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读懂杜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文理长新

小枝杏花。得到 roztsvitannya 杏。春天。滑稽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雨微醺,天色朦胧。走在道路之上,看着每个行人脚步匆匆、神色悲痛。果然,清明时节让每个人都回忆起了痛苦的往事。

杜牧看着眼前的这些情景,忍不住叹了口气。在他的心中,亦有种种不愿面对和想起的事情,却在此时此刻,被这样的气氛勾了出来。

人生太多无能为力之事,既然改变不了什么,那就想办法忘掉它们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牧在路上边走边找寻酒家的所在,可惜人生地不熟,半天也未见踪迹。

刚好路上有牧童赶着牛经过,杜牧赶忙上前去询问,却见那个牧童微笑着不说话,将手遥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顺着诗中的余音,我们能想象到杜牧见到所想的答案之后,是怎样的一番欣喜,在品尝过美酒之后,又是怎样的满足。

酒酣意满之后,即兴挥洒,畅抒胸臆,将一份安然恬淡尽化作笔墨,蕴藏在字里行间。

这就是杜牧,一个诗雅而情高,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一个文深且意远,在史书留名的文豪,让观者折服。


时值晚唐时期,盛世已然出现衰落之象,杜牧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繁华落幕的时代。

他的家庭是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是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是朝廷高官。可以说小时候的杜牧生活优渥,家境富足。

可惜,随着年龄渐长,再加上他的父亲去世,原本尚好的家况逐渐衰败,他也不得不过上节衣缩食的生活。

在杜牧二十岁时,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一位诗人了。但对于杜牧来说,文学修为之是爱好,他的理想更是要为国家作出一番贡献。

李德裕,杜牧

他博通经史,在治乱和军事方面尤其有独到的见解。在一次叛军作乱之时,他向当时的宰相李德裕献计,李德裕研究之后采用了他的计策,结果破虏俘敌大获成功,由此可见他在军事上的才能非常出众。

可惜的是,当时的掌权者对他并不关注,并且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所以他的仕途颇为坎坷,自身所学的治国强军的知识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会昌二年时,杜牧由比部员外郎调任成黄州刺史,由京官转变成地方官,自然是属于明升暗降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与当时朝堂之上激烈的“牛李党争”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李党的主要人物是宰相李德裕,而李杜两家是世交。既然两家关系如此之好,那杜牧为何会被外放,远离权力中心?这其中的问题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原来,当时的杜牧和“牛党”的重要成员牛僧孺私交极好,两人经常聚会探讨时政诗文。这就为“李党”所不喜。

再加上杜牧本身的性格低调处事、不拘小节,和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这就更让他不被“李党”的人待见。

所以,在这两重原因的影响之下,杜牧自然不可能顺风顺水的坐上官位。

后来,随着宰相李德裕下台,杜牧的政治生涯也出现了一丝曙光,新任的宰相周墀极为欣赏杜牧的才华,将他调入京城,几经转折之后位列吏部员外郎。

然而,此时的杜牧已经四十七岁了,他对于当时混乱的朝政痛心疾首,深感自己在朝中难以有所作为。

于是,他以京官俸禄太低,难以养家糊口为由,几次上书请求外放。然而外放一年之后,他又被召回京城,任中书舍人之职。

在这段时间里,杜牧重修了自家祖上的樊川别墅,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举行宴会。就这样闲散舒适的过了两年之后,在宣宗大中六年间,杜牧因为身体病重,在冬天去世,一位壮志难酬的爱国文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落幕了。

虽然仕途不顺,志气难抒,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杜牧可谓硕果累累。

在他传世的作品之中,诗、赋、散文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理念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于作品的形式内容关系有着正确独特的理解,再吸收、融合前人的长处,就形成了杜牧文章独特的风采样貌。

他的诗风格以辞藻清秀、情感起伏见长。对于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分为诗歌散文两个部分研究鉴赏。

01

首先来看他的散文。

杜牧的散文之所以如此出众,不外乎一下四个特点。

  • 第一,他的文章善于形象描写,对于人物刻画和事情叙述都极富真实感,文章读起来鲜明生动、毫不枯燥
  • 第二,抒情和议论在文章中具体相结合起来,议论又抒情,使文章更能打动人心,既不是乏味的理念论述,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
  • 第三,文章条理清晰、富有逻辑,以旁征博引的典故进行论证分析,说理内容丰富。
  • 第四点,文章内容寓意深刻,笔锋犀利直接,很清楚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上这些特点,在他引以为豪的谈兵论政的文章中尤为明显。

比如著名的一篇《阿房宫赋》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

在这篇赋中,作者从阿房宫的兴建开始写起,极力渲染阿房宫的宏伟豪华,如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等句,就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

随后笔锋一转,开始写秦人的骄奢挥霍,最后引出秦国灭亡的原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以此来告诫统治者王国的经验教训。纵观全篇,将上述的所有特点都包含其中,怪的得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02

说完杜牧的文章,再来看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他的诗可以分为古体诗、绝句、律诗三个部分来研究。

  • 首先来说他的古诗。

杜牧的古诗深受杜甫、韩愈诗的影响,而在此基础上他又做出创新,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合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形式。

诗的风格气魄紧健、词句瘦俏,比较出名的又《李甘诗》《郡斋独酌》《感怀诗》《杜秋娘诗》等,都是极其出色的代表作品。

除此之外,他的古体诗中更常见的是夹叙夹议,有时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总体而言,杜牧的古体诗显得醇厚古朴、雄浑健朗,与当时晚唐诗风的格局狭小、气节卑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凡。

  • 在杜牧的诗歌作品中,律诗也是一绝。

他的律诗数量约一百六七十首,在其所有的诗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律诗雄姿英发、峭健俊爽,其中“拗峭”的特点最为突出,历来为各代诗评名人所称道。

比如明代的杨慎云就曾说过

“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

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言律诗《》中就写道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将梅花迎寒绽放的风姿优雅粲然描绘的生动形象。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风格,是因为当时的诗追求词句华丽、韵音圆润,杜牧害怕这样的诗风会让唐律逐渐衰落下去,于是自创了“豪宕波峭”一脉,来矫正这样的弊端。

  • 与律诗数量相当的绝句,亦是杜牧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杜牧的绝句意境优美、议论深长、韵味隽永,可以将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堪称盛唐绝句的“嗣响”。比如在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中就说道

“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可见其评价之高。

例如他的《江南春绝句》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尽南朝风光和破落的萧瑟之感,至今犹唱响耳边。

他的绝句善于以小体诗描写自然美景,语言精炼含蓄,情景交融,总体而言史识高绝、立意新奇、意境优美、别有妙趣。

总体而言,杜牧的诗词将伤春别愁和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即以直达的语言具现生活中的美,别有高见,风格迥然。

他的文章则在吸收融合前人优点的基础上又开创出独特的表达方式,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推动了散文的文体发展。

正因为这些解除的文学成就,所以杜牧在唐朝文坛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尽管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古文古诗已然成为了一个陶冶情操的手段,不复当初的辉煌。但是,我们的历史和文明就来源于这些晦涩妙绝的古言古语之中,闲暇时不妨腾出一些时间,去细细的品味这些能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体会前人的高雅情操,品味人生的悲欢百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绝句、乐府、律诗有何区别联系?
你写不好古体诗是没掌握好方法,看懂下文就明白了
简单几步掌握小学阶段常见的古诗的种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文学体裁
现代诗、古诗、散文诗的区别
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的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