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散文:写给故乡·农耕产物记忆

春天来临气温回升,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农忙农事开始的季节。

农耕时代,一直延续如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达,永远改变不了农耕时代。而,改变的只是机械化的时代逐步代替了牲畜工具。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谚也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早上惊了蛰,下午拿犁耙”。说明春天农耕的时节到了,农民也就变得开始忙活了。不过,今天所说的是农耕产物给我们留下的那份乡愁与沉淀。

犁,打开了农村通往幸福的大门。以前用牛拉动带铲刀的工具,翻耕土地,叫做犁地。据史料记载,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人们还是用牛拉犁耕田。在那个年代,黄牛可以说代替了很多苦力,犁地也是老黄牛的主要工作。记得小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机械工具,每逢春耕时节,外公就牵着一对老黄牛给我家犁地了。犁地的时候,农人们准备好了农具,迎着初升的太阳,照在黑红的脸上,扛着犁铧、担搁(犁地的时候放在牛脖子上的重要用具),赶着牛,从家中出发,吆喝一声路边贪吃的牛,就来到了田间地头上。农人们在地头瞅量一会儿,到地里步量一下,选择好了地中心位置,就扎下犁,套上牛,蹲在地头吃袋烟,就开始犁地了。听外公说,老黄牛刚刚口齐的时候,一天能犁五六亩地。我家的那二十多亩地,四五天就犁完了。犁完了自己家的地,如果有别人请犁地,还得去犁别人家的地。挣点草料钱,也给邻里乡党帮了忙,何乐而不为呢。后来,随着机械化犁地也就代替了牲畜犁地。几年后,外公家的老黄牛老了,干不动了,犁不到几亩地就歇套了。它卧在圈里,头再也抬不起来了。后来,收牲口的到我外公家来了几次,被牵走的时候,老黄牛也是有感情的,久久站在院子里拉不动。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那一对老黄牛被牵走了,外公也是久久不能心静,坐在那里不断地抽着烟.....也许,这只能是老黄牛最好的归宿。

说起犁的故事,我又想起了乡间俗语:“冬天耕深,夏天耕平”、“地深翻,长得欢”、“深翻精耕”、“精耕细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都是农人们在拉犁耕田中揣摩出来的,是农村耕田的智慧结晶。犁地也就成为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演奏出钟情于这片土地的百姓欢乐的歌。

耙,去除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杂物。耙是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工具。农村老百姓用耙齿粉碎土块,清除杂草,用耙身抚平土地。儿时的我,经常看到庄稼人两脚雄健地踏在耙中间的两块木板上,甚至再放一袋土,为的是抹平土地。两眼目视着前方的土地,双手扯着牛的缰绳,左右把握着方向,身体微向后仰着,牛拉着耙,耙驮着人,人耙着地,伴随着轻快的节奏,行走在刚犁完松软的土地上,用稳健的双脚勾画出了美妙的曲线。那个时候,在耙地的时候,为满足好奇心,我也试着两手拉紧左右两边的缰绳,当然一开始的时候,也还是打了几个趔趄。只不过现在都是将耙链在手扶拖拉机上,控制着油门车速、车把方向,再也没有以前牵牛耙地的那种乐趣了。

耢,抚平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沟壑。耢用来平整地面和松土。以前听大人们说,都是用耢来松土的,又费时间还费力气,我是从未见过长什么模样。耢跟耙的作用差不多,一般是在耙过几遍地后,再耢一遍、两遍的,使土地更平整一些,它平整土地的作用比耙要好得多,起到了耙所起不到的作用。听父辈们讲起,当年他们在前面赶着牛,身后背着耢,行走在田间小路上,到了田间耢地的时候,人要站在耢上,或蹲在耢上,有时嫌人的体重太重,就把耢上放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或者放上体重合适的孩子。其实和耙地差不多,就是为了掌握着耢地的平衡,感觉特别有趣味。

耧,播种了通往幸福之路的种子。耧是一种播种用的农具。一般用毛驴子拉着开沟和播种。耧起源于哪个年代不得而知,据说在汉代就有。过去,经常在农村的饲养棚墙上挂着耧。它的造型别致,很漂亮,耧前面有两个耧杆,控制着拉耧的牲畜。小的时候我还在家里见过这种耕地工具,也听父母讲过。现在貌似也有被某些农村记忆馆所收藏了。当然,耧最重要的还是耧腿。整个耧中间都是空的,耧腿的下面都是尖的,用铁箍起来,为了能扎到地里去,耧腿和耧的扶手中间位置安着一个上大下小的耧斗,下面与耧腿相通,耧斗里有一个小插板,用来控制种子的流量,耧斗边上还栓了一个小铃铛。播种时,铃铛就敲打耧斗,发出清脆响亮、有节奏的吧嗒声。随着敲打,还能使种子均匀流下。在众多的农活中,播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活,通常是前面一个人牵着牲口,掌握着牲口的速度,庄稼人在后面扶着耧把手,控制着牲畜的方向、播种数量、质量和播种的深浅,靠的是对耧“摆动”的幅度和力度大小的控制,这种情形很难把握,也很关键。因为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今年播种好不好,关乎秋天庄稼收不收。现在已经有了播种机、有了旋播机等,也就取代了耧这个农具。

犁耙耢耧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时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老百姓,走过了多少艰苦的岁月。现在想来,它们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单一功用和匹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漫长的农村生活中无与伦比,不可替代,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了印证。

如今,我们在享受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带来喜悦的时候,切莫忘记,几千年来维系一代又一代百姓生命、生活的犁耙耢耧,它们是历史的写照,也是农耕人心里的沉淀。

审阅:刘艳梅

简评:犁耙耢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写照,也是农耕人心里的沉淀,有思想,有深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嘚嘚”“呖呖”:一幅难忘的林县农耕生态图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2耙耢篇第五诗解1耙曰渠疏耢曰盖磨散墢去芟平土壤也
《三墩人家》52
【西散原创 • 梅雨墨香】​魏丽饶作品 | 喂牛大爹
犁的历史演变
农村木犁耕地是怎样控制深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