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惊艳!苗族刺绣:万万没想到就是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背负重荷迁徙流浪的故事,那漫长的、为生存而跨江过海、翻山越岭的历史。

这历史苦难、悲壮,充满了伤痛,充满了哀婉,也充满了刚毅,充满了智慧。

正是这苦难、悲壮的历史,让苗族如此美丽,更让苗族服装如此美丽。

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

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这个部落由81个氏族组成,居住地为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一带。

专家曾有这样的评价,说苗族系“中国本部之主人,有史以前,曾占优势地位”。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逸周书·尝麦解》中记述了中华民族历史初始时期的一个故事:

昔天之初,诞作上后。乃设建典,名赤帝。分正上卿,名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邦名之曰:绝乱之野。

这一故事,记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著名的大战争——涿鹿大战的始末。

涿鹿大战,揭开了苗族大迁徙的序幕。

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分崩离析,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

《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的话:昔日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

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最终,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至秦汉时期,已基本集中在武陵五溪地区。

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而那些未参加迁徙或未完全参加迁徙而留在中原的苗族先民,早已融入汉族之中。

一位国外的民族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

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兰娟衣”的女装。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

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反映历史,是苗族服饰最大的文化内涵。

有专家做出这样的评价: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凝固于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服饰图案充分地展示了它本身文字文化的史料价值,因此,说它是一种象形文字也不为过。

贵州的黔中地区,流行着饰有江河图案的裙子。一种被称为“迁徙裙”的,一般为老年妇女所穿,它的裙面有81根横线,分为9组,每组9小条。

当初,蚩尤所统率的九黎部落有81个氏族,当地人自称就是这81个氏族中的其中一个氏族的后裔,由于长时间远距离的迁徙,这一支系就在裙面上绣制81根横线,以示不忘族源。

一种“三条母江裙”,裙面绣染有三大条横线,代表其祖先迁徙经过的黄河、长江和嘉陵江。“七条江裙”则为纪念祖先迁徙中所跋涉的七条仅次于黄河、长江的河流。

在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都要在花色衣裙的披肩和褶裙沿的图案中锈上两道彩色镶边的横条花纹,其象征意义同样也是黄河和长江。


广泛流行于苗族地区的“骏马飞渡”“江河波涛”等图案,更凝聚着苗族人民巨大的心理容量和强烈的感情色彩。“骏马飞渡”的主题依然是迁徙。花边的底色代表一条洪水滔滔的大河——苗语叫做“埋迈埋清”(水河之意,即黄河),花边图案由无数个代表马的花纹组成,相互连成一片,横贯在河水之中,表示万马飞渡黄河。

马的两边,又有用红、蓝、黄、橙、紫各种颜色的丝线挑绣而成的无数个代表山的三角形或塔形花纹,重重叠叠地排列在一起,表示崇山峻岭。“江河波涛”图案中,有两条白色横带,表示黄河、长江。带中有一些细小的星点,花纹隐约可见,北岸是较小的山坡,南岸是一组似乎是人乘着船进行划渡的图案,据说是代表“洞庭湖”。

此外,南岸还有一条小路和一排松树,象征苗族经过千辛万苦迁徙来到林木茂密的西南山区。其实,只要走进苗寨,反映苗族历史的图案随处可见。

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背牌”的背部装饰件,苗语称为“劳搓”,形状是横的长方形,工艺以刺绣为主,纹样为回环式方形纹,非常像一座城池的平面图。

苗族妇女的百褶裙,其裙边和裙腰一般都有约两厘米宽的蜡染几何纹,间为白地,白地上有回环绳辫纹及平行线段。百褶裙的主人会告诉你,中间那叠压并行的三条布条分别代表黄河、平原和长江,而白地则象征着清静的天空——那些,都是他们曾经的家园。

苗族服饰图案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久远的过去。1855年,苗族地区爆发了以张秀眉为领袖的苗族农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的压迫与剥削。

此次起义一直坚持到1872年。百年之后,在民间仍能发现绣有反映当时张秀眉起义情形图案的女装,有的图案场面恢弘阔大,仅人物就多达近百个。

当然,苗族服饰图案所反映的,不可能是具体的史实,只能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片段的一种朦胧的记忆。但是,它毕竟承载了苗族的史迹,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来读。

有专家指出,苗族服饰中那些“凝固历史”化的图案的创制和传袭,起初无疑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既是祖先辛酸屈辱的历史见证,又是日后返回故土的路标;后来,严酷的现实使回归故里的希望不再,其功利目的渐为思想意义所取代,变为对本民族历史的展示与传承。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文章来自:刺绣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初探
揭开苗族服饰的历史缩影,华丽装饰的五彩霓裳
【谜境生态】最神秘古老民族“苗”系列四“穿在身上的史诗”
古朴的苗族服饰
民族特色·苗族|根置于深山的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刺绣艺术
苗族服饰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