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能力比赛已经开始,如何梳理出一份还算规整的教案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各省正式比赛的文件已经陆续出台,老师们也在积极备赛教学能力比赛,但是最近很多老师反应教案的梳理太痛苦了,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在此笔者向大家分享一个思路,只为帮助教师快速高效的把教案梳理的更加清晰规范,毕竟教案只是呈现说明,教学还是要靠课堂真功夫,也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教案编写梳理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的教案编写的三个原则是一致性,价值性,连续性。前后内容一致,始终有线索在连续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教案上写的内容都是有价值,传递有用的信息。这几点往往是很多老师忽略的,陷入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或者为了丰富而追求大而全,花而新,而失去了教案的本身意义。

第一:教案的基本框架(仅作参考)

一份教案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教师平时的习惯与大赛精神,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二:授课信息

  • 授课信息这部分其实是传递两重信息:一是常规性的课程基础信息呈现,二是课程的特色信息传递:
  • 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其他根据情况
  • 课时安排:本教案课时数,一般建议2课时
  • 授课人数:既要符合实际又要与提交作品视频一致
  • 授课地点:可以突出信息化或者场景特色,写清楚是XX智慧教室/XX专业实训室/XX展馆/XX企业等等
  • 授课班级:专业(专业方向)+年级+学期,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相匹配
  • 授课形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模拟演练/企业实习不同教育理论对授课形式或者授课类型有不同划分维度,这里没有明确界定,各位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有此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首先要说清楚以下几点:

  • 教材的出版社,是否国家规划教材是否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 所选教材、本课在整个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突出教学内容重构(结合专业、思政、当下热点、学生实际情况等),教材重构这里需要老师们下一番功夫,这里基本是打破教材的知识性结构,重组为项目式架构,然后加入时效性元素,进行一定的知识迭代,因地制宜的重新组织,这里会对后期的教学策略,目标,类型,教学准备等等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提到开头说的教案梳理的连续性原则,整个教学都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关联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始终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在其中。

第四: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的编写可以参考这三个原则:分好维度,指导教学,描述具体。我们分别来看下这三个原则

原则一:分好维度

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或者四个方面去思考梳理-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素养基础,职业基础,这样的归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引导分析。

  1. 知识基础:具备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狭义的课程相关知识,还包括行业知识,热点话题等各个方面)
  2. 技能基础:具备的技能基础(这里的技能不仅仅是狭义的课程相关技能,还包括教学终端操作能力,学习平台运用技能等等)
  3. 素养基础:素养可以说是学生在一领域的知识,技能,认同的综合的层次水平反映,教案可能涉及的角度是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信息化素养,老师可以从几个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素养基础。
  4. 学习特点:学习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这个学习特点会对授课形式,情景导入,课堂组织有指导作用,比如喜欢小组探究的形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新鲜热点话题等。

原则二:指导教学

学情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教学,需要根据你分析出的学情去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知识基础中,针对课程知识不足的地方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而学习特点中的学生相关特点要有目的的引导发挥,素养可以和情感目标结合等等,这样也符合我们提到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

原则三:描述具体

这个描述具体其实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梳理中更加注意,意思就是对学情分析不要泛泛而谈,有针对性去解析,能够结合专业,结合行业,结合信息化应用,设计教学,结合后续教学组织,教学形式看看当下的情况是不是适合,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反推优化后续教学组织,怎样判读你描述的具体不具体:是不是你的学情分析放到任何教案都符合,还是只符合当前教案。

第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梳理有点与学情分析类似,教学目标维度要结合本课程的最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清几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现在又有老师根据热点单独提出思政目标。另外关于教学目标老师们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描述不具体,其实通过看看教学目标老师的描述用语的结构就能判断是否具体:

名词性的短语或者词汇:什么什么技能,什么什么方法,什么什么知识,这一类都是不具体的。

动宾结构的短语:能够说出.....,能够+某具体动词+名词。后边的宾语一定要具体某个技能,知识,素养,而不是空泛的套课程名称。这里原则是一定能够可评可测。

第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既要描述清楚进行立题,后续的教学过程也要有针对重点难点的措施去破题。

第七: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一般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流程去概括描述,这里可以通过结构图去展现。除此还有对教法学法进行说明,这里就要记得一致性,有价值,连续性三个原则了,教学策略要为教学服务,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中带你难点,根据学情分析制定,尊重大赛精神。

要保证写的每一点都有价值,要么是为教学服务,要么就是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不要为了写而写,要有针对性的去写,始终能够感觉到一条线索贯穿始终。

第八: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从信息化手段,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准备去描述,既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构思缜密,准备充分。也是为了突出特色,针对有特色准备内容可以在此体现,比如因为重构需要准备的新的活页教材,邀请的远程连线的企业名师,预约的特殊教学场馆等等。

第九: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基本是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去绘制,后面单独开篇去介绍,教学流程图就是教学过程的“一页纸”展现,要做到凝练,精简,突出重点。

第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经典的一句经典的描述就是:教案前面提到的问题在这里都要有个交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涉及的内容,要用的策略,准备的环境在过程中都要有体现。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三段架构去梳理,但是要注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信息化手段要一一对应。

第十一:板书设计

教学能力比赛教师的板书能力还是要体现,虽然现在很多课程用不到板书,但是比如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体现教师板书功力的课程可以设置此模块,放上板书照片,简单描述板书设计特色。

第十二:评价设计

评价设计的基本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去设计评价指标。课前的可以参考线上的参与表现,课中的除了课堂参与等还可以考虑课中作品,课后的可以围绕作品完善,拓展补充等角度。

第十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本节课的进行的定论,包括对教学效果,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再进行突出。针对不足之处既要进行反思也给出客观现实的原因,还要给出解决方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始终是一项实践积累的活动,大赛一直改革要力求真实性,所以教案的编写梳理就是构思教学的过程,是为指导教学服务,然后反思优化迭代不断改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转)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要点
必背教学知识点,不会的面壁!
崔允漷: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深度丨华师大崔允漷:新课标下的新课程,评价任务是关键,学后反思是重点!
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职业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