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算”?评课到底谁说了“算”?

什么是课堂教学研究的“算”?

2004年11期的《人民教育》上,曾经开展“评课谁说了算”的专题讨论,就我的阅读理解,专题讨论的焦点在“谁”上,讨论的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教研文化,实现评课中参与者的平等主体地位,避免专家的话语霸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在现实的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有专家来了,就听专家的;省教研员来了,尊重领导,省教研员说了算;省教研员不在,听市教研员的;接下来是县教研员、校长、主任、教研组长,然后才听胡子长的老师、先说意见的老师。可以说,是屁股的位置决定了说话的分量,把学术探讨变成了专家指导和上级领导。

关于“算”的思考

在阅读这一组专题讨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要讨论“谁说了算”,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算’?”“怎么才‘算’?” “算”才是有效教研的核心和关键,这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的思考。

什么是“算”呢?

我们的看法是: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实践,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只有研究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才能够说得上“算”,“用”了才“算”,不“用”和无“用”都不能说“算”。在这里,“算”大致可以用“用”来表示,“用”的问题是实践的问题,是对现有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进的问题。

“用”与“听”的关系

是否采“用”首先取决于听者是否“听”进去。听具有选择性,一般情况下,人更愿意选择合意(这里的合意不仅有内容的合意,还有言说者的身份、言说者的态度以及言说的方式是否合意)的东西听,而不是首先选择不容置疑的东西听。这样,“说”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说什么”和“怎么说”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说”的方式和态度,我们认为“议”的可接受性高于“评”的可接受性,“议”方式更具有互动的研究性,更能促进参与者平心静气地倾听和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议”呢?这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把握的基础,需要以有效的“观”为前提,“议”以“观”为基础。

一些启发

这样,立足于“算”的有效性,我们以“用”—“听”—“议”—“观”的思路,追溯了彼此的关系链条,构建了以观课议课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和操作体系: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动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我们意识到,“算”的含义不仅有是否有作用、是否“算数”的结果,还有算计、权衡、比较的过程。从算计的过程看,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自我算计权利,理解和接受他们经过算计以后选择不行动的行为。同时我们自己还要学会算计,通过算计学习选择,在选择中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学效益,以更好地和更有效地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校长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接受了“教师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因此,教室里的讲桌可以放置在学生当中”的建议,回到学校,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会,交流了培训中的收获和体会,并且征求教师意见:“我们学校里讲桌的位置能不能变一变,大家能不能把讲桌放在学生当中?”教师们轰然答应,觉得这很简单。

第二天,校长在教室周围巡视,发现所有教师讲桌都在黑板前面,原有的位置没有改变。校长走进其中的一间教室,将讲桌搬在学生当中;一会儿,他又来到这间教室,发现讲桌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校长再一次走进教室,讲桌又到了学生当中;快要下课时,校长巡视,发现学生中的讲桌又回到了黑板前面。

课后,校长叫住了上课的老师:“昨天,你第一个赞成将讲桌放在学生当中,今天你怎么……?”老师一脸的尴尬:“将讲桌放在学生当中,我找不到当教师的感觉了。”

改变我的位置意味着改变我的生活习惯,改变教学意味着改变我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把教学改进的问题过于简单化,教学改进是生活改善的问题,生活改善的问题既关乎认识的提高,也关乎技术的改进,更关乎意愿和态度的调整,这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改进。

回过头来看一看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我个人认为主要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理念启蒙为重点阶段,主要是以解决认识问题为主要矛盾,也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其目的在于引导教师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批判性地放弃什么?……

第二个阶段是以模式探索、增强效能为重点阶段,针对技术和方法问题,比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推广,其目的在于解决什么方法更有效,“能”与“不能”、“会”与“不会”、“怎么做更好”等问题……

我认为,第三个阶段将是以促进生活改善为重点的阶段,它定位于提高教师课堂生活质量,改善教师生活质量。从生活改善的角度,课堂教学改进不仅需要提高认识,需要技术和方法和支持,而且需要教师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追求,这是“愿意”与“不愿”、“想”与“不想”等问题。把三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从生活改善的角度促进教师的继续改善,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目标”。

以上内容选自《有效观课议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校长听课评课的视角与行动方式
教学管理
关于《中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师教学语言研究》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姜堰市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校长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苍溪教研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