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息VS铁壁 (2)——巨炮初现于欧洲战场

人工制硝法的发展、普及

欧洲是天然硝石资源匮乏的地区,各国对硝石的使用长期依赖于进口,因而导致火药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1347年,英军购买一磅硝石需支付18便士,而一磅硫磺的售价则为8便士。到了1379年,硝石的价格虽然虽然不降反升,但每磅售价仍高达15便士。在当时,一个经验丰富的手艺人需工作2天半到4天才能赚到这些钱。因此,大规模的装备和使用火炮对当时绝大多数欧洲封建贵族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火药价格之所以不升反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贸易发展的原因,更重要的则是14世纪70-80年代之后,人工制硝法逐渐出现并普及于欧洲。高端的材料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处理方式,将“黑土”、马粪、生石灰、稻草以及贝壳等原材料混合搅拌、翻动并按时浇灌尿液,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

在沙漏里细沙缓缓的流动声中,在制硝工人殷切期盼的目光里,一种名为硝酸钙,易溶于水的白色小精灵贪婪的吸取着其中的“营养”,茁壮的成长起来了。不久之后,仓库的墙壁和地板上就结出了“如雪般挂在上面”的硝石。

如白雪般晶莹的硝石

火药制造成本连年下降

硝石是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们梦寐以求的稀缺产品,也是他们扩充军力、组建强大火器部队的必需品,商人们将之出售给国家可以换取大量的金钱。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欧洲的制硝业蓬勃发展并引发了火药制作成本的持续下降。到了1417年,火药在英格兰的售价已低至5便士/磅,在火药价格大幅下滑背后的则是硝石产量的节节攀升。

眼见昔日成本居高不下的火药而今价格已越来越平民化,欧洲的封建贵族和军事家们无不欢欣雀跃,这意味着他们无需再为军中大炮的“口粮”问题而发愁了。要知道,当一门巨型射石大炮在将一枚数百公斤重的石弹射向敌军的据守的城池时,其一次性消耗火药的数量有时可达数公斤乃至数十公斤之多。每一声大炮的轰鸣都伴随着领主们的阵阵肉疼。

卡昂巨炮

在14世纪60年代之前,欧洲人制造的火炮虽然可以洞穿被坚固的铠甲所保护的人马,但却无力损伤环绕城池的高墙。重至2000磅的大型火炮在欧洲的首秀出现于亚平宁半岛,但遗憾的是,由于资料有限,笔者无法提供关于这门火炮的详细介绍。

1375年,数名经验丰富的工匠及其助手们聚集于卡昂城。他们奉命在此为法国军队打造一门举世无双的超级兵器。在木栅栏围成的工地上,在4名大师工匠的监督带领之下,平均每日有多达15名工匠和力工在3座工棚之间往来忙碌着。经过6周的辛勤工作,一门重达2310里弗的巨炮呈现在众人面前。在此之前,在东西方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一门火炮在重量和体积上可与之相匹敌的详细文字描述。

钢铁巨兽

如同当时的绝大多数火炮那般,这门射石大炮同样也是先以铁条拼接、铺设炮管,再用铁箍加固的方式制作而成的。650里弗,每里弗价值6先令(此处价格为经过换算之后)的质量上好的锻铁条拼接成了火炮的内膛。组成炮管外壁的锻铁条的质量可能要稍差些,因为其价格不足5先令/里弗。此外,打造这门巨炮还使用了200里弗的钢材。

可以调节炮口俯仰角度的巨大的炮架是用榆木和橡木混合制作而成的。仅是固定炮身以及加固、连接炮架各部位的铁箍和铁钉的总重量就高达365里弗,而捆绑火炮和炮架用的绳索则重90里弗。由于巨炮庞大的体积和惊人的重量,为了起降和控制火炮,工匠们还购买了4个滑轮。制造巨炮的总成本(含火炮本身和炮架的材料费以及工人们的工钱)超过5201里弗,为巨炮配置的4枚石弹每一枚价值2先令6便士。

圣索沃尔城之围

花费巨资打造这门超级兵器的目的在于攻克被英格兰人所占据的圣索沃尔-勒维孔特城。自1346年起,该城堡就成为英格兰驻军在欧陆的重要据点之一,背靠坚城四处劫掠和破坏是驻扎其中的英军常用的策略,也因此而成为必须被法国人拔除的肉中刺。

圣索沃尔-勒维孔特城

为了终止英国人对当地的劫掠,法国人于1372年发动了针对圣索沃尔-勒维孔特城的进攻。但他们低估了城池的防御力量和守军的抵抗意志,直到1375年,该城还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正是因为失望于传统围城方式的漫长和低效,法军才决定动用火器部队并不惜重金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可怕的巨炮。

但反常的是,这尊耗费巨资打造的超级兵器却仅仅配置了4枚炮弹,而且只有两枚炮弹被用于围城战中。这是否表明当时的欧洲军队并没有把技术尚不成熟的巨炮当作攻城的主力呢?亦或是这尊花费巨大的火炮只是一个昂贵的实验品?火炮究竟在圣索沃尔之围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引发了学者们的探讨和争论。

硕大无朋的射石巨炮和足以开山裂石的重型石弹

争议

5月5日,法军携带巨炮及两发石弹赶往圣索沃尔城。21日,城中守军宣布投降。 促成投降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法军火炮的轰击呢?专注于研究中世纪技术史的霍尔教授认为火炮并非迫使守军投降的关键因素。

虽然城中的英国人可能并没有装备多少火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无法有效的反击法国人的围攻。英军将大量类似于希腊火的燃烧弹通过投石机抛射到法军的阵地上,此外,他们还提前加固了城防工事以应对法军火器部队的进攻。

法军所装备的绝大多数的火炮的力量并不足以击穿城墙

而且,法军装备以平直弹道的火炮为主,缺少弹道高挑的臼炮,因此他们无法以火炮轰击相对薄弱的城垛和塔楼的顶端以及城中军民藏身的建筑。根据傅华萨的描述,法军只能以火炮直射城墙和塔楼。单纯就战术方面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问题在于法军绝大数火炮的威力并不足以击穿圣索沃尔的城墙,因此驻守在塔楼中的英军伤亡并不严重。

补给不利

另一个制约法军火炮充分发挥作用的因素在于弹药补给的运输不利。由于围城军所携之弹药数量有限,且法军在周边地区缺乏稳定的补给点,因此在战争的后期其所需之弹药需由巴黎城内的友军负责支援,而两地之间的距离超过330公里。14世纪糟糕的路况、容易吸潮变质的火药以及携带大量辎重长途行军的困难都不利于火炮部队及时补充弹药,并使其效率大打折扣。

经过长期的围城,城内的英军久盼援军不至而渐成孤军之势。在苦守待援无望的情况下,在收下55000金法郎的巨额赎金之后,圣索沃尔城中的守军于7月3号安全的离开了城堡。以此来看,法军的“胜利”并非源于火器部队,而是他们的金元攻势击破了英军最后的一丝倔强。

法国人的金弹显然比石弹更具威力

影响战争走向的插曲及总结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围攻圣索沃尔的过程中曾发生过这么一个插曲:法军发射的一发炮弹飞入了英军指挥官约翰·查特顿的寝室中。这枚“幸运”的炮弹不仅损毁了室内的家具,更是砸穿了卧室的地板。而当时可怜的查特顿正躺在床上休息, 他很可能被那枚四处乱串的炮弹吓破了胆。因为也正是这次偶发事件之后,查特顿开始积极推动与法国人的谈判事宜。

而且在战争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法军仅仅动用了4门火炮而已,而区区4门炮显然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走向。但法国人似乎对他们的火炮还是满怀信心的,因为另外的32门火炮正在赶往圣索沃尔城的路上。此战中,围城的法军并不缺少金钱,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火药以支撑足够规模的火炮部队——平均每门炮分配到的火药还不足一磅重。因此,火炮的不给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火药的严重缺乏而非其本身性能不佳。对此,霍尔教授总结道:“法国人有足够的金钱收买英军使其投降,但他们的金钱却不足以购入足够多的火药以武力达成其目的。”

区区4门火炮并不足以击垮英国人的抵抗意志,但更多的火炮正在赶往战场的路上。

充满争议的圣索沃尔城之围在法军的“金弹”攻势下宣告结束,尽管法军由于火药补给不利而未能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但在之后的一系列攻城战中,火炮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作用亦变得益发重要。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发明火药的中国的火药比不过英国?
黑火药时代的序幕: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火器
大清会不会抄作业?
假如清军用和英法相同的火器能打得如何?
15-16世纪欧洲的火药和火炮技术发展
火药的发明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