福清五年后才出生?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可见林高、林概不可能于宋景德二年(1005年)从莆田始迁福清。

仙游大族谱载,林愈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明经及第。后楼谱载,林愈于宪宗朝(806--820年)调循州、雷州主簿,次任韶州参军,三任岭南铁盐巡官,四任江州都昌令。这说明林愈刚完成学业,就远离父母,走马上任,沉浮于宦海,一任接着一任干下去,这些任职地都远离福清。林愈出仕前没有可能迁福清,出仕后没有机会迁福清生简言,林简言就不可能当福清人。况且林愈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明经及第,林简言于唐大和四年(830年)登进士第。两人登第时间只差十年,从年龄上看,不像是父子关系。声称是林愈后人的四川资中县奉安乡林氏、仙游石仓乡济川林氏、古田平湖镇乔洋林氏、皖黟漳溪林氏等多数林氏族谱记载,林愈的儿子不是林简言。

      如果林简言是林愈之子,那就是莆田名门望族之祖林披的曾孙,莆田各方志肯定会大书特书;但莆田方志为什么惜墨如金,不记载林简言呢?

笔者查了2002版的《重刊兴化府志》唐代“明经科”和“进士科”,其中有十五个林披后人的名单。让我们来看看《重刊兴化府志》第456页的一段文字吧。该页载:“唐明经科:德宗贞元四年戊辰,林蕴,披之子,有传。六年庚午,林著,披之子,巴东县令,横州刺史……林愿,披之孙,藻之子。林同,披曾孙,愿之子,莆田令。以上皆明经,而不著年代”。457页“唐进士科:德宗贞元七年辛丑尹枢榜,林藻,披之子,有传”。林披的每一个后人都冠上是林披的某子某孙。林藻是莆田首位进士。如果林简言是林披的曾孙,他是唐朝继林藻之后林家的第二位进士,拥有和乃祖一样最高的官职——刺史。他也是莆田县的第三位进士和仙游县的第一位进士;他中进士64年后,陈乘才成为仙游县的首位进士。林简言地位崇高,不可动摇,莆田方志怎么会轻易漏掉历史上第三位进士呢?可见,林简言不是林愈之子、林迈之孙、林披曾孙。 

以上记载说明,林简言、林高、林概原来就是不折不扣的福清人。

(三)谱序的落款

陈子晟的谱序落款是:“庆历六年(1046年)岁在丙戌三月,载生魂赐进士第楚府伴读年家眷弟连江陈子晟顿首拜撰。”林辩的落款是:“宋元祐六年(1091年)八月初一日赐进士南京少尹侄辩顿首谨续。”林概的落款是:“宋政和三年(1113年)岁次癸巳九月中浣赐进士第太常博士裔孙概谨志。”(1

1、落款的时间

林辩的谱序是“续”自林概的“始创”谱,按照常理,应该是林概的谱序在前,林辩的谱序在后;但林辩的谱序却比林概早22年?林概请陈子晟撰写谱序,两人的谱序的时间应该相近,但两篇谱序却距离67年。这些谱序时间距离为什么这么反常呢?难道进士出身的太常博士在创立族谱时,自己不会写序?

林概之母黄氏墓志铭说:“既而其子不克寿”。林概长子林希的谱序记载,林概38岁英年早逝,逝世时间是宋庆历七年(1047年)六月十二日。六个儿子由其母黄夫人一手拉扯成人,但林概却在逝世66年后又复活过来撰写谱序,并且对其后人了如指掌,甚至预见其孙子当了礼部尚书,好像这篇谱序专门为其子孙作序,彰显林家是官宦世家。政和二年(112年)林贵“中进士”,政和三年(1113年)林概的谱序就出笼。

2、始纂谱序的陈子晟

陈子晟肯定是林概的好朋友,是宋庆历间的名人,林概才会第一个请他撰写谱序。如果陈子晟真的贵为进士,在各方志的“选举志”中肯定有他的大名;但查遍《三山志》、《八闽通志》、《福州府志》和部分典籍,都没有北宋连江进士陈子晟;却有明初举人陈子晟,其姓名、籍贯、功名、官职和谱序的陈子晟基本相同。明弘治《八闽通志》是这样记载的:“五年壬子(1372年)乡试,陈子晟,连江县学。见《人物志》”(2)。明万历《福州府志》载:“陈子晟,字仲昭,连江人,善属文。洪武壬子(1372年)举于乡,时方弱冠,朝议少之,俾入太学,迁为荆王伴读,从学士宋濂学,文益奇进”(3)。清乾隆《福州府志》载:“陈子晟,字仲昭,连江人,幼善属文。洪武壬子(1372年)举于乡,试礼部,时方弱冠,朝议以其年少,俾入太学,因选伴读荆王府,从宋濂学,文益奇进”(4)。有人会问,这会不会是同名的两个人呢?如果北宋中有个连江进士陈子晟,明初也有连江进士陈子晟,那就可能是同名的两个人。但北宋没有陈子晟啊,就不存在同名的说法。有人说,北宋的陈子晟没有出现在方志里呢?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方志不能记载平民百姓,但不会不记载进士,除非无意中漏掉的。事实只有明初一个连江举人陈子晟,这同名的两个人何来之有?这两个陈子晟除了朝代不同外,其他姓名、籍贯、功名、官职基本相同,能是同名的两个人吗?这就是说,北宋的林概请了明初的陈子晟撰写族谱序,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以上方志的记载证明,一些无名氏以名人的名义造假,已经不择手段,达到荒诞不经的地步了。

(五)族谱始修者

北宋中叶,林希撰写了《林氏世系实录》谱序。宋元祐八年(1093年)林旦之子林虙也撰写了《林氏家谱序》,明确指出:“伯父子中公,始为林氏实录。叙林氏之先,自福清府君而上则不知其传”。宋淳熙丙申年(1176年),进士林颖撰写了《练江开基序》,肯定了“我文节公实录,良可概见”。林希的三谱序认为,林希是这个家族的族谱始修者。

但宋庆历六年(1046年),陈子晟的谱序却载:“庆历丙戌(1046年)之春,予在京,适遇郡友太常博士林概示予谱牒,请记姓氏”。宋元祐六年(1091年),林辩的《林氏谱序》载:“我林氏之谱,创自叔父太常博士”。政和三年(1113年),林概的《林氏宗谱序》说:“予于庆历间创立家谱,以本始请记于郡友陈公子晟。”林概三谱序认为,林概是这个家族族谱的始修者。

上述说明林希的三谱序和林概三谱序互相矛盾。林希三谱序之间互相印证,和这个家族的三篇墓志铭也基本吻合。林概三谱序是后人盗用名人的名义胡编乱造,其内容荒谬透顶,子虚乌有。可见林希是这个家族族谱的始修者。

以林概等人的名义撰写的三篇谱序错误和漏洞很多,本文无法一一列举。

明清时期,无名氏盗用名人的名义造假的谱序如过江之鲫,林概等人的谱序就是其中之三,但名人的光环蒙骗了不少的后人,连才高八斗的叶培荃也上当受骗,也相信林愈、林高、林概是唐宋时期迁居福清的肇始者。民国时期,叶氏撰写福清采访稿的“姓氏源流”时,就是采用了林概三谱序的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福清市志》的“部分姓氏渊源”,又采用了叶氏的说法。这样,福清林氏的祖源就被搞乱了。采访稿为福清人民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但只是初稿,错误是难免的。采访稿只是一家之说,近年来却被升格为民国《福清县志》,将来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注释:

       1、有的族谱落款是:“宋政和三年(1113年)岁在巳巳九月中瀚赐进士第太常博士六世孙概谨志。”

22006年版的明弘治的《八闽通志》下册第144页。

32001年版的明万历《福州府志》下册第584页。

         42001年版的清乾隆《福州府志》下册第264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
(林氏族谱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九牧
松江林氏历代谱载(含其他资料)人物表
热文|芦山总谱世系批注(一)
帝王提林氏族谱录
【明】陈绍功:林宅族谱草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