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破定式思维提倡“没有第一”的教育观念

打破定式思维,提倡“没有第一”的教育观念,是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说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能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观念,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位置上,完全取决于老师平时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学习这个动态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上进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避免用平时的考试成绩,来定位一个学生在班级这个集体里是“第一”还是“第二”,进而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主观地认为学习成绩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发展前途,从而认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而学生成绩在班级里一般和平平的学生永远就这么样了,进而主观地把学生的“培养价值和培养前途”用考成绩来进行定位,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老师的责任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超越自己,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拚搏,勇于创新的精神、意志和品质。为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个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主观努力不但自己能超越自己,而且自己还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自觉产生我要学习,我要超过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把班级里学习成绩“第一”,或学生成绩好的一些学生挂在嘴边,这种做法无形中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本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这种带有倾向性的教育观念,不但具有主观性,而且还极具片面性,破坏性,势必造成大批学生的学生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这样的教育观念面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与学生将来的“好与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将来如何,在学校就被老师牵强地用学习成绩给着上了底色。这种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也很难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且潜移默化地扼杀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这些学生产生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的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的滋生,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使自己学生把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一种心理负担,当成评判自己优劣的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郎口中学老师谈学生管理
积极性迷失方向背后的过程管理缺失(张小卡)
[转载]激活学习动力
电影《浪潮》让你感受教育的力量
班主任治班策略之十四 如何让家长成为你班级管理的靠山
班主任工作总结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