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那些寨

  说起古民居古庄寨人们更多提及到的是山西的乔家大院,江西的赣南围屋,福建的土楼群,北京的四合院。它们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而各领风骚,炉火纯青的高超建筑技艺体现出中国建筑师们的独运匠心, 它们被誉为世界古名居的奇葩而名声大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永泰庄寨古厝虽没有声名远播,却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因交通的不便藏在深山人未识。透过历史的眼眸在战乱不断的明清时期,南方这不毛的偏远之地,政府难以管辖到,匪寇们时常成群结队,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永泰先民们为了安身立命,保全家人的生命财产,有实力的人们各自建起大寨抵御匪寇的侵扰, 它们大多都是一个姓氏的族群聚集一起,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 。

据史料记载,永泰历史上庄寨总数超过2000座,因 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自然环境破坏等原因大都毁坏,现存较好的有152座。在当年,这些的庄寨古厝可算是固若金汤,它昭示着主人家的富庶和实力。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今天的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人远走他乡,各谋生路,有人举家搬迁,另起炉灶。古寨群渐渐的变得冷清,变得萧条,变得荒废,它们就像一位年迈而又温婉娴淑的母亲静静地伫立着,经过慢长的岁月长河最终归为平静,成为时光的标本,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走远的记忆……

  《那些年,那些寨》  拍摄历经两月有余,走遍9镇12乡,120多个自然村,特精选56座完整庄寨古厝以作留念,最后感谢各位伙伴和热心的村民们大力支持,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文浩

2017年7月30日



大洋片区

(一)昇平庄,百年来当地人都叫它'洋尾新寨',是革命老区的纪念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建于清嘉庆(约1810年)年间,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结构为四落一回照加二横楼,有房间365间。石砌寨墙高3至5米,上部土墙厚度达75厘米,设有斗形窗和枪眼。据鄢氏后人说:'寨主鄢光椿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他参加科举,但并不以仕途为重,在功名和亲情的天平上,他坚定选择后者,为了尽孝而放弃仕途拒绝赴任,这忤逆的行为并没有触怒当时的皇帝,朝廷念其孝心反而给他颁了一块'恩荣予养'的匾,让他完成心愿。'

解放战争时期,大展村曾是闽中游击队的活动中心区域。昇平庄占地理优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成为游击队司令部和闽中游击队第四游击中队队员的驻扎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寨子的外墙至今仍深深嵌着一粒粒的弹孔……

(二-八)大洋七朵金花: 祥嘉庄,位于麟阳村,距今120多年,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广湖庄,位于麟阳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庆湖庄 ,位于大洋镇麟阳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宝善庄, 位于大洋镇宵洋村,占地面积1486平方米。 邵宁庄 ,位于大洋镇漈尾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金墩庄 ,位于大洋镇旗杆村,占地面积3380平方米。 承平庄, 位于大洋镇尤墘村, 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同安片区

(九)青石寨,始称为'仁和庄',被喻为'民间的故宫'。它位于同安镇三捷村,建于清道光庚寅十年(公元1830年),由张序仪、张序捷、张序光三兄弟共建。据《张氏族谱》记载:张序仪为人刚毅智勇,社交能力强,大小事务应对自如。中壮年的兄弟三人,根据阴阳五行之法,特意在家乡周边山地断崖寻觅青石作为仁和庄的主用材,建成后的庄寨立面成青色一片,故被称为青石寨。青石寨面阔83米,进深73米,墙高4.6米,占地面积4613平方米,房间共计388间,可居住200多人。

省内外建筑专家多次表示:'青石寨是典型的闽中土寨(堡)建筑,形制宏大且保存完整,介于传统中庭型护厝式建筑与福建土楼建筑的过渡类型,是研究东南系建筑的珍贵实物。'

(十)爱荆庄,俗称美祚寨,又因外墙砌石远看似米粒,俗称米石寨。它位于同安镇洋尾村,被奉为'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它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内有土木结构房屋360间,建筑面积3587平方米。在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在家庭中通常都是配角,1832年57岁的鲍美祚建起大寨,他不畏世俗的眼光大胆的把爱荆庄三个字刻在寨正大门之上,不仅表达了对自己妻子深深的爱意,也肯定了妻子在这个家里的地位。

从鲍氏宗谱可以得知,美祚公夫妇建寨时,已是花甲之年,他们一辈子相尊相爱、相濡以沫。美祚嬷李氏在鲍府四十年如一日,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家境由中落到丰盈,一家四代同堂,她佐理内务,井井有条,功不可没。宗谱中有赞语云:'吾祖妣,勉佐中馈,俭理内务,凡缝纫补缀,浣濯井莎,振作之劳,靡不勤修,以致家道日兴,一生得康泰之乐'。

(十一)嘉禄庄,在当地又俗称同安寨,位于同安镇同安村。是由当地的乡绅张昭(zhao)乾、张昭融两兄弟共同建造而成,始建于清朝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弟兄。'他们兄弟两从小就手足情深,虽然各自都有雄厚的财力,但并不'各起炉灶',一同建起这座大宅。

百多年后,张氏后人翻阅族谱,还发现一处说明张家兄弟情感的不寻常之处,过去有钱人家多数在生前就已修好阴宅,并且大多是夫妻同茔。但据族谱记载,张昭乾、张昭融兄弟俩死后,葬于同一处。而兄弟俩的妻子,妯娌也同葬一处。这一细节或可说明,张家不仅兄弟感情深厚,妯娌相处也是和睦融洽,这种亲族友善的家风得到传承,并且在后代依旧延续。

(十二)九斗庄,它位于同安镇同安村,与嘉禄庄相邻仅三百多米,也由兄弟合力建成。起建者是张昭融的三个儿子明良、明恪、明起。九斗庄始建于1895年,建造时间长达14年。寨墙长70余米、宽60余米,九斗庄的风格与三兄弟的性格相同,内敛、不张扬,里面却是大有看头,精美的木雕,意味深长的楹联,美轮美奂的浮雕工艺无不体现出主人浓厚的文化修为与耕读思想。嘉禄庄、九斗庄相继建起,家族曾鼎盛一时,羡煞旁人。据张氏后人介绍,此庄建造后期因财力有限,无以为继,后辈子孙无人发达,最终留下了这样的遗憾。但是九斗庄的耕读家风,辞官办学和诚信的高尚品格成为张氏子孙的一种心灵财富,世代相传。

(十三)桂林庄,位于西安尾林自然村。

(十四)崇古庄,位于永泰县同安镇坂头小学正后面的半山腰上,由三洋鲍氏东祠开基始祖淑明公的第十四世孙刚祚公经手而建,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它占地阔58米、深40米,建筑面积约2320平方米,虽历经近150年的风雨沧桑和'文化大革命革'的'洗礼',许多珍贵文物遭到破坏。但修葺后,其主体结构与原有的建筑风格依然保存完好。

霞拔片区

(十五)谷贻堂,乡里人称它为长万旧厝,位于霞拔乡长万自然村。该厝为黄孟钢于1860年建成,土木结构,正座七开间,两边双过水,双间横厝,下有书院,占地面积1727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据黄氏后人黄文雍介绍,土木工匠为室内雕花倾尽心血,连续修造多年,直到再无可做之处。'屋内精致的木雕不胜枚举,因缺乏保护,大多遭盗贼洗劫,遗失殆尽。'

谷贻堂之所以闻名遐迩,还与为乡民津津乐道的风水传说有关,建房时,屋主设计房屋坐东朝西,厅两旁书院廊架木梯,廊边镶木板,为水车拖箱状,下第二埕,两边又架木梯,至大门外,路砌石阶183层至溪边。'主人意在将屋宇化成水车,木梯化成水车轮,人从木梯上走动,咚咚作响似水车转动,抽水不止,补救财气,永不衰竭。

(十六)积善堂,位于霞拔长万自然村,从谷贻堂分支出来。它建于1806年的积善堂高7米、宽46米、深42.7米,三进,正座7间,建筑面积1610平方米,堪称'豪宅'。庄主黄学猷为黄孟钢的第三个孩子,自幼聪明伶俐,13岁开始就为父亲黄孟钢记账管家,把家里财务账目管理的清清楚楚、井井有条,甚得父亲的喜欢爱,从谷贻堂到积善堂建筑选址位置距离不超过500米就可以看出。大厅中架有醒目的'四梁扛井',运用十字形受力消减梁柱压力,乃永泰工匠独创。据介绍,'四梁扛井'在永泰当地被认为必须是官宦大户才可拥有。只有秀才身份的黄学猷,在那个年代有'僭越'之嫌,用当下的眼光来看,则可视为'有钱任性'之举。

(十七)容就庄,位于霞拔乡下园村,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占地面积2443平方米,建筑面积3842平方米。三进三落,六厅,九天井,有房128间。下园村原本并非此名,只因容就庄建于下园墘,建后子孙繁衍众多,习惯称下园厝,至民国时期就形成下园村之名,厝名即村名,正所谓一座民居造就一个村。

(十八-十九)龙镜庄(左列), 位于霞拔乡下园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凤新庄 (右列)位于霞拔乡下园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二十-二十一)福安庄(左列), 长安庄(右列)。

(二十二)双龙庄,位于霞拔村。

白云片区

(二十三)竹头寨,位于白云乡白云村。占地3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整座寨以戌辰兼乾巽三分为中轴线的轴对称图形,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全寨进出共有七个门,每条横向通道沟上都盖有'过水'相连。由于布局科学,百年来竹头寨不论遇上多大的暴雨,竹头寨内都没有发生过水涝。

竹头寨文化底蕴深厚,天井四周均设置卷帘,为保护门口厅正厅两旁书院的楹联字画和木雕所设。寨内楹联丰富而精美,底刷数道桐油灰,中贴沙布,字迹阴刻或双勾而现,中涂浓墨。楹联内容充分体现麟峰黄氏的耕读、勤简家风。

(二十四)北山寨,位于白云乡北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面积近1845平方米,它被7米多高的方形土墙保护着,寨堡面阔53米,进深75米,内有87个房间和230多米的'跑马道'。四周被茂密的竹林掩映,形似爱心,故又称'爱心寨',如果没有乡亲的指点很难找到它的入口。寨堡共有3个门,大门都是用酸丝木打造而成,水火不入,另外大门上方还暗藏机关,设有3个小孔,寨内的人可以用水灭火,防止匪徒火攻。据村里老人说'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部队想进入寨堡洗劫,想尽了火攻、搭人梯等办法,结果都被挡在门外。

(二十五)滂庐,位于白云乡大坪村,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661平方米。整个由四合院式的主座、两边护厝、铳楼等组成,呈左右对称结构,中间一出因2016年台风坍塌。

(二十六)岳家庄,位于白云岭下,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筑平面呈长方形, 内设天井、厢房、横屋、跑马道等,占地面积3028 平方米,建筑面积4719 平方米。庄寨为土木穿斗结构,悬山顶屋面,外侧横屋依山势逐步抬高,沿建筑中轴线依次为门廊、天井、上厅、花台坪、后楼,是闽东南地区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建筑。 早在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6年),岳飞第十七世孙、其开山鼻祖喜姝公,自福建省仙游县兴泰里象溪乡(今仙游县菜溪乡)乌苏垄地方迁来此地定居。

东洋片区

(二十七)绍安庄,当地人都叫它周坑寨,位于东洋乡周坑村,为黄孟钢长子所建,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846平方米,大大小小房间共计106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前后三进,依山势而筑,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竟高达16.5米。

庄内厅堂至今悬挂一块牌匾,上书'极婺联辉'。这是当时祝寿的常用贺辞,但只有夫妻双方均健康长寿方能被如此祝颂。送匾人的身份也显示黄学书交游甚阔,题写这块匾的秦绶章,是当时清朝二品大员,'钦命兵部左侍郎福建学政'。而黄学书的子孙也多有俊秀,一座寨堡中走出了许多读书人。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因为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关系紧张,响应政府的安排,一批平潭人开始了向内陆'移民'。当时移民永泰的平潭人大约有三五百人,永泰许多村落都有接纳。'就单厝来说,绍安庄是接纳最多的,有大概四户人家,老少20人左右。绍安庄当时的空房以及被土改没收的房间也多。

丹云片区

(二十八)和城寨,又称翠云寨,位于永泰县丹云乡翠云村坪岗顶,始建于清咸丰3年(公元1853年),历经三代四十六年,耗资数万两白银,于公元1899年建成。寨主体占地面积约3490平方米,海拔约700米,距离县城42公里。

和城寨的始建者是林和城之父林天郁,他经营青梅生意,成为一方富户,当时清政府提倡'富人自保',1853年,林天郁便开始谋划建寨,但起建一年多后,36岁的林天郁就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13岁的林和城以他稚嫩的肩膀,扛起继续修建寨堡的浩大工程。据传,他善于统筹管理,保障了资金、材料、工匠各环节有序运转。林和城一生育有五儿三女,繁衍至今已有八代两百多人。寨内正厅堂至今高悬一副对联,是林和城对子孙的家训:绍宗祖一脉承传克勤克俭功业长垂百代,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家声丕振千秋。

(二十九)赤岸铳楼群,位于丹云乡赤岸村。

(三十)湾头湾寨,位于丹云乡赤岸村,修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168间。全寨呈轴对称分布,正座宽58米,深50米,呈回形方状,左右铳楼依势分列两侧,与主寨前后分别以三道木廊相连。庄寨基部,嶙石高垒,褐墙黑瓦,雄筑其上。正墙两层,台斗八窗,相间有寸。

盖洋片区

(三十一)三对厝 ,位于盖洋乡盖洋村,是郑家三位胞兄弟汝器 、汝训 、汝诚所建,分别命名为'庆园厝''祥园厝'和'隆园厝',不过,后世还是习惯地以三兄弟的名字来区分。它们均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前后排开建成,时间都在清道光年间,每座厝占地面积均在3000平方米左右,在同一年代、同一地点建成如此规模、形制的三座大厝,在当时十分罕见,于今也不多见。

在交通极其不便的大山深处,建造体量如此之大的豪宅,究竟耗资多少、耗时多长才能建成?建造者郑氏三兄弟的身份是农是商还是官?族谱并没有记载,这些问题至今还是未解之谜随着盖洋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三对厝'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相关保护规划也在制定中。一度风雨飘摇的'三对厝',必有撩开面纱惊八闽的一天!

梧桐片区

(三十二)庆丰庄,俗称坂中寨,位于梧桐镇椿阳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这座大宅依旧保存完好。庆丰庄整体建筑历经十余年才完工,始建者为陈如坤。最初这座宅子连房带院仅占地800平方米,后来随着家业兴盛逐步扩建,在陈如坤之子陈尧榕手中,院落已扩建至占地3937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如今人们看到的庄寨为两进院落式格局,共有300多个房间。

关于庆丰庄,最富传奇色彩的是这里竟有段百年历史的跨国婚姻,庄主陈尧榕的二公子陈凤銮,在早稻田大学留学三年品学兼优,有一位漂亮端庄的日本女孩亦子对他芳心暗许,她的将军父亲也对这个博学谦逊的中国小伙赞不绝口,成全了两人。'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她跟随着她夫君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嫁到这乡野之地,成为了一位'压寨夫人',在庆丰庄生儿育女、度过一生。

(三十三)椿园庄,位于梧桐镇椿阳村,建于明国初年,距离庆丰庄约50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右前方一座三层碉楼,俯瞰守卫庄寨,体量也较一般碉楼大,兼具生活功能。据当地人讲,这个碉楼站时不单作为防卫攻击土匪所用,更有保护寨内妇女小孩之功能。

(三十四)小坪寨,也称邱演寨,位于梧桐镇小坪自然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距今百余年。由陈世华及其次子陈大焕所建,父子二人凭借当时繁华的水路运输做贸易发家。

(三十五)香远堂,位于梧桐镇溪北村,经历19年建设,竣工于1834年,占地面积3708平方米,大小房间186间。当时建房选址请的是江西赣州地理师傅。大厅正面高悬香远堂牌匾,此牌匾为五品永福知事曹文林所赐,牌匾之下是朱子家训。

清凉片区

(三十六)兴梓庄,位于清凉镇古岸际利自然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四合院土木结构,共有房间一百余间。整座古宅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正座和护厝沿山脚排开,屋脊飞檐翘角,造型古朴华美。

(三十七)孟焕庄,位于清凉镇古岸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十年,由张兴坤,张孔龙,张孟焕祖孙三代建造。庄内雕刻精美,据传当时请福州地区最出名的工匠师前后雕刻了7年时间才完成。

(三十八)李家古厝,位于清凉镇顶坑门自然村,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据先人口口相传,先祖从莆邑县东路下迁往清凉,已传15代,起初定居在清凉街后面的坊珰厝,后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康字四兄弟:康良、康玉、康元、康和(忠)协力共同建造一座坐庚向甲兼酉卯的四合院,正座8㮼平头,左右两边各三进六间,中间一大厅,下有两边相对称三进书房,各有六间,有一天井,四周用青石条铺设,房子四周有走廊相通,外面用栅栏将整座房子围住,外人无法轻易入内,房顶青瓦灰砖,燕尾翘脊,颇有气势。

大厅内门窗各种雕刻花鸟鱼虫动物惟妙惟肖,人物造型形象逼真,神态栩栩如生,仅底座房间有24间。整座老屋为土木结构,经历了300多年濒临倒塌,吃水不忘挖井人,宗亲们看到此情此景,纷纷慷慨解囊,捐资维修,最终得以保护住祖先遗留的老房子。

盘谷片区

(三十九)辟福庄,位于荣阳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四十)新安庄,位于福坪村,建于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611平方米。

长庆片区

(四十一)中埔寨,本名叫逢源庄,坐落于长庆镇中埔村,由林姓先祖林孟美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后其子林程德在'逢源庄'四周建墙成寨,因寨子依照八卦图布局,高处看呈现八卦形状,因而又得名'八卦寨'。寨堡设3个大门,以中轴线为对称轴,三进大厅,有182个房间,总占地面积4831平方米。寨堡布局、石匠工艺堪称一绝,虽经200多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寨堡后人现已传承至第十代。

中埔寨体积庞大,加上地势起伏,绕跑马道一周巡防,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体力活。寨里的老人回忆说,过去中埔寨里有木牛流马,由机关齿轮驱动,负责安保的人就坐着木牛流马沿跑马道巡视全寨。这个神奇的木牛流马老人小时见过,后来这一老物件就消失不见了,空留后人对它的无尽猜想。

(四十二)南垄寨,位于长庆镇下际村,建于1845,占地面积平方米6300平方米,约160个房间,属于当地江氏宗族所有,保留完整,现有8个住户。大厅堂上有一副楹联:'屏山环广厦更借浮岚苍翠摘成百堵文章,漈水起洪波好德漱玉从峥发出千秋逸响,'概括了古寨青山环抱,绿水缭绕的绝佳风水格局。

(四十三)宁静居,位于长庆镇政府后面,1875年建造,占地面积105平方米,高四层。该屋正面由挂瓦与夯土墙粘合建成防雨墙,颇具特色。两边设有碉楼,以备匪患。

嵩口片区

(四十四)成厚庄,又名芦洋寨,位于嵩口镇芦洋村,始建于清代,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耸立于大樟溪畔山峰之上,与山势浑然天成。 成厚庄为陈埔陈氏十六世公德美所建,德美公生于大明崇祯8年(1635)年2月29日,卒于大清雍正二年(1726)11月10日,享寿91岁,生有3子。原配郑氏卒后,德美公于60岁续配惠安女王氏。公一生勤俭朴素,行好修善。

明末清初,倭寇遍地,名不聊生,通族为救死图存,皆上山结寨而避之,成厚庄乃德美公再娶后所建,至今约有316年历史,是现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庄有两重寨墙,外围由其第五代曾孙用藻继修,四面有寨门,边上有耳楼,各围墙布满火枪眼,为阻击土匪之用,围墙内走马道宽大,全寨高大坚固,气势宏大,结构严谨,为后辈兵荒马乱之秋避祸之所,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四十五)尾寨,又称万安堡,万安堡就是护佑万众平安的意思。它位于嵩口镇道南村,与善庆堂为邻。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内有一古井,写着大清咸丰癸丑年菊月造。万安堡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共3层,120多间房间。据说1932年的时候,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从上海被调往福建清剿红军,曾驻扎该堡,许多战士仍满怀抗日激情,念念不忘雪国耻报家仇,在古堡厚实大门两旁的青石板上用毛笔写下了四行标语,左侧为:抗战到底,还我河山;右侧是:倭寇不除,军人大耻。由于年久销蚀,又有居民堆放大量杂物,如今只依稀可见一个'人'字。

(四十六)下新厝,又名述善堂,被称为'福建第一鬼屋'。它位于嵩口镇月阙村,系林天培于清道光年间所建,,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林天培字贤书,号植庭,曾履职山东济南府布政司理问,生性慷慨,乐善好施。述善堂鼎盛时期常住人口近三百,宗亲中学子能人辈出。 1986年电视剧《聊斋》中的《狐侠》就是这里拍摄,一转眼31年光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狐仙红玉与冯相如用于拜堂的大厅与喜庆的洞房仍完好无损。

(四十七)下坂厝,又称用坦厝,位于嵩口镇下坂村,主人陈用坦,父建子续,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园1752年)历时27年,三进八扇厝,每扇夹墙有火墙相隔。建筑面积5080平米,200多个房间。

陈用坦,1723年出生,故于1798年,享年76岁。他早年给人家当木工,用积蓄下来的钱买田收租金(种出来的稻谷双穗,特好租),从此发达起来,他一生勤俭持家,积德行善,乐好善施,在富有时候,仍然坚持每天拾 牛粪,经常捐钱修水渠、铺路,救济苦难人,为世人留下好名声。下坂厝历经200多年风雨,大厅内三幅楹联毁于文革,一对大石狮、一对瓷鱼缸、正门前大木马及部分木雕刻被盗、毁损,甚为惋惜。

(四十八)端公坂厝,又称继善堂,位于嵩口镇月阙村,系嵩口林氏四十世传人林朝培所建,清嘉庆十九年,欶封宸书公文林郎;奖牌匾恪'恭掌故,'匾因祖厝遭火患被毁。1825年后重建继善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内衣民房96间,木雕精致,保存完好。

(四十九)善庆堂,位于嵩口镇道南村,于1915年开始动工,历时六年多。该宅为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六扇两进厝,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五十)庆山居,位于嵩口镇玉湖村,恭恩厝旁,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于1931年建造,由金良知、良祥、良多、良南等五个堂兄弟所建。

(五十一)恭恩厝,又名紫山堂,位于嵩口镇玉湖村。屋主金文清,字恭恩,清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修建此厝,历20年建成。民国20年(1931年),后辈又在厝旁再建一座2进大屋,这样,整座恭恩厝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有7进、大小房间202间!

(五十二)垅口厝,位于嵩口镇中山村。垅口大厝始建于宋朝,占地1万多平方米,是嵩口镇境内单座规模最大的古厝。它由垅口厝、拔魁厝、和也厝和宴魁厝组成,共有房屋183间,是围垅屋式民居。厝内廊深径曲,厝中有厝,大厅套小厅,大天井套小天井,造型奇特,别有天地。俯瞰垅口厝,但见青瓦如黛如同龙的鳞片,片片相连、鳞次栉比。传说道教闾山派宗师、闽台最大的农业神张圣君在这里打过长工。厝内有一条鹤形巷道,活灵活现、弯弯曲曲,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寿、吉祥之意,厝主人当年建这个巷道,就是希望鹤的寓意能让自己家业兴旺发达,为了让鹤活起来,厝主人还在过道的尽头修了一座垅口书斋。大樟溪徜徉其旁,溪湖村隔河相望,当地有歌谣唱到:'垅口大座厝,乌鸦飞不过'。

(五十三)仁凤厝,位于嵩口镇镇政府旁边。厝内装饰精美,虽经历百年仍旧保护完好。


(五十四)玉湖寨,俗称寨里厝,坐落于嵩口镇玉湖村,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正座八扇六门双层木结构,四方寨墙对角建有角落,紧贴四周内墙搭建连廊,墙体布满枪眼。寨主人金为圭,与清代著名小说《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的作者金丰是同时代出生在玉湖金氏家族的子孙。金为圭曾考取进士,后经营茶山做茶油生意,富甲一方。

(五十五)瑞安居,位于嵩口镇悟埕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厅堂上悬挂清道光十七年兵部右侍郎兼福建学宪沈源为屋主人炳荣公(存华)赐立的牌匾'雍序耆英'。瑞安居地处的周遭环境十分优美,风水绝佳。大厝坐北朝南,厝前有肥沃的田野,不远处,大樟溪至西向东缓缓淌过,两岸翠竹环抱,草木菁美,四周山峦舒缓有致,郁郁葱葱,真是个风光旖旎、宜居宜业的好地方。相传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曾从尤溪乘舟至此,惊叹于此地美妙景致,雅兴勃发,欣然挥毫在溪畔的岩壁上写下一个硕大的'福'字,并署名'晦翁',笔迹至今犹存。

(五十六)杨梅庄,位于嵩口镇月洲村,由宁远庄分出,清嘉庆初年由张金生所建,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由背靠背的两座单檐歇山顶木构六扇厝及厢房、下落构成。

庄寨集萃

大气的牌匾


美轮美奂的木雕

精致美妙的石雕:排水口和柱脚石。

形式多样的石雕

各式各样的门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安溪姓氏宗祠对联(1)·陈
黄氏漳台谱牒对接
让莆田的历史“活”起来!
【乡土兰溪】 女埠集镇
(1406)分布在甘肃各地的44处顶级古建筑!
宏村 旅游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