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抓住刺点 拍张朋友圈里的好照片



  是      去   



      随着摄影及网络的普及,大家都喜欢发个朋友圈,放一些自己生活的照片,也许这些照片只起一个记录作用,但是我想大多数人肯定想要获赞更多的朋友圈配图。


      最近我读了罗兰·巴特的文集, 他所写的摄影札记中就讲到很多关于什么才是好照片的内容。接下来我将根据书中提到的“意趣”和“刺点”两方面讲一讲,什么才是一张好照片。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够对摄影有一些了解。


              罗兰·巴特是谁?              


      罗兰·巴特是个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爱好广泛,研究的是符号学,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烹饪等各种文化,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


     把一张照片从平常那些什么“技术”、“真实“、”报道”、“艺术””等等高谈阔论中拉出来,那张照片就出懂我,什么都别说闭上眼睛,让那个细节自己重新回到富有情感的意识中来。      

                                        ——罗兰·巴特




意趣



    画面上要有习惯上应该有的信息便是意趣。


    意趣让人产生的那种模糊、平淡、没什么特别兴趣的感觉。

   只有意趣的照片是一元的,使照片变得平庸的东西应有尽有,结构“单一”,无明确意图、无打算、没有遮掩、直奔主题、习惯成自然的。

   对摄影爱好者的建议里就有这样的话:“主题要简明,要把那些没用的枝蔓去掉。这有个说法,叫追求单一。”

 

   上面的这两张照片,我认为就是只有意趣的照片,不能说拍的烂,却让人看过就过去了,没有回味也不想看第二眼,是什么都留不下的普通照片。

 



刺点


1978,被毁坏的房间,Jeff Wall


      刺点常常是个细节,即一件东西的局部,它总或多或少地潜藏着一种扩展的力量。

      把意趣搅乱了便是刺点,照片上的刺点是一种偶然性。那个细节出现在被拍摄的东西的画面里,是一种补充,既是不可避免,又是恩赐的。刺点无论如何直接,如何尖锐,却能和某种潜在的东西对上号,也就是共鸣。是当你看到这张照片时,最吸引你的部分,能让你感同身受的部分。

    

      上面这张照片的作者是Jeff Wall,乍一看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房间,但是左上方的人形摆件看起来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不禁让人深思为何如此动乱的房间里,会有一个居于高处却很稳定的元素,我认为这就是刺点。


      回到最上面的导语,“什么都别说闭上眼睛,让那个细节自己重新回到富有情感的意识中来。”

      正是这样,一张好照片就是需要禁得住回味,让人有想看第二眼的欲望。



                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看几个朋友圈实例。


(时装周打卡)


(去看了雕塑展)


(我家大蒜长势喜人)


(冰箱里面塞得满满的)


(爸爸种的花)


      通过这几组照片对比,不知道各位是不是对摄影稍微了解一点了呢,总的来说就是在光圈、快门等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取景、角度、光线来寻找或创造细节。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点启发和帮助,也祝福各位能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瞩目之处在于它让两种毫无关联的要素同时出现了。这两种要素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是不同质的。”

                                           ——罗兰·巴特




·本文只是个人观点,无特别说明的配图均为作者亲自拍摄,水平不足请多包涵。

·部分参考了赵克非先生翻译的《罗兰·巴特文集》


——————end——————

图 文 / 乔靖桐

编 辑 / 乔靖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明室》看罗兰·巴特眼中的“好照片”
罗兰·巴特:摄影刺痛我,却使我变得含情脉脉(明室)书评
被忽略的“刺点”——品读解海龙的《大眼睛》
罗兰巴特《作者已死》《明室》
读影偶拾 | 罗兰·巴特:被驯化了的摄影
罗兰·巴特诞辰百年,卡尔维诺如何纪念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