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宿a设计师:民宿的源头是人,而不是空间

著名室内建筑师陈卫新,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南京这片土地,

创造了一间间低调却不俗的生活空间,

未见山、青果里、宽渡……

对于民宿设计,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未见山

Q 在您看来,民宿与传统的酒店有什么区别,如何去定义它?

A 过去,酒店更趋于一种标准化管理和逻辑的制定。社会发展之后,我们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一种个性化的价值观表达。

民宿,是一个非标准的住宿空间。因为很难表达对这种空间的一种定义,所以我觉得所有非标准化的住宿空间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范畴。

第一,是规模化的分类。最小的民宿才一间房,大一些的可能有几十间房;第二,是投资的分类。有的投入很小,有的投入比较多一点,更加有企图性。投资小的一般都是随性做出来的。某一天头脑一拍说“我要开一个这样的店”就去做了。第二种实际上是有预谋的,有投资测算,甚至将来可能会做成连锁或者规模化概念。

↑ 未见山

Q 江浙一带是民宿的盛行区,大概有哪几种类型,具有怎样的特点?

A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种分类法,实际上它更加符合普通人的居住理解,那就是房屋的形态。江浙一带的民宿无非两种,一种是老屋子,有的是改造,又或者本身就是老屋子;还有一种是新建,比如说树屋、裸心谷,但它们也是有主题的。

我们提倡节能环保,提倡建筑人员的节约化,提倡水资源的保护,这些项目也是从新建筑跟自然交流的切入点出发。

老建筑一般都强调其本身与当下生活的一种碰撞性。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老房子里面做得非常时尚,用这种时尚度关联到当下,能够同时把建筑外壳的完好性保存。比如安徽碧山的猪栏酒吧,它有很好的舒适度,同时又保留了老屋子的原状。只有把老房子里面的家具和设备做得最新,人的舒适感才能达到。

↑ 未见山

Q民宿代表了怎样一种品质或生活方式,是从哪些层面来表现的?

A 我们是当下的人,到这来、居住这样的房子,只是追忆先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有距离的,是回不去的。

但是我们坐的沙发、躺的床单,要非常干净,要符合在家里的生活习惯。所以,你不可能再用一个传统的架子床、绣花被子,这些都不合适了,那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负面的心理影响。

↑ 未见山

Q 您常年居住与工作在南京,未见山民宿项目也坐落在南京的紫金山,您对于这个场所有怎样的理解?

A 在南京,最早的应该是国际青年旅馆,虽然它跟现在的民宿有点差异,但它是最早打破这个界限的。居住可以很自由,可以不用很贵,但是自己可以参与到服务系统里面,即自我参与度增加了。

紫金山的未见山,过去也是一个办公空间,通过改造和院子的切分,我们把它做成了适合现代人需要的民宿。

以往大家都把紫金山等同于中山陵,都说“钟山风景区”,其实钟山风景区跟中山陵不是一回事, “钟”和“中”两个字是不一样的写法。中山陵给大家的印象永远是肃穆的、需要去瞻仰的,对紫金山更多的是信仰的表达,或者说它是纪念性建筑存在的这么一个山体,而忘记了紫金山它本身是国家森林公园,是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的。

↑ 未见山

随着城市的发展,紫金山越来越显现出作为城市中心一座山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东郊,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应该把它作为自然、人文和休闲的地标。大家到南京来,想到的是肯定要到紫金山,绕不过去。

那么怎么能让大家住在紫金山?这个是我认为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应该充分利用紫金山周边的小型建筑进行改造,优化环境然后做出各具特色的居住空间,让外地的游客到达南京,真正选择一个跟紫金山相融合并且融合度很高、居住下来能接到地气的房间居住,这个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Q民宿势头正胜,会不会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和困境?且开民宿的门槛并不高,谁都可能成为民宿主,您认为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或修养?

A 我最近在做一本书叫《民宿在中国》,会发现全国的民宿势头现在很盛,但是大家好像又忽略了当中的内在精神表达,往往偏重于形式了。这就陷入了另外一个困境,就是民宿与民宿之间的差异性怎么表达。

↑ 未见山

我觉得民宿需要有一个内核,就是这个店的主人他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意识参与度,必须对民宿有理解,对居住有理解,对人文、对他自身的价值观要有表达。比如说结合当地、结合地域文化、结合现状,怎么样把这个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风貌和历史积淀等融合起来。同时也有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民宿缺少了主人的个人理想,就缺那么一点劲,大家只是看到这个地方的空间可能很炫或很特别,但是真正要让人住下来,要有交心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作为外地人,我到了一间酒店住下来,是很希望能跟开这个店的主人聊天的,因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分享。

↑ 未见山

Q 在未见山的项目中,您希望实现怎样一种价值,有多少个人情怀和理想的表达?

A 在未见山这个项目上,我们要做每个房间都有院子的客栈,这是我们的一个起点。院子是人们居住生活的终极理想。我特别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是有院子的,哪怕很小,一定要有。因为可以听到鸟叫虫鸣,看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生物在城市中的存在。

未见山有一个院落的构造,更多的是想跟自然环境产生关联,因为院落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重文化现象。西方是广场文化,西方人的集会、人的交流都是以广场作为核心,因为广场有教堂、有宗教活动、有断头台、有市政厅,人们都是围绕广场在交流、做一些文化表达。

而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表达更加内向,就往院子里发展。庭院深深,但是我们在这表达的“庭院深深”又不希望是那种高墙大院,而是一道矮矮的围墙。

我们通过这道矮矮的围墙,似乎划定了一定的界限,但是我们的目光可以看到很远的植物,它似断非断。中国人其实不想把边界做得很明确,中国画永远有晕染的效果,其实中国的审美需要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

↑ 未见山

Q 未见山的名字颇有诗意,是否融入了一些内涵与意境?

A 未见山这个项目,特别是在名字上,我也有一个切题。因为你在山里,所以未见山。为什么见不到山呢?因为无边界,你只有把边界打破,才能融入。但是没有边界,你又发现缺少此岸与彼岸的对照,所以要给它一个似有非有的界限。

Q 早些年,您就做了青果里客栈,那时还没有那么广泛的民宿概念。您也算得上早期的实践者,可以谈谈当时的故事吗?

A 10年前,我做了青果里,个人觉得在南京,它应该是一个比较早的客栈。当时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一直在老城区做城南这片建筑的整理和资料搜集。

↑ 青果里

当时走到那片区域,看到一座厂房,它原来是一个工厂,周围都是老街区,老街区里面居民生活的状态还保存着。所以针对于那个区域的改造项目,我们是把厂房改成了民宿。它的核心是院子里有一棵泡桐树,那棵树非常巨大,但是又毫无价值,而泡桐树是不成材的,没法做什么东西,因为很软、空心。

最打动人的是什么呢?这棵树是在一个墙头上生长起来的,当时很可能有一只鸟叼了一颗树的种子或者树的芽,落在了墙头上,所以这棵树越长越大。它的生长期很短,又长得很快,但它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根须又继续往下生长,把墙体全部包住,扎到了泥土里面。

↑ 青果里

这棵树身上有我们全南京城所有的市民精神,这个民宿是开在一个周围全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甚至听得到他们吵架的声音,听得到他们打麻将的声音。在这儿,在有一棵象征着市民精神的树的旁边,我们开这样一个民宿,我觉得特别好。

↑ 青果里

Q 看起来,您很在乎生活的真实性和场所的精神性,那么您对于老建筑的态度是什么?

A 城南有很多的老建筑,老的厂房也好,老的民居也好,要怎么用?是要统一化地拆迁,做新的开发?还是可以在旧屋上面进行改造?实际上我是非常提倡在旧的房子基础上进行加固、改造的,除非是这屋子质量非常差,或者是违建,应该拆除它。

能保尽保,我认为是城南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不要完全地更新它。我觉得老建筑最好的肌理就是,比如街巷中建筑的体量、肌理、大小、包括材料语言的质感,比如砖,新砖跟旧砖是不一样的,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个区域的改造项目青果里,我们是把厂房改成了民宿。

Q 通过民宿或者老建筑改造的个例,有没有更深一层的社会意义?

A 通过这些项目,引起了整个社会或者城市人群对于这种客栈的关注,也是对于城南建筑再利用的一种反思。我们可不可以多做一点这样的东西?不一定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这种自然发生的改造节约成本,又跟周围的环境很融合,是我比较倡导的。

↑ 宽渡

Q 民宿之间需要存在怎样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在您的项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A 每一个民宿我觉得都要有它的主题。在宽渡中,除了房间以外,我们放大了它的交流空间。因为相对来说,它的院子不像未见山这么开阔,比较小,所以损失掉一些房间的面积来做交流空间是合适的。

另外,色彩更加简约化,加了一些水、月的主题。水可以理解为“渡”的概念,月亮实际上是时间的概念。我特别希望在室内能呈现出渡口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仿佛你住在一条船上,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化,在船上感受时间变化最大的特征其实就是月亮。

↑ 宽渡

Q 民宿基本都是老房子的改造,难免带来比较大的局限性,您是如何解决的?

A 我们无法选择大的外部环境,只有选择创造小的内部环境,用小的内部环境来替代大的空间感。就像我们讲“就米下锅”,有什么样的原料,做什么样的事,这跟项目的定位、跟具体的环境特征都有关系。

Q 与其他的酒店类型相比,民宿有怎样的优势?

A 民宿最大的特征,一方面是节约人员,第二个是所谓的舒适度。人心理性的东西是有调节度的,不是说硬件越好,就越舒适。这是两条线的比拟,比如我更需要心里那种放松的程度,我需要对面客房的人可以和我谈谈话,这是在大酒店做不到的。大酒店会给你一种规范下的束缚,因为所有的空间过于规范了,实际上就是束缚。

↑ 宽渡

Q 从空间的角度,民宿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

A 我是比较喜欢做民宿的,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设计的起点如果是一个人,可能比是一个空间更有意思。独特的形式我没有,因为每个设计空间可能都会有变化,都不一样,因为这关系到民宿的差异性问题,它的源头是人而不是空间。

我个人觉得如果年轻人想开民宿,必须要自己开,要降低用人成本,同时增大自己在空间里面的痕迹。

↑ 宽渡

Q 除了自己做民宿,您也体验过别的民宿,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A 十几年前,我在台湾,访问过一个叫“九份”的地方。当时这个地方才开始做,民宿很少,只有几家。我遇到一对夫妻,他们没有雇人,就他们自己两个,女的打扫卫生、烹饪、做蛋糕之类的,男的就负责花艺、开车,因为有时候要接送人。

其实以前两个人都是在台北市工作的,后来把工作辞掉做民宿,首先是一种个人理想,第二,有个人的生活的痕迹,因为他们就住在里面。

那是日据时期的老房子,两人住一间房,还剩下四间房。这四间房的收入,他们觉得是可以支撑两人的生活的。这就行了,因为剩下的时间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他们会在书房看书,会写东西,会弄花艺,会到菜场买菜,这一切逻辑没有改变,民宿进入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民宿我觉得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Q 做了那么多民宿,有没有什么心得或体会?

A 你要预想到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去多挣钱的一个手段。把自己做好、状态最佳,自然会吸附客户。

我每天的状态是觉得很开心,然后有人自然会欣赏我的开心,会觉得这个人太牛了,状态好,我们要到那儿去住住,跟他交流交流,这就是很好的客群呀,去分析它干嘛呢?要有足够的个性,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只有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庆私汤院民宿改造
民宿 · 精品
民宿产业链大咖汇聚中国美院
民宿改造丨风林宿 —— 京郊北方山村小院,巧妙变身禅意精品民宿
40家民宿之四,你去过几家?
李健明把滇池边的千万豪宅曝改成湖景民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