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远征军出国一波三折,遇猪队友遭遇惨败;英军:牺牲你们我好溜啊

1942年的滇缅公路,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水门桥”。

抗战开始后,中苏方面共开辟了三条交通路线用于将中国购买的苏联军事物资运到抗日前线,海路经敖德萨港出发运往香港、广西海防以及缅甸仰光等地,而陆空方面都是从中苏边界运抵中国。

由于日本方面施压,自1940年开始,法国关闭中越边境,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海路运输只能中断。

而跨越中苏边境的西北公路,此时已经相当的安静,苏联无暇东顾。

从1942年的中国抗战地图上来看,滇缅公路已经成为了支撑中国抗战的输血通道:随着日军对中国海岸线的封锁,援华物资只能从缅甸的仰光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中国,而这个时候,日军已经开始向缅甸的英军发起进攻。

1941年5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声明,《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同时宣称“保卫中国即是保卫美国的关键”。

同时,罗斯福又告诉充满傲慢与偏见的丘吉尔:如果中国屈服,你想过是什么下场吗?

所以滇缅公路又重新开放。

然而日本人的胃口并不是仅仅切断滇缅公路,还要占领东南亚诸国建立南方根据地,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和英国存在着共同利益,面对日军对于缅甸的进攻,中国派出了远征军。

其实最开始,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是不同意中国派兵进入缅甸的,英国的小肚鸡肠加鼠目寸光真是让人三观震碎,英国武官丹尼斯找到老蒋,问能不能派一到两个团到缅甸来。

老蒋说没问题,我可以派三到六个师。

12月23日,中美英三方在重庆开会,老蒋说缅甸情势危急,中国方面可以派出8万人进入缅甸协助英国方面作战,但是印缅战区总司令魏菲尔却拒绝了:他的部队只需要物资和空军,其他一概不需要。

英缅军

他还说:印军一到,中国军可用于另一方面。

这种傲慢与偏见,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羞辱。同时英国觉得他们大英帝国的招牌还能吓唬吓唬日本人。

直到日军横扫东南亚,英国人支持不住了。

到了2月3日,英国向中国求援,在这中间,魏菲尔依旧是那副姿态,英国式的傲慢让中国不能理解,连丘吉尔都看不下去了。

至此,中国军队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这是中国方面第三次发布入缅命令,前两次,都被英国人给拒绝了。

1942年3月8日,英国人丢了仰光,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晴天霹雳,除了仰光有物资,腊戍更是如此,而且日本人再往北那么一冲,就打到中国边境了。

进入缅甸的远征军已经战机全失,面对不给力的盟友,一场巨大的危机在等着他们。

其实这种不利的战局在8年后的中国同样遇到过,只是那时候出国的军队是一支崭新的、脱胎换骨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1942年在缅甸的日军不过3.5万人,1950年的美军比日军可要凶悍的多,但是志愿军三个月打回到三八线,七个月稳定战局,也足够能说明问题。

这个根本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蒋军在缅甸的惨败只能说是糊涂虫糊涂到国外去了。

这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没有关系,老蒋太迁就英美了,根本没有看清楚自己在中国战区的角色。

3月12日,远征军第1路军司令长官部成立,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司令长官,总共3个军,11万人。

番号都很熟悉了,分别是第5军、第6军、第66军。

全部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

第5军不说了,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在昆仑关其实打得并不好,桂南会战让老蒋非常的生气,昆仑关大捷勉强可以说是挽回一点颜面。

第6军,军长甘丽初,之前由军委会直辖在贵州兴仁、安龙地区整训。

第66军,军长张轸,这个番号原来是粤军番号,后来桂南会战军长叶肇因作战不力被撤职查办,所以这个军的番号就被中央军用了。66军是作为总预备队,最后一批出国。

第五军骑兵营,真的是骑兵营

从纸面上来看,远征军部队皆为精锐,就拿66军新编38师来说,装备是很OK的,因为是由税警总团改成的部队,而且又在贵州整训了很长时间,战斗力的话还是能说的过去,由于新编38师待遇好,被66军另外一支部队,也就新编29师师长刘伯龙因为嫉妒孙立人能招到新兵,还袭击了人家的征兵队抢兵(具体文件见蒋军派系倾轧有多疯狂?精锐部队被觊觎已久,孙立人:招谁惹谁了),所以说,都这样了,出国打仗肯定也是不能见好。

蒋军最让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就是扯皮,仗还没打,指挥问题就没有搞明白,按照杜聿明的回忆:

在2月25日,老蒋在昆明指示,第5、第6两个军统一归杜聿明指挥,而杜聿明接受英军胡敦(英缅军总司令,后来换成亚历山大)指挥。

3月3日,老蒋又变卦了,确定参谋团团长林蔚负责战术指挥,卫立煌到任前,由杜聿明统一指挥。

然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一来,老蒋要求远征军由杜聿明指挥。

杜聿明就蒙了,问,如果史迪威不符合你的决策咋办?

老蒋说:你给我打电报请示。

所以这个远征军到底在缅甸属于什么角色,很难被界定出来,包括印缅战区、英缅军和中国战区两个系统,中国和外军相互的的掣肘,真的是一团乱麻。

所以这个指挥系统表就是这样的:

一支军队三个脑袋指挥,换谁都头大,而且这些部队的隶属关系真的都被分清楚了嘛?同样是没有,根据远征军的指挥隶属变化,按照时间点,看着就非常的脑瓜仁大。

权责不明,势必要发生扯皮,一扯皮,肯定就打不好,当时英军兵败如山倒,远征军方面倒是心大,把指挥权给了别人,老蒋还要躲在后面微操,简直是要给日军送助攻。

这里面老蒋其实在史迪威没来之前就是有这样一个想法的:缅甸是英属领地,以英国需要为标准,既然是英国战线,那么应当受英军司令的统帅。

英军只有两个师加一个旅,还得听英军指挥,史迪威来了之后是光杆司令,还得听他指手画脚。

听着就很心酸。

而且,这个参谋团又是个什么鬼呢?

名字非常的简明扼要:军事委员会参谋团。

那么这个参谋团和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是什么关系?在缅甸又是个什么角色呢?

说实话,这个参谋团就是老蒋派到缅甸遥控指挥远征军的工具,啥也不是,临时机构,没有编制,团长还是林蔚,一个专业的办公桌将领,专业阵地也就5平方米。

那么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远征军其实没有真正的负责人,英国人是不会向中国负责的,但是远征军应该由谁下决策?听谁的?

另外,英国派来的新的英缅军司令亚历山大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不是打仗厉害,而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总导演,明显就不是奔着反攻去的。

而远征军连入缅后的行动计划都不怎么充分,到底是防守还是反攻,全都现拍脑袋,缅甸战场两个学渣,一个抄另一个,另一个还不给他抄。

所以《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有一句话特别的精辟:英国鬼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都是笨死的。

远征军第一次出国参战注定以失败告终,其实并不是日军有多强大,而是完完全全地败给了自己人,赖英国,赖史迪威,也赖自己。

在缅甸,中国出兵最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地位,似乎远征军进入缅甸就是为了干一件事:接替英国人的防线,让英国人先跑。

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看看当时远征军的布防图就知道了:

第5、第6两军极为分散,还是蒋军的老套路:水来土掩,一会儿就掩到家门口了。

英国人的指挥权在自己手里,远征军的指挥权在史迪威手里,中英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早就为远征军的出征埋下了伏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那么大概就是三国之间大男人嘴炮行为的鉴赏了。

史迪威是这么骂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的:谨小慎微。又长又尖的鼻子。极其鲁莽、冷漠。

杜聿明骂史迪威和后来赴任的司令长官罗卓英没有战术瞎指挥,罗卓英跪舔史迪威。

然而本应该在缅甸指挥英军的亚历山大还跑到了重庆,和老蒋一起扯淡不说,在3月27日还要指挥权,老蒋居然同意了,中英军队的指挥权前几天还打算给到史迪威手里。

这里面他俩是这么对话的:

老蒋:对于缅甸军队同一问题,我已经和华盛顿以及伦敦发了电报,问题没解决之前,缅甸战局由将军指挥,史迪威下面的中国军队也包括在内。


亚历山大:钧座与英美双方的指挥问题没决定之前,史迪威下面的中国军队由我指挥,钧座是这个意思吗?


老蒋:是滴。

亚历山大:这事告诉史迪威了吗?

老蒋:我已经告诉他了。战略全局和部队配置,必须先有我同意,你和史迪威可以讨论作战问题,但是变更战略和部队的配置,得我先同意。缅甸是你们的属地,你们应该要多负责任。

史迪威当然愤怒了,而且参谋团林蔚以及杜聿明都表示无语,校长这个操作于是乎没有人再搭理了。

在整个缅甸战役期间,实际中英军队一直都是两个板块:你打你的,我跑我的。

有时候英国人真的是连意大利人都不如。

就在各方争夺远征军指挥权的时候,第5军200师3月8日就已经到同古接替英军阵地了,远征军一换防英军就跑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远征军还没有成立司令长官部,我在前面说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是12日成立的。

随后的情况就是,打仗貌似不重要了,重点在于谁有最终的指挥权。

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整个作战指导方案,居然是:掩护英军撤退。

不知道当时的杜聿明等人是怎么想的,远征军的使命,难道不是稳住战线然后反攻吗?

其实在日军没有进攻缅甸之前,中英方面对于缅甸的方针是进行主动防御,日军来了就打反击,可是傲娇的英国人没有同意远征军进入缅甸,等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仰光都丢了,从英国人的行动来看,就是这个样子:我先撤了,剩下的都交给你了。

其实说实话,笔者本人对于远征军出国作战没有什么荣耀的感觉,因为从远征军计划出征到最后的惨败,每一天都在忍受屈辱。其实最不能容忍的,是连自己的国家都退不回去,还得去邻国避难以及翻阅野人山。

我在看这一段历史,心情也非常的沉重。

为什么这么说,听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知道了,非常的有对比。

第一句就给人的感觉不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所以说啊,什么时候都得站直了,别趴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聿明专列出轨差点丧命,缅人态度,折射出远征军和志愿军的不同
入缅作战失败后,杜聿明为何不跟史迪威去印度,而是走野人山回国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的原因
远征军为啥跑到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的辉煌
盟军指挥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