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品田画笔下的心灵艺术世界

摄影/谌强


乘物游心——今天在中国美术馆揭幕的吕品田绘画作品展,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恰如其分地概括和呈现了吕品田笔下的理想追求和天然妙趣。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他写的展览前言中说,“乘物游心”出自《庄子·人间世》,大致形容一种借助外物而不受制于物、超然自适而达到心志逍遥的理想境界。品田以此作为画展的题目,在他心中,所乘之物,是眼前的世界、手中的笔墨和纸上的山石;而所游之心,是多年来钻研艺术理论的思考,是落笔时闪现的吉光片羽,是对现实生活的追忆、体认和感悟。


摄影/谌强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展”,精选了吕品田水墨山水和速写作品七十余幅,展览既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的结项展览,同时也生动展现了潜藏在艺术理论家吕品田深厚理论涵养之中的澄澈明净、妙趣天成的艺术家生动风貌。




年近花甲的吕品田生于江西,先后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博士学位。吕品田曾任《美术观察》主编、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吕品田是全国文化宣传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摄影/谌强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在《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画册的序言中写道:吕品田多以“艺术理论家”的面貌为大家所熟悉,这次他的画展则展现了其兼有的“艺术家”身份。品田曾向我说起年轻时志在绘画,用功甚勤,只是世事改变人生,后来走上了专注学术的研究道路。然而科班训练的素养和强烈的创作兴趣,使品田在理论研究和繁重的科研与教学组织工作之余,始终没有放弃作画。他以画画为调节、为休息,将艺术作为生活甚至生命的一个部分。


摄影/谌强


作为当代卓有成就和社会影响的艺术理论家,吕品田在民间美术、手工艺、当代美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深刻的创新性和洞察力,其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影响在艺术学界具有广泛性的认知。王文章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优良学术传统就是注重研究与创作相结合,黄宾虹、王朝闻、冯其庸等前辈学者都在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著。得益于学风熏沐和表率的影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很多著名学者、艺术家在研究、创作两方面都同时取得了重要成就。作为这一传统的践行者,吕品田的理论素养为其创作的价值取向、艺术的把握和探索、品格境界的追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吕品田198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美学大家王朝闻先生研习美术理论,从此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对吕品田而言,走向学术研究、侧重理性思辨的事业转型并没有妨碍他对更重感性发挥的艺术创作的坚持,反而彼此互补、相得益彰,他的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并不是远离生活、抛弃担当的放任,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创造人生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调适。吕品田在其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艺术对于人类灵魂栖息的意义,乘物游心,是吕品田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绘画的寄托,也是他对理想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摄影/谌强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跟随王朝闻先生研习美术理论、并由此走上学术研究道路之前,吕品田受其家风陶养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艺实践锻炼,早在少年时期就习得较为全面、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并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系统地接受了素描、色彩、国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学院专业训练,志在美术创作。虽然吕品田后来步入了学术研究的殿堂、并以其卓著的理论建树为艺术学界所公认,但对于绘画,他始终不舍得放弃,也从未放弃,犹如鸟之两翼、舟之双楫,在从事学术研究和行政工作的数十个春秋中,依然孜孜以求,吕品田在他的艺术创作长路上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和赞叹的收获。


摄影/谌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画册的序言中说,熟悉品田的人都知道,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他常常利用节假日去郊外写生,每逢外出,速写本从不离身,以利用活动空隙、等车候机的点滴时间画速写。品田除常年坚持速写外,还挥毫泼墨创作了大量的水墨山水画。他的水墨山水画融汇中西,笔风洒脱,墨韵酣畅,生机满溢,自成一格,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令人耳目一新。品田的画作无论水墨还是速写,都凝聚了他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也体现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与热爱。



吕品田的水墨山水画最能体现他“乘物游心”的绘画心境。他笔下那些情趣盎然、气象万千的画境,并非缘自他对山川草木的摹景状物,而更多地源于他对自然生机、社会活力的敏锐洞察与深切感悟。在吕品田的水墨山水画中,每一处随兴点染都饱含着他对自然生机的体验和日常生活的诗意发现,以至山石、涧水、草木、云气莫不寄托着一片澄澈明净的文心。


摄影/谌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尚辉说,当我们将吕品田的水墨画置于被西方化的绘画语境中来解读时,便不难发现,吕品田的这些水墨更强调非视觉化的文化性特征。尽管展览同时也展示了吕品田众多的写生随笔,但那些忠实于现场记录的视觉图像并没有被他如实地搬进水墨画面,他的水墨恰恰是远离那些真实的,而追求的是崇尚的自然、手感的随意、渗墨的偶然以及那些并不“完整”的过程定格。显然,从那些被完全视觉化了的当代中国画来说,吕品田水墨的这些特质更抵近传统中国画那些非视觉化的文化性本源。水墨的清秀、幽微、高洁和雅逸,向来是文人境界操守的某种象征,我们在吕品田的水墨里再次获得某种深刻的印证。



摄影/谌强


吕品田在他的水墨山水画中,以山川草木入画,中锋勾勒树木草叶,侧锋排扫山石峰峦,辅以湿润清透的泼墨,任水墨在纸上自然洇渗,形成笔形墨迹交融、浑然天成般的机趣与韵致,墨迹与水痕相互映衬,燥润适宜,刚柔相济。包括用以表现山石的吕品田所谓“斫木皴”,他的那些颇有个性的笔法,显示了不同于传统山水画笔墨程式的独特性,展现了用山水意象、笔墨语言来自然、充沛地表达当代情怀和体验的有益探索与个性风貌。


摄影/谌强


王文章说,吕品田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工作实干;作为艺术理论家,是纯粹的学者;作为同事、同道,我与他在工作和学术上交流较多。在我看来,他的画恰如其人,朴实厚重,热情明快,精神充盈其中,气韵洋溢于外,画面布局用心而不刻意,笔墨有成法而不拘泥,用笔不取巧、不藻饰,坦荡大方,随性书写,处处可以让人感受到畅怀的淋漓,观之有“池塘生春草”般本乎自然、妙手天成之感,高韵逸气,畅人心怀。


摄影/谌强


从少年时期受家风熏陶打下扎实艺术基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系统接受学院专业训练,并志在美术创作,到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求学深造、而由此走上学术研究道路,几十年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科研、编辑、教学、行政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吕品田,秉承黄宾虹、王朝闻、冯其庸等前辈学者所奠定的优良传统,注重理论和实践、学术和艺术相结合,在其治学为艺的道路上,始终在用他“乘物游心”画笔描绘着他心灵中澄澈明净的艺术世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展”学术主持牛克诚说:画画对于吕品田而言,不只是八方写生,而且更是以笔墨为工具、以山水为依凭的一种精神远游。




作为学者的创作实践,“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展”是当代文人画的生动个案,也为当代山水画的语言探索提供了一种写意性的笔墨方案。吴为山说,艺术、学问、德行总是相通的,品田为人朴实,治学格局宏大,其画作亦如其为学为人,大气、诚恳、生机勃勃。从他的作品中,我能读出一种坦率而纯粹的精神。这七十余幅水墨和速写作品,集中展现了品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历程,反映了他将生活感悟、理论涵养、艺术创作三者融会贯通的尝试。王文章说,人生能与艺术相伴何其有幸,能在艺术中敞开胸怀、并把一份所得传达给更多人,应是品田莫大的快乐……


摄影/谌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乘物游心”吕品田绘画作品展部分展览作品
吕品田|艺术作为生活方式(一)
「艺术人生」| 吕品田 文心雅墨
李振|一种诗性情怀
现代文人画家杨光华
当代水墨:TOP 21---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