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AY 5】快快打起精神背书啦!

四大经典打卡速背营



同学们好!

今天是四大经典打卡速背营第五天


背 诵 活 动

现 在 开 始

【DAY 5】四大经典打卡速背营 From 青医说执医考试 00:00 04:32

DAY 3

第一单元 黄帝内经

十、灵枢 百病始生


“风雨寒热[1],不得虚[2],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3],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5]。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词解】

[1]风雨寒热:泛指外感六淫病邪。

[2]虚:指人体正气虚弱。

[3] 虚邪之风:虚风,《灵枢·九宫八风》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虛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即指气候异常,又称虚邪贼风,为一切外来致病因素的统称。

[4]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即人体的正虚和自然界的虚邪。得,合之意,客,此作侵入解。

[5]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指人体的正气充足和自然界的正常气候。肉坚,肌肉壮实,此指健康无病。

[6]参以虚实:杨上善曰:“参,合也。虚者,形虚也;实者,邪气盛实也。两者相合,故大病成也。”

【按语】

发病是机体正气不足以抗拒病邪侵害而导致疾病发生的过程,《内经》认为其机理主要取决于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胜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为正气充足,邪气不犯,故机体不发病;若“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则为正气不足以抗拒病邪侵袭而发病。《内经》在正邪双方的分析 中,又特别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以及“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均说明邪气在发病过程中只是一个条件,而正气不足则是发病与否的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外在的病邪必须通过内在的正虚而致病。这一观点与《素问·评热病论》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相同,均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中医学以内因为主的发病观。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的理解也不拘泥,不可认为只要“正气存 内”,就能“邪不可干”。《内经》在重视正气的同时,也十分强调《素问·刺法论》所提倡的 “避其毒气”以及《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内经》发病观,全面把握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意义,切不可断章取义。

十一、素问·热论


“治之各通其藏脉[1],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2]。”
【词解】

[1] 治之各通其脏脉:疏通调治病变所在的脏腑经脉。通,有疏通调治之意,给邪气以出路。脏脉, 指脏腑之经脉。

[2]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未满三日,病仍在三阳之表,治用汗法;已满三日,则邪已入三阴之里,治用泄热法。

【按语】

热病的治疗是“各通其脏脉”,强调“通”字,是说明祛邪之法。对于“其未满三日者” 邪仍在三阳之表,采用汗法,以疏通在表被郁之阳;“其满三日者”邪热壅积于三阴之里,施行泄法,以泄越其里热。

十二、素问·评热病论


“岐伯曰:劳风[1]法在肺下[2]。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3],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俛仰[4]。巨阳引[5],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6]。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 大如弹丸,从口中若[7]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词解】

[1] 劳风:因劳而虚,风邪乘虚侵袭引起的以发热、恶风振寒、项强瞑视、咳吐黏痰、鼻出浊涕为主症的一种病。

[2] 法在肺下:常在肺部。法,《尔雅·释诂》云:“常也。”下,言处所。

[3] 强上冥视:头项部僵硬、不能俯首且视物不明。强上,即强项。冥,暗,不清。

[4] 以救俛仰:救治呼吸困难或项背强急。俛仰之义有二:一指呼吸困难,尤怡曰:“风热在肺,其液必结,其气必壅,是以俯仰皆不顺利,故曰当救俯仰也。救俯仰者,即利肺气、散邪气之谓呼!”二指项背强急,俯仰不便,高世栻曰:“治之之法,当调和经脉以救俛仰,经脉调和,则俛仰自如,强上可愈。”两说皆通。

[5] 巨阳引:即在太阳经上取穴,进行针刺以引导经气,祛邪外出。巨阳,指太阳经。引,引导。[6]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言劳风之病,因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精气盛衰等原因, 病程有长短之别。“精者”,指精力充沛的青壮年;“不精者”则指精力衰弱的老年。三日、五  日、七日指病愈的大约日数。

[7]若:或之意。

【按语】

劳风是过劳汗出,因虚而太阳受风,经气不利,卫阳被遏,肺失宣降,郁而化热,灼津炼痰,痰热壅肺,引起恶风振寒,强上瞑视,唾出若涕,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之病。其病位在肺。
《素问·评热病论》所论治疗以针刺方法为主,采取引导太阳经气、利肺气、散邪气,以救俛仰。特别强调咯痰外出,务使邪有出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否则闭门留寇,后患无穷。其预后与年 龄、体质和精气盛衰有关。这对后世药物治疗、临床护理等均有启示。

十三、素问·咳论


1. “五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按语】

咳嗽是肺系之本病,但《素问·咳论》不仅认为咳嗽与肺有关,而且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将引起咳嗽的原因从单独的肺脏扩大到五脏六腑,从整体观的高度说明虽然咳嗽是肺脏的病理反映,但五脏六腑的病变皆可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至于病因病机,《素 问·咳论》认为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内外合邪”发病,由外感邪气,从肺之合皮毛及于内,兼有内伤饮冷伤胃,从肺脉及于肺,肺寒、寒饮“外内合邪”客于肺而发病;二是不同季节之邪气,于五脏所主之时乘虚而入,传及与肺脏而发病。其中肺气失调,宣降失司,气机上逆是本证之基本病机。

另外,《内经》认为燥邪也是致咳的重要原因,《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金郁之发……燥气以行……故民病咳 逆”等,给后世医家以很大启发,如清·喻昌《医门法律》即有“秋燥论”,并创立秋煤病名,而秋燥的主症即是咳嗽。

对于咳嗽的辨证,《内经》采用了脏腑辨证分型的方法,提出了“五脏咳”、“六腑咳”。其中五脏咳主要是由于五脏经脉气血阻滞,及于肺而发病,其症除咳嗽外,多见咳甚而弓起的牵引疼痛不适。六腑咳则主要兼见脏腑气化失常,气机上逆或气虚不摄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呕逆、遗 失、遗溺、失气等。同时,《素问·咳论》提出“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说明五脏咳是咳证之初期,六腑咳是久咳不愈的后期阶段,阐明咳证的传变规律是由脏及腑、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为后世从脏腑辨证治疗咳嗽提供了依据。

2.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1],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非其时,各传以与之[3]。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4],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5]。乘[6]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7]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词解】

[1] 外内合邪:指外感邪气与内伤寒饮食相合。

[2]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指五脏分别在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时,时令。

[3] 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非肺所主之时令,则可由它脏受邪之后传与肺发生咳嗽。之,指肺。[4]五脏各以治时:指五脏所主之时令。如肝主春季、心主夏季等。

[5] 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张介宾曰:“邪微者,浅在表,故为咳。甚者深入而入里,故为泄、为痛。”病位多发、病情复杂,邪盛正虚,故为甚。

[6] 乘:趁、因。

[7] 至阴:指脾所主之时令长夏。

巩固背诵环节

要根据表格进行复习哦~


编辑:小金鱼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析《内经》论咳
病证通说318-326.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伤寒一掌金(2)
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