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眩晕症
1泽泻汤:泽泻90 白术36,

  2吴茱萸汤

  吴茱萸30党参30生姜30大枣20

  3小半夏加茯苓汤

  生半夏30克生姜汁20ml茯苓30

  1+2+3再加紫石英,生龙牡,磁石各30

  吴茱萸汤

  【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人参三两(9g) 大枣12枚,擘(4枚) 生姜六两,切(18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解】本方证治是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本方原治三种证候,一为阳明寒呕,二为厥阴头痛,三为少阴吐利。其证虽有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见症均有呕吐,均与中虚寒气上逆有关。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一则温胃止呕。二则暖肝降逆,三则温肾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君药。生姜为呕家圣药,重用为臣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君臣相配,散寒降逆之功益著。人参甘温,益气健脾,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为佐药。大枣甘平,助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暖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为一首治呕之良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3.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均禁用本方。

  【方歌】吴茱人参枣生姜,肝胃虚寒是良方,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等病症。

  组成:半夏16克生姜16克茯苓6到16克

  方名:小半夏加茯苓汤(利湿之剂)

  主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

  归 经:足太阳阳明药也

  方 义:(1)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

  (2)茯苓宁心气而泄肾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则悸眩止而痞消矣。

  变化方:(1)本方除茯苓,名小半夏汤,治支饮呕吐不渴,亦治黄疸。

  (2)本方除茯苓、生姜,加人参、白蜜,名大半夏汤,治反胃,食入即吐。

  备 注:三因名大半夏汤 来源:金匮

评论(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茱萸汤辨证治疗头痛、呕吐、眩晕
第70讲:第十七篇:概述 呕血证治(2)
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作用功效
准确用吴茱萸汤“捷径”,以治疗头痛、眩晕为例
百度健康
胡希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