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hina@HRS | 黄伟剑教授: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中国经验



HRS2018 美国波士顿现场报道

导 读

第39届美国心律学年会于2018年5月9日至12日在美国东部城市波士顿举行。会议首日,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伟剑教授在现场为大家作了题为“Peri-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Initial experience”的专题报告。

▲黄伟剑教授


希蒲氏系统确保了电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在全心室快速扩布,使心室实现同步有效收缩,该区域起搏因其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而在近年来备受关注。那么对于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慢性心衰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LBBP)理论上可直接激动阻滞的左束支区域,有望挑战传统双室起搏治疗(CRT)的地位。然而很多人认为该起搏方式存在许多局限性,例如:操作技术难度大、术中曝光时间长、远期阈值是否稳定、R波感知不足、起搏人为造成右束支传导阻滞等等。黄教授通过病例形式与国内外听众分享了中国LBBP经验。


精彩病例

72岁老年女性,扩心病心衰合并LBBB病史长达2年,规律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1年多效果欠佳,住院拟接受CRT治疗。术中因左室电极植入失败,黄教授大胆改行单纯LBBP,最后手术成功,起搏阈值低且稳定,1年随访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32%恢复至62%,左室舒张内径也由原来的76mm缩减为42mm。黄教授特别分享了他的LBBP电极植入的三个经验:(1)标测到希氏束位置后,RAO下留取影像作为参考。调整HIS鞘管位置,使3830主动电极头端向室侧移动约1.5-2cm处进行旋拧;(2)旋拧8-9圈后,重点观察V1导联波形变化,最佳特点为连续单极起搏观察到V1导联由原来的QS型出现r波并转变为rSR的右束支阻滞图形。(3)术中测试将输出调高可见起搏QRS波很窄。此外,黄教授还分享了其他几例植入成功且术后恢复很好的LBBP起搏病例。

▲术中植入影像


▲术后行CT观察到的电极植入位置


最后,黄教授总结道,目前来看,LBBP适合房室传导阻滞或LBBB的患者,但循证依据尚为欠缺,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支持、以及观察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植入器械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降低手术难度和时间。尽管如此,黄教授认为,在未来,希蒲氏系统起搏将会改变电生理医生的临床决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生理起搏技术 东渡日本授业解惑
HRS 2016 · 亮点荟萃|希氏束起搏应用:前景无限
China @ HRS | 黄伟剑教授:HFrEF和HFPEF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希...
华伟教授:《2018 ACC/AHA/HRS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延迟患者评估和管理指南》解读
徐亚伟等在HRS上报告:消融+左心耳封堵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 “双保险”策略
对肌电图再认识 曹俊教授2016中国区域阻滞麻醉年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