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帅访华

1957年4月15日,北京南苑机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伏罗希洛夫。

或许连客人自己也不曾想到,此行他将获得史无前例的高规格接待。

毛泽东亲自赴机场迎接伏罗希洛夫

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一般都清楚,伏罗希洛夫是和斯大林一辈的人物。

早在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时期,他便与斯大林结识,两人还一起坐过牢。

伏罗希洛夫虽然贵为苏军首批五大元帅之一,但军事指挥才能十分堪忧。

像苏联红军著名的“黑历史”苏芬战争(1939年),指挥官就是这位伏罗希洛夫元帅。

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两年后打苏德战争时,年逾花甲的伏罗希洛夫再次展示出战五渣的水平。

他一路丢盔弃甲退到了列宁格勒,遭到老战友斯大林的严厉训斥:

“你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

眼看通往莫斯科的铁路被切断、德军正三面合围,斯大林不得不紧急派“救火队员”朱可夫赶赴列宁格勒。

千钧一发之际,当时军衔尚为大将的朱可夫仅带三名助手飞抵孤城,将斯大林手谕交给伏罗希洛夫,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

身为元帅的伏罗希洛夫一言未发,当晚就带着他的班子飞回莫斯科。

1935年授衔的苏联五元帅,能打仗三位全被干掉了。前排图哈切夫斯基、伏罗希洛夫(C位)、叶戈罗夫,后排布琼尼、布柳赫尔。

有朋友要问了,为啥这么一个水货却能当上元帅,而且备受重用呢?

记住一句话:

搞政治,忠诚更重要

伏罗希洛夫尽管水,但他从列宁时期的政争开始就一直站队斯大林,坚定的反对托洛斯基。

因此相对于军人的身份,伏罗希洛夫其实更像一个政治活动家。

在1952年斯大林时代的最后一次换届中,伏罗希洛夫当选“主席团执行局成员”(常委),具体职务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是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类似中国的人大委员长。

伏罗希洛夫担任这一职位长达七年,是苏联在国际上露脸的常客。

话题回答文章开头的地方。

1957年4月15日, 伏罗希洛夫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抵达北京。

代表团成员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拉希多夫、苏联高等教育部部长叶留金、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苏联驻华大使馆大使尤金、还有伏罗希洛夫的儿子和儿媳。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这些陪同人员中没有一个咖。

判断一次出访的规格,主角是谁当然重要,带了哪些人同样十分关键。

因为具体事务是要下面人去谈的。

作为橡皮图章式的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在苏联政坛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能给他配的“绿叶”自然也就这个水平。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中方不但拿出接待真正国家元首的规格,而且比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还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贺龙等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代表、数千群众一起到南苑机场迎接。

机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上,毛泽东称“伏罗希洛夫是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

遥想两年多前赫鲁晓夫访华前夕,在苏共内部援华问题的讨论上,反对最激烈的就是伏罗希洛夫。

好在老头能量有限,在赫鲁晓夫的强力坚持下不情愿的签字同意。

1954年9月29日,毛泽东欢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来中国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纪念活动并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伏罗希洛夫一行在北京由毛泽东亲自陪同,去沈阳是朱德陪同,去上海是刘少奇陪同,去杭州是周恩来陪同。

每到一处都是万人空巷般的欢迎,几乎是天顶星的外交接待配置。

4月17日盛大的国宴上,几乎所有在京高级领导人和驻华使节都被邀请参会。

席间,毛泽东热情称颂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同志是苏维埃国家和苏联共产党的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几十年来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苏联国防力量的增强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且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说完两人干杯,伏罗希洛夫幽默的说道:

“你这样颂扬我,是不是在搞个人崇拜啊?”

看到中国方面的这种架势,陪同伏罗希洛夫访华的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悄悄的对中方人员说:

“这次伏罗希洛夫访华只是礼节性的访问,苏共领导人没有授权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什么实质问题。”

苏联政坛人物的分量和之前的种种恩怨故事中国方面当然门清。

之所以借伏罗希洛夫访华这一事件做文章,其实是在展示一种“特殊的姿态”。

斯大林追悼大会,1953年3月9日。由左至右依次为: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贝利亚,周恩来,萨布罗夫

伏罗希洛夫访华的前一年,赫鲁晓夫力排众议推出了大名鼎鼎的“秘密报告”。

对于社会主义阵营来说,这份报告无异于晴天霹雳。

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格鲁吉亚(3月)、波兰(7月和10月)和匈牙利(10月)先后出事,俨然三十多年后东欧剧变的一场预演。

第一个不干了的是格鲁吉亚,它宣称要退出苏联。

斯大林不是俄罗斯人,是格鲁吉亚人。

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西北七十多公里处的哥里市,至今仍坐落着苏联时代修建的斯大林纪念馆。

波兰、匈牙利紧随其后,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骚乱。

其中以匈牙利闹的最为厉害。

该国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长期被奉为“斯大林最优秀的学生”。

在苏联施行去斯大林化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几十万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宣布脱离华沙条约,后遭苏军镇压。

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一个喝彩的是南斯拉夫,铁托嘛,大家懂的。

铁托和斯大林。南斯拉夫是第一个和苏联闹掰的国家

在东欧乱成一团的形势下,苏联作为老大哥主动和中国商量,希望向全世界表明中苏两党两国团结一致捍卫社会主义阵地的决心。

有求于中国。

大家回忆一下斯大林时代,大林哥除了去德黑兰见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一次,剩下的时候从来不出国门。

都是小弟们去莫斯科“朝圣”。

此番为了彰显两国的平等地位,商议后决定由苏联领导人率团访华。

从而破除外界“中国国家元首总往苏联跑,而苏联国家元首不到中国来”的印象。

于是在1957年初,毛泽东致信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邀请他在合适的时候访问中国。

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前面这些外交礼节更多是在表达一个态度。

即面对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引发的全球社会主义阵营激烈震荡,中苏两国以高调的友谊来稳固阵脚。

当然,这种假戏真做、对伏罗希洛夫的高规格接待中,也多多少少隐含着几分对“麻烦制造者”赫鲁晓夫的不满。

毕竟伏罗希洛夫是斯大林多年来的亲密盟友和坚定支持者,身上的“标签”很重。

拿他来彰显中方对于斯大林评价问题的看法,再合适不过了。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伏罗希洛夫(左二)。背景可见斯大林半身像,政治姿态十分明显

对于苏联来说,1957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就在伏罗希洛夫结束访华两个月后,6月18日,赫鲁晓夫的反对者们联合起来,在部长会议的场合下共同向其发难。

他们包括: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布尔加宁……

反对派占据着苏共主席团11人中的多数,形成了7:4的优势。

这段故事在《苏共,1953》中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最终,赫鲁晓夫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连续拿掉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多位强力政敌,并清除掉了朱可夫在军方的势力。

与遣送西伯利亚和蒙古国效力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不同,作为反对派重要成员的伏罗希洛夫因混沌无为、不构成威胁,被放过一马。

继续做他的橡皮图章。

直到赫鲁晓夫权力稳固的六十年代初,八十高龄的伏罗希洛夫才被揪出来新账旧账一起算,遭罢官夺爵,以普通党员的身份黯然退休。

斯大林与伏罗希洛夫

伏罗希洛夫去官没几年,赫鲁晓夫也被勃列日涅夫政变集团拿下,软禁了起来。

而伏帅作为苏共元老级的人物,再度被选为最高苏维埃委员,并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69年12月,88岁的伏罗希洛夫去世。

纵观其一生,历经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四朝不倒,位极人臣,堪称苏联政坛的一大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赫鲁晓夫政变全过程!朱可夫在会议上掏出手枪,当众扣押贝利亚
苏联最高岗位的演化
史海钩沉:赫鲁晓夫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在核心权力圈排名仅第六的赫鲁晓夫何以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秘密警察头目贝利亚如何被处决?
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结束前,赫鲁晓夫为何要做秘密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