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文学艺术中的莎乐美形象
译者:赵晓辉
发布:2010-12-09 14:58:15双语对照 | 查看译者版本

近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将于北京首次上演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1—1949)的全本歌剧《莎乐美》。该剧的上演,将使中国观众一亲芳泽,全面感受莎乐美极富魅力的女性形象。在两千年岁月中,经过无数艺术家文学家不断演绎改写,莎乐美形象由简至繁且深入人心,创造了西方文艺史上不朽的艺术神话。 

作家笔下的千面莎乐美

莎乐美原型最早见于《圣经·新约》福音书,讲述了施洗约翰之死:约翰责难希律王娶兄弟之妻希罗底,此事有悖于《摩西五经》中的婚姻律法。希罗底怀恨在心,挑唆希律王杀约翰以解心头之恨,王心怀不忍。在王的生日宴会上,希罗底之女起舞以娱宾客,王高兴之下答应她可以提出任何条件以为奖赏。不意希罗底之女在母亲授意下竟要求以约翰人头为赏,王不得已而将约翰斩首。该故事意在彰显施洗约翰以身殉教的高尚事迹,而此时的莎乐美不过是《圣经》故事中一个缺乏主体意识的陪衬人物,蒙昧中成为母亲借刀杀人的工具。

其后这个舞姿动人的少女在欧洲艺术家的幻想里绵亘了千余年,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她的魅力开始延伸进文学领域。福楼拜、拉佛格、王尔德等文学巨擘纷纷钟情于莎乐美,他们借助想象之力给这个原本单薄的形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1880)在短篇小说《希罗底亚》(Herodias,1877)以极富感染力的笔触描绘了莎乐美摄人心魄的舞蹈,她婆娑起舞,热情四溢,点燃了在场所有男性的情欲之焰。象征主义诗人朱尔斯·拉佛格(Jules Laforgue)在故事集《道德寓言》(Moral Tales,1887)中对福楼拜《希罗底亚》进行了戏谑式改写,与福楼拜笔下性感魅惑的莎乐美相较,该作品中的莎乐美则发议玄远,俨然成了献身纯洁神秘世界的即兴诗人或哲学家,诗人在故事结尾表明“莎乐美不是死于无知,而是死于对精致优雅生活的欲望”。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在1893年发表了法语独幕剧《莎乐美》,该剧堪称莎乐美形象流变史上的巅峰之作。这位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作家,其生平与该剧一样毁誉参半。全剧围绕爱与死的永恒主题,以莎乐美亲吻约翰血腥头颅,最终惨死乱盾之下终结,凸显了一位爱而不得,终其所爱的致命少女莎乐美形象。热烈迷乱的情欲与赤裸冷酷的暴虐交织其中,一度被视为“半异教和半淫秽”的邪魅之作。该剧成为王尔德唯美颓废艺术观的代表作,同时也使莎乐美形象晓喻世界,但凡涉及莎乐美的后出之作,莫不受其沾溉。诗人奥托·朱刘斯·比尔鲍姆云:“《莎乐美》强有力地证明了王尔德从罪恶中挖掘道德、从病态中寻找美丽的天才能力”。

莎乐美的视觉形象

较早以圣经故事中莎乐美为主题的绘画出现于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贝诺佐·哥佐利(Benozzo Gozzoli)的《莎乐美之舞》。画面正中莎乐美青春年少,衣袂轻扬,为众人起舞。画面左边的拱门内,施洗约翰双手合十,引颈待死。拱门后方莎乐美跪捧约翰头颅献给希罗底,她仰视母亲的目光微微上扬,看上去恭敬而柔顺。绘画往往以更为感性直观的面貌诠释作品的艺术形象。莎乐美在视觉艺术领域内的形象与文学作品交互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至16世纪,莎乐美形象频频出现在诸多画家笔下,其中以“油画之父”提香(Tiziano Vecellio,约1487—1576)的《莎乐美与约翰首级盘》(1515年)为代表。画中少女丰腴美丽,栩栩如生,含情斜视手中银盘里约翰头颅,左边男孩的仰视则透露出对莎乐美的倾慕之意,整个画面充满了暧昧的隐喻。此期以莎乐美作为肖像女主人公的画作还有很多,如路以尼(约1480—1532)、德国画家克拉纳赫(1472—1553)等著名画家笔下的莎乐美都几乎遵循着同一模式:一个豆蔻韶龄的美少女,身着贵族妇女的华服美饰。与同期贵妇肖像不同的是,莎乐美手中多了盛有首级的银盘。

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的莎乐美系列画作颇令人瞩目。他以莎乐美为题材的画作多达几百幅,其中以1876年巴黎沙龙展出的油画《舞中莎乐美》和水彩画《幽灵显现》最负盛名,曾吸引了五十多万名观众争相参观。在莫罗极富异国情调的精细画笔之下,莎乐美成为象征欲念与诱惑的“恶之花”。他塑造的莎乐美是十九世纪末致命女性的原型,指涉了诱惑和危险、生命和死亡的艺术主题。

英国著名艺术家奥布里·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因为王尔德《莎乐美》绘制了系列插图而闻名于世。在其短暂的26岁生命中,比亚兹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激情与颓废并存一身的莎乐美形象。画家将日本的浮世绘和洛可可艺术手法融入画作,创作出简洁鲜明而富于装饰感的画风。如在表现莎乐美初遇约翰而心生爱慕的情节时,比亚兹莱配有《孔雀裙》插图,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莎乐美曼妙的曲线,而用大量笔墨描摹莎乐美奢华艳丽的孔雀裙摆。原本单调的黑白两色,在其笔下呈现出华丽灵动的艺术效果。

纵观艺术史中莎乐美的形象的演变过程,我们清晰地看到莎乐美形象的演变,这揭示出艺术家所属时代与社会的性别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女性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

戏剧与音乐中的莎乐美

莎乐美形象之所以广为人知,不仅得益于文学与绘画之力,戏剧与音乐之传播也为其插上了飞翔的羽翼。

1881年法国作曲家马斯涅(1842—1912)谱曲的歌剧《埃罗底亚德》(Herodiade),在布鲁塞尔首次公演。该剧剧本由意大利诗人扎纳尔迪(Zanardi)根据福楼拜《希罗底亚》改编而成,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特质。莎乐美被演绎成为真爱殉情的圣女。她身世凄凉,自小被母亲遗弃。她对先知约翰萌发了强烈而纯洁的爱情,当约翰受难,莎乐美最终以死殉情。“马斯涅版”对后来莎乐美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在十九世纪文艺作品中,难能可贵地将莎乐美塑造为有主体意识的形象。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以王尔德原作为脚本改编谱曲而成,是一部极为大胆并富有创造力的现代歌剧。施特劳斯对莎乐美倾注了细腻的理解和同情。他认为,这个十六岁的少女纯洁不幸,继父垂涎,母亲冷漠,情窦初开却被所爱之人严辞拒绝,诸种不幸导致了她精神的扭曲和崩溃。他反对在演出中将莎乐美形象扭曲低俗化,他认为“莎乐美以纯洁处女之身,身为东方公主,只能以最简单、高雅的肢体被演出。她在面对伟大世界的神迹时,未能成功掌握,应该激起的是怜悯,而不是只有颤栗和厌恶”。该剧1905年在德累斯顿首演大获成功,时光荏苒,该剧久演不衰,成为歌剧史上极为迷人的经典杰作。更重要的是,该剧使一度受到贬抑的王尔德原作广受关注,作曲家以卓越的音乐才华塑造了一个性格丰富精微、形象多元立体的莎乐美。

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卡洛斯·绍拉于2002年执导了弗拉明戈舞剧《莎乐美》。西班牙传统舞蹈热烈明快的响板敲击声和舞踢踏步声,与《莎乐美》浓烈极端爱恨纠葛交融在一起,表现出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莎乐美依然活跃于世界各地舞台上,涵盖了话剧、歌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传播形式。莎乐美形象在西方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演绎,业已成为经典的文化现象,同时也证明了艺术与美对人类永不消逝的吸引力。

链接1:莎乐美创作者的东方情结

十九世纪末莎乐美现象风靡一时,这与诸多作家的东方情结有着重要联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东方古国如伊斯兰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始终让欧洲人魂牵梦萦。在西方视域中,东方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罗曼司、异域情调与迷人风景,同时也意味着专制与残酷、颓废与纵欲、危险与压抑。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使得既美丽又危险的东方女性成为诸多艺术家热衷表现的对象。作家福楼拜即以这样东方女性观塑造了莎乐美,她姿容艳丽却缺乏精神内涵,在她身上蕴含了东方美人的性感与魅惑。画家莫罗《舞中莎乐美》一画也带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画中莎乐美手持神圣莲花,面容似印度女祭司,在菩萨前默念神秘咒语。希律王姿势则如东方神袛般静坐不动,空中香雾氤氲。拉佛格的《莎乐美》也描写了奢华神秘的东方乐土和年轻美貌的东方公主莎乐美形象。

链接2:莎乐美对中国作家的创作影响

莎乐美在中国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将王尔德诗剧译介到中国以后,中国作家开始有意识地将此形象运用到创作中去。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被莎乐美疯狂绝望的爱情深深打动。他在创作戏剧《潘金莲》时,将英雄武松手刃淫妇潘金莲的复仇故事改写为潘金莲为爱赴死的故事。潘金莲热恋武松,将死之时,对武松说:“我的心早已给了你了,放在这里,你没有拿去!二郎你来看!雪白的胸膛,里头有一颗很红很热很真的心,你拿去吧!”又云:“我今生今世不能和你在一处,来生来世变头牛,剥了我的皮给你做靴子!变条蚕,吐出丝来给你做衣服。你杀我,我还是爱你!”这段话不难令人联想到莎乐美绝望亲吻血泊中约翰头颅的经典台词,其血腥残酷的场面,爱恨生死的主题都有相似之处。

女作家苏雪林的三幕剧《鸠那罗的眼睛》也明显受到王尔德的影响。《鸠那罗的眼睛》取材于唐朝佛家故事,原本意在宣扬因果报应。鸠那罗做太子时曾猎得五百只鹿,剜其眼睛,日食一双。后来,鹿化身为王后,剜去鸠那罗眼睛以为前世怨报。苏雪林将此故事改编为王后痴爱太子,太子却始终冷漠,王后在绝望中挖出太子眼睛而后自杀。如此敢爱敢恨,因爱成狂的王后形象完全是莎乐美的中国翻版。王后对太子的热烈告白:“你那微微颤抖的身体,好像清风摇摆中的描画书;你那苍白的脸色,比如香象玉口中玉牙;侮辱无理的言辞,从你甜蜜的舌头吐出反成了一串银铃似的悦耳的赞颂。”这与王尔德笔下沙乐美对约翰的动人告白何其相似。当然,《莎乐美》的影响绝不止于此,我们在这里只是举其一隅,考察《莎乐美》对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戏剧史,亦可为当代话剧提供有益的借鉴。

刊于《世界新闻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纪末的七面纱舞
《莎乐美》:爱欲与禁欲的矛盾,是王尔德对生命悲剧的独特理解
莎乐美:王尔德的五十度灰
【艺文手册】西方最有名的舞者莎乐美
艺术史第一蛇蝎美人,前半生心狠手辣,后半生为爱痴狂
斩首与绘画 | 莎乐美:滋长在男性欲望中的“恶之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