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行伤寒论所谓的六病传变顺序完全是错误的

李保柱


医圣张仲景以经天纬地之才撰著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天下中医立法,即使是再过一万年也不失其辉,但因国之利器,岂能随便示人,故而将三阴三阳之旨隐而不言,致使后之学者“瞎狗看星宿”只能停留在经验医学的层次,而不能有所突破,即使是全面继承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创新了,诸多注释之著,随文敷衍,望文生义,就以阳明病篇的“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这段经文为例,历代注家都阐释之,但无一正确者,归根到底是注释者不明白三阴三阳这一宇宙时空运行模式的真正含义,其实三阴三阳的这一宇宙时空运行模式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为什么张仲景称阳明居中土呢?首先让我们看看《礼记》是怎么讲的“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中的含义有三,一指冬,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二指终,中者,终也,古时终冬不分,三指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能藏万物者唯土也,土能生万物,土能藏万物,立冬后有些昆虫和动物要入土冬眠,藏之义也明矣,阳明于时而言主冬,故古本伤寒论有“冬阳明”之称,而冬于卦在坎,“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归”,故有“万物所归”之说。之所以称阳明居中土,尚有九宫分野理论,也就是伤寒论三阴三阳时空运行模式暗含分野理论,在古时,按《洪范九畴》是以北方一宫之兾州并州为中土,故称阳明居中土,直到汉时才称河南豫州为中土,阳明是六病的终极阶段,太阳病的传变至阳明而止,为一循环周期,伤寒论中的日数传变具有重大意义,其传遍规律与天地同体,而所谓的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的六病传变顺序是完全错误的,是不识宇宙时空运行规律的结果,所以说三阴三阳的实质是伤寒论中的最大难题,谁明白了它的含义,谁就能读懂伤寒论。



《伤寒论》日数传变有玄机


古之圣人昼参太阳日影,夜观北极星象,发现宇宙自然大道,立河洛图书,助以表明,以启示后人,但众生愚钝,直闻声教,不能悟解,遂使大道隐而不彰,才有“圣人先知而不言,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说。无独有偶,有方无术的半部《伤寒论》也是如此。           


在《伤寒论》中散见着大量的有关日数传变的条文,针对外感之疾和某些内伤疾病,其传变速度极速,若不早治,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的情况,仲景为救时弊立有许多方法论,就以“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段经文为例,对于此条文的证治,古今医家认识不一,概括之大致有三,有的认为是既无太阳伤寒表证,又“无典型”的阳明里证,有的认为是“无表里证”的里字当是传抄之误,宜删之,而还有的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认为是无表证而有里证,所以围绕一条经文而众说纷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其归根到底是注家不识三阳三阴的实质和六病传变的顺序,都视条文中的日数为聋子的耳朵,殊不知日数传变有规矩和原则,对指导辩证论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岂可忽略不计。按照六病传变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伤寒六七日以传厥阴和阳明为常,为医者必须对疾病的传变做到心中有数,知常达变,太阳伤寒为表,阳明为里,而厥阴为半表半里,仲景所称的“无表里证”是指既无太阳伤寒表证,又无阳明里证,只能是病传在半表半里的厥阴肺肝,“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厥阴肝实之侯,“大便难,身微热”是厥阴肺实之侯,故仲景称之为实也,此处的实是指厥阴肺肝之实,肝开窍于目,肝实才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之象,肺与大肠为表里,肺实才有“大便难,身微热”之象,故用大承气汤急下之,以泻厥阴肺肝之实,厥阴病一般情况下是以肝寒肺热,寒热错杂的虚证为主,故仲景尚有“伤寒六七日,其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之大论条文,针对厥阴实证,用大承气汤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此条文虽然被错误的放在阳明病篇,但不是针对阳明病而言,否则怎么会称是“无表里证”呢?注家不识六病传变顺序,妄加注释,其结果是违背圣意,所以医理不明关,辨证不细关必须的过,而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最薄弱的环节,正因为你讲不清道不明中医基础理论,所以才被现代医学抓住了把柄,而本来是反映宇宙自然大道的中医,如今却沦落到了西医的附庸地位,但随着人类已陷入疾病治疗的误区这一不争的事实,不久的将来,中医药学文化会大行于世,独领风骚。人与天地同体,可与万物和睦共处,现代医学将普通的时气病,即所谓的禽流感猪流感归罪于鸡和猪,欲斩尽杀绝而后快,其无知之极,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其最终结果是,人类已完全充当了某些利益集团为牟取暴利的试验品和牺牲品,到该觉醒的时候了。



六病传变有顺序——再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法


术数穷天地,预测贯古今,演纪寻元推太乙,即可知晓天变灾异,疾疫流行和古今治乱,但国之利器不可随便示人,历朝历代都明令严禁民间习用,大道遂隐而知之者寡,非通三才之道,得往圣之心而德才兼备之人,万万不可轻传。


自汉灵帝刘宏开始执政的建宁纪元以来的二十一年间,恰值天道运行在太乙五元六纪的第五纪壬子元,寒气主事,太乙式局连续几年间隔出现无天无地无人之算,主天变灾异,中原大地伤寒疫病流行,其间共爆发了七次伤寒春温大疫。死者极重,故仲景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宁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之叹!从而撰著了垂训千古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在救时弊的同时,为天下中医立法。


解读《伤寒论》条文的关键,是要熟悉仲景的临证思路和诊治疾病的方法,并要明白三阳三阴的实质,以及掌握六病的传变顺序,因为条文反应的是疾病本质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每一条大论都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但又高于临床本身,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高度结合与统一,但是在今本《伤寒论》中,由于历代传抄之误,在个别条文中将张仲景的原文和王叔和的批语混杂在一起,使人阅读时条理不清,杂乱无序,极易产生误读而违背圣意,就以太阳病篇的第二十三条为例,张仲景的原文是这样表述的“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自调,日二三度发,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当痒,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此段条文一气呵成,前后连贯,有条不紊,其诊治过程活脱脱地跃然于纸上,宛如师在身侧,王叔和在整理仲景遗著时,在原文的“日二三度发”之后加注了批语“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反有热色者,为未欲解也”。王叔和之所以对原文加以注释,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理解大论。但传抄者不加分别。将原文和注语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对经文的理解,是后人之过,非王叔和所为。《伤寒论》以三阳三阴六病统万病,为天下中医立法,开创中医辨病证而论治之道,太阳病是六病分类之一,是六病之中的最重要部分,因太阳主表,其覆盖面最大,司人身的整个头项和背部,按六病分类原则,太阳病分太阳伤寒8/4和太阳中风3/8二大部分,各有其固定的脏腑定位,各自在传变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证,太阳伤寒8/4有时也简称其伤寒,太阳伤寒是太阳病的分类名称,既可以是外感病也可以是内伤病,它在人身的部位是固定的,其最典型的症状是“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而无汗”麻黄汤是其主方,而太阳中风3/8也是太阳病的分类名称,有时也可称太阳病3/8或中风3/8,其典型症状是“头项强痛,发热汗出而恶风”桂枝汤是其主方,本条所述的太阳病是指太阳病3/8,太阳病3/8得之八九日以传太阳伤寒8/4和太阳中风3/8为常,“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是太阳3/8病证,“以其不能得小汗出”是太阳伤寒8/4病证,“其人不呕,清便自调”知病证传变已过三阴而不在里,又回到太阳8/4和太阳3/8之表,但太阳病经过八九日的传变,在入里过程中化热明显,王叔和称其“面反有热色者”,而内热因太阳表闭不得外泄,故“身必当痒”,因病证涉及太阳伤寒8/4和太阳中风3/8,故既不能单用桂枝汤以解太阳3/8之邪,也不能单用麻黄汤以解太阳8/4之邪,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而治之,凡病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发热,故王叔和批语称其是“阴阳俱虚”,本条是合方治疗疾病的方法论,遵而用之不但可以治疗太阳外感之疾,而且可以治疗太阳内伤之患,只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了。


仲景以伤寒立论开创了三阳三阴辨病证论治之道,但时至今日,你知道麻黄汤能治太阳伤寒8/4的道理吗?因为华佗有言“胆虚则伤寒”,而胆与肝为表里,胆虚则肝亦虚,以经方配伍和治病原则,虚则补其母,肝之母是肾,肝虚则用辛味的药以补之,故用麻桂之辛以补肝胆之虚,再用苦杏仁与炙甘草两味药苦甘结合入肾化咸,以生津液而汗出。学医得先明理,而明理就得悟道,只有达道才能堪传妙道,而道道皆通,只有自医才能又复医人,而医医不已。



《伤寒论》研究领域的混乱局面必须改变


有方无术的半部《伤寒论》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也启发着后人孜孜不倦的去探索,但由于研究者所站的高度和视角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结果,于是百家有百家的伤寒,而不是仲景的伤寒,《伤寒论》研究领域的混乱局面该到彻底改变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还仲景学说的本来面目。        


在《伤寒论》中存在许多有争议的条文,诸家认识不一样,曲解臆断,脱离实际,这一方面归咎于历代传抄之误,另一方面是注释者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更主要的还是缺少这把打开《伤寒论》大门的钥匙,如果有了这把钥匙,解读《伤寒论》并不难,能够发现注家的错误也不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这把钥匙人人都可以学会《伤寒论》,人人都可以传授《伤寒论》,人人都可以自医又复医人。就以太阳病篇第二十五条为例,张仲景的原文是这样表述的“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若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其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对于此条文,多种传本在“脉洪大”之后写的是“桂枝汤”,而注家在注释此条文时,照猫画虎,从未提出疑义,可以说注释者只会在辨证论治上下点功夫,根本不清楚仲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医学基础。太阳病初得之服桂枝汤是正确的治法,此处的太阳病当然是指太阳病3/8,但服桂枝汤还有个得法不得法的问题,服桂枝汤后微似汗出才算得法,如果出现大汗淋漓不但病不除,还会导致表邪入里传变,此条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出现“大汗出”是不得法造成的结果,因为汗多亡阳,汗多亡津液,汗多伤肾,若大汗后又出现“脉洪大”则知邪已入阳明之里,与白虎汤是正确的治法,怎么还敢用桂枝汤重发其汗呢?此处的“与桂枝汤”显系传抄之误,与临床事实不符,违背圣意。况且在正常情况下,即使病证已传入阳明之里,而服用过白虎汤后,仍然会出现病不除而继续传变的可能,紧接着仲景又提前预示了疾病的转归“若其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此时知病邪又传回到了太阳伤寒8/4,原本简单的太阳病桂枝汤证,由于治不得法,虽经过一番治疗,可不但太阳表邪未除,又增加了太阳伤寒8/4之证,只是太阳3/8之证重而太阳8/4之证轻,故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治之,此条方法论显示了仲景临证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心中无数,不了解疾病的传变和预后转归,能立下这条垂训千古的救误补偏的方法论吗?在仲景时代,中医临证的整体水平比现在要高,但即使是这样,被医生误诊误治的情况一定很多,要不然在《伤寒论》中就不会出现大量的针对误治的条文,同理,在紧接着的第二十六条,又出现了与二十五条类似的条文,云“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若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条用人参白虎汤法,是因为在脉洪大的同时,尚有“大烦渴”之证,用人参(即党参)的目的是生津止渴,两条文对举则太阳病服桂枝汤不得法而转入阳明的白虎汤法就不难辩证了。又比如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甘草泻心汤主之”王叔和在整理此条文时在“其痞益甚”的后面加注了批语“此非结热,但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之坚”围绕这段经文,我翻阅了几乎我所能见到的全部注家说法,没有一家真正明白“伤寒中风”四字的含义,都解释为“伤寒或中风”,而事实上此处的“伤寒中风”,与仲景在《伤寒论》条文中经常提到的伤寒和中风概念是不一样的,伤寒与中风是太阳病的分类,伤寒的脏腑定位是8/4,而中风的脏腑定位是3/8,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传变,此处的“伤寒中风”,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分开,它与太阳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中风,太阴中风,少阴中风以及厥阴中风是同类概念,属于八风的范畴,对于这一种差异,历史上尽管出现无数的名医大家,但都没有搞清楚这几种中风的真实内涵,“伤寒中风”与“伤寒或中风”岂可同日而语,它们两者之间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怎么能将”伤寒中风病“分开解释呢?这是违背圣意的行为,在《伤寒论》条文中,还有一处是针对“伤寒中风”而设的方法论,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的曲解,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不识三阳三阴六病的实质。出现“伤寒中风”这样的病,医者误用下法治疗,而误下则伤心,必须用泻心的办法来补偏救逆,才能治愈被误治后出现的变证,此条是仲景专为“伤寒中风”病被误用下法而设的方法论,依据经方配伍和治病原则,实则泻其子,心火之子是脾,故在甘草泻心汤中,用黄连黄芩之苦以泻心实,用党参炙甘草大枣之甘与干姜半夏之辛的药结合,甘辛入脾化苦,共达泻心之效,以彻底救治误下伤心的局面。



从狐惑病的诊治就可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现象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由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就得时时与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于是才有神农尝百草,伊尹创汤液,到了汉末时,医圣张仲景总结完善了前代医学成果,运用了望闻问切算五诊合参独特诊疗体系,首创了三阳三阴六病思辨理论模型,为天下中医立法,而本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医学巨著,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造成现在支离破碎的局面,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科学性等显著特色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从而导致医家诊断和治疗脱节,误诊误治现象屡见不鲜,医家即使是会用伤寒论中的某些方来治疗某种疾病,但始终也不明白道不出为什么能够治病的道理,长期以来中医只能停留在经验医学的层次而不能有所突破,生命本质和疾病现象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不识三阳三阴这一宇宙时空演化运行理论模型的结果。         


人与天地同体,人与万物共存,三阳三阴宇宙时空演化运行模式所反映的既是宇宙自然大道,也是人的生命本质和疾病现象的动态演化规律,如果明白了这一理论模型,作为医家就可以为人诊治疾病,作为常人就可以养生防病,顺其自然而生,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思想就会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演化运行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亚健康状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然的主人,而不会糊里糊涂过着莫名其妙的生活,张仲景预断王仲宣的医学佳话就不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医学传承的局面就会彻底改变。一部《伤寒论》就可以让你享用终生,代代传承,永世不绝。         

狐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少阴病的范畴,是由于少阴病未及时的治疗而引发的六病传变系列临床综合症。狐惑之名是“为狐魅所惑”的简称,早在宋初时,道士张守真就曾用道法诊治过这种疾病,具体诊治过程载于《云笈七签》典籍之中,有兴趣者可查阅。狐惑病本来是少阴病的范畴,旧时人们大多不识此病,故以为是为狐魅所惑,张仲景为迎合世俗所见,也称之为狐惑病,其“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是首先病发于少阴的典型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延误病机,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病及全身,引起多脏腑受损,当病传至太阴时就会出现“蚀于喉为惑”的说法,当病传至厥阴时,就会出现“蚀于阴为狐”的说法,“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是太阴和厥阴病的临床症状,当进一步发展时,又会病传至阳明。而出现“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病已至此,原本是少阴病没有及时治疗,发展演变到太阴厥阴和阳明。而形成了这种临床综合病证,用甘草泻心汤治的是少阴病证得早期阶段,用苦参汤洗法治的是厥阴病下阴病证,用雄黄外治熏法,治的是阳明病肛门病症,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的是太阳和少阳病证引起的“目赤如鸠眼”,这就是狐惑病的演变规律和临床诊治的全过程,仲景诊治疾病时处处设法,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如果不了解疾病的演化发展规律,能达到如此上工的境界吗?2004年的时候,我在太原就曾经接诊过这样一名女患者,当时她是45虚岁,患狐惑病已7年,前后更医13人,始终未能治愈这一怪病,平遥9代傅氏女科传人王某曾按妇科病治疗而不见功,我经过一番治疗后,才使其痊愈,从此走上了舍弃时方不用,而独主经方的治病轨道。只要掌握了《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诊疗体系,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许世友,焦裕禄,李阳波和季岩等众多名人都逝于少阳病肝胆癌的这一奇特疾病现象了。



尘缘苦短——谨以此文悼念好友刘刚先生


生命无常,尘缘苦短,芸芸众生都在糊里糊涂地过着莫名其妙的人生,我的好友刘刚尽管精于阴阳风水和四柱推命,也未能摆脱命运的陷阱,于今年腊八节心脏病而逝,年仅39虚岁。噩耗传来,我彻夜难眠,他生前的英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为没有及时获知他的不幸和参加葬礼而深感内疚和不安。回忆起我们在太原相处的十几年时间里,虽然我比他年长许多,但由于彼此志趣相投,故而经常在一起煮茶论道,互相切磋玄理,我俩最后一次的会面,是在2008年的五一节期间,那天我们在某建筑设计院促膝长谈,共进午餐时,我从养生角度告其平时的饮食中,要多吃点带苦味的食品以养心,我之所以会提这样的建议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都彼此十分了解,我曾不止一次的给他批命和瞧病,他的八字是子辰会水克火格局,先天遗传缺陷在心,况且2008年时,他刚好37虚岁,以伤寒气数图看,正处在少阴病体质阶段,他听后也没大在意,只是告我说他夜里偶有心烦失眠现象,从那以后至今我一直忙于工作,云游在外,彼此只是偶尔在电话中联系一下,再未谋面。刘刚患有心脏病本是情理中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遗传缺陷和疾病动态演化发展规律,但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心脏病会发展的这么快,我为没能及时挽救他的生命而感到内疚。为供同仁研究,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特在此附上刘刚生前八字及伤寒大数推算程序。


刘刚出生于1972壬子年农历5月20日未时

八字:

壬    丙    壬    丁    庚    甲    庚                    

子    午    辰    未    戌    辰    寅


经配数计算得天命数13788        

13788-55=13733          

13733÷45=305......余8        

8×3=24         

24÷12=2......余0尽数


为供同仁研究,在附一例乾造八字:1972壬子年农历11月12日戌时        

八字:

壬    壬    壬    庚                   

子    子    午    戌


此造是银行职员,今年39虚岁,前几天我在为其批命时指出其患有心脏病,并言及临床症状,他听后倍感惊讶,待年后用药调治。



柴胡桂枝汤是一首中老年人首选的养生保健良方


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诊断,但诊断既不易,用药亦非难。经方的不传之秘在药量,而用药的奥秘是由河洛数理决定的,搞不清河洛八卦象数学说,就永远也不会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可是时至今日,有谁明白桂枝汤的组方结构和依据呢?桂枝汤全方为什么除十二枚大枣外,共计药量为十一两,而十一两之数是由河洛数理决定的,因为太阳中风3/8其河洛之和数是11,而太阳8/4之河洛和数是12。为什么白虎汤知母用六两,生石膏一斤,炙甘草用二两,粳米用六合,因为白虎汤之治在阳明,而阳明是由6//2和1/6两部分组成,这就是河洛数理以数定象,因数明象的重要性。经方药物剂量的先后多少,其疗效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还不明白河洛数理的话,那就只能照猫画虎的使用经方原方了。         


某女65虚岁2011年正月十六日初诊,自述四肢关节疼痛,尤以右下肢膝关节为甚,饭后微呕,但不吐,大便隔日一行,虽硬但不秘结,午后时有头面烘热现象,晚上入睡后盗汗,醒后汗自止,其它别无所苦。余从其伤寒气数图诊断可知,现正处在厥阴阳明病症阶段,虽有大便硬之阳明证现象,但考虑其有汗出亡阳,亡津液现象,故万万不可用下法来治疗,忆及《伤寒论》有言“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疼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因为伤寒六七日已传厥阴和阳明为常,发热微恶寒,肢节疼痛是厥阴证,微呕,心下支节是阳明证,该女所患不正是此大论条文的典型临床表现吗!于是为处柴胡桂枝各半汤,嘱其煎服。以“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则病可愈,服十副后其患若失。余在临证时,经常使用柴胡桂枝汤,以“和其荣卫,而通津液”,其疗效甚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一首中老年人首选的养生保健良方。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河洛图书与伤寒论之关系


中国文化的根源在天文,而天文的落脚点在历法,河洛八卦象数学说是开启中华文化大门的金钥匙,若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就必须通晓河洛文化,而河洛图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可不知。在中国古代,图书并重,源远流长,但后来,图谱日亡而书独存。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曾言“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图谱之学由此而兴,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出。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成文。古之学者,左图而右书,不可偏废。汉刘歆作《七略》,收书不收图,汉班固,即其书为《艺文志》,自此以远,图谱日亡,书籍日冗,所以困后学而隳良材者,皆由于此。人生天地覆载之间,而不知天文地理,此学者之大患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星辰之次舍,日月之往来,非图无以见天之象,山川之纪,夷夏之分,非图无以见地之形,天官有书,书不可以仰观,地理有志,志不可以俯察,故曰天文地理,无图有书,不可用也”。承传至今的河洛八卦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诸多理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是万万不能分开运用的,图书并重,三才一体,天人合一等诸多学术思想,在古人的思维意识中是何等的重要,即使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道不尽。也就是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无图有书,有方无术,即使是把《伤寒论》倒背如流,也是不可用也。就以《伤寒论》的诸多条文为例,这仅仅是书的范围,如果缺少核心的图谱之学,就不会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面对条文就只能是望文生义,随文敷衍了,诸多注释之著不正是如此吗?《伤寒论》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传本,仅就笔者所见,就有十五种之多,由于历代传抄者所据的底本,都是残卷,鲁鱼亥豕现象随处可见,甚至会误导后学,而入迷途,仲景一生曾对《伤寒论》巨著十三次易其稿,目前学术界所认定的标准本——宋治平本也早已失传,今人所见到的只是明赵开美复刻之宋本,观其条文,错简颠倒,丢三落四之处甚多,而金匮杂病部分更是残缺不全,卒不可读,学者在没有得到完整稿本的情况下,去学习《伤寒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伤寒论》难,学《伤寒论》条文更难,这是学界的共识,反过来说,当你看到有图有书有方有术的完整《伤寒论》时,再学《伤寒论》则何难之有,也就再用不着盲人摸象了,真理永远不在多数人手中,也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爱思考,敢于提出疑问,而大胆的去探索的人手中。为供同仁研究《伤寒论》,今举一则条文而论之。          

少阳病篇有一则条文其宋本是这样表述的“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对于此条文的错误之处,余翻阅诸多注释之作,都是随文敷衍,并没有发现和道出其错误之处,而我所掌握的稿本,对此条文是这样表述的“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不能食而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这才是正确的条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六病传变顺序,伤寒三日以传少阳为常,三日后就传至少阴等三阴了,仲景称之为是“三阴当受邪”,此时若“其人反不能食而呕者”,知邪还在少阳,并没有传入少阴等三阴,因为“不能食而呕”,是典型的少阳证临床表现,少阳病篇,就曾明确言之“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干呕不能食”是少阳证,“其人反不能食而呕者”也是少阳证,所以仲景才断言“此为三阴不受邪也”。残缺不全之宋本和康平本以及桂林本等多种传本,皆作“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是一则错误条文,如果是“其人反能食而不呕”,那后面的语句就只能是“此为三阴受邪也”,一字之差其文意千里相背,这时你就会明白真传一句话的重要性,对待前人之万卷书,傅青主的“不可不知其说,亦不可尽依其说”确实是经验之谈,对于此类问题,留待日后慢慢道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95条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 一,二,三,四,五
娄绍昆《青灯古卷夜思长》全文|经方故事
姜春华谈《伤寒论》的学习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太阳病之桂枝加葛根等方证
《伤寒论》六经之我见(之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