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
浅谈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及其消极影响
    当时间的脚步迈入新的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人民群众高水准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电视体育节目特别是体育赛事直播也越来越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体育赛事直播更加巩固了它在各种类型电视体育节目当中独领风骚的重要地位。而体育解说作为赛事直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传媒事业与受众交流各环节中最直接最关键的一环,其质量和水准直接关系到一场比赛转播的整体质量和水准,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对欣赏体育比赛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体育赛事转播的不断增多,全国各级电视台体育解说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然而,获得观众好评的解说员却寥寥无几。我们注意到,观众针对体育解说员的解说语言、内容、风格等方面所提出的质疑、批评和意见正在不断通过各种媒介大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自己服务对象所提出的这些质疑、批评和意见,作为从业者的我们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对大量体育解说实例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和总结之后,笔者认为:在解说过程以及素质培养等环节中的过度自我是制约体育解说评论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解说中较大数量的舆论导向错误、一般性常识错误、专业知识错误、背景资料错误、语音语句错误及情绪错误,是可以从这个因素中寻找到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

一、电视体育解说的概念及观众对体育解说员的要求。
(一)对电视体育解说概念的理解。
电视体育解说是对利用电视信号转播、直播的体育比赛进行的同步报道及说明(现场解说、演播室解说)。是结合比赛的各种背景资料及比赛规则,对比赛的进程、胜负情况等所作的描述、解释、分析和评价。
除了上述的基本概念外,体育解说还是一种传播艺术。即在传播新闻事件(体育赛事)的同时,其传播过程也呈现出一种充满艺术性的状态,这就是解说艺术。观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除了了解基本信息之外,还渴望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愉悦心理享受。而这种享受很大程度上来自解说的艺术魅力和赛事本身的竞技魅力的完美结合。很显然,同样的一场比赛由不同的解说员进行解说,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有着较大的不同。对解说应该具有较高艺术性的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观众对电视体育解说的要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为体育电视解说质量和水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观众对体育解说员的要求分析。
1、对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抑制娱乐化泛滥的要求。
对北京、上海、西安、福州四地观众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偶遇抽样)显示,44.6%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电视体育解说不能更好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电视体育解说能够起到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作用。这与一些解说员的“体育比赛不是政治新闻,能否起到舆论导向作用无所谓”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忽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同时,电视体育解说中的娱乐化泛滥问题却日趋严重。表现形式有:解说平台变成“聊吧”;故作娱乐、信口开河等。(在本文第二部分中还将进行实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观众对所谓的娱乐化解说并不认可。上述抽样调查显示,认为某些解说员“娱乐段子”显得做作无聊的占受访者的79.8%。这应该引起从业者的认真反思。
2、对基本语言素质的要求。
以某著名乒乓球解说员为例。乒乓球运动员郭焱的“焱”字正确读音为“yàn”,而她却始终将“焱”字读为“yán”。又如南非世界杯荷兰对巴西比赛中的一句“西村雄一仍然没有出牌儿”,“仍”字音为“réng”,该场比赛解说员误读为“rēng”。事实上,受到观众极大关注的南非世界杯赛的解说中读音错误的数量实在不小。
据记者对一部分观众的访谈记录显示,解说员个别发音的不正确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他们欣赏比赛的情绪感受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一些运动员出身或专项记者出身的解说员却认为“我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专业优势,因此语言上的一些瑕疵并不会影响我的解说质量”。将其看法和广大观众的要求加以对比,谬误立刻显现。
除基本语音语调外,解说员的临场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更加受到了观众的质疑。调查显示,只有3.7%的观众对解说员的该项能力表示满意,认为解说员该项能力一般,常出现错误和语病的观众占34.3%,甚至有11.4%的观众认为解说员该项能力较差。
3、对专业素质的要求。
调查显示,有50.1%的观众认为,国内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体育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一般,而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总计不到30%。事实上,解说员在资料提供和现场解说中犯下的许多错误都与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和赛前资料储备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观众普遍要求解说员增强专业知识储备,对比赛规则加深理解,力求在解说过程中提供最充分的信息,让信息有效率更高,更好的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另外,一些解说员在解说中不断出现“游离主题”的情况,即在错误的时间提供了不太合适的资料,使自身的语言破坏了比赛这一“新闻主体”的完整性和本来面貌。如体操运动员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解说员却喋喋不休地对比赛场馆做着详细的介绍。更多观众希望解说员能减少乃至杜绝这种“游离主题”的情况。
此外,观众对解说员的赛事分析能力、解说中的适当激情、鲜明的解说风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观众要求的基本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解说员过度自我对体育解说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克制、减少、消除电视体育解说中解说员过度自我的种种表现,使我们的电视体育解说的整体质量和水准再上一个台阶。

二、电视体育解说员过度自我的表现形式及其消极影响。
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是指在解说素质培养,赛事解说过程中的语言选择、组织、情感表达,赛事解说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等方面,解说员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出现和持续了错误的自我角色定位,导致在这些环节中一定程度地违背新闻传播规范,破坏赛事解说整体质量和艺术性以及阻滞个人素质提高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过度自我在解说员基本素质培养中的体现。
让我们以基本语言素质为主线进行探讨。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广大观众对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基本语言素质是有着较高要求的。例如,在南非世界杯开幕仅仅几天之后,许多观众就通过网络等媒介对几位解说员在语音语调、语言逻辑等方面的错误以及一些不应出现的口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和提醒。
语音语调方面,如“本届世界杯比赛的进球数比较少”中的“较”字为典型独音字,应读jiào(叫),四声,而解说员误读为jiǎo(饺)音。又如“下半场他们没有显示出少一人的劣势”中的“劣”应读liè(列),四声,误读为lüè(略)音。在其他比赛中,人才济济”中的“济”误读为jì(计)音,“亚历山大.宋”中的“亚”误读为yǎ(雅)音,“传球质量太差”中的“质”误读为zhǐ(旨)音等等,数量的确不少。
语言逻辑方面,如“伊瓜因打门!球——进——了!(欢呼)哦!这个球居然被门将扑出来了,从现场角度看这个球是进了。”,观众短评:下次看清楚再说。由于深陷强烈的自我意识之中,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解说会出现严重的语言组织失误,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也是解说员过度自我的表现之一。
口误方面,如“佩雷拉说这是他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了,尽管下届世界杯是在他的祖国南非举行。”(佩雷拉教练是巴西人,下届世界杯也不是在南非举行)。认定这句话是解说员的口误并不难,但此口误的错乱程度应属较高,而且是在世界杯揭幕战这样的受关注程度极高的比赛解说中出现,应该引起解说员足够的重视。
一些体育解说员表示,在“比较”的“较”、“劣势”的“劣”、“质量”的“质”等常用字的读音上出现误读,并不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甚至读成“jiǎo”、“lüè”、“zhǐ”会更加符合一般观众的读音习惯,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笔者认为,这类错误看法正是解说员过度自我心理在语言素质培养方面的充分体现。事实上,大部分观众更希望解说员语音规范,而不是相反。另外,这一看法不仅与电视播音主持这一重要岗位的职责、要求背道而驰,而且从长远来看,其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从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地位来看,电视体育解说员也应属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范畴。因此在语言方面,要求解说员在解说岗位上起到与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岗位上相同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与此相适应,国家广电总局对主持人(包括体育解说员)有着明确的素质要求:“良好的语言素养:A.语言要纯,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B.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 C.较强的口语能力:流利.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穿透力,感染力。”这样的要求不会对任何一位在此岗位上的从业者有所不同。
一位著名的网球解说员将“膝盖”的“膝”字读成“qī ”,几年来从未改变。由于担负着法网、美网等重要赛事的解说且经常就纳达尔等人的膝伤进行介绍,因此“七盖”、“七伤”之声不绝于耳。某著名乒乓球解说员口中的腼典(腆),摇(饶)静文,好钢用在刀印儿(刃儿)上等等。试问,这些基本语言问题真的不会影响到比赛解说的质量和水准吗?
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听任过度自我心理泛滥,那么很难想象这些解说员会在平时的语言素质培养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不断树立更高的目标。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听任过度自我心理泛滥,也很难想象其解说质量和水准会有多大的提高。
另外,某些解说员的过度自我还体现在对“口误”的看法上。认为:“解说员在长时间的解说评述过程中不出现口误是不可能的,因此,口误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口误”。让我们拿解说员和他们解说中的那些运动员作一个比较,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掉下器械的失误是无法绝对避免的,跳水运动员在动作中出现没有压住水花的失误是无法绝对绝对避免的,那么能说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出现这些失误不严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吗?显然不能。一套动作会因为一个小失误而失败,运动员会因为这些所谓的无法绝对避免的失误而深深自责,平时进一步苦练基本功。同样,一场比赛的解说会因为解说员的口误而水准大减,那么解说员应不应该象运动员一样自责和苦练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失误(口误)在整体上的不可避免和平时努力提高基本素质,尽全力避免失误(口误)并不矛盾”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某些解说员忽略甚至不接受这一道理只是过度自我的心理在作祟。我们希望:每一位解说员都能摆脱过度自我心理,摆脱在基本素质缺陷问题上的自我逃避、自我原谅,认真加强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过度自我在解说过程中的体现。
首先,解说过程中的娱乐化泛滥问题是解说员过度自我的体现。
以2010年世界男篮锦标赛1/4决赛美国队与俄罗斯队比赛的解说为例。当比赛正在紧张激烈的进行的时候,解说员结合画面对俄罗斯队中锋考恩进行介绍,观众却并未听到对考恩在这一次攻防中的技战术发挥所做的点评,取而代之的是较大篇幅的对“考恩本来在欧洲打球...打的不错...但突然要回堪萨斯...因为他的女友在那儿”这一情况的描述。几分钟后,这一话题得到进一步娱乐化的发挥。在考恩与美国队中锋奥多姆篮下对抗后,解说员竟然说考恩你在干什么呢?这会儿还在想女友!想堪萨斯吧!是不是从奥多姆身上闻到堪萨斯的味道了?其间伴随两位解说员夸张的笑声。
正如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中所分析的,大多数观众对所谓的娱乐化解说并不认可,普遍认为某些解说员的“娱乐段子”显得做作低俗。而在解说中大量描述渲染运动员隐私并结合运动员隐私对运动员进行不负责任的调侃,更是为广大观众所反感。
比较一下著名教练、篮球评论员杰夫.范甘迪在解说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时的一些内容。2010赛季总决赛第一场湖人队与凯尔特人队的比赛中,在湖人队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完成一次上篮得分后,杰夫.范甘迪说道:“昨天我们给科比录像时,科比跑过来问我,为什么迈克尔-乔丹在93年对纽约尼克斯队的比赛中得分比在92年对尼克斯时得分要更困难。我心里说,当时你才14岁。这家伙不知道看了多少比赛录像。我14岁时记得的唯一事情是为什么隔壁班的女孩儿对我不屑一顾。当时正好是多克-里弗斯来防守乔丹,科比看录像就是要研究里弗斯是如何把当年防乔丹的秘诀用于防自己的。对于科比,我只能说非常佩服。”同样是大篇幅,但却与上述娱乐化解说有着天壤之别。
不难发现,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解说员,在体育比赛职业化、商业化程度更高,体育解说事业更发达、底蕴更深厚的背景下,他们的解说内容反而完全抛弃低俗的娱乐化,而将解说评述的重点放在了球队、队员的技战术表现上,放在了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得失上,放在了高尚体育精神的渲染上。呈现出一种资料翔实、专业睿智、严谨负责的解说面貌。笔者认为,在对电视体育解说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观众需求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消除过度自我的心理,是解说员达到这一水准的必要条件。
其次,解说员的过度自我心理造就所谓的“激情解说”——观众难以承受的“激情”。
黄健翔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意大利队与澳大利亚队比赛中的一段“激情解说”,作为例子已经被许多学者用在了关于解说员素质、解说员情绪、解说员与观众关系等内容的分析文章当中。但当我们从解说员过度自我心理这个角度来分析所谓“激情解说”的时候,他的这段解说仍然具有较高的典型价值。
解说中说道:“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给澳大利亚队任何的机会。他们可以提早回家了!...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点球进了,澳大利亚队可以回家了,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希丁克,...他终于自食其果。他们该回家了,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充满“激情”、声嘶力竭的高声喊叫结合比较偏激的内容,这让澳大利亚球迷难以接受,也让并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的观众感觉不妥,当然也有赞成这段解说的。
笔者认为,这段经典解说是解说员过度自我心理的集中体现。体育解说员无论做怎样的角色定位,始终处于新闻记者的范畴之内。新闻记者有着本行业明确的专业理念、职业操守和报道准则。专业理念指出:“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联合国新闻自由小组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第四条规定:“描述及评论另外一个国家事件的人,有责任获得有关这个国家的必要知识,确保自己作出正确公正的报道和评论。”以上的行业规范和要求都清楚地表明,即使是在激情燃烧的时候,解说员也不能忘记澳大利亚球迷,贬低澳大利亚队员和教练的努力,不能不尊重观众,让自己的解说违背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黄健翔后来谈了自己对当时解说的看法:“我不喜欢他们(澳大利亚队)的踢法。没办法,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机器,不是电脑编写出来的程序,我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觉得我客观、中立、公平、公正,不能像水平仪一样,能够那样完全的扯平,这是不可能的。”这一看法是过度自我心理的延续表现。很显然,过度自我心理不仅会使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犯下自我情绪自我宣泄高于一切的严重错误,还会使自己在事后仍然无法意识到这一错误,继续为自己辩解、开脱,至于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避免重蹈覆辙就更无从谈起了。
从2006年至今,解说员过度自我造就“激情解说”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以2010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小组赛中国队与科特迪瓦队比赛的解说为例。在孙悦抢断成功,突破篮下的时候,解说员说道:“断了,好的,孙悦,玩他!”后来该解说员这样解释:“包括“真男人”,或者“玩他”,这也是根据场上当时的情况,等于是我的情感上的表达...就是你要跟着场上的情况,表达出你的心里所想的东西,这和观众所想也是一样的。”解说员的过度自我心理在此展现无遗。试问:心里所想的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表达吗?和某些观众一样的想法就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达吗?
对于是否还会继续保持这种风格,解说员说道:“如果大家喜欢听,如果领导没有说你不能这么说,我还会采用这样的解说方式。”这表明,由于受到长期持续并不断加强的过度自我心理的影响,许多解说员并未意识到自己解说中存在的过度自我问题,甚至对自己错误的用词用语和情绪宣泄感到满意。这一现象令人担忧,也发人深思。
此外,解说中的声画失衡问题,也是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在解说过程中的体现。
试看这段南非世界杯解说:“清朝的时候,巴西独立,但是缺少人口,就跑亚洲人口多的国家移点民。先找到的是清政府,天朝一听,我们怎么可能去一个没听过的地方移民呢?然后人家就跑日本去了,日本一听,正好想拓展一下呢,就移民二十万,后来日本人在巴西一代一代的就多了,所以日本的足球很像巴西。”抛开这段内容本身准确与否不谈,仅就与当时比赛画面的结合而言,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声画失衡现象。它打破了声画之间的和谐,令观众难以接受。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仍然需要解说员有意识地克制、减少、消除自身的过度自我心理。
结语:
不可否认,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的整体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许多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继续向专业化、职业化、艺术化迈进的脚步仍显缓慢,继续向电视体育解说的国际先进水平靠近的脚步仍显缓慢。在这许多的因素中,当代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过度自我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尤显突出。我们希望,电视体育解说员们能够努力学习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准则,加强舆论导向意识,加强党性原则。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文化基本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全面更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加强正确的心理建设,提高解说过程中的思想情绪的控制能力,以达到控制、减少、逐渐消除过度自我心理的目的,为真正提高我们的电视体育解说的质量和水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台的内容建设与经营模式
宋世雄韩乔生那样的快嘴体育解说员,我们现在还需要吗?
张之、宋世雄、蔡猛、杨影、高菡…你最喜欢谁解说乒乓球比赛?
胡力涛、许旸、童可欣、张盛丨说一说网球解说员们的那些事儿
中国体育解说简史丨指北博物馆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解说?这里有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