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我束之高阁的一本童书

1.

在遥远的蓝色大海深处,住着一条鱼。一条长满五颜六色的闪光鳞片的鱼,一条被其他小鱼艳羡、追捧的鱼,一只名叫彩虹鱼的鱼。

它美丽,它也傲慢无比。它对其他小鱼不屑一顾,独来独去独自张扬。

直到有一天,一条蓝色小鱼找到它,态度诚恳地索要一片闪光鳞片,“彩虹鱼,等等我!求求你了,把你的闪光鳞片,送给我一片好吗?就一片!实在是太漂亮了。再说,你又有那么多。”小蓝鱼说。

“把我这与众不同的闪光鳞送你一片,别开玩笑了!”彩虹鱼叫了起来。“快给我闪一边去!”

当然,高傲的彩虹鱼简单粗暴地拒绝了。

于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小蓝鱼,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们——那群每天笑着跟彩虹鱼打招呼,却被无视的小鱼们。

于是,它们都不搭理彩虹鱼了。彩虹鱼一游过来,大家就都把头扭到了一边。

……

从万众瞩目,到被群体孤立、隔离。彩虹鱼很失落,它向大海中无所不知的章鱼奶奶寻求答案。章鱼说:把你的彩色鳞片分给每一个小鱼,他们就会接纳你。在分享中,你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几番纠结,再加上小蓝鱼的再一次苦苦哀求,彩虹鱼终于做出决定,它把彩色的闪光鳞片一片一片送给身边的小鱼,于是,大家又接纳了它,它感受到极大的开心与满足。

Happy ending!

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套有着“Happy ending”的书,整套书的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获得过很多重量级大奖,包括博洛尼亚最佳童书、法国最佳童书奖等。

第一次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是在她2岁2个月的时候。

把她抱在怀里,一起看着美丽的画面,看着经过特殊镭射纸设计的银光闪闪的鳞片,感叹画面真的很炫,印刷工艺真的很棒。

在读到小蓝鱼对彩虹鱼苦苦哀求索要鳞片,并低着嗓音质问:你有那么多,为什么不能给我一片时我隐约感觉到了一点不舒服 ——为什么向他人要东西可以这样理直气壮?为什么别人拥有的多就必须要无偿分给你呢?

之后,当所有的小鱼联合起来对不肯拿出自己鳞片分享的彩虹鱼进行了孤立、无视时,我已隐隐感受到了一种精神霸凌的味道。而最后,彩虹鱼将自己的闪光鳞片一片一片分给小鱼们,且书中写着“越分享越快乐”时,我已深深不安。

2.

故事勉强读完,随后这本书被我束之高阁。我想,我不会再让这本书出现在女儿眼前。

但在随后的一天,家里老人逗孩子:“把你的饼干给我吧。”我看到她紧紧攥着小拳头,摇着头不肯。老人随口一句,“你想像彩虹鱼一样吗?不分享大家会不喜欢你了哦。”我没来得及阻止,就看到小小的人儿,举着饼干送了过去……

后来才知道,这本书虽然只读过一次,但女儿的播放器里列表中会固定播放这个故事,没留意,又让她听过两三次。

我特别吃惊,吃惊之处在于,对于这样幼小的孩子,这本书就有这么强的“示范作用”?那对于三四岁,处于社交敏感期的孩子们,岂不是副作用更大?

一部销量逾千万的大奖作品,一定有其可取之处,比如唯美的画面,比如跌宕起伏的情节,比如书中传达的要乐于分享的概念,也的确是孩子们需要养成的好品格之一。若要说故事给孩子们的引导,或者说彩虹鱼身上有需要修正的问题,那无疑是粗鲁傲慢的态度不容易交到朋友这一点。

但这本绘本中,我所不认同的,是这个故事的逻辑,以及,让彩虹鱼意识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原因和方式——无故被索要物品,不接受就会被孤立疏远、精神霸凌。

更让人不安的是,后来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绘本讲师培训营的老师的观点:书中的彩虹鱼拥有像孩子一样的性格,虽然犯错了,但是他会反思为什么大家不和他玩?这是值得我们引导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后来找到原因后,又主动改过来。小故事,大智慧,值得我们向孩子们分享。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3-6岁的幼儿,而这个阶段,恰恰是他们是非观念的重要启蒙期。若说彩虹鱼犯的错误是没有满足小蓝鱼的分享要求,那是否代表着小蓝鱼这样,张口索要他人物品的行为是对的?是否意味着,因为没有达成目的索要成功,而联合所有人孤立排挤被索要对象的精神霸凌行为,就是对的?

相对于“不愿意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无偿分给他人”这一对于学前幼儿心智发展中最正常不过的心理感受,我们更该避之不及的,难道不是小蓝鱼的言行带来的负面导向吗?

假使我们脱离开梦幻炫美的海底世界,将这个故事的逻辑放到现实中来:一个小学生在学校后门的深巷里,拦住另一个同班孩子索要钱财,理由是他的零花钱比较多,那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出现毫无负担“伸手要钱”的行为,是不是更可怕?

再假如被拦住的孩子没有同意给钱,扭头走了。索要者回到班级大肆宣扬被索要孩子的各种不好,并煽动大家孤立他、边缘他呢?是不是细思极恐?

这是一种被隐藏的价值观上的负面引导,让尚未建立三观的幼儿们,将错误的言行逻辑先入为主成了正确的、可行的。幼儿期的孩子们是非常敏感的,凭直觉来判断何为好何为坏,对于他们来说,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就是好的结果,而小蓝鱼们凭借“索取-孤立”这样的方式达成了目的,在他们感受里,大概这个行为就是对的。就如同他们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会撒泼打滚,未必不知道撒泼打滚并不是好的行为,却知道这样能达成目的。

如果家长们不去做正向的引导,反过头还去做进一步的强调,比如“你看,把鳞片送给小鱼们,他们就会喜欢你;分享才能得到快乐,不分享就谁都不理你了……”这样的总结与教育,无疑会更加强化孩子们的这一认知。

3.

况且,彩虹鱼的妥协,是来自于恐惧感。

就好像2岁多的女儿递出她手里的饼干,是怕所有人会不喜欢她。2岁多的孩子,正处于物权敏感期,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和控制感,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正常反应。

即便这样,她依然被恐惧感给打败了,递出了手里的饼干,可见,这种“或许会不被喜欢”的恐惧具有多大的杀伤力。

就如同老一辈的老人们总喜欢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强调“不睡觉就会被大野狼吃掉”是一样的逻辑,一样会很大程度伤及孩子内在,让他们缺失安全感,生活在真切的恐惧里。

而过多强调你如何如何,就没人喜欢你了,或许就会给孩子打上“讨好型”沟通模式的烙印。心理学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将人的沟通姿态分为五类: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讨好型的人,其潜意识语言往往是这样的:“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比我有价值。为了获得爱和温暖,我需要投其所好,讨好别人,哪怕牺牲我自己。不能和别人发生冲突,要让别人喜欢我,这样我才能生存下去。”

当一个孩子无时不刻不把“讨人喜欢”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时,将会面临着多大的心理压力?又会给人格的形成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我们爱孩子,也总希望他更完美一些,外表优秀,品格高尚,行为得体,姿态优雅,因为这些品质,能够让他活的更好。

分享,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好品质,但引导他们的方式,却应该更科学、更理智。研究发现,当幼儿观察慈善或助人的榜样时,他们一般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如果这个榜样是幼儿认识和尊敬的 , 并和这个榜样建立了温和 、友好的关系,他们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就更多 。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看到了自己亲近的人在分享中获得快乐,就会去学习,模仿,这是一种自发自主的行为,所获得的快乐,也是纯粹的快乐。

所以,关键依然是我们——父母、老师,我们的言传身教比口头教育甚至恐吓威胁,要有用得多,也科学得多。

4.

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我习惯了在与女儿亲子阅读前,事先认认真真读完整本书。也更加了解到,即使名家、畅销加大奖三个要素齐聚的经典作品,或许也依然会不适宜阅读。

孩子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而具体读哪些书,则更加重要。

言君绘本解读

独生小孩|    市场街最后一站|  蒂科与金翅膀|

  睡美人|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苏菲的杰作|    

菲菲生气了|  活了100万次的猫|    我和老爸| 

阅读相关

看不见的伤害 

 书读过头,也是一种伤

阅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双11剁手书单,30本超经典绘本推荐

如何为小朋友挑选好绘本?

如何为小朋友挑选好绘本?【下】

两颗“钉子”,让你的小朋友对读书兴趣全无

孩子阅读中的那个门槛

作者:言君,姑娘四岁,成长在“妈妈”和“儿童文化服务者”双重职业的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班绘本故事阅读教案《我是彩虹鱼》
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幸福感——《我是彩虹鱼》精读
一本关于分享的绘本——《我是彩虹鱼》
从小事做起!
读书 | 国外的孩子不懂得分享?看完这个就知道了...
徐汇区青少年美育空中大课堂——我是彩虹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