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段永平谈“经营、投资与慈善”(02)

  第一部分:信仰(经营、投资与慈善)


一、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01)


    一)定义与内涵


        A.定义


        B.概述


        C.投资的信仰


    二)做对的事情(02)


        A.原则性东西


        B.“做对的事情”内涵


    三)把事情做对


        A.“把事情做对”内涵


        B.“把事做对”的方法


  二)做对的事情


A.原则性东西


01. 网友:您有自己不应该干的事情清单吗?能讲吗(2010-06-07)


段:有些可以讲,比如:不做空,不用margin(保证金杠杆交易),不做不懂的东西。(博文:《几本价值投资必读之书》2010-06-06)


02. 网友:在美国诚信是大概率事件,在中国诚信是小概率事件。这也许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吧。比较了才能理解段总您的话。呵呵(2011-05-20)


段:这也是由文化和机制造成的。(博文:《inexplicable and inexcusable》2011-05-19)


03. 网友: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正应了巴菲特的那句话,一个人的信誉要一生来建立,而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2011-05-21)


段:很多很成功的人有时会陷入一种无所不能的陷阱,从而干出一些很愚蠢的事。这些人包括索科尔,也可能包括你我。(博文:《inexplicable and inexcusable》2011-05-19)


04. 网友:请问段老师,怎么才能知道什么事,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呢,有些事只能事后知道,另请教现金流,应关注哪些方面,才能看出这个公司在作假呢?谢谢(2010-03-14)


段:呵呵,非常好的问题


我对做对的事情的看法是: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经常会明知不对,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肯改,结果错误变得更大,呵呵,我肯定犯过这种错误。


没人不犯错,但知道这个原则的人犯错概率低,改得快,最后哪个啥了......


假的真不了,时间会告诉你,但好像没有公式,否则就没人能作假了。不过,了解其产品,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熟悉财务报表可能都能帮你发现可能的作假。(博文:《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2010-03-14)


05. 网友:段学长好~我是浙大电机系毕业的,现在在读工程科的PhD。课余我看了一些价值投资方面的书,Graham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和《Security Analysis》之类的,也看了巴菲特的传记《Snow Ball》,对价值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浓,很想以此为终身事业,您觉得直接投身到投资领域好吗?还是应该先有自己经营企业的经验才能真正理解企业?(博文:《什么人适合做股票投资?》2010-02-04)


段: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06. 网友:段兄:我的本意是,大家要学习你做事的方式和精髓,而不能完全从表面上模仿你来做投资。造成的错误理解,表示歉意。(2011-06-03)


段:

。我总是觉得很多时候人们太注意所谓成功人士都干了啥,但就是不注意他们不干啥,而往往不干什么是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也干点什么的前提下)。 


也许当年多注意点baidu也会有些收获的。虽然百度有些东西我不喜欢,但李彦宏的专注精神确实很厉害。


网友:很多年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才体会到知道“不干啥”的重要意义。


段:我想大概所有人都是很多年以后才明白的(明白不干啥),能真正明白就是福气或者叫造化。(博文:《2011年05月30日》)


B.“做对的事情”内涵


01. 什么是对的事情(博文时间:2010-03-16)


段:这是个很容易困惑人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对的事情一般来讲是指原则性的东西,而且往往是用什么是不对的事情来表述的。比如,骗人是不对的等等。


所以说,作对的事情在实际中往往就变成不对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得东西等等。


所谓的“伟大的公司”里往往有一个“stop doing list“ 指的大概就是这个了。


有兴趣可以看看两本书:《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Good to Great》 and 《Built to Last》)。


我觉得《Good to Great》和《Built to Last》确实是经营企业者该读的书,我第一次看这两本书的时候有很兴奋的感觉,很多年的体会和心得都被人写出来了。


我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和事对我都有影响啊。呵呵,怎么有种要被盖棺定论的感觉呢?我还可以成长的吧?


02. 网友:段大哥:可否这样理解:您的意思是否在讲,做对的事情是指战略或是大方向不能搞错,把事情做对了是指在执行战略时要把细节的东西操作好?(2010-03-16)


段:对的事情还包括原则。用战略的说法也可以接受,但有点不够。


我们的文化里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重利益轻原则。什么事只要有钱赚就行了。如果整个文化能明白有些钱是不能赚的时候,整个社会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可能需要100年以上,希望不要用一万年

。(博文:《什么是对的事情》2010-03-16)


03. 网友Y: 段总:你好,第一次上你的博客很高兴。你有一句话“把事情做对并相对的方向去做。”我体会很难。(2010-05-24)


段:这句话是有点难,但我没这么说过。


我说的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作对”,当然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引用的。做到这句话当然难,不然为什么所谓成功人士总是少数呢?


网友A:问题是开始怎么知道是对的事情呢?


段:但你肯定知道有些事情是错的。做对的事情的意思是,如果错了就改,马上改的代价最小。很多人是明知是错还要做的,但错的事情往往有眼前利益,有诱惑。比如:骗人的生意、抽烟、赌博(小赌不算,因为小赌怡情)等等。(博文:《I have nothing more to add》2010-05-23)


04. 网友:段总, 我忘了在哪看到说步步高的生活电器被爱仕达接盘了, 文中说道步步生活电器三年亏损3个亿, 想问段总, 您觉得步步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2011-04-20)


段:

假新闻。


前面说过n次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文化。


比如决定退出生活电器领域就是一个例子:从长期来看,这个领域不适合我们,也就是说对我们而言就是个错误的方向。错了就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就这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很少。(博文:《Change the word - change the world》2011-04-18)


05. 网友W:段总,如果一家公司出现了危机,比如为了上市融资获得高估值而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而导致该公司董事长辞职,后又被捕入狱。但这家公司所处行业毛利率普遍在30%以上,尤其是这家公司刚刚签了一个城市的5亿人民币园林绿化工程的合约。在这家公司出现大跌的时候,我耐心买入长期持有,并打电话询问公司主营业务的进展,公司新董事长会在公司管理上做出如何的调整来防范再次出现危机。我这样做算不算一个投机者?

(2011-03-22)


段:如果你真打算持有10年的话就不算,希望你能睡好觉。


网友Z:段大哥,我感觉这家公司是“做了错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错了”。如果我持有他们的股票,估计总会做噩梦。


段:


网友W:回复网友Z:呵呵,这次公司出了事,曝光的越多越好,矫枉过正希望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段:我发现“做错的事情”的人和公司往往在侥幸活过来后还会继续“做错的事情”,就有点像骗子被抓以后往往会认为是骗术不够好而总结如何提高骗术一样。(博文:《什么样公司才是好公司?保守主义的视角(转)》2011-03-16)


三)把事情做对


A.“把事情做对”内涵


01. 网友:段总,今天知道波特(美国管理大师)开办的公司倒闭了,挺有意思的!你怎么看?(2013-01-26)


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很好用啊。波特的企业倒闭未必就是他的东西都有问题。波特的东西多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的,如果这么有本事的人做起不对的事情来,出问题的效率肯定也比别人高。(博文:《关于加博友》2013-01-21)


02. 网友:平常心也就是平和吧!好像最早是诸葛亮说的,和段总的胸无大志一个意思?(2011-03-26)


段:平常心指的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态。


“胸无大志”指的是要一心一意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


“胸无大志”和“志存高远”并不矛盾。


就企业而言,“胸无大志”多用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面,而“志存高远”则指的是“愿景”。有很多话看起来很相反,其实并不一定矛盾,关键是你如何理解他,比如“慈不带兵”和“爱兵如子”,又比如“三思后行”和“当机立断”等等。(博文:【引用】平常心是道  2011-03-25)


03. 网友:最想学的就是您的,把事情做对,并坚持下去,这句对我太重了,学生我最害怕的事,就是自己做事做错,更怕自己知道错了,还不及时改正,甚至找借口,或者妄望有什么。(2010-03-27)


段:把事情做对是要靠学习的,在实践中学习,在犯错误中学习。不做永远都不犯错,但永远学不会。(博文:《我对投资的基本理解》2010-03-25)


04. 网友:段总你好!受博友委托,他向你提问以下的问题,你可有时间解惑一下吗?韦尔奇自身受德鲁克的影响比较大,是不是可以说德鲁克是管理学的理论大师,而韦尔奇是最优秀的实践者?


段:我知道德鲁克,但从来没看过他的东西;补充一点,从书名上看,德鲁克的东西主要是教大家如何把事情做对的。如果我现在20来岁,我觉得我会好好看看他的东西。


05. 网友:之前我分不清作对的事情和把事情作对的,因此企业发生了变化我都认为有问题,现在如果再遇到变化,我会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个是大方向的问题还是枝节。对我的帮助很大,谢谢。


段:呵呵。当好企业因为在“做对的事情”的过程中,为了“把事情做对”而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买进的机会。不过,进入之前一定要看明白。


06. 网友:谢谢段兄,您觉得企业所有制性质(国有、合资、家族)、行业性质(强周期性、弱周期性)等因素和企业文化的好不好之间是否会有必然的联系或者冲突?还问个奇怪的问题,您的那一套关于企业经营的知识是如何获取的?(2011-01-24)


段:要搞清这个问题,你要回到什么是企业文化就明白了。


我没有一套自己的关于企业经营的知识(我认为叫理解可能更合适些),所有我对企业的理解,这本书或那本书里都有,但没有体会的人一般不会去体会而已。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原则:作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犯的错往往是不可避免且都还是有机会纠正的。


B.“把事做对”的方法


01. 网友T:国人更喜欢榜样,马云就是榜样,但实际上最好的榜样是优秀的品质,只要拥有诚实,善良,坚定,耐心,理智等很传统的东西,加上一点好的运气,每个人都能成就一个事业,包括我自己这十年天天无所事事,我认为我都过的还不错。


     几千年我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榜样,结果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陷阱,没有榜样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我们的榜样是一切优秀的品质,我们的榜样是遵守自然的规律,但绝不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2011-10-01)


段:马云是我最欣赏的企业家。或许是我自己觉得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在很多地方高度相似吧,但他的实施和表达在很多方面确实要强很多。我不知道“榜样”的定义是什么,好像心里也没有个榜样。


学习某个人并不是想要成为某个人,因为谁也不可能成为某个别人。我觉得其实也没有谁比谁更值得学习的说法,因为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学到的应该是能够提高自己的东西。我其实也有一些比马云强的东西,比如乒乓球或golf,呵呵。所谓学习并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式的学习,那样的学法只能让自己在自己原来的圈子里打转转,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哪些东西是精华。


补充一点,如果让马云从头再来一次,他依然有很大的概率再成功,我也差不多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马云,你也许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网友W:段总,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的学法!


段:不知道,这都是猿粪的事(编者注:缘分)。有点像学价值投资,其实是学不会的,但有悟性的人可以提高而已。反正每次和马云聊天我都有不少收获,他看问题的角度经常确实很独到,确实思考的很深入。人们(经常包括本人在内)一般很难open自己去学习别人,即使对方做的很好也老是想办法给自己找个不用学他的借口,有趣的很。(博文:《2011年10月01日》)


02. 网友:很好奇学长您这么多管理学的东西包括韦尔奇和柯林斯的书,都是什么时候看的呢?是原来在一线的时候看的还是到美国以后看的?还是在搞小霸王之前就开始看了?我身边做企业的亲戚朋友都没什么时间看书(可能主要是没什么精力和兴趣)。(2010-05-22)


段: 柯林斯是谁?

好像在机场老看见他的书在卖,一直以为是骗钱的书呢


我看书真的不多,有时翻书,很少有看完的

,可能是小时候没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有很多好书翻一下其实收获也可以很大。有些观点(论点)吸收了就行,不一定非要看完论据和论证方法。尤其是本来就有想法,看到好书里也这么说那就印象深了。比如,我记得很久以前(可能有20年了)翻过一本书叫《焦点法则》,整本书讲的都是那些大公司不聚焦时犯的错误。由于我一直就觉得应该聚焦,所以这本书大概不到20分钟就翻完了。不记得作者,案例,就记住个观点


其实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我自己好像一本都没看完,但肯定都翻过了。最近在看查理宝典,快粗粗看完了。查理的东西有点难,以后还要慢慢看,但挺有帮助的。呵呵,我要是做学问就死定了


03. 网友S:段先生以下这段场景是否如实?


段永平接着解释为什么“中国巴菲特”是可为的呢,他说,研究巴菲特其实就一件事:不懂不做,只要你这么做,就叫价值投资。


刚刚提出巴菲特三个关键词的赵炳贤立即反对:“你这是把巴菲特思想片面化。”段不觉得。他说,这就跟参佛一样,有时参透了就一句话。“巴菲特跟我(吃饭时)也是这样说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准则就是don’t do what you don’t understand。”


我个人悟的也是这样:不懂不做,当懂一些特定的事物时其它东西自然云开雾散。

芒格说选股是普世智惠的一个分支,能力圈通过学习、阅人、阅物是能够不断扩展的。赵炳贤先生总结的巴菲特投资思维有三个关键词: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界。也很到位。
(2010-06-06)


段:呵呵,一般人学习理解是总是觉得做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网友K:回复  网友T: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段总的这个理解,确实是很深刻的!闭上眼睛冥思一下。。。。


段:回复 网友K: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大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可以看看芒格讲的如何赚20000亿美金的例子。(博文:《几本价值投资必读之书》2010-06-06)


04. 网友:段总,我是步步高手机江苏下面一个市的业务员,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一直本分诚信的做事,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知识方面的不足,段总你可以给我一点建议吗?或者看什么方面的书补充知识。或者年轻人要注意什么事项。谢谢您!(2010-03-26)


段:

呵呵,这问题大,不知道从何说起


不过,我了解你的感觉。我想你比我大学毕业时已经好多了。


补充知识的角度而言,我觉得主要取决于你自己。自己觉得缺什么补什么。


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和健康,不要仗着年轻而不小心。呵呵,我知道说了一般也是白说的

,我年轻时也听不进去
。(博文:《本分和平常心(1) 》2010-03-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段永平箴言:论学习与投资的方法
段永平论学习和悟性(思考) “无论如何,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在教育上。父母的教育,小时候的经历和苦难,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学到的东西对我...
Eric
查理·芒格是如何拥有美满人生的?
看看这张知乎截图
[转载]90岁芒格的90句话,你应该看90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