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人没上学,传统文化功底哪里来?

潮汕人没上学,传统文化功底哪里来?

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上学读书、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在潮汕地区,贩夫走卒,农家子弟,能够在私塾、义学进学几年,读点蒙童算术之书,就算不错了。

唐代韩愈治潮以后,文风臻盛,潮州府始有本土文人名登金榜。宋元之后,皇家礼仪开始传承民间。近现代以来,潮汕地区得到了深度开发,但人多地少,读书仕进,或者农耕守家,只是一部分人家子弟的选择。大部分不得不选择外出营生。这是潮人从商如潮的主要原因。

有人会产生疑问,潮人不上学,为什么能够对传统礼仪了如指掌,不少人还能出口成章,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呢?

说起来也许你也不信,主要是戏剧、是潮剧的教化作用。

潮剧,俗称"潮调"、"潮音戏"、"白字仔戏"。这种戏剧,经常在酬神时演出,以示对神灵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时节气氛更加浓厚。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潮俗重祭祀。大的活动每年有两次,即农历三月“妈生戏”,十一月“敬神戏”,每次可长达一个月,日夜连场,好戏连台。平头百姓农闲或者夜晚时间,以看戏为主要娱乐节目。大戏开锣后,“每一唱演,则通宵达旦,举乡若狂”。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潮剧传统戏目,都有蓝本,是文人士子绞尽脑汁编写而成,其语言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形象比喻和深厚的汉语言文化底蕴,唱词和对白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潮剧的最大功能就是教化作用。通过剧情的展开和台词的唱述,宣扬忠孝节义、善恶有报、先苦后甜的思想,使观众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集体意识,进而淳化了四乡六里的风俗习惯,成了乡土规约的核心内容。

潮剧还允许演员的再创造,特别是丑角的口白,很对观众口味。潮剧语言既有雅文,又有俗语(即对白的“白话”)。不少台词成为平民百姓的家常话语,融入了生活的家长里短之中,深刻地影响着潮人的日常生活。

潮剧的台词成为百姓日常交往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生好”(人长得漂亮的意思)话,也有说“担雅话”的,表示谈吐不凡。超人俗语与潮剧有关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剧情的浓缩。如:如"人身猪哥头,赶人赴彩楼"源于《彩楼记》,"枭过陈世美"源于《铡美案》,"枭过金章婆"源于《金花牧羊》,"爱食好鱼金针鲳,欲娶雅亩苏六娘"源于《苏六娘》。

二是演员的表现,如,老丑呾白话。(直话直说,不绕圈子);老猴无把戏(耍猴戏的猴子年老了,没有新花样);也 有不少俗语是来自潮剧演出过程中闹出笑话。如"老老戏做到吾知挂须","老老戏做到跋落棚"、"老谷笪就知"等等。

三是有关潮剧引申出来的意义。如:三分戏品,七分做人(为学做戏,应先学做人);看戏遇着人团圆,听古遇着人派钱(戏到团圆时意味着快结束,而说书人讲了一段便会停下收钱,比喻运气不好,总是赶不上好时机) ;唱对台戏(旧时两个戏班 子,为争夺观众压倒对方,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演出同一出戏)。

四是剧本台词的提炼,如:有仁有义刘关张,无仁无义柴郑赵;俏过王莽(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比喻霸道至极);铜锣拍到十三省(指事情传开了,也指走南闯北见识广); 食哩秦琼倒铜旗,做哩番公主病相思(比喻好吃懒作)。

此外,还有食棚脚(戏迷)、的禾(去世)、钱家戏孬看(吃力不讨好)等,百姓日用而不究其源,已经约定俗成了。

遗憾的是,现在,乡里演戏已经没多少人看了。新一代的潮人幼童,喜欢讲普通话,不大会用方言表情达意,潮语的语言魅力也发生变化、走向消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塞外思亲远》许云波
潮汕文化 | 魏婉玲:潮汕非遗的宠儿——潮剧
中国传统文化之潮剧
潮剧,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什么叫真正的台词功底。老戏骨台词盘点,排名不分先后!
潮汕人物 | 方展荣:你们都在关注他的丑,却忽略58年他专注做这一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