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增生性息肉可以恶变么?2例Hp阴性胃增生性息肉癌变的病例报告

     前段时间群里一扣大师发了一例胃增生性息肉的病例,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的结果非常意外。病理结果提示:胃增生性息肉并印戒细胞癌。胃增生性息肉发在Hp无感染的或者长期服用PPI的情况下,据文献报告一般不发生癌变。回想临床工作中,当出现增生性息肉,你采取圈套或直接钳除,如果病理回报是癌变或者癌残留,我想就非常的被动了。

白光:胃窦部条型增生性息肉,表面糜烂(一扣图片)

NBI:息肉表面腺管轻度不规则、呈褐色,白区不规则(一扣图片)

病理:可见印戒细胞(一扣图片)

    为了更好的学习,翻阅文献总结了两个病例。Hp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Hp定位一级致癌物。据日本的文献报告,随着Hp根除疗法的实施,Hp感染率呈不断下降趋势,日本国内的Hp感染相关胃癌的发病率降低。据推测未来非Hp感染胃癌(Hp-negative gastric cancer,HPNGC)将会增加。以下是2例Hp阴性的胃增生性息肉并早期胃癌的病例。

例 1 

59岁男性患者,因CEA升高查体。无PPI及Hp根除史。母亲患有胃癌。有烟酒嗜好,吸烟1包/天,饮酒20g/天。查体:无特殊.实验室检查:CEA6.7ng/ml,PGI27ng/ml,PGII26.5ng/ml,PGI/PGII10.5。PG水平提示无萎缩性胃炎。抗Hp抗体(-),HpSA(-),活检病理组织学Hp(-)。CT和结肠镜检查正常。胃镜检查:无萎缩性胃炎,胃角RAC(+)。胃体中部大弯发红亚蒂息肉,表面发红,大小约4mmNBI+ME:背景黏膜腺管规则,息肉表面腺管轻微不规则,白区不规则。活检病理: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根据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遂行ESD治疗。

白光:胃角RAC(+)

白光:胃体中部大弯4mm发红亚蒂息肉

NBI弱放大:背景黏膜规则腺管

NBI放大:息肉表面腺管轻微不规则,呈褐色,白区不规则,边界清晰

ESD病理:胃体增生性息肉与高分化腺癌共存。癌腺体由低度异型的肿瘤细胞伴核异型性。增生的息肉的小凹上皮可见核异型和核极性的丧失。在息肉深层,增生的胃底腺体内可见一些囊状扩张。在息肉表面,局灶性癌,边界清楚,并有增生的小凹中心上皮。病灶周围黏膜无肠上皮化生、萎缩改变或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MUC5AC阳性;MUC6、MUC2、CD10和p53均为阴性。MIB-1增殖指数为28%。

HE(x4)

HE(x10)小凹上皮增生,深部的胃底腺囊样扩张

HE(X20)

MUC5AC

术后ESD病理:早期胃癌(M,Gre,4mmx3mm,Type0-I, Tub1, pT1a(M),pUl0,Ly0,V0,pHM0,pVM0

2

47岁男性患者,烧心入院。胃镜检查:胃体上部大弯亚蒂息肉,表面发红,大小5mm。活检:增生性息肉。30个月后行胃镜检查息肉大小无变化,随访既往活检病理怀疑高分化腺癌。无PPI及Hp根除史。父亲患有胃癌。无吸烟嗜好,有饮酒史,饮酒20g/天。查体:无特殊。实验室检查:PGI73.2ng/ml,PGII10.1ng/ml,PGI/PGII7.2,PG水平提示无萎缩性胃炎。抗Hp抗体(-),HpSA(-),活检病理组织学Hp(-)。胃镜检查:胃角无萎缩,RAC(+);胃体上部大弯发现胃底腺息肉,表面发红,大小约5mm;NBI+ME:息肉表面的腺管轻度不规则、呈褐色,白区不规则,与背景黏膜有清晰的边界线。CT检查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行ESD治疗。病理结果:胃增生性息肉,胃高分化腺癌。

白光:胃角无萎缩,RAC(+)

白光:胃体上部大弯发红息肉,大小5mm

NBI+ME:息肉表面的腺管轻度不规则、呈褐色,白区不规则,与背景黏膜有清晰的边界线

NBI+ME:息肉表面的腺管轻度不规则、呈褐色,白区不规则,与背景黏膜有清晰的边界线

ESD病理:息肉与高分化腺癌共存。癌组织中含有低异型度肿瘤细胞,细胞核不典型。息肉表面由增生的小凹和深层胃底腺增生两部分组成。无胃底腺囊状扩张,息肉表面局灶性癌。病变周围黏膜无萎缩、肠上皮化生或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癌组织中MUC5AC阳性,MUC6、MUC2、CD10和抑制蛋白p53均为阴性。MIB-1基因增殖指数为12%。

HE(x1.25)

HE(x10)表层增生的小凹上皮,深层胃底腺增生,息肉表面局部癌变

HE(x20)

MUC5AC

最终诊断:早期胃癌(U,Gre, 5 mm× 4mm, Type 0–I, tub1, pT1a (M), pUl0, Ly0, V0,pHM0, pVM0)

总结

         由于Hp感染的降低,HpNGC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报道也描述了HpNGC临床病理特征。但是HpNGC是罕见的,其患病率估计0.42%-3.11%。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位于胃体中下体的印戒细胞癌和胃底腺型胃腺癌(主细胞为主型)。最近,也有分化良好的位于胃窦的完全性肠型腺癌和侧向发育的小凹上皮型胃癌的报道。这2例罕见的胃增生性息肉和腺癌同时存在的HpNGC病例,采用白光和NBI+ME很难区别癌变和息肉。因此,建议行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据文献报告,大约2%的胃增生性息肉的病例会癌变或与癌共存,大于10mm-20mm的病例有恶变的可能性,这2例病例息肉大小在4-5mm的病例,区别于典型的胃增生性息肉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在目前的病例中,癌和增生息肉的表面结构相似,NBI+ME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癌腺体的结构异型性非常轻微,因此癌腺体的结构与增生部分的结构相似,所以NBI+ME很难区别癌与非癌。因此,当遇到增生性息肉的病例时,最好的办法是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略)

二十八,贴窗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美图:息肉&癌变
胃增生性息肉的病理生理与临床
63岁大妈良性息肉切除后发生癌变!胃肿瘤专题之息肉篇(一)
胃息肉和胃癌:类似的表现,不同的性质
早期胃癌诊断基础知识
课程笔记 |《“泌酸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