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一


阴阳四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的实质是一条规律,万物按着生长消亡的规律进展。


《四圣心源·天人解》: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素问·六节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阴阳两仪、四象,这个很好理解。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二


三阴三阳(1)


难题来了。六气?六节?六经?标本中气?这些都是难题。


陈修园说:“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看来欲读《伤寒论》,这个难题不解不行啊。


二阴二阳(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很明了,为何分成三段就这么难?多出一个阴明,一个厥阴究竟该放在哪个位置呢?


《内经》首言三阴三阳是在第六篇《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看来三阴三阳只是把阴阳各分成三,分成三就这么难解,要是分成十百千万,那我只有哭了。既然其要一也,您分它干嘛?故意难为人不是?)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阴中之阳,怎么全是阴的了?那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呢?会不会漏掉了?)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之绝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歧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这一段有点乱,问你三阴三阳,你咋扯起经络穴位了?会不会是后人注解加上的?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这三个阴到底是怎么站位的?)


看完这一篇,印象最深的是: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阴三阳(2)天道六节


《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三阴三阳就是阴阳气数多少的意思,阳气数从少到多是:


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


阴气数从少到多是:


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


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到夏至,气候由寒变热为阳主阴从引起阳长阴消的过程,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为阳长阴消的顺序气数。


夏至一阴生,从夏至到冬至,气候由热变寒为阴主阳从引起阴长阳消的过程,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为阴长阳消的顺序气数


疑问:这个图该怎么画什么?恳请高人指点。



如左图:有没有搞错,还没入夏就太阳了?三个月后才是最热的时候!


如右图:那不成四分法了么?算什么六节呀!


PS:蒙修正先生指点:“一阴生时就'两阴交尽'?”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看来这“夏至一阴生”似乎有问题,总不能刚生就尽吧?异或这个“两阴交尽”另有他意?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因天之序......”,应该没疑问吧?


“气有多少,异用也”。这个“异用”又有什么玄机呢?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三


三阴三阴(3)本、标、中见、六气


《素问·六微旨大论》: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四圣心源·六气解》


六气名目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从化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四


钝悟


关于三阴三阳的诸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出差坐在车上,继续读许先生的书,突然灵光一现,冒出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顿悟?三阴三阳到底是三分法还是二分法?谁TMD告诉我三阳三阳是1,2,3,1,2,3?迷惑了我这么多年?


三阴三阳明明就是四象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怎么能生出三来?原来这个三就是二,就是四,就是六,就是三阴三阳!


愚钝如此,今日才悟,是谓钝悟。


PS:图画好了,欢迎大家指正。



再画一图,说明一日、四时之阴阳变化。



《四圣心源·天人解》: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PS:自己对几个概念的理解:


1、太阳,又称“巨阳”,不能称作“三阳”,也不能称作“纯阳”,因为此“阳”中有真阴,是为“离”。纯阳则仙。


2、少阴,不能称过“二阴”,也不能称作“纯阴”,此“阴”中有真阳,是为“坎”。纯阴则鬼。


3、纯阳则仙,纯阳则鬼,人居仙鬼之间,阴阳合气,命之曰人。


4、三阳,指太阳、阳明,少阳。任何时候不单指太阳;三阴,指太阴、少阴、厥阴。任何时候不单指太阴或是少阴。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五


六经藏象系统


根据解说,画了一张表格。六经藏象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复杂,慢慢理解领会吧。




初级者学习《伤寒论》笔记六


标本辩证关系与六经辨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素问·标本病传论》: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标本如此重要,许先生在书中也用大量篇幅反复论述标本关系,奈何鄙人愚钝如此,仍不得其要,只好摘录许先生的论述反复揣摩。


标本辩证关系是阴阳互相消长、互相转化过程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医辨证主要是分析疾病过程中生理、病理的阴阳偏颇状态。分辨病证过程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得出取标而得、取本而得、取中气而得的病机治则概念,从而制定各种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可分抽象和具体两方面。


具体辨证:藏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抽象辨证:六经辨证、十二经脉辨证、标本辨证


五藏是辨证纲领,藏府经络是辨证规律,卫气营血是五藏藏府经络的辨证关系,八纲是五藏藏府经络卫气营血病证的辨证关系,六经是五藏的抽象标志,十二经脉是藏府经络的抽象标志,标本是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辨证关系。


在生理上,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五藏藏府经络标本阴阳,是通过卫气营血的辩证关系而发生互相消长、转化表现为对立统一。


在病理上,六经及其十二经脉的五藏藏府经络的标本阴阳,是通八纲的虚与实、寒与热、表与里、阴与阳的互相消长、转化表现为对立统一。


八纲辨证结合六经标本


运用八纲辨证必须结合六经标本法则,六经标本辨证也须结合八纲方法,两者相辅相成。


1、标证:疾病现象与疾病性质相同的病证。即阳经表现的阳证,阴经表现的阴证。


如:三阳经排泄障碍,化物职聚,热量增多机能亢进所表现的热证、实证、表证;


三阴经藏精不足,化源空虚,热量减少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虚证、寒证、里证。


标证多见于急病、新病。正气未衰,其抗病力是标方经气气化过程的表现,无需本方气化代偿,其所表现的疾病现象、本质相同。


2、本证:疾病的现象与疾病性质相反的病证。即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其本质外露的证候。


如:三阳经排泄障碍,化物职聚,热量增多,是三阴经藏精不足,机能减退的表现;


三阴经藏精不足,热量减少,是三阳经排泄障碍,机能亢进的结果。


这些病证称为假实真虚、假虚真实、假热真寒、假寒真热。多见于久病正虚,标方经气不足,依赖本方气化过程以代偿的慢性病。


阳经病理过程所消耗的阳气,依赖阴经所贮藏的阴精以代偿(阳精能化生阳气);阴经病理过程所消耗的阴精,依赖阳经化生的阳气以代偿(阳气能化生阴精)。因此慢性病过程常出现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本证。


标本主次关系


标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病证过程中,标中有本,本中有标,其主次不一,有以标为主,有以本为主。辨证关键在区分病机标本主次关系,找出标本的主要方面。


例如太阳病和少阴病都是由寒热标本阴阳失调引起,太阳有心火为病的证候,也有肾水为病的证候;少阴病有肾水为证的证候,也有心火为病的证候,两者不同之处取决于标本主次关系。


如烦躁是太阳病的少阴病的共同证候,太阳病的烦躁是寒邪外闭,心火内郁,侧重于心火内郁;少阴病的烦躁是肾水不足,心火上亢,侧重于肾水不足。


疾病过程中,标本主次在一定条件下也互相转化。


如太阳病表证一般以标热为主,本寒为次,但发汗过多耗伤阳气,或过用寒药戕伤阳气,则引起标本主次地位的交换,由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浮等标热为主的证候,转变为无热恶寒、或寒多热少、脉微细等本寒为主的证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谈精华】“五运六气专家”田合禄先生: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关于五运六气
六经标本中气理论浅析
龙砂薪火传承:六经串解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出版发行
阴阳之道--三阴三阳之道器与体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