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百年企业——德国篇

来源于:晨计 Ruihe Financial

葫芦娃晋级通关你能过几关?
广告

德国,一度落后的工业帝国

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开始搞工业化的,在英、法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历过与今天中国类似的“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仿造人家的产品。

为此,英国议会还特别在1887年8月23日通过对《商标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德国制造”。在当时,“Made in Germany”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初,德国的大学科学研究是与生产领域完全脱节的。尽管那时的“世界科学中心”在德国,但是聪明的美国人在德国学成归国后,不是一门心思地跑到大专院校里做研究工作、传道授业,而是进入到市场里去办企业。

展开剩余90%

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跑到美国一看,发现美国工业品的科技含金量非常高,甚至于高过德国本土,这才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并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

鉴于德国有雄厚的基础科学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过去半个世纪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的队伍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此后,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甚至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也因此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最有名的公司,几乎都是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它们直到今天都维持着世界性的声誉。

德国企业,散落的隐形冠军

在德国350万个企业中(德国百年企业有800余家),90%由家族经营。德国最大的100家家族企业,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皆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谈起德国的企业,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就是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这些工业大鳄。然而在德国,约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4%的经济增加值,拉动了62%的就业,它们同样是德国工业的中坚力量。

这些中小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一、业务集中在非常专业化的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通常是世界第一、第二。

二、年营业额在5000万至10亿美元之间。

三、注重研发与创新,有自己的多项专利,有较高比例的技术人员。值得一提的是,老板通常也是技术研发的主力,对新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亲力亲为”地创新。

四、企业通常是家族企业,管理结构简单,运作灵活,对市场反应快。

五、自有资金占了全部,保持与资本市场的距离,不受外界影响。家族企业、自有资金很好地控制了公司发展方向和资金流,确保了企业的连贯性。

在这些中小企业中,有1400个左右是“隐形冠军”,被称为“散落在德国各地的珍珠”,但公众和社会传媒对它们通常了解较少。在全世界3500个隐形冠军中,德国占到了近一半,集中在医疗技术、环境、专用设备、化工、电子设备等领域。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的共性是:采用“利基”战略,专注某个狭小领域,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导向,高度注重产品核心质量和价值,精益求精地制造产品;注重技术革新,提供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组织个性化生产;专注客户维护,有固定的客户群,有优秀的售后服务,与客户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度。正是这些技术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的 “隐形冠军”,为德国经济和品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百年企业的过人之处

1.工匠精神

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有什么共同点?——在德语里,它们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今天,德国经济结构中30%为制造业,如果算上出口,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也早已融入到了文化传统中。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人们无需遵从教会指令,靠自己辛勤劳作也可获得救赎。”这种思想对德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上半叶,德国作家路德维希·蒂克在他的小说《青年木匠师傅》中,借木匠莱恩哈特的话表达了市民阶层对手工业的青睐:“我总是想让人们的日常用品既实用又美观,这样有教养的人就不用再添置别的东西了,我为此感到荣耀。”

德国有座皇家歌剧院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全部炸毁,德国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剧院是过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结果毁于一旦。怎么办?二战后德国人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号召了一批科学家、文化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技术工人,大约上百号人,花了35年时间,将这堆破砖烂瓦又重新装回去了,现在再看这座皇家歌剧院,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炸弹炸烂了以后又重新装回来的,这座建筑最终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说,“这个行动本身就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正是由于德国热爱、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所以才叫“不变的德国”。

2.企业发展稳健并保持持续创新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项产品,他们有很多“小公司”、“慢公司”,渐渐成为拥有百年以上历史、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

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西门子总裁回答道,“不,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我们仅追求两点: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德国迈世勒银行现任掌门人弗里德里希·冯·迈世勒说,“他们的祖训是“欲速则不达”,即稳健第一、速度第二。”

迈世勒先生的话道出了德国制造百年成功的真谛,即不盲目求快,不浮不殆,关注精益求精,久久为功。就像一个在放大镜下组装手表的老匠人一样,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是手表花样的翻新,而是走时更加精确、零件更加精细、质量更加精良。当然稳健不意味着守旧,德国企业平均将销售额的近5%投入研发。根据欧洲专利局统计,德国的人均专利申请数量是法国的2倍,英国的5倍,西班牙的18倍。

3.产品追求完美

“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

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砍不下来。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它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它优秀的售后服务。

德国企业制造的产品一般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德国的出口商品中,有30%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从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

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实际上,德国人也是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这样的相辅相成打造出了“德国制造”的口碑,也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与尊重。

4.员工利益的保障

在德国,很多人进入了一家他们认为很棒的好公司之后,服役20年以上是很常见的事,甚至有些终身不换东家。在宝马工厂,就有很多不足60岁的工人,却在宝马干了40年左右。随处可见的员工高忠诚度是德企的特色之一。当然,员工们认为这是因为老板先对他们好,所以任何“忠诚”都是双方的。

德企有重视人力的传统,国际化后也把“德国式HR”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厂,四处俘获员工人心,效果卓著。德国化工制造企业巴斯夫(BASF)集团人力资源总裁Wolfgang Hapke博士说:“全球来看,巴斯夫全球员工在入职后的前三年,自愿离开公司的比例平均为1.3%。”

德国联邦政府虽然很专注于保持就业增长率和提升生产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实际收入必须增加。这个原则一直十分明确。哈佛商业评论之前发评论说,“德国人的薪水和各项福利比美国高出66%。”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提供读者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读者投资建议。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及纠纷的,中财沃顿不负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制造:如何从低劣走向卓越
从“山寨”起家,到拥有1307家世界隐形冠军,德国制造经历了什么?
关于工匠精神,两千多位手艺人在西安这场大会上划了两个重点
隐形冠军:中国制造全球突围的最佳路径
德国制造不是神话,解密德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成功之道
宋志平:怎样打造隐形冠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