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里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该怎么理解?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它的意思是:“道”的意境如果能用言语说明白的,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算是常“道”。而真正的“道”应该是无法用言语说明白的,它应该是玄妙又深远的,它是天地的始祖以及世间万物的根源。

正如我们言语所说的常“道”,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各种相对应的解释,而重要的是人有五感,会善会恶,会有情感,存在理性的判断,所以以自己做标准而得出的“道”,注定是常“道”,就像老子所说的“可道也,非恒道也”。那为什么圣人就能明白“道”?那是因为圣人无心,常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圣人对世界万物都是平等对待,把百姓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而这些正如老子《道德经》里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及“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

有什么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问题联系作者删除]

—> —>想了解更多知识关注易经奇门太乙六壬国学头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之德合天地——《论语》悟读【443】
《道德经》第二章——万物对立统一,圣人无为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第34章: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展现道和圣人为何伟大。
道德经: 读懂的是学术, 读不懂的是道理
《道德经》简读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第二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