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民初军官倾向精英培养,学习10年才能毕业,老蒋:我是速成的

老蒋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的时候,怕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以后能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绕不过去的一页。

可是在民国的将领中,老蒋的军事教育履历差得很,当然了,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很多人没上过军校依然是横扫千军,而且更厉害的都是战略家,打仗都有点开上帝视角的感觉,另外就是,老蒋没出过啥军事专著。

老蒋打仗就差得多了,组织能力也不行,别看他是军校毕业,可是他的学历放在他的同行里面可是真不咋样,老蒋的学历很简单:他就是速成军校肄业,然后去了日本振武学校,也就是一个外国留学生的预科学校。

老蒋在日本

军事求学履历仅仅如此,不过这个不妨碍老蒋当校长,他当校长也不是为了教书,而是掌握军权,相当于取得了绝对的流量资源。

老蒋上军校是前清的时候,学校名称为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地点在保定。

人们都说这个学校是保定军校的前身,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保定有特别多的军校,很多事军事技术学校,通国速成学堂只是一种,而且是比较低端的一种。

那个年代的军校培养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来说一下。

清末现代军事教育遍地开花,可是没人懂怎么打仗

保定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清朝的时候是直隶总督的所在地,作为一方势力的中心地带,依然是和很多历史事件有着交集,所以保定这个地方也是历史文化名城。

只是去了保定才发现,保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实仅仅是个直隶总督府,保定军校旧址等通通都不复存在了,我在保定上了四年大学,说实话,没咋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不过这不妨碍我永远热爱这个留驻我青春的地方。

保定是北洋建军的一个重要据点,这要从方面前清开展军事教育改革说起。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从1895到1903年,各省开始兴办武备学堂,那时候的人其实都不会打仗,而且废除武举制度也没多久,从来没有人会觉得,原来当一个军官是要通过军事教育来进行培养的,打仗也不是那么打的,那时候武备学堂很多都是闭门造车,这些学校毕业的人出来,说实话,打仗只能靠天赋了。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所以,这样培养出来军官没啥素质,闭门造车来搞教育真的是太难了,所以就借鉴,远的不说了,近的就是日本。

当时日本的军事教育就已经非常的成型了,拿来抄一下也好,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在抄日本。

从1904年开始,陆军的军校教育的阶段上,其实是四级教育,分别是陆军小学、中学、军官学校、陆军大学。

这个教育叫做陆军正课学堂。

陆军中学

基于上面的原因各省武备学堂也就停办了,在武备学堂的校址上开办了陆军小学。

比如薛岳,他就是陆军小学毕业的,连陆军中学都没上,不妨碍他成为抗日名将。

有意思的是,前清没有设置第三级教育学校,倒是把陆军大学这个教育层次给先设立了。

这个学校的名称叫做陆军军官学堂,在保定,也就是后来的陆军大学。

第三级军官培养学校,是在1912年设立的,名字就是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保定军校。

这里说一下,一切以其他保定军事学校毕业而自称毕业于保定军校的,都是扯犊子,保定军校作为专有名词,直接等于陆军军官学校。

瞅着这个军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明显就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走的路子,当然了,实际效果其实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不过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通过这个路径其实培养出来一个军官耗费的时间太长,从陆军小学到陆军大学需要走10年的时间,时代不等人,所以,速成军校和讲武堂就应运而生了。

这里面速成军校只有一个学校是全国性质的,就是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老蒋去的就是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并肄业。

所以老蒋没有受过当时的培养精英军官的路线,走的是速成路线,这个军事造诣其实就差了很多。

另外一些地方也设立了自己的陆军速成学堂,比如:江苏陆军速成学堂(1906)、江北陆军速成学堂(1906)、广东陆军速成学堂(1906)、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6),这些学校都是带有教导大队的性质,时间办的也不长,差不多就是培养部队生长干部,要说军事造诣,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拿民国四川军阀的来举一个例子,其实就能看出来那个时代的军官的来源:

四川军阀当时很乱都是知道的,一个省就有好几个派系,什么武备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

这个派系的分成就是来自于他们接受的军事教育而形成了不同的裙带关系。

武备系其实就是说的这些军阀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学堂设立时间是1898年到1906年,这所学校毕业生是四川军阀的一代目。

速成系就是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堂设立时间是1906到1910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刘湘和潘文华等人,也是四川后来的主要军阀代表人物。

保定系就是正课学堂毕业的四川军阀,比如邓锡侯,刘文辉,不过好像军事能力都差点。

军官系是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民国以后办的,截胡了四川陆小的学员后兴办的,属于一种野鸡军校,没存在多少时间,代表人物李家钰。

所以看,一个省的军阀就是这么有意思,代表了不同军队人才的培养方式,然后自成一体,相互联络,相互打仗,非常的热闹。

陆军军官学校的设立以及在职军官的培养

看过《亮剑》的朋友们都知道,当李云龙从坂田联队的包围圈里突围后,晋绥军里黄埔毕业的团长楚云飞很是惊讶,连忙问李云龙是保定军校还是讲武堂毕业的,这么会打仗。

其实楚云飞这句话就说的有问题,如果李云龙是保定或者是讲武堂毕业的,那么李云龙的岁数就很大了,能量绝对不是一个团长,而且一定有旧军阀服役的经历。

为啥这么说,因为保定军校和讲武堂设立得都非常的早。

讲武堂也是属于教导大队性质的培训军校,主要就是在职军官进行讲武培训,比较出名的就是北洋、东北、云南的三个讲武堂。

朱老总出自云南讲武堂。

就培训人员来讲,云南讲武堂已经突破了培训人员的范围,还从社会招生,并且自成体系,到1927年才停办。而东北讲武堂在1911年停办,后来变成了奉军自己的军校,也是自成体系。

要是李云龙是保定军校毕业的,那就更厉害了,比很多开国元勋的资历都老。

保定军校是1912年成立的,名字叫做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学校就是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理论上是陆军唯一的军官学校,再往上,就是由陆军军官学堂改名的陆军大学了,地点在北京。

那么当时的保定军校是怎么招生的呢?

就是民国以后北洋政府把四级军事教育缩减成了三级军事教育,抛开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不说,就是取消了陆军小学教育,把陆军中学改为陆军预备学校,再到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军校的一、二、五、六期学生都是从陆小和陆中升学而来,其他是什么情况,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道道。

保定三期主要是武昌起义中造反的学生军学员,来源包括陆军小学以及地方中学等,他们入学是孙中山特批进入,先是在陆军部入伍团学习,然后转入武昌预备学校,最后进入保定军校。这里面白崇禧是广西陆军小学生没毕业。

白崇禧

保定四期都是湖北人,也是学生军,现在湖北省办陆军中学上学,陆军中学解散后录取一半进入武昌预备学校然后升入保定军校。比较出名的人物是摩擦专家朱怀冰,和李云龙一个演员,总体来讲,保定四期不怎么出名。

保定七期就差不多是留级生和辍学生大队了,很多学长都在保定七期上学。

保定八期全是中学毕业生,因为当时陆军预备学校毕业生已经取消了,只能从中学招生,出名人物非常的多,比如小委员长陈诚,罗卓英,周至柔、郭忏等,土木系除了林蔚都在这里。这一批学生入学就很精英化了,除了成绩,还需要关系才能进入,比如需要同乡兼任京官两人的保证,才能参加考试,有点西点军校的意思。

保定九期是中学生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然后升学进入保定军校的。

在民国后,全国的陆军预备学校分别是三所:河北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南京(第三)陆军预备学校(未设立)。

1918年清河预备学校重新招生,被称为清河预备军校第四期,也就是保定九期。

武昌预备学校只招生了两期,第一期正班升学进入保定三期,第一期附班升学进入保定四期,第二期升学进入保定六期。

清河预备学校招生四期,第一期升学进入保定二期,第二期升学进入保定五期,第三期升学进入保定六期,然后就是第九期了。

要么说一个保定军校,半个民国史,保定军校培养的军校生算是层层遴选,以至于后来在民国军圈中出现了“保定现象”,很多大佬其实都是同学,相互之间都认识。后来他们形成了整个民国军圈的头部。

第二任校长蒋百里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其实民国时期的军人和日本大体上是一个路径,只是当时民国太复杂了,就搞得一切都很乱套,生源和教学都得不到保证,而且现代军事理论成型的太晚,这就导致当时没有什么军事家,别看总打仗,打的都是呆仗。这个仅仅是学校教育层次,当时不论是北洋军还是蒋军在参谋体系的建设上更是乱七八糟,感觉军事教育体系已经成型了,但是深层次的军事素养根本就没成型。

从军事制度上来说也是无本之木。

保定军校办到1923年1月后,就不再招生了,改成讲习性质的军官特别班,到了1924年1月,连军官特别班也不招生了。至此,保定军校就成为了历史。

保定军校停办的直接原因就是军阀混战,而且第八第九期的办学质量严重下降,因为很多日本陆士毕业的留学教员都辞职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老迈昏聩的讲武堂教员,后来连校舍都被毁了,更是没钱,直系军阀更是划出保定军校的一部分校舍用来开办直隶讲武堂,能办下去真是有鬼了。1923年8月,保定军校宣布停办。

至此, 全国性质成型的军事教育告一段落。

最后,黄埔军校的成立取代了保定军校的地位

保定军校终结了,在南方自然就崛起了另外一所军校,即黄埔军校。

这所军校远远没有保定军校那样的考生遴选机制和师资规模,但是同样出生就是一记惊雷,牛人扎堆。

其实黄埔军校并没有能够教授多少东西,而是它用招牌吸引了一大波当时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年轻人。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后来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所取代,这俩算是一个传承。

论条件和师资,远远不如保定军校,甚至连入伍生队都没有,就是个速成军校,学生只学习几个月,所以说,要说军事素质,远远不如保定军校,但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有政治思想作为保障,后面这些毕业生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就不说了,但当时那是——很有精神!

在1925年8月的时候,黄埔军校已经招了三期学员了,并且成立了党军,哪有时间学习,成天打仗。

我第一次去黄埔军校,是大学毕业后去广州某军校接受入伍培训,作为学员去参观的,参观的时候其实内心很澎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开篇介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走,去保定军校纪念馆
史克己 | 第四集:上承北洋,下开黄埔(保定军校传奇)
冯国璋家族与保定军校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