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育经典】两难故事讨论法
案例故事: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两难问题

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 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 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两难故事讨论法

两难故事讨论法”是心理学家采用的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一种方法。其要求个体考虑是非价值并做出困难的决策,但又不可能圆满解决的假设性情境。它们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两难情境,让被试者对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做出回答,从而研究不同文化、阶层、年龄的人在道德认识、道德标准、道德判断上的特点和规律。

该研究方法最早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提出,并用于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后来也常被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选拔中用于对人才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或用于教师培训领域做基于复杂教育情境下的案例式培训课程研发。

科尔伯格编制了9个道德两难故事,让被试者评价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其中以“海因兹偷药”故事最为有名,不仅要求儿童回答是非,还要讲出依据。根据被试者的回答,对儿童的道德水平进行划分,并把这一水平的划分作为量表,用来测试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儿童对科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做肯定回答,又可做否定回答。科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做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因为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提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

科尔伯格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记录72个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此后又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世界各国去验证。最后于1969年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开始读《发展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之这样攻克科尔伯格的那几个道德水平
【新父母】一起来教坏小朋友
道德两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