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村落(江苏)丨苏州市共有14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在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苏州市共有14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金庭镇明月湾村、东山镇三山村、东山镇杨湾村、东山镇翁巷村、金庭镇东村村、金庭镇衙甪里村、金庭镇东蔡村、金庭镇植里村、香山街道舟山村、金庭镇蒋东村后埠村、金庭镇堂里村堂里)常熟市古里镇李市村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

吴中区

东山镇·陆巷古村

陆巷,位于东山镇后山,西临太湖,与金庭镇隔湖相望,环山公路从村域西侧穿过,自古以来就是太湖观山赏湖绝佳之地。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人文积淀,陆巷又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

陆巷建于南宋,历经800多年的变迁,留存于此。史载,南宋扈驾南渡时,途经太湖,见东山雄時湖中,风光秀丽,战火又不易涉及,遂有王、叶、姜、张等多名战将把家眷安顿在此。他们依岩架栋,占野分圃,散为村墟,凑为阛阓,辟地建屋,并在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因“六”与“陆”在苏州方言里同音,故名陆巷。也有另一说,因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母亲姓陆,其村得其名为陆巷。

村落在鼎盛时期时,全村有规模较大的厅堂72座,虽历经悠悠岁月,现仍尚存30余处明清古宅,总面积达上万平万米,是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数量最多、质量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

村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古树、古井等多达90余处,其中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遂高堂1处,还有惠和堂、粹和堂、怀德堂、状元及第墙门、春卿第、北区洋公所、三有堂、双桂楼、世和堂以及会老堂等25处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此外,村内还有探花牌坊、会元牌坊、解元牌坊三座古牌坊;寒山浜、陆巷浜、蒋湾浜三条古河道;寒谷渡、陆巷渡、蒋湾渡三座古渡口,古井十一口,过街楼一座等。

吴中区

金庭镇·明月湾村

明月湾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行政村,位于金庭镇的东南部,太湖西山岛南端,距离镇区5公里左右。村落濒临太湖,背倚群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明月湾。村内现有村民共149户,436人,居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

明月湾以风景优美的湖光山色、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著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传世诗作。村民多为南宋退隐贵族后裔,目前仍保留了较为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明月湾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是古村重要标志,相传为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到明月湾访友时所植,树龄约1200多年,主干直径2米,树冠高25米,1984年公布为一级古树名木。古樟曾经历了多次磨难,一侧主干因火烧、雷劈早成枯木,只靠后来发出的新枝维持生命,显得苍劲有力,俗称为“爷爷背孙子”,妙趣天成。古樟枝叶茂盛,覆荫近一亩,是船家休息、村人纳凉的好地方。

古码头,2005 年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同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整治。该码头位于古村外、太湖边,原为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白居易等历代名人由此泊舟登岸;明月湾人商贸湘楚,也于此挥手告别。码头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清乾隆二十一年,因“湾中旧堤及两岸塘埠且就倾圮”,村民集资重建。用花岗岩条石铺成,颇具气势,依稀可见当年舟楫往来盛况。

明月湾现存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瞻瑞堂、裕耕堂;9处市级控制保护建筑,为明月禅寺、秦家祠堂、黄氏宗祠、凝德堂、汉三房、礼耕堂、润德堂、姜宅和礼和堂。

2007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3月被命名为“江苏省传统村落”。总体而言,明月湾村历史悠久,传统建筑风格明显,村落历史价值高,是江南水乡农耕文明世代传承的生动再现,如今明月湾村备受世人关注与喜爱,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良好,村落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环境优美整洁,是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游赏线路——烟波古渡主题游线的重要节点。

吴中区

东山镇·三山村

三山村,古称小蓬莱,亦称笔架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东南水域,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自然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村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村落是目前太湖中唯一未与陆域直接联通并有居民生息的湖中岛,至今保留着湖岛传统的生活方式。舟楫轮渡是出入三山岛的唯一交通方式,岛上交通以非机动交通为主。

村落拥有形态完整、风貌传统的街巷——三山古街。它是古代三山的集市,总长200米,各类明清古宅、民居依街而建,以顺济桥为中心,是最热闹的地方。街道东西贯通,并连接着南北大小弄堂数十条,幽深曲折,鱼骨状街巷由长条形麻石和青石铺成。石板街上为人行道,明沟排水系统,与河道相通,即使遇到倾盆大雨也排泄通畅。

村落现存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师俭堂。该建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可分南北二路,北路有花厅、附房,南路有门屋、祖屋、圆堂、楼厅。门屋面阔一间,进深三界;祖屋大小形式与门屋相同;圆堂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楼厅面阔三间带两厢;花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其前后分别有小花园。花厅后有附房三间,圆作穿斗式,较简朴。宅院南尚有老屋四间两厢。

2013年08月,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年,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核定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又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3月被命名为“江苏省传统村落”。

总体而言,村落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历史遗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营造技艺精湛、用材讲究、雕刻精美,充满着吴文化的底蕴。同时,村落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目前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经过近几年发展,三山岛已成为太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游赏线路——烟波古渡主题游线的重要节点。

吴中区

东山镇·杨湾村

杨湾村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南部,北倚山峦,满目葱郁,南枕烟波浩渺的太湖,青山绿水相拥,使杨湾在妩媚中多了一份雄奇,在清秀的意景中充满着诗意。

“水泛具区留禹迹,地连南越见胥潮。”杨湾村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境内屯湾始于吴越春秋,村名就因吴国屯兵而得名。历史上由于有较多外来人口涌入,故杨湾村氏族较多,有张、周、陆、叶、朱、杨、翁、姜、施、居、金、王等,这与村庄便捷的交通和较大的人口流动性相关。

杨湾古街,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1461米,两旁民居林立,高墙四起,古朴而恬静。窄窄的街面中央拱起,两侧下沉,排列着一条条整齐的青石咬口,路面均以小青砖侧砌铺设,并铺有不同花纹。杨湾古街连接着朱家巷、居巷、六扇巷等28条街巷,是杨湾至陆巷的主要通道。古街曲径通幽,呈自然曲折的形态,沿街明清建筑依街而建,店铺、更楼、水潭、古桥、古树等空间要素融入其间,独具风韵,素有“明清一条街”之美称。

村落现存轩辕宫、明善堂、怀荫堂等3处全国文保单位,崇本堂、锦星堂、久大堂、纯德堂等4处市级文保单位,以及57处控保单位。

杨湾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3月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是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游赏线路——烟波古渡主题游线的重要节点。杨湾村是传统村落生活空间的缩影,其景观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历史积淀深厚。村内空间格局较为完整,传统建筑特色突出,文保单位众多,它们似一颗颗天女洒落的星辰,连袂着古村的小桥、幽巷、粉墙黛瓦、重脊高檐,仿佛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杨湾昔日的繁华。

吴中区

东山镇·翁巷村

翁巷坐落于吴中区东山镇北侧,隶属莫厘行政村,村落依山而建,东枕烟波浩渺的太湖,青山绿水相拥。村落占地830亩,现有1043人。

唐时,这里原是席氏定居之地,时称上席、中席、下席。由于靠近席家湖码头,经商者纷纷落户于此。自明代以来,翁氏先祖翁笾经商致富之后,在这里购地建宅、大兴土木,其子侄之辈相继在左巷右弄筑宅建园,形成了一条长巷,始称翁巷。其后,各地诸姓因姻缘之故陆续来此择地造屋。

翁巷村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凝德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瑞霭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松风馆、修德堂严宅、尊德堂严宅和启园;此外还有控制保护建筑7处,三普新发现文物点建筑6处。

翁巷是东山目前保存较好的最大的古村落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太湖流域中大型村落的宝贵实例,蕴含着古老的东山胜迹与传说,最集中地体现了洞庭商帮的儒商文化。翁巷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3月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

吴中区

金庭镇·东村村

东村自然村是东村行政村内的两大古村落之一,村落占地面积约7公顷,常住人口约700人。古村坐落于苏州太湖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

东村建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西山岛上最为古老的村落之一。南宋初年,北方贵族大举随宋室南迁,大批贵族到西山隐居,给西山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后定居东村的大部分是抗金烈士徐揆的后代,至今徐家仍是东村的主要氏族,其人口约占东村总人口的70%。村中历史古迹众多,大型明清宅地、栖贤巷门、东园公祠等古迹随处可见。

村内保存有明清建筑30余处,面积约一万余平方米,其中敬修堂、栖贤巷门、徐家祠堂3处为省级文保单位,萃秀堂1处为市级文保单位,学圃堂、绍衣堂、敦和堂、孝友堂、凝翠堂、维善堂6处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保存状况较好的古建筑还有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仁余堂、留耕堂、仁德堂、朗润堂、永泰桥、延圣堂、东园公祠等。因此,东村被列为苏州第一批受控保护的古村落。

东村因其具有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太湖沿岸特色的建筑群落,防御功能的街巷系统,以及别具一格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光,成为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瑰宝。东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3月被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

吴中区

金庭镇·衙甪里村

衙甪里村位于金庭镇最西侧,甪里是衙甪里村最古老的一个移民自然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

村落始建于隋末唐初,村中心有一条郑泾港,开凿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曾为江苏、浙江两省治安防护的界河。长期以来水运发达,两岸商铺林立。民国时期甪里古村为西山最繁荣的村落之一。

村落现存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禹王庙。禹王庙历史悠久,始建无考,但远在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已有重修的文字记载。1400多年来,屡毁屡建,历经风雨沧桑,历史上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清嘉庆十四年(1804年),殿壁嵌有重修碑记一块。禹王庙有大殿三间,楠木梁柱,高10米,单檐歇山式,四只戗角,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014年11月,甪里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3月被命名为“江苏省传统村落”。

甪里山水相依的格局形成了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村内的传统民居和历史遗存颇具价值。随着甪里周围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交通通达性的提高,村落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改善,以太湖风光和观光农业为资源,甪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吴中区

金庭镇·东蔡村

东蔡村位于苏州市金庭镇,西山岛中部,缥缈峰南麓,2003年辖区由东蔡、徐巷、东汇上、诸家河头、薛家桥、陈家桥、五家弄、祝家桥、社坛上、葛家坞等自然村落组成。总面积为5.889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总户数为1017户,总人口数为3117人。辖区以山地、平原为主要农业耕作区,以生产各类花果和碧螺春茶叶而文明吴中。

东蔡古村位于西山岛南部,毗邻消夏湾,有环山公路贯穿。东蔡兴起始于南宋末,因宋秘书郎蔡源次子继孟居此而名。

东蔡与徐巷、秦家堡相邻,街道整齐,多以花岗石,青石铺成,明清建筑保存较多。

吴中区

金庭镇·植里村

植里古村位于西山岛北部,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传统村落,属东村行政村植里自然村。

村落约形成于南宋末年,居民多李姓,大多为南宋工部尚书,平江知府李弥大的后裔。来植里古村“植里三宝”自然是要看一看的。

第一宝便是位于村口的古道,古道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长158米,宽1.50米,高1.55米,顶部用448块花岗岩条石铺筑。

第二宝是位于古道北端的永丰桥,其始建于宋代,现存古桥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建,单孔拱形,花岗石砌,灰黄颜色,桥上台阶、桥栏均保存完好,东西两侧各置有一对桥耳石,东侧北端桥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条,上刻楷书“康熙四十一年重建”字样。

桥边有一棵三叉古樟,是“植里三宝”里的第三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其树干粗矮,枝叶茂盛,亭亭如盖,遮阴古桥,夏日之时,古树便成为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

古道、古桥、古樟、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典雅的天然图画,这里也被誉为“最美村口”。

吴中区

香山街道·舟山村

舟山村位于香山街道,占地面积八平方公里,坐落于穹窿山东麓脚下,南临太湖之滨,地处度假区中心区域西北侧,是由原舟山村、黄渠村、塘村村和陈华村四个行政村经过二次合并而成,村民5500多人。2013年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

舟山村虽以山名,但周围并没有山。2500年前,舟山还是太湖半岛,相传因春秋战国时吴王阖闾在舟山建造战船和训练水师,舟山村名由此而得。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船坞已无丝毫印痕,但由于依山临水的优越地理位置,当年吴国的子民便留在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村中最抢眼的建筑是建于2015年的苏州核雕艺术馆。此艺术馆是舟山核雕村文化的一个展示空间。这座采用苏式建筑风格的双层建筑,立面为白墙和仿木结构的方式,屋顶为“人”字形屋顶,主楼及建筑侧面,院内亭台楼阁,主楼与建筑两侧装有大面积玻璃窗增加透光性,保持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格。从核雕技艺的起源,到近代舟山核雕的发展历史,从舟山核雕代表人物的展示到核雕制作的工序介绍……核雕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彰显。

吴中区

金庭镇·蒋东村后埠村

后埠位于西山岛东北部,与辛村和前湾相邻。东面即为五湖之一的梅梁湖,旧称梅梁里,因古时其地前为湖湾(前湾),后为船埠,故名后埠。后埠村,过太湖大桥后上西山岛南行1公里,再向东前行百米就到了。这一古村落,是南宋“南渡”后洞庭山最早移民地之一,徐氏、蒋氏、费氏等先后迁居这里。且有名门之后,像徐氏是宋朝烈士徐揆后裔,蒋氏是北宋平江知府蒋堂之后,费氏也是中原望族。

后埠双井开凿于南宋淳熙年间,由里人徐氏所开,徐氏是来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来没有的辘轳汲水,是西山主要氏族来自北方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元初大德年间里人蒋腾芳在双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顺三年蒋氏重修,清同治九年由里人费氏重修,民国二十年由里人徐氏重修。

现井、亭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为村中主要公井。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底座长2.22米、宽1.20米。右井栏现高25厘米,圈内有4条阔2.5至3厘米、深2至2.5厘米的早期粗绳磨蚀痕,左井栏高32厘米,也有3条磨痕,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显示是辘轳粗绳长期磨蚀的结果,井栏光滑异常,高低不同。四根六角形亭柱亦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顶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遗物,亭顶为砖木结构。井亭四角方形,结构平稳、朴实,风格简洁大方。1997年,井亭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修整一新。

在后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原有祠堂及牌坊,现仅存享堂3间,堂内有九方书条石,字迹清楚,书法优美,内容为“韩烈妇绝命词”等,由俞樾、翁同龢、孙家鼐、吴大澂等清代书法名家题写。费孝子是清嘉庆二十一年旌表的。费孝友号鲤泉,字仲行,后埠人,以孝称名于乡里。

后埠村,这一古村落,是南宋“南渡”后洞庭山最早移民地之一,徐氏、蒋氏、费氏等先后迁居这里。后埠井亭、费孝子祠和古居是必去景点。

吴中区

金庭镇·堂里村

堂里村位于西山岛西部,西山有“太湖七十二峰,堂里七十二堂”之说,因村内古民宅古厅堂较多而得名。堂里古村的古民居院落的层次有深有浅、有高有低。院落规模有大有小,格局有长有宽,因而产生起伏和节奏感。体现出诸如因地制宜、空间变更、群体组合、明暗虚实、民俗风情,乃至于“儒让人静于世故,道让人静于自然,佛让人静于报应”等文化观念。村内保存有明清建筑20余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宋时平江知府徐吉轩因爱此山水,命次子徐大本将其葬此并守墓定居,遂形成村落。

西山雕花楼位于堂里古村西侧,即徐家老宅仁本堂,因其古建筑雕刻数量多、价值高而被俗称为西山雕花楼。2005年列为苏州市控保建筑,2009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1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整个建筑集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四个年代的建筑堂构风貌于一身,反映了江南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传承演变,是体现苏州香山帮匠人建筑营造智慧的代表作,也是苏州现存的三座雕花楼中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

沁远堂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堂里村花园巷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622平方米。客厅后为整座建筑的精华及主体,即沁远堂六柱雕花大厅,三开间的大厅面阔12.1米,进深九檩12米,厅高10米以上。大厅天井高耸两侧墙面,是通体菱形方砖贴面的特大屏风山墙。整座大厅规模宏大,气势壮阔,雕花精细,惟妙惟肖,无论是木刻、石刻、砖刻,都达到了高精的工艺水准。

千百年来,沧桑巨变,堂里至今尚存仁本堂、容德堂、沁远堂、树德堂、崇德堂、礼本堂、裕耕堂等清朝宅邸二十余栋,其中以仁本堂、沁远堂、容德堂保存状况良好。

常熟市

古里镇·李市村

李市村位于古里镇的最东南角,与昆山石牌毗邻。约在1426年,明代一李姓官僚在此建别墅,取名“李墅”,后因逐渐成为商贸集市而改称为李市。村内明清建筑民宅超一半以上,古街巷、古水道、古桥梁、古建筑应有尽有。

这里保留了水乡小镇的原始古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落。2008年获江苏省生态村称号,2013年被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今年又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新中国建立初期,曾设李市乡。李市地理位置荒僻、四周水网发达,是农耕时代既可躲避战乱,又能生意兴隆的风水宝地。尤其到了近代,富商大户纷纷来此避居,李市达到了空前繁华,紧随金唐市、银梅李之后,被誉为“铁李市”。

李市是江南水乡历史村镇的代表,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曾经的经济繁荣,形成独特的水乡集镇建筑格局。随着岁月流逝,李市古村也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尤其是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李市也难逃逐渐破败消亡的命运。

李市古村现存的规模并不大,傍着穿村而过的丁字形河道,纵横展开两条破旧的老街。临水的驳岸和水栈都是条石砌成,不管是青石还是金山石条,都被抹上了浓重的苔痕。依稀可辨的石板路两侧,错落着传统农村民居的踏板门,和两进一天井、前店后宅式民居的栅板门,构成了农村集镇亦农亦商亦居的典型特色。在李市古村内,随处可见高耸翘檐的风火墙、斑驳的青砖老屋、模糊的砖雕木刻,一切旧物都鉴证了李市曾经的历史和繁华。

昆山市

千灯镇·歇马桥村

歇马桥村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南郊,地处千灯镇东歇马桥自然镇石浦河西侧,南起镇公所遗址,北至城隍殿遗址;分上滩和下滩,中间为街,依市河形状呈“S”形,长约500米,宽1.5至3米。深藏在苏沪边界太湖流域,因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在此歇马而得名,被誉为“东夷故址华夏发祥地,吴越水乡淞南第一村”。

古镇全长约500米,从老街上延伸出来的古石板路,似乎还演绎着昔日古镇的繁华。老街两旁是一幢幢二层房屋,下面是店铺,楼上主人家的卧室。歇马桥这个镇名,据历史记载是因村北有座名为歇马桥的古桥而命名。上个世纪50年代,古镇商贸依然繁华,当时石浦建镇时曾计划将镇政府设于此,后因交通不便取消了计划。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公路交通日益发达,小镇渐渐地冷落起来,至90年代其建制变村。

关于歇马桥这座桥,志书有记载,志书说:驾桥时'驱石计工立马而成,故曰歇马。'《淞南志》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石浦地区更为流传的是另一种说法:南宋时宋、金交兵,金将完颜兀术带兵进至歇马桥,立马桥上视察地形。后人遂把这座桥叫做歇马桥。还有一种说法: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当时这里水草丰满,韩世忠部下在这里养憩战马,为了方便于石浦江两边往来,就在江上筑了一座桥,当时人就把这桥叫做歇马桥(也曾见于志书)。从各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歇马桥的地(桥)名皆出自南宋,这名字印证了地方之古。

苍苍茫茫的历史已淡化在悠悠岁月里,古人也仙逝在清风明月中,但我还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牵引着,缓缓而行在历史的旷野里。我仍然固执地寻找着古桥背后隐藏的心情和文化,而生诗意。

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列入传统村落的条件是?

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一般要具备以下特点:村落自然景观较好,建筑风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风传承得好。

入选了又有什么好处?

中国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的重点关注和重点栽培,如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金融扶持政策等。

文献资料来源于《苏州市东山镇陆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国传统村落档案——陆巷村》、《苏州市金庭镇明月湾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江苏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明月湾村》、《乡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明月湾古村》、《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传统村落申报材料》、《苏州市东山镇杨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苏南水乡地区乡村规划策略研究》、《东山镇杨湾古村落景观与保护研究》、《历史名村:杨湾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乡愁的记忆——江苏村落遗产特色和价值研究》、《江苏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被遗忘的太湖明珠:苏州东村古村空间解析》、@江苏微旅游 等,由@歲仴靜好 整理发布。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么美的古老村落都在苏州,为何还要去凤凰乌镇?
苏州 东山 西山  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46)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
从上海出发去苏州,寻隐秘幽静的古村,这些才是真正的江南小镇!
今天介绍的这12家民宿很美很情怀,就问要不要约~~~
每天一县: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