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国瑜:诸葛亮南征的路线考说
userphoto

2023.04.04 云南

关注
刘备在荆州,三顾诸葛亮于草庐问计。亮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如是则霸业可成,王室可兴矣。”《隆中对》刘备用其策。建安十六年(211)进兵巴、蜀,十九年(214)攻占成都,开始经略南中(夷越之地)。《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今贵州毕节县)”。《三国志·蜀志·李恢传》说:“章武元年(221),庲降都督邓方卒,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今贵州普安郎岱)。”建立经略南中的据点。这时,雍闿据益州郡(治滇池县今晋宁)、朱褒据牂牁郡(治苴兰县今贵阳地区)、高定据越嶲郡(治邛都今西昌县),合力反抗蜀的势力。蜀委派益州太守正昂被杀,张裔被缚送吴国。又委派越嶲太守焦璜也被杀。还有益州、越嶲、牂牁三郡的好几个太守没有到任所,派人以书晓谕,也置之不理。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他既定的“南抚夷越”策略而出兵南征。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说:“建兴三年(225)春三月,承相亮征四郡(益州、越嶲、牂牁、永昌),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又《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223),南中诸郡皆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又《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蜀志》载南征经过甚略,不言其路径。自秦、汉以来,从成都至南中主要有两条大道:一经邛崃而下,过大渡河以进,即旄牛道,唐代称清溪关道。一循岷江而下,至犍为以进,即僰道,唐代称石门关道。诸葛亮的路线可从见于纪录之若干地名,结合历史事实,可作考校。

不走旄牛道


顾颉刚、谭其骧、章巽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鼎峙图》诸葛亮征略南中路线从成都偏西南过大渡河,经越嶲直南在今元谋境渡泸水至滇池,为进兵之路。没有划归途的路线,大概以为原路而返,我认为完全弄错了。
这条旄牛道,两汉时期常通行,《史记·司马相如传》所说:“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即是此路。两汉书《西南夷传》所载的兵事也多从这条路。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总叙》说:“自成都经邛、雅、建昌、会川渡金沙江入姚安、白崖者,古路也。”所说甚是。但东汉晚年此路被阻。《后汉书·安帝纪》:“延光二年(123)春,旄牛夷叛,攻零关,杀县吏。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讨平之”。(亦见《西南夷·筰都传》。又《三国志·蜀志·张嶷传》说:“(越嶲)郡旧有道,经旄牛中至成都,既平且近;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嶷遣左右货币赐汉嘉郡界旄牛夷帅狼路,重令路姑喻意。路乃率兄弟妻子悉诣嶷,嶷舆盟誓,开通旧道,千里肃清,复古亭驿,奏封路为旄牛㽛毗王,遣使将路朝贡。”按:张嶷来任越嶲太守,在建兴十四年(236),《三国志·后主传》:“延熙三年(240)春,使越嶲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即平苏祁邑君冬蓬事。冬蓬妻为旄牛王女,降张嶷,招徕旄牛王狼路,犹在后,从《张嶷传》所载“旄牛绝道,已百余年”看,可能延光三年旄牛夷叛以后,常有争战,由成都经旄牛道至越嶲之路多阻。在刘备入蜀以后,旄牛道不通。所以蜀经略越嶲,别由安上(见下文)。张嶷平定越嶲后,才招徕汉嘉郡界的旄牛豪帅狼路,开通旧道。诸葛亮南征时,不走旄牛道,从《张嶷传》所说是看得很清楚的。

二、由安上水路入越嶲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兴三年(225)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牁,李恢向益州”。是时,安上为蜀经略越嶲之据点。据《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说:“章武三年(223),越嶲高叟大帅高定元称王,恣睢杀将军焦璜,破没郡土。丞相亮遣越嶲太守龚禄住安上县,遥领太守。安上去郡八百里。”《三国志·张嶷传》也说:“越嶲郡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上县,去郡八百余里。”又说“自旄牛绝道,已百余年。更由安上,既险且远。”可知由成都去越嶲,安上水路与旄牛道是两途,并且不在一个方向。
《华阳国志》越嶲郡有安上县,为《续汉书·郡国志》所无,当是蜀时新设,越嶲太守住此县,经略越嶲郡,应在郡之边界。按:《南齐书·州郡志·宁州》有安上郡,列在东朱提郡之后。注曰:建武三年(496)刺史郭安明设置。《旧唐书·地理志·戎州》曰:“武德元年(618),置安上县,七年改朱提,此安上地名即沿蜀时之旧”。张澍《蜀典》卷一曰:“安上在今屏山县”,所说近之。按,蜀时犍为郡治武阳,南百里至江口为僰道县,在今宜宾溯马湖而上至屏山县,再上一百二十里至新市镇(旧名蛮夷司,一名秉彝场),可通航(今通机动艇)。安上县当水陆要冲,盖在今新市镇。所谓安上水路入越嶲,即由僰道船行至安上入越嶲,是时,经营安上作为通往越嶲之据点也。
由此可知,诸葛亮出兵,由成都沿岷江而下至僰道,以僰道为经略南中之重镇。在僰道分三路:亮入越嶲;马中伐牂牁;李恢向益州。以蜀布置势力言,邓方任庲降都督驻南昌,李恢继之,驻平夷,又派越嶲太守龚禄驻安上,即以犍为郡为重镇,大力支持。《三国志·蜀志·李严传》说:“越嶲夷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救,贼皆破走”。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说:“时李严为犍为太守。”犍为西接越嶲新道,当在马湖厅境。此说可取。按:此事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即刘备定蜀后四年,以犍为郡为据点,经略越嶲。又《华阳国志·南中志》说:“从事蜀郡常頎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谕雍闿。”又说:“頎至牂牁”。此章武三年(223)事,时犍为郡为基地经略南中。诸葛亮南征是利用已部暑的基础,从僰道分三路,是早已策划好了的。

三、战于卑水进至邛都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亮欲俟高定元军众集合,並讨之。军卑水”。按:《蜀志》越嶲郡卑水县说:“去郡三百里,水流通马湖。”卑水即昭觉河,流入马湖江。卑水县在今昭觉县,诸葛亮从安上至卑水,即今新市镇(蛮夷司),而西经美姑县至昭觉。《华阳国志》说:“安上去郡八百里,卑水去郡三百里。”里程比例适相当。
《南中志》:“越嶲高定元自旄牛、定筰、卑水,多为垒守。”盖自旄牛、定筰军众集合于卑水。诸葛亮《南征表》“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其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欲求死战。”(《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盖卑水为战场,高定失败。《南中志》说:“亮斩高定元,”即进至越嶲城(今之西昌县)。《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四建昌卫指挥司曰:“武侯城在司南三十里,相传诸葛武侯所筑”。此传说筑城不必可信。《太平御览》卷九八〇引《云南记》:“嶲州缘山谷间有菜,大叶粗茎。名曰:诸葛菜。云是武侯南征时,此菜于山中以济军食。”此亦附会之说。惟诸葛亮南征平定越嶲,曾驻邛都也。

四、南渡泸水至青蛉弄棟

樊绰《云南志》卷二泸水条曰:“蜀诸葛亮伐南蛮,五月渡泸水处,在弄棟城北,今谓之南泸。”按:弄棟城在姚州,南泸即金沙江。张柬之《请罢兵戍姚州书》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使张伯岐(张嶷)选其劲卒勇兵,以增武备。”按:樊绰《云南志》卷七:“泸南有美盐井,河賧白崖、云南已来供食。”即姚州青蛉盐池之利。洪迈《容斋随笔初笔》卷四南夷服诸葛条曰:“国朝淳化中(990~994),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还,曰: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诫曰:非贡献与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受舟。……西南夷服诸葛,千年盖尚如此。”事详辛怡显所著《西南录》。按:杨士云《弘山存稿》卷二题辛怡显诗:千载犹怀诸葛公”句,即本此说。诸葛渡泸处在弄棟(姚州)城北,自来所说如此,当可据信。《华阳国志》越嶲郡三绛县说:“一名小会无,通道宁州,渡泸得青蛉县。”按:三绛县在今会理之黎溪,青蛉县在泸水南,今之大姚、永仁。《汉志》青蛉县属越嶲郡,则自古青蛉有渡口,通越嶲,且发达也。今公路自西昌(邛都)一八六公里至会理,又八十六公里、中途经黎溪至鱼[魚允]渡口,对岸为拉鲊,又七十七公里至永仁,又八十八公里至大姚(青蛉),又三十五公里至姚安(弄棟),又四十五公里至南华,古时之路线大概如此。
从会无(今会理)渡泸,别有渡口,《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说:“会无县路通宁州,渡泸得堂狼县(今会泽巧家)。”按:晋太宁元年(323),李雄遣将李骧攻占越嶲后寇宁州,乃南渡泸至堂狼,大败。(见《晋书·明帝纪》、《王逊传》、《李雄载记》),即走此路。可能通道亦甚早。至于从会理直南渡泸至今元谋武定之渡口,成为大道乃后来事。《马可波罗行纪》第一一六章建都州说:“自此建都,骑行十日程毕,见一大河,名称不里郁思(Brius),建都州境止此河,中有金沙甚饶”。又第一一七章哈剌章州说:“从前述之河首途西向行五日毕,抵一主城,名称押赤城,大而名贵”。按:建都即今西昌,押赤即今昆明,不里郁思河者《元一统志》残本丽江路说:“金沙江,今又名江曰不鲁失。”又《元史·速哥传》说:“至建都,迎合刺章军于不鲁思河。”又《脱力世官传》说:“定昌路总管谷纳叛,谋率众渡不鲁思河。”凡此不鲁思河,即金沙江。马可波罗行程从建都至押赤。又第一一八章说:“押赤城首途后西向骑行十日至一大城,亦在哈刺章州中,其城即名哈剌章。”即大理城。以路程考校,马可波罗渡不里郁思河(即不鲁思河),在会理南渡金沙江而至押赤城也。元杨兴贤撰《武定狮山建正续寺碑记》有“西竺指空禅师游方憩此。”按:《日本大正藏》经史传部所载:梵僧《指空禅师传》录《指空游记》,自罗罗斯(建都)至金沙江(不鲁思河),渡江至中庆(押赤城)。即与马可波罗之路线相同。《天启滇志·旅途志·建昌路考》,由云南府城经富民、武定、元谋,六程至金沙江。渡江经会川卫十一程至建昌卫,即是此路。与马可波罗之五程与十程比例相当。按:元谋、武定地区在两汉、三国时,尚未设治,东晋时为建都郡地,唐为求州靡州地,至宋罗婺部势力强盛,与会川、善阐之往还密切,成为金沙江南北通行大道,盖道路与沿途供应有关。罗婺地区之发达较晚,故通道亦后始盛,此道元时始见于记载。诸葛亮南征时,非通行大道也。
诸葛亮渡泸以后的行止,不见于纪录,惟《三国志·吕凯传》说:吕凯为永昌不韦人,与王伉抗拒雍闿保境。亮至南中,上表以王伉为永昌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记古滇说集》载:诸葛武侯征永昌,回兵白崖,以张龙祐那为酋长(《南诏野史》诸书並有此说)。樊绰《云南志》卷二兰沧江说:“诸葛亮征永昌,于此筑城。”又《新唐书·地理志》载贾耽路程:永昌郡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今永昌地区传说诸葛亮事迹甚多,则曾亲至其地,抑吕凯、王伉、龙祐那来会晤!不得其详。至于《隋书·史万岁传》说:“入青蛉,经弄棟,次大、小勃弄(白崖),至于南中,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渡西二河(西洱河)入渠滥川。”则谓碑在西洱河附近,所说碑铭近推背图之流,不可信。滇中多有诸葛碑传说(已著录于《新纂云南通志》卷八十四《金石考存疑),不详说于此也。

五、所谓七擒七纵

《太平御览》卷三二二引《汉晋春秋》:“诸葛亮至南中,所向克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图生致之。使观于营阵之间,而问之曰:此军如何?曰:不知虚实,是以致耳。知之,定易胜也。亮仍纵,使更战,七纵七擒。”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较详事,亦载《华阳国志·南中志》。后来史书多载之,罗贯中《三国演义》大为铺张,冯甦《滇考》武乡侯南征条且指出七擒地名及经过,都是无根之谈。张华澜作《孟获辩》(刊于《南强杂志》)说孟获无此人,更无七擒七纵之事。其主要理由为陈寿《三国志》所载南中人物之抗蜀者,有雍闿、高定、朱褒等,而无孟获。惟《三国志》所载未备。《华阳国志》多记孟获事,且益、宁、梁三州士女目录有建宁人御史中丞孟获,传文已缺耳,不能谓无其人。惟七擒七纵不近人情,习凿齿所说未必事实。
《南中志》:“诸葛亮军卑水,高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斩高定元”。按:雍闿为南中豪帅,势力最强,盖蜀出兵南征,雍闿率部援高定,既致卑水,尚未战,而内部起争端,高定部曲杀雍闿。后孟获代闿统率其众退归,诸葛亮平定越嶲,渡泸水追击,孟获屡败退,凡七战至滇池,孟获乃降,事盖如此,战地不详。冯甦所说全不可信。

六、至滇池与李恢会师

顾颉刚等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鼎峙图》诸葛亮征略南中路线:马忠自牂牁,李恢自平夷与诸葛亮会师于滇池,我认为也弄错了。按:《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收服孟获,遂至滇池。又《马忠传》说:建兴“三年,亮入南中,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育卹理,甚有威惠。”八年召为丞相参军,不言至滇池,则马忠路线当是由僰道至且兰。平朱褒后,即驻且兰也。又李恢已先为庲降都督驻平夷,惟建兴三年南征之役,当从僰道与诸葛亮分道向益州(建宁)。《蜀中广记》卷六十八载亮公答李恢曰:“行当离别以为惆怅,今致氍以答心也。”此临别时之情景,当是在僰道分手。又《三国志·李恢传》说:“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嶲。而恢按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绐谓南人曰……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按:此昆明在牂牁郡西部,即所谓牂牁昆明,今滇东黔西地区。又槃江,即南槃江。可知李恢路线自北而南,由僰道至滇池,与诸葛亮会师。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三年秋,南中悉平。”则至滇池在秋季,乃布置南中七郡的统治机构,徵发人力、物力。《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就策划北伐中原。

七、取道汉阳还成都


《三国志·后主传》:“建兴三年十二月,亮还成都。”按:《三国志·费诗传》:“建兴三年,随丞相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谒亮。”又载诸葛亮《与孟达书》说:“往年南征岁未及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按:宋人撰《三国志辨证》说:“岁未及还,当作岁末乃还”,是也。又汉阳属朱提郡,在今威宁(已说详郡县考释),则诸葛亮归程自滇池经味县(今曲靖)至汉阳,其地接牂牁郡。嘉靖《贵州图经志书》卷十一载周洪谟撰《水西安氏家传序》说:“先有慕济济火者,与普里部(今普定)仡佬氏争为长,迭有盛衰。其后济济火善抚其众,时闻诸葛武侯南征,通道积粮,以迎武侯。武侯大悦,封为罗甸国王。”按:此说贵州史志多载之,老彝文《西南夷志》亦多言此事,所见以周洪谟此文为最早。可能济济火至汉阳投诸葛亮受封,《贵州名胜古迹概说》载《济济火碑》有建兴年号(页50),则不详也。
诸葛亮至汉阳以后之经历,不见记录,惟经石门、僰道,在犍为城有所布置,循岷江而上,回至成都,则为可能也。

八、结语


诸葛亮南征为南中一大事,其所行经之路线,未见全面记录。兹据片断记载,结合当时史事,略作考究。综述之:建兴三年(225)春三月,诸葛亮由成都出发,循岷江而下,经武阳至僰道(今宜宾),分三路以进。诸葛亮向越嶲,马忠向牂牁,李恢向益州。亮率众(其中有张嶷、费诗)沿马湖江水路而上,至安上县(今蛮夷司新市镇)登陆进发,驻军于卑水(今昭觉),与高定战、破之,进至邛都(今西昌),乃南下经会无,至三绛县(今会理黎溪),五月渡泸水,至青蛉、弄栋(今大姚姚安),招徕永昌、白崖,追击孟获,攻战至滇池。马忠已破牂牁,李恢出击至盘江与诸葛亮会师。秋,平定四郡(越嶲、永昌、益州、牂牁)。改益州为建宁。又设云南、兴古、朱提三郡,移庲降都督治味县(今曲靖)。冬,诸葛亮回师,过汉阳(今威宁),招徕罗甸,乃由僰道而北,十二月回至成都。


此文考说诸葛亮南征的路线,至于诸葛亮征南中的事迹,瑜于1954年编写《云南民族史讲义》在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汉晋时期南中地方势力与蜀统治的争夺及相互利用》一节,有一段为诸葛亮南征四郡事迹(有油印本),已考说南征路线。认为建宁大姓雍闿应援越嶲高定元,由滇池经堂狼(今会泽)渡泸至邛都,迨雍闿被高定元部下所杀,孟获代闿为主,率领部曲原路折回。惟诸葛亮渡泸在青蛉、弄栋,唐宋时已有说,且此途便于联络永昌大姓吕凯,故应改正前说。后见顾颉刚编绘的《历史地图集·三国图》所注记诸葛亮南征路线,认为完全错误,所以另作考究写此文,仍把旧作《诸葛亮南征事迹》抄录于后,以求教于读者。



诸葛亮南征事迹


益州越嶲牂牁永昌四郡,当东汉末年,中原骚扰,蜀郡势力单薄,地方统治者的势力抬头。刘备入蜀为应付荆州争夺,自顾不遑,对南中只用政治攻势,没有什么成就。迨荆州战事以后,蜀企图北伐中原,为安定后方,而且徵发人力、物力,对南中要诉诸武力了。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夏,牂牁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嶲夷王高定亦背叛。”《李恢传》说:“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嶲;雍闿跋扈于建宁(按:益州郡后改建宁郡);朱褒叛于牂牁。”南中形势对蜀不利,安定的愿望已不是政治手段所能实现,但还不能轻易出兵。《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同。)又《王连传》说,“建兴元年,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自讨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疬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已,意欲必往。而连言恳至,故停留久之。”南中数郡抗蜀,并不是建兴元年开始,但在这一年牂牁杀常房,越嶲杀焦璜,益州俘张裔,更坚决的表示抗蜀。诸葛亮认为政治途径是走不通了,要用兵吗!他还停留了一年多。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亮率众南征。”《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建兴三年三月,亮南征四郡。”《亮传裴注》:“诏赐金铁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在三月里由成都出发,《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牁,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据这条记载推测,诸葛亮出兵路线是由成都循岷江而下,至犍为僰道县(今宜宾),然后分三路。以交通线来说,也是很适宜的。现在把三路的情况分别叙述:

(1)关于越嶲战事

诸葛亮《南征表》说:“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其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欲求死战。”(《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南中志》说:“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叠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人,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既斩高定元。”其作战经过不详记录。

诸葛亮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驻军于卑水。卑水是金沙江的一条支流,《华阳国志·蜀志》说:“卑水县去郡(越嶲郡治在邛都今西昌)三百里,水流通马湖。”《水经·江水注》:“卑水出卑水县东,注马湖江。”这是由今昭觉流来的水,在宁南、雷波之间入金沙江。卑水县应即今昭觉,又马湖属越嶲郡。今雷波黄螂附近有湖长三十九里,广九里,马湖县以湖得名,金沙江流经马湖县称马湖江。越嶲高定抗蜀,太守侨治安上,应属犍为郡的一个地名。今从宜宾溯航至屏山,再上一百二十里至蛮夷司(一名秉彝场今新市镇)。水道畅通。疑安上在屏山或蛮夷司,所谓水路就是由僰道至蛮夷司的一段航程。诸葛亮进驻卑水,高定失败被杀。

高定的失败,由于与友军冲突,给蜀军以机会。大概因诸葛亮主力向越嶲,雍闿率众援助到越嶲郡会师,这一些奴隶主兵行军无纪律,不免与友军发生争执,相互私愤残杀,这也证明大姓抗蜀并不代表人民的愿望。孟获代替雍闿,目睹失败之局,只好退还滇池。

(2)关于益州郡战事

由李恢率领,还有《南中志》说原任犍为太守王士为益州太守,当与李恢同行。但杨戏季《汉辅臣赞》说:王士“会诸葛亮南征,转为益州太守,将南行,为蛮夷所害。”他没有到南中,李恢独当一面。《三国志·蜀志·李恢传》说:“丞相亮南征,由越嶲,而恢按道向建宁(即益州郡)。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疑即《新唐书·南蛮传》所说昆明十四姓地,置殷、总、敦三州,当僰道县南五百里,在朱提、牂牁郡境)。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绐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按:恢为俞元人,去蜀至是已十余年),乃今得旋,不得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李恢率领的这股兵,自北而南直达盘江,可能战事并不激烈,因为滇池区城的主力被雍闿带到越嶲去了。

雍闿死在越嶲,孟获率领部曲退回,被诸葛亮追击又遭失败。关于此役,后来传说附会,不必可信。《南中志》说:“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此可证雍闿部曲由夷汉组合)。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边民当不为恶矣”。《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亮在南中,所载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这种离奇情节,后来,演义、剧本尤为怪诞不稽。民间传说载于志书更多附会,不值辩论。推测诸葛亮追击孟获,连战连进七次,始被消灭。孟获投降不杀。后来附会为七纵七擒,捏造史实。

(3)关于牂牁战事

是马忠率领,所见记录甚少,《三国志·蜀志·马忠传》说:“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入,拜忠牂牁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抚育恤理,甚有威惠。”《南中志》:“马忠破牂牁”,不言战事经过,大概朱褒的兵很快就失败了。

蜀兵分三路南进,南中大姓受到严重打击,降于诸葛亮,于是恢复统治的郡县机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当作越嶲)、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南中志》:“建兴三年,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移治味县。分建宁(当作永昌)越嶲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牁置兴古郡,以马忠为牂牁太守。”在东汉时期,南中原设越嶲、牂牁、益州、永昌四郡,至是分设云南、兴古二郡,又已改犍为属国都尉为朱提郡,共为七郡,即所谓之“南中七郡”,归庲降都督统率,属蜀。蜀于边缘重地置都督,领兵屯守。汉中、江州、巴东、关中并设都督。南中都督也是其中之一,而任务更为重要。从此对南中的统治更加强了。

诸葛亮以十二月还至成都,《三国志·蜀志·费诗传》载亮《与孟达书证》说:往年南征,岁未及还。(《三国志辩》曰:未当作末,及当作乃),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按:汉阳属朱提郡,疑在今贵州威宁水城。《嘉庆一统志》卷三九五以为汉阳即叙州府庆符县,纪录甚略不能详考,但知诸葛亮由朱提道还蜀。

蜀既统治南中,徵发物力,《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建兴三年秋[南中]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李恢传》:“南土平定,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缺。”《杨戏传》载《季汉辅臣赞》李德昂(即李恢)赞:“广迁蛮濮,国用用强。”《南中志》:“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蜀志·谯周传》载上书:“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蜀统治者的目的在经济剥削,诸葛亮《出师表》谓:“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得南中地,有助于北伐中原,南人受到严重剥削,当然引起愁怨了。

原载于《思想战线》1980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完胜既是完败,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种下的却是亡国的种子
南抚夷越的诸葛亮怎样平叛民族分裂活动
《三国志》中只有较少记载:刘备集团西取益州的几个问题考证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六):王修、王昶、向朗《诫子书》 – 国学网
蜀汉眉山(1):事纪|古伯良
诸葛亮南征路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